一家三口的洛克苦旅 (上篇)

行者

<h1><font color="#ed2308"><span style="caret-color: rgb(237, 35, 8);">开篇寄语</span></font></h1><p style="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nbsp; &nbsp; 谨以此文送给我亲爱的儿子,值你二十岁生日之际,妈妈为远在异国求学的你送上真挚的祝福!我想对你说:感谢你成为我们的儿子,感谢你给我们一起成长的机会,感谢你让我们享受到为人父母的欢欣与幸福!</h3><p style="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span style="-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nbsp; &nbsp; &nbsp; 二十岁,多么美好的年纪!充满希望与激情的岁月,不要惧怕无知的未来,你的坚韧和自信是你前行的力量;不要惧怕孤单,我们的爱一直都与你同在;遥远的路上,善良与真诚是你获得友情与支持的法宝,勇敢与执著是你的通行证。人生的路不只有晴天丽日,还有风霜雨雪,别人给你的只能是关心与指导,但脚下的路还是要你自己去走完。</span><br></h3><p style="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nbsp; &nbsp;儿子,请谨记,人生之旅没有快慢,只要坚定不移,你就一定能抵达自己的远方!<span style="-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最后,再说一句:宝贝,我们爱你!你是上天赐予我们此生最珍贵的礼物!</span></h3> <h3>  洛克线,一条以美国探险家约瑟夫·洛克名字命名的徒步路线,从川西凉山州横断山脉深处的木里王国到甘孜州的稻城亚丁。90年前,这位探险家曾两次深入此地考察,在美国《国家地理杂志》上发表了大量的文章和照片,在世界上引起轰动,詹姆斯·希尔顿据此写出了《消失的地平线》,引发了世人寻找“香格里拉”的热潮。 &nbsp;</h3><h3> &nbsp;</h3><h3>2019年7月18日</h3><h3> 我们筹划多日的洛克之旅开启,上午9点多,一家三口肩背手提地从郑州东站出发,乘高铁到成都集合。暑期的高铁满是快乐的孩子们,成西高铁开通后,郑州到成都只需5、6个小时,有力地促进了四川地区旅游经济的发展。车箱里是欢腾喧闹的孩子,车厢外是山重水复的美景:风景秀丽不输江南的汉中,奔腾不息的嘉陵江,让李白写下千古绝句“蜀道难难于上青天”的剑门蜀道。</h3> <h3>吾家甘作孺子牛的模范先生</h3> <h3>吾家小白同学</h3> <h3>汉中洋县</h3> <h3>广元境内的嘉陵江大桥</h3> <h3>剑门蜀道景区</h3> <h3>  下午3点钟抵达成都,到成都的第一件事当然是吃啊!上次来成都无意中发现的那家餐馆是我们的首选,孩子爹上次吃了这家的醉虾回味无穷,极力推荐给儿子,结果等先预约了座位赶过去,点餐时却被告知醉虾卖完了,幸好此家别的菜品没有让口叼的儿子失望,依然吃的心满意足。</h3> <h3>  吃饱喝足乘兴去逛附近的宽窄巷子,这里永远是游人如织,日暮时分依然是人头攒动,不爱热闹的小白同学匆匆逛了一下就要求离开了。</h3> <h3>  晚上收到旅行社地接社的出行提示,和客服人员沟通后发现自己的装备还有欠缺,19号上午到成都的一家迪卡侬又补充了一些物品。我和先生都是第二次参加徒步活动,儿子更是人生第一次户外启蒙课,两个菜鸟带一个新手,又懵懂无知地选了一个难度系数极高的徒步线,这让我们在后面的行程中吃足了苦头,这是后话,暂且不提。下午又去超市采购了五天徒步行程中的路餐,心里庆幸自己提前一天到达,不至于太忙乱。晚上,和领队及另外两个队员见面后才知道我们这个队一共7个队员,除了我们一家三口,还有两位分别来自广东、广西的大哥,和两位来自武汉的女士,几个人年龄相近,都是60、70后,而且都是有多年户外活动经历的强驴。领队和副领队是两个20出头的小伙子,我们这个团里有三个人都是领队的老相识了,相比于他们,我们一家就成了领队心中的隐忧。</h3> <h3>7月20号</h3><h3> 匆匆吃过早饭,我们一行人就集合出发了,交通工具是一辆12座的面包车,我们要经西昌到木里县城,全程600多公里。从成都出发不久就开始下雨了,窗外的风景变得迷朦,著名的云中高速—雅西公路云雾缭绕,失去了它应有的壮丽,但也足够震撼人心,为伟大的筑路者点赞,是多少人的热血与汗水让天堑变通途!</h3> <h3>车子在崇山峻岭中穿行,才出隧道又进隧道,有的隧道长达10几公里,终于在穿过一个隧道后,天地豁然开朗,隧道那头是阴雨绵绵,而这头却是晴空万里,里外两重天。</h3> <h3>  下车活动一下,腿都坐僵了,这里的海拔已有3000米以上,没有不适感。</h3> <h3>傍晚6点多钟到达木里县城,行程近十个小时。木里县城依山而建,我们入住的是城边山坡上一家新开的酒店,房间很干净还有一面大大的观景窗。去山下吃过晚饭,又去活动活动腿脚,逛逛县城。</h3> <h3>  城区不大,却很繁荣和谐,篮球场里一些年轻人在打球,一个下沉式广场里有人在跳藏族锅庄舞。音乐悠扬令人愉悦。</h3> <h3>7月21日</h3><h3> 这一天的行程是从木里县城到水洛乡嘎洛村(现在叫香格里拉村),路程200多公里,需要换乘一辆越野车和一辆皮卡车,因为路况不好。</h3> <h3>  我们一家三口乘坐的是皮卡车,怕路上下雨和行李颠掉,我们又去买了雨布把行李遮盖起来。</h3> <h3>我们的司机师傅是个藏民,路上把皮卡开的像战斗机,在又窄又陡且满是碎石的盘山公路上上演速度与激情,望着深不见底的山谷我的心都提到了嗓子眼,好在天公做美,一路基本无雨,下午5点多钟安全到达目的地,嘎洛村村长家就是我们这晚的住宿地。</h3> <h3>两层的房子依地势而建,下面是家畜圈和谷仓,上面是主人家的客厅和卧室,那空着的木地板就是我们就寝的地方。和我们一起到的还有另一家户外公司的一个11个队员的团,,后来得知以后几天的行程我们都要在一起了。</h3> <h3>  到了这里突然发现手机没信号了,这么快就进入失联状态有点措手不及。饭后无事到附近溜达一圈,这是一个美丽的小山村,远离喧嚣、安宁祥和,我们从木里县城到这里走了7个多小时,这还是公路修好之后,之前则需要更长的时间,除了每年有几拨徒步的驴友到此,这里几乎鲜有人至,与世隔绝的生活让这里的人拥有一种恬静淡然的气质。暮色渐渐包裹了山尖、农舍和大地,繁星一颗颗挂满了天空,那璀璨的星空有着难以言表的美丽,层层叠叠的星星亮的近暗得远,数以万计的星星在夜空中变成了一条河流,可惜我没有拍下来。如果知道这此后几天再没有晴朗的日子,我再累也会拍几张留念的,现在想起还后悔!</h3> <h3>因为第二天要从这里开始五天的徒步行程,大家都早早地睡下了,周围的人慢慢地都进入了梦乡,呼吸声、梦呓声渐渐响起,我却辗转反侧难以入眠,本来就有睡眠障碍,睡在人堆里更是困难,身边的儿子也在不停地翻腾,一夜无眠到天亮,儿子起床发现身上被叮了几十个疙瘩,原来我们睡在谷仓上面,地板下就有鸡、有猪,一只鸡还从一个通道跳上来围观我们这群入侵者,儿子是被跳蚤咬了,这些疙瘩折磨了他很多天,奇痒无比,可怜的小白同学无端做了一回唐僧肉!</h3> <h3>7月22号日</h3><h3> 徒步第一天,整装出发了,大件物品交给马帮,我们每个人只带了水、食物和随身物品,这一天的徒步路程是从嘎洛村沿白水河经水洛金矿到菩萨洞,出发前来张集体照。细心的领队还给我们每人献上一条洁白的哈达,欢迎我们来到这美丽的木里王国,祝大家扎西德勒!</h3> <h3>这是一个多云的天气,回望身后那个美丽的山村,弥漫的云雾为她增添了几分神秘。</h3> <h3>山谷里的白水河像一条闪闪发光的银链,我们要穿过原始森林下到谷底,沿着河床走到菩萨洞。</h3> <h3>小白同学很有户外运动潜质,第一次用登山杖竟也使的很顺手。</h3> <h3>菩萨洞下方的瀑布,厚厚的绿苔将岩石紧紧包裹,清澈的水从一片浓绿中流出,犹如撒在绿丝绒里的白珍珠,水边的经幡为这片静美带来了神圣与活力。</h3> <h3>一家人在此合张影,希望沾点圣洁之气。这一天天气还不错,虽时阴时晴但没下雨,只是我没想到自己体力如此不济,没走多久就开始气喘吁吁,模范先生早已把我的背包拿走了,他前后各一个背包像个大袋鼠。但我依然越走越慢,只好让儿子跟着同队的大哥先走,他留在后面陪我。</h3> <h3>清冽明净的白水河,我们已下降到河谷,沿着白水河边人兽踩出的印迹走,河水哗哗,吟唱着千古不变的歌谣,在静谧的山林里异常嘹亮。</h3> <h3>走到下午天越来越阴,雨已经下了,过了一座桥后开始上升,我走的更慢,先生在雨中总要停下来等我感到了冷意,好在此时遇到另一个团队落后的队友,就让先生别等我了,我自己调整呼吸慢慢走,走到将近四点钟,终于看见前面一片较空旷的地方冒出几顶帐篷,然后看见了儿子,心中一声叹息,好了,到了!</h3> <h3>  徒步第一天,路程约16公里,用时7小时。到了营地雨渐停了,先行到达的队友已帮我们搭好了帐篷,真的很暖心!队员基本都已到达,小小一片草地上挤满了人和马,变得喧闹起来,晚饭还没做好,队友们或整理内务,或三三俩俩地聚在一起闲聊。儿子是凭生第一次露营,小小地兴奋,在两队人马中走来走去,作为两个团队最年轻的新生代队员,收获了不少的鼓励与夸赞,心情愉悦。我注意到另外一队有个外国人,一个人坐在崖边上默默地在读一本纸质书,他的身下是深深的河谷,白水河在谷底欢唱,他一个人捧本书坐在那里是一道别样的风景,那画面深深地刻在我的心底。 </h3><h3> 这一晚的营地,海拔约3600米,我又是一晚未眠,夜里雨时骤时停,河水轰鸣、马铃叮当。</h3> <h3>7月23号日</h3><h3> 阴霾密布的早晨,队员们收拾行装准备出发!</h3> <h3>第二天的行程较短,我们在第一天比原计划多走了约两公里,因为领队说第三天的路程很艰苦,要翻三个4500米以上的垭口,其中一个垭口近5000米,而且还有一个著名的绝望坡,容易出现高反,所以第二天行程安排教轻松,好让大家慢慢适应环境。</h3> <h3>按照我和先生一早商量的方案,让儿子和队友三叔一起走,他陪我。这天的路程上坡较多,所以我渐渐又落在了后边。</h3> <h3>走了一段路程之后眼前出现了大片的草地,在这里遇到领队,知道了这里就是藏别牧场,一个海拔4000米的高山牧场,群山环绕、水草丰美,忍不住在此驻足多拍了几张照片。可惜了我的单反,第一天背了一天也没力气和时间拿出来用,第二天干脆直接包好放驮包里了,这之后徒步的几天再也没机会用了。</h3> <h3>路遇在途中歇息补充能量的儿子,看这笑脸,今天状态不错!</h3> <h3>  走出藏别牧场,开始爬升,道路变得更加崎岖,雨又来了,先生担心儿子,见我有领队作伴,就加快脚步走了,我和另外两个女孩子在后面走两步歇三次考验领队的耐心,知道了什么是气喘如牛。路上遇到三四个人从对面过来,还以为是反穿的,后来才知道是因高反回撤的,天!回撤!我想想来时的路,觉得比高反都可怕!雨下紧了,一停下就冷,我不再等领队和后面的队友了,提起劲往前走,我不能感冒,i那很容易高反,闷着头往前走,上上下下、左拐右转,走的正不知方向犹豫不决时隐约听到了马铃声,乌拉!胜利就在前方,我辨着声音又转过两个山包,然后看到了一条溪流对面山坡上的营地,我兴奋地向对面的人挥手也不管他们是否看到,今天的任务完成了!</h3> <h3>这个营地位于夏诺多吉神山脚下,夏诺多吉海拔5989米,是三怙主神山之一,是佛教中金刚手菩萨的化身。这时雨停了,但神山仍被云雾遮盖着。这天行程短,10公里不到,我到达营地时还不到两点钟,先到的儿子已在伯伯、阿姨的指导下撘好了帐篷,第一次发现小白同学还是很能干的。换下湿衣服,坐在草地上喝着水眺望着神山,再多的辛苦都抛于九霄云外了,这时太阳出来了,草地上一片欢呼声,这半个小时的阳光浴是上天给我们的奖赏,短短的几分钟阳光就把湿冷的身体烤的发烫。</h3> <h3>勤劳的先生抓紧时间晾晒睡袋</h3> <h3>一家人的幸福时光!</h3> <h3>半隐半露的夏诺多吉</h3> <h3>都说有缘千里来相见,无缘对面不相识,我们面前的神山是这样的......</h3> <h3>别人的神山是这样的……</h3> <h3>太阳在展示了半个小时的威力之后就消失了,雨无缝衔接地来换班了,这之后就没完没了地下起来。我们晚饭吃的早,怕高反又不敢早睡,七个人就坐在大帐篷的饭桌边聊天,雨越下越大,我们越坐越冷,帐篷里的地上都积水了,但没有带伞,无法回各自的帐篷,最后还是请领队帮忙把我们一个个送了回去。</h3><h3> 雨直下了一夜,我听了一夜的雨声和马铃声,这时的马铃声不再美妙,觉得那叮叮当当声一下下敲在心上,让人心慌,心跳加速、呼吸不畅,又是一夜闭眼熬到天亮。</h3> <h3>7月24号日</h3><h3> 徒步第三天,晨起,雨依然在下,神山披了一件白纱衣,似隐似现。</h3> <h3>  这将是饱受考验的一天,这一天路程约22公里,全程都是海拔4000米以上,要翻越3个4500米以上的垭口,其中最高的杂巴拉垭口海拔近5000米。按照我们昨晚商定的方案,我选择骑马,和马帮一起走,先生带着儿子徒步,这样没有我的拖累,他可以安心照顾儿子,轻松一点。</h3> <h3>徒步的队员先行出发了,渐渐隐没在雨雾中。</h3> <h3>  马帮在捆扎安放行李,他们每天都要在队员出发后收尾,又赶在队员到达前把行李和团队生活物资运送到营地,5天的行程很辛苦。</h3> <h3>我和一位年轻的女队员一起骑马,虽不是第一次骑马,但还是有点小担心,马夫是一位英俊的藏族小伙子,他安慰我说他的小红马很乖很听话,我渐渐心安。我骑在马上,边走边评判着脚下的道路,为先生和儿子忧心,这一天的路严格地说不能叫路,不是乱石就是浅溪,晴天都不好走,何况是一直下个不停的雨天,第一次徒步的儿子能挺过来吗?</h3> <h3>雨在下,风在吹,冰凉的雨打在脸上有寒冬的感觉,我骑在马上,手都快冻僵了,手套不是防水的,湿之后更冷,干脆不戴了,把里外几层衣服上的帽子都戴上,把头包的紧紧的。在一个垭口遇到先生和儿子,因为路窄他们只能站在高处的斜坡上为马帮让路,我们只能远远地打个招呼,真的是马不停蹄地就过去了。但我还是注意到儿子有点苍白无力的脸,不由心里暗暗担忧,可是这一路险恶的地形,我又不敢让他骑马,只能默默为他加油了。</h3> <h3>  一半是鲜花一半是巉岩,这真的是在印证那句徒步者的名言:眼睛在天堂,身体在地狱吗?这一段路途有着大片大片的杜鹃花棵,马帮的小伙子说春天的时候开满了杜鹃花很美,闭着眼想想那情景:蓝天白云、绿草雪山、还有满山红艳艳的杜鹃花,有点陶醉了。“哎,骑马不能睡觉啊!”17岁的苏朗叫我,他是我们的向导,一个在成都上学的藏族小伙子,挺招人喜欢。好吧,回到现实,我还真的有些犯困,应该是高反,要翻杂布拉垭口了,赶紧打起精神。这段路太险,我得下马自己爬上去,不长的一段路,走的却很艰难,垭口的风更大,更冷,我却在出汗。</h3> <h3>一路走,雨一路下,诺大的天地间却没有个能遮风挡雨的地方,已是中午时分,马帮的藏民们就蹲在雨地里垫垫饥。他们中大多连雨具都没带,衣服也不是防水的,我的马夫就光脚穿一双普通板鞋,过小溪时水就漫了进去,他也只是低低地咕哝了一声,依然走得如履平地,这让骑在马上的我无比汗颜。</h3> <h3>  这段路最后一程是让许多驴友走到怀疑人生的绝望坡,这里有些地方的坡度接近70度,而且当你拼尽全力爬上去还没喘口气,转了个弯还是一个陡峭的长坡,爬了一个又一个,让你感到绝望,所以就被人命名为绝望坡。事后才知道这也是让先生忧心重重的一段路,儿子在翻前面的垭口时已几乎用尽全力,因为高反,还有些失温,一度状态很不好,在走这段路时非常艰难、一步一挪、一步一叹、觉得生不如死,留下了一句“生无可恋”的金句。</h3> <h3>  翻过绝望坡,地势稍微平坦,又走了一段时间就看到了一片牧场,在这里遇到了几个队友,他们走的够快的,但还有比他们更快的,我们又走了约半个多小时,远远地看见一条河谷对面草地上有两个彩色的小点,等走近了才看出是我们团里那两个大哥,两人正在风雨中一边跺脚一边翘首遥望,看到我们如遇大赦,两人已在此等了一个多小时,还以为走错路了,在空旷的雨地里冻得瑟瑟发抖,如果我们还没到,他们就要往回返了。我知道那个广东大哥每天都是第一个到达的,没想到三叔也如此厉害,前两天一直在帮我们照料儿子,压住脚步走在后面,真是难为他了,此刻才得以展露英雄本色。</h3> <h3>  这个营地还是在夏诺多吉神山脚下,海拔约4200米,我们从南坡绕着走到了北坡,这边是神山的正面,因为雨雾,尽管一直在神山边打转,甚至擦肩而过,但仍无缘得识庐山真面目。</h3> <h3>  在雨中寻找各自的行李、搭帐篷,由于雨水长时间的浸润,帐篷里外都是水,行李虽用的防水驮包,但一些物品也还是湿了。我好不容易找了条干毛巾,边擦拭帐篷边留心听着外边的动静,已是下午5点多钟,我们队的队员已到5个人,另一队的也基本都到达了,还是没有我们家一大一小的影子,正在着急,远远传来了父子俩的声音,我悬在心中一块石头“咚”地一声落地,神山保佑,平安抵达了!</h3> <h3>  父子俩回到营地都是一副全身湿透、疲惫不堪的模样,我赶紧张罗两人换衣服,却尴尬地发现几乎没什么可穿的干衣服了,勉强给儿子装扮好,先生就只能裹着睡袋取暖了,幸好晚饭后雨渐渐细小,马帮的藏民捡些枯枝升起了一小堆火,虽是小小的一堆火,而且是烟多于火,却也围起来一圈人,于是看到一群打着伞在一堆白烟里烤衣服、烤帽子、烤鞋子、烤自己的人,烟熏出了一行行的泪。最好笑的是那位外国友人,穿着条短裤和拖鞋在雨中烤衣服,有队员让我家小白问他是否只有一条长裤,那位外国友人很诚实地回答:“耶”,引得众人一片友善的笑声。</h3><h3> 经过几天的相处,队员之间已比较熟悉,小白同学已和外国友人交流了彼此的家庭、工作、学习情况,这位外国人已是第二次到川西徒步了,去年走的贡嘎线,也是天天下雨。没有徒步的经历你很难理解徒步者的乐趣,就在这种让别人看起来苦不堪言的环境里,一群狼狈不堪的人却能安然处之,就拿小白同学来说,前一刻还面白如纸、在垭口上缺氧又失温、在绝望坡上走到生无可恋 ,此刻却在一团烟雾中和大家一起说笑,丝毫看不出之前的颓态。这就是徒步的魅力,这真的是一种会成瘾的绿色鸦片。</h3><h3> 感谢那一堆小小的烟火,为我们烘热了寒湿的衣物,温暖了疲乏的身心!儿子服了一包感冒药酣然入梦,我依然是闭着眼睛静听山雨奏鸣曲,祈祷明天会是好天气!</h3><h3> (上篇完)</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