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六朝博物馆——意境中的美

<h3>  从公元3世纪初到6世纪末,东吴、东晋、宋、齐、梁、陈六个朝代合称“六朝”。六朝时期建都南京,南京因此习称“六朝古都”,</h3><h3> 六朝博物馆在南京市长江路上,是中国展示六朝文物最全面的遗址博物馆,也是反映六朝文化最系统的专题博物馆,整体建筑为地下一层、地上三层,展出青瓷器、陶俑、墓志、建筑构件、石刻、书画等大量珍贵文物以及六朝建康城城墙和大型排水设施遗迹,并介绍六朝名人故事</h3> <h3>  一楼大厅,著名的阳光大厅。从大厅顶上垂下六面长幅,依次写着东吴、东晋、宋、齐、梁、陈六个朝代</h3> <h3>  南北平直墙面遥相呼应对称的贝式“月亮门”,恰似中式古典园林中的圆拱门,透过月亮门,简约敞亮的大厅一览无余,整个空间变得舒朗开阔</h3><h3><br></h3> <h3>  六朝博物馆由世界著名建筑大师贝聿铭之子——贝建中先生领衔的贝式资深设计团队担纲设计,体系化的将贝式建筑模数、贝式建筑几何、贝式建筑光影运用于此</h3> <h3>  地面上镶嵌在米黄色瓷砖之间的78个玻璃窗,被设计和建设团队戏称为“满天星”。通透的屋顶和墙壁,直接把白天的光线引入大厅,再穿过玻璃窗,为负一层提供自然光。这里有六朝的历代疆域图、历代皇帝的年号及在位时间等图文展板</h3> <h3>  斗拱为中国传统建筑构建之一,贯穿于中国历代古建之中,斗拱位于屋顶之下柱头之上,既有承载屋顶重量的作用又有装饰的作用,对称而立,犹如古代门阙一般</h3> <h3> 釉下彩羽人纹盘口壶/三国吴</h3><h3> 六朝博物镇馆之宝,禁止出国展览文物,重点保护的国宝</h3> <h3>  青瓷莲花尊/南朝 </h3><h3> 南朝青瓷中的精品,堪称“青瓷之王”,罕见的佛教艺术珍品,六朝博物馆镇馆之宝,“青瓷莲花尊”,气势雄伟,装饰华美,背面是镂空的月亮门,在不远处朦朦胧胧的青山映衬下,借由玻璃的折射,出现两个半圆光影,一派禅意</h3> <h3>  青瓷的诞生是中国陶瓷发展史上的里程碑,青瓷的胎、釉中均含有适量的氧化铁,经过高温还原焰烧成,因其釉面显现出优雅悦目的青色,故称为“青瓷”</h3> <h3>  青瓷鸡首壶/南朝 </h3><h3> 鸡首壶也称鸡头壶,是六朝青瓷中的典型器</h3> <h3> 青瓷点彩香薰</h3> <h3>  青瓷点彩器盖</h3><h3> 莲瓣纹是南北朝瓷器最重要,最具时代特征的标志,被广泛运用于器物装饰</h3><h3> </h3> <h3>  展览区用网格、木栏、竹影来切割空间,这种若隐若现的感觉增加了空间的流动感。</h3> <h3>  昏黄色的幽静灯光,竹影缭绕,透过幕布展现的竹叶摇曳婆娑,耳边似乎还能传来当年竹林里的清谈声,自有风情和韵味。</h3> <h3>  六朝瓦当,博物馆里最有特色的展品之一,一整面的162块瓦当,有莲花纹、兽纹和人面纹,在红墙的衬托下气势十足,人面纹表情栩栩如生,嬉笑怒骂、表情各异</h3> <h3> 六朝木桩遗迹</h3> <h3>  六朝建康城夯土墙遗址,是整个博物馆的根,经考证为1700年前六朝建康宫城的建筑遗址,也正是因为这段千年遗址的出土,才有了今天的六朝博物馆</h3><h3><br></h3> <h3>  六朝大型排水设施遗迹</h3> <h3> 草船借箭</h3><h3> 数百只箭矢射向同一个方向,尽头是流光闪耀处,很壮观</h3> <h3> 错版竹林七贤拼镶砖画</h3> <h3>  龙纹砖/东晋</h3><h3> “虎啸山丘”铭拼砖画/东晋 挑灯人物纹砖/南朝</h3><h3><br></h3> <h3>  人物纹砖/东晋 </h3><h3> 侍从纹砖/南朝</h3> <h3>  印“官”字砖瓦 </h3><h3> 瓦当</h3> <h3>  印“官”字砖瓦 </h3><h3> 花纹砖</h3> <h3>  六朝交通工具</h3> <h3> 木简 三国/吴</h3> <h3>  墨书木简</h3> <h3>  里坊</h3><h3> 梁都之时,城中二十八万余户,西至石头城,东至倪塘,南至石子冈,北过蒋山,东西南北各四十里。六朝建康城的居民主要居住在都城南侧的秦淮河两岸,以长干里,乌衣巷最为著名</h3> <h3>  冬谷枯荣</h3><h3> 苍老的枯枝、圆润的卧石,中式古典的写意风情与窗外的现代建筑,奇妙的融合在一起</h3> <h3> 石麒麟</h3> <h3>  二层的整个展厅主要运用竹子、荷叶等植物作为隔断,几乎没有石墙,再运用光影效果,使得馆内视觉通透、移步换景。整个博物馆内,“六朝风采”也是感官视觉最为惊艳的一层, 根据“兰亭雅集”的意境,特别设计了一处曲水流觞的小品,长方形座椅别具一格,是按照东晋墓葬内陶榻设计制作的。座椅背后四周挂着《兰亭序》的书法幕布,飘逸自然。</h3><h3><br></h3> <h3> 春水留声</h3><h3> 飘逸的绸带自带流动感,枯萎的花朵配上几枝纷乱的竹影,像是一副竹林七贤、曲水流觞的画作</h3> <h3>  展览中最亮眼的颜色,日式的枯山水庭院设计,巧妙地将光与影结合</h3> <h3>  六朝多名士,“金陵昔时何壮哉,席卷英豪天下来”</h3> <h3>  三楼整个空间采用几何线条,设计感十足。白色的墙面,灯光打在墙壁上,形成光与影</h3> <h3> 王羲之 《远宦贴》</h3> <h3> 王羲之《奉橘贴》</h3> <h3>  范缜,南朝唯物主义思想家、杰出的无神论者,这个场景表现了范缜“西邸论辩”的情形,数年后,写成了《神灭论》,对有神论进行了全面批判</h3> <h3>  刘勰,南朝梁代,中国历史上的文学理论家、文学批评家,传世名作《文心雕龙》,是中国古代第一部有严密体系的文学理论专著,代表了六朝时期文学理论的最高成就,对后世文坛影响深远,奠定了他在中国文学批评史上的地位。</h3> <h3>  祖冲之,南朝科学家,最杰出的贡献当属计算出了相当精确的圆周率,是世界上最早把圆周率数值推算到了七位数以上的科学家,他创造《大明历》,设计制造水碓磨、指南车、千里船等,一生成就斐然。</h3> <h3>  何承天,南朝宋著名天文学家、数学家,精通天算之术,制成比旧历更为精密的《元嘉历》,这部历法作为国家正式颁布的历法先后行用了65年</h3> <h3>  记里鼓车,是中国古代用于计算道路里程的车,每行一里,车上的木人就击打一槌</h3> <h3>  指南车,是古代一种指示方向的车辆,行进中不论车子转向何方,木人的手始终指向不变</h3> <h3> 夏荷听露</h3> <p>——拍摄于南京六朝博物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