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篇直面“痛点”的好文章

今评媒

<h3><br></h3><h3> 《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2019年8月6日《传媒周刊》“本期关注:直面中国科技期刊发展痛点”,记者杜一娜撰写的《警惕“SCI崇拜” 推动科技期刊高质量发展》是一篇敢说真话的好文章。</h3><h3> 长期以来,我国学术界评价学术创新成果奉行“SCI崇拜”,评职称、评奖项、晋升学位、课题成果鉴定等,以“SCI”发表了多少论文为衡量标准,滥用到了无以复加的程度,严重扭曲了我国的科研创新和人才评价导向。</h3><h3> 这是一篇直面问题,敢于发声的好文章。“SCI崇拜”被诟病有时日了,能够像《解放军报》发表《军事科研要警惕“SCI崇拜”》这样的好文章,旗帜鲜明呼吁高度重视解决这个问题,力避“将自己的军事创新自动提供给西方国家”,“可能不自觉地落入西方国家预设的陷阱,在决定国家、民族生死存亡的关头,将会面临无法承受的风险和代价”。真是振聋发聩,令人警醒。</h3><h3> </h3><h3> 这是一篇推动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把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殷殷要求的好文章。我们可以借鉴外国的评价体系和好的做法,但是,必须符合中国的战略和国家利益,以引领中国科研发展及人才成长、保护中国的创新成果、维护国家安全为根本标准和鲜明导向。否则,“SCI崇拜”思维干扰,怎么可能把“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h3><h3> 我们欣喜地看到,《传媒周刊》接地气的文章越来越多,类似的还有8月13日《投身公益前你对这些税收优惠了解多少?》《“中国血统”的英文学术期刊靠什么被认可》。感谢《传媒周刊》主编、责编给读者奉献这些实用性很强的文章。也期望继续做好这些文章的下篇,发挥媒体影响力,进一步推动科技界、学术界、出版界和国家相关部门,从顶层设计上重视研究、切实解决“SCI崇拜”这个不容小视的问题。</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