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 <h3><font color="#010101"> 烈日当空,天气闷热。在临漳县狄邱乡北孔村,副乡长陈利强和村干部正忙着查看北孔村的道路硬化工作。“老谷,你们村还有两条断头路没有硬化,已经进入雨季了,要抓点紧。”陈利强边擦脑门上的汗珠,边嘱咐道。像这样的现场盯办,已成常态,他每天至少到全乡21个村都走一遍,一个多月下来,人黑了瘦了,皮也晒脱了一层。</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这个夏天,不仅陈利强,狄邱乡党委书记李时亮和乡长杨波带领狄邱乡党员干部全员上阵、一线冲锋,以坚定的决心和不达目标不罢休的工作韧劲,大打了一场夏季人居环境整治攻坚战。全乡21个村高标准完成了村庄清洁行动,清除各类垃圾杂物950处、8000立方米、1200余吨,整治坑塘沟渠100余处,硬化乡村道路60余条,20万平方米,栽种树木10000余棵,村容村貌焕然一新,群众感受到了实实在在的变化,收获了满满的获得感、幸福感、自豪感。</font></h3> 一、人心齐 泰山移 敢叫旧村换新颜 <p style="text-align: left;"> “我出1万”“我捐2万”……在北孔村乡贤筹资大会上,孙慎堂和郭东平两位在外创业能人带头捐资;“我出工,每天义务劳动4小时”“我出设备、当司机,免费拉物料”……在北张村村民大会上,村民纷纷自发参与劳动,响应村委会号召。<br></p><p> 建设好农村还是要靠农民。该乡按照“乡指挥、村发动、民主体”思路,坚持“整治为了群众,整治依靠群众”,汇聚成一条心、一股劲、一个号的群众力量,以群众之齐心治脏乱之痼疾。<br></p> ①宣传观摩凝聚人心 <h3><font color="#010101"> 组织带领村支部书记和村民代表到先进村观摩学习,各村分别召开研讨会,明确一个对标赶超村,制定一套工作措施、赶超计划。利用大喇叭、黑板报、微信矩阵群等多种形式,大力宣传上级政策和先进村实景实况,使群众感受到差距,激发起动力,产生改变乡村面貌的强烈愿望。 </font></h3> ②干部带头汇聚合力 <h3><font color="#010101"> 乡党委书记、乡长带头,全乡干部明确分包责任,采取“三日一观摩”制度,互学互比、互促互进,激发干劲。乡村干部顶烈日、冒酷暑,冲锋在整治一线,以实际行动引领群众积极参与,在干部的率带下,由“干部干,群众看”变成“干群齐上手,大家一起干”。</font></h3> ③以点代面示范推动 <h3><font color="#010101"> 坚持全域启动和重点推动相结合,向重点街道倾斜力量,对投工投劳和捐资多的街道优先打造、快出效果,打造示范街、明星巷,以先后巨大反差带动群众更加主动参与到整治工作中来,形成“后建追赶先建,后建优于先建”的良好态势,整治标准越来越高,变化越来越明显。 </font></h3> ④激励政策激发热情 <h3><font color="#010101"> 探索实施义务劳动积分制度,以户为单位,每户每天派出一名义务工。成立评分委员会,负责积分管理,制定详细评分制度,根据劳动强度确定基础分值,根据完成情况确定加分,每日公布积分动态。积分达到一定数值可兑换鸡蛋、洗衣粉等生活用品。 </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目前,狄邱乡筹集人居环境整治资金50余万元,发动群众参与劳动10000余人次,群众自发拆除门台、残垣断壁600余处,形成了人人参与、干群齐力的浓厚工作氛围。</font></h3> 二、修好路 靓好村 架起致富联通桥 <div style="text-align: left;"> “雨天一身泥,晴天一身土”,道路坑坑洼洼,没有排水系统是农村生活的真实写照,群众对此怨声载道,特别是县里修建了临邺大道,实施了曹魏大道、铜雀大道南延工程,该乡一下子由“内陆乡镇”变成“沿海乡镇”,但很多村内街巷、进村道路建设标准较低,出行不便成为影响生产生活、制约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为加快乡域发展,该乡着力提升道路标准,狠抓街巷硬化,加快补齐短板弱项,助力群众致富增收。<br></div>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ff8a00">①以前“垃圾围村”变为如今“景观绕村”</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以前农村的“脏乱差”让群众心中不满却又无可奈何,只能逃离。在这次人居环境整治中,狄邱乡将“五清”作为重中之重,按照“三无一规范一眼净”标准,以路为轴,两侧延伸,对大街小巷、房前屋后、河边桥头等垃圾杂物进行集中彻底清理,对残垣断壁、私搭乱建、高台土坡进行大力拆除,并对拆除后腾退出的路两侧空间进行“景观”硬化或铺设“造型”便道砖,有效解决“垃圾围村”和“脏乱差”问题。</font></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ff8a00">②以前“随便乱倒”转为如今“日产日清”</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以前,群众没有环保意识,垃圾随手乱丢,整治效果不能长期保持,“五清”后,狄邱乡将21个村全部与保洁公司进行了对接移交,实行村庄保洁及垃圾转运公司化运作,每隔30米放置垃圾桶,村民将垃圾投放到垃圾桶,由保洁公司每天集中收集、集中运送、集中处理,日产日清,实现“垃圾不落地”,以村庄之净引导村民形成良好生活习惯。</font></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ff8a00">③以前“泥土纷飞”化为如今“绿美走廊”</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以前,“雨天泥泞不堪、晴天尘土飞扬”的黄泥土路现状,让群众皱眉掩鼻,整治开始后,按照“一路两沟四行树”标准,坚持清理一条路,硬化一条街,绿化一走廊,对完成清理任务的道路第一时间启动硬化、绿化,打通了多年的“断头路”,硬化了所有大街小巷,兼顾了排水、亮化功能,乡村路真正实现“宽敞”“明亮”,做到了还路于民。对有条件的村,科学划定停车位,解决农村“乱停车、停车难”问题,整治效果得到进一步提升。</font></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ff8a00">④以前“闹心洼路”成为如今“致富大道”</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以前,行驶在村里路上,车在路上蹦、人在车上蹦,村里人出去闹心,村外人不愿进来,修好路后,在便捷群众出行的同时,加快了生产要素流动。新鲜蔬菜从田间到市场仅用十几分钟,农村富余劳动力出村进城,当上快递员、送餐员、代驾员、家政服务员等,人均收入翻了一番。县城的医疗服务、物流服务、配送服务、金融服务等沿着路网延伸到农村,更加便捷了群众生活。</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大路修到了村边,现如今到工厂时间只用十几分钟”,一大早,居住在西申村的村民老杜,像城里人一样,骑上电动车到新城工业园区的平原禾丰公司去上班,每月工资有3500多元;“村里路修之前,苹果没出村就落一层灰,卖不上好价钱,现在村中所有路进行了硬化绿化,水果运输又快又稳”,居住在北张村的村民刘春希,将外地发来的水果拉到县城农贸市场去卖,旺季每月能够收入8000多元。</font></h3> 三、建游园 树村标 打造县城后花园 <div style="text-align: left;"> “如今,我们村里也有公园、广场了,随时可以跳广场舞,孩子们玩也有地方了”村民吕建丰喜悦的心情溢于言表,真实反映了狄邱乡“三建”效果。<br></div> 以前,小孩玩泥巴,少年看电视,老人村口坐,妇女打麻将,群众苦于无地方可活动、可健身,甚至有的还参与封建迷信活动。针对这种情况,该乡将人居环境整治与“空心村”治理有机结合,与丰富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相结合,解放思想,转变思路,建起了一个个既“好看”、又“适用”的广场、游园、果园、菜园。 变废为宝、留住乡愁 <h3><font color="#010101"> 面对资金不足的难题,合理利用废弃水缸、磨盘、石磙、旧砖、木材等,对进村平交道口、主要路段、村内废旧宅基地等进行打造包装提升,既节约了资金,又解决了废旧物品清理难题,还留住了浓浓乡愁,一举三得,使“老旧废物”焕发了新的光彩,以小投资打造出了大特色。</font></h3> 打造游园、展现乡韵 <h3><font color="#010101"> 坚持“一村一景观”,乡村干部既当设计师,又当施工员,搜集网络素材、拜访民俗专家,绘制效果图、确定施工图,将粮仓、磨盘等乡村特色元素融入游园、广场设计,将老宅院、空闲宅基地改造成了村史纪念馆、民俗展示馆、农耕文化博物馆、儿童游乐园等,实现造型中见特色,精细中见品味,一个个新颖别致、特色鲜明的小游园、小菜园、小广场,提升了村庄颜值,展现了浓厚乡韵。</font></h3> 建设村标、特色乡念 <h3><font color="#010101"> 坚持“一村一特色”,每个村庄深度挖掘各自历史典故、文化底蕴、风土民情,并与时代精神和文化结合,同频共振,高标准建设了形态各异、独具特色的村标,每个村都有了自己的“身份标识”,既展现了人居环境整治成果,又增添了浓厚的文化气息,成为展示新时代农村的新名片,提高了村民的荣誉感、自豪感、归属感,成为了在外游子归家的指引、心灵的方向。</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截至目前,狄邱乡共整治空闲宅基地60余处,打造景观节点30处,后庄村的狄公苑、红色文化广场;西申村的游园;北张村的枣园、“年轮”;邓庄村的磨盘游园;北孔村的水缸菜园……都成为了群众健身休闲娱乐的好去处。“下一步,要加强统筹规划,在建成村发展休闲农业、观光农业、体验农业,培育精品项目,打造旅游环线,把狄邱建成都市后花园、心灵栖息地”该乡党委书记李时亮满怀信心地说。</font></h3> 四、小厕所 大革命 群众生活显品质 <div style="text-align: left;"> 长期以来,“一个土坑两块砖,三尺土墙围半边。蚊蝇成群臭熏天,垃圾大粪堆小山”现象在农村普遍存在,不仅影响村民身体健康和生活品质,还制约着美丽乡村建设。<br></div> 狄邱乡把厕所改建作为乡村文明形象的重要抓手,坚持“统一设备、统一标准、统一施工”,对改厕时间、步骤、措施、责任等方面作出详细安排,以村为单位整体推进,下大力气、用巧功夫推进“厕所革命”。 ①干部带头改出效果 <h3><font color="#010101"> 各村村干部先试先改,以自家为“样板间”,用改厕实际效果给村民带来强烈的直观感受,激发村民改厕的主动性,充分发动村民投工投劳,形成了乡村一线指导、群众自行挖坑、专业施工队安装的流水化、标准化作业,改厕效率大大提高。</font></h3> ②生活品质极大提高 如今进入农家院,土坑砖块淘汰了,刺鼻臭味消失了,蚊虫苍蝇不见了,农村也有了干净厕所,有的村民还在厕所内放置了壁挂卫生纸盒、垃圾桶等物品,跟城区厕所别无二致,卫生程度和生活品质得到了极大改善。<br> 目前,狄邱乡厕所改造2000套,已100%完成,村民都用上了干净卫生的水冲厕所。 五、强引导 弘正气 倡树文明新风尚 <p></p><div style="text-align: left;"> 村庄美了,环境好了,村里生活也更祥和宁静了。该乡坚持把人居环境整治与乡村治理结合起来,以人居环境整治为载体,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所)建设为抓手,抓实“法治、自治、德治”三治建设,让文明新风吹进千家万户,实现了从外在的硬件条件美到内在的生活方式美的转变。<br></div><p></p>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ff8a00">①法治强保障,化解矛盾纠纷</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所)建设,该乡定期组织县法律援助自愿服务队进村讲解法律知识,开展普法宣传,组织“帮大姐”和“乡贤”志愿服务队化解群众矛盾,解决群众纠纷,引导群众懂法、信法、守法、用法,以正当的途径、法律的手段、理性的态度解决矛盾纠纷,使法治成为群众的思维方式、解决方式和生活习惯。</font></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ff8a00">②自治增活力,做好互助服务</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建强农村基层组织战斗堡垒,村级重大事项决策实行“四议两公开”,构建“有事大家议、有事好商量”的民主协商氛国,通过听民声、集民智、聚民力,赢得群众的理解与支持。强化群众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水平,实现“小需求不出村、大需求不隔周”,基层群众自治充满活力。</font></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ff8a00">③德治扬正气,涵育文明乡风</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深入开展“美丽庭院”、文明村镇创建和身边好人、“三好一佳”“三好两美一优”等评选活动,组织开展“三下乡”、广场舞大赛等文化惠民活动,大力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推动移风易俗,教育引导群众向上向善、孝老爱亲、重义守信、勤俭持家,涵育良好乡风民风,树立形成向善向好的社会风尚。</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通过“三治”组合拳,农村天价彩礼、铺张浪费、婚丧事大办等现象明显减少,社会治安、民事纠纷、非法信访等发生率较去年减少54%、48%、65%。</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狄邱乡人居环境整治是临漳县攻坚战的局部战役,更是一个典型缩影,临漳县将持续贯彻落实好中央和省、市关于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决策部署,坚决打好乡村振兴第一场硬仗,以垃圾革命、污水革命、厕所革命的新成效,让农村更美、农民更富。</font></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