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清皇朝平南敬亲王——尚可喜生平

东方今报 黎明

<p class="ql-block">  大清皇朝康熙皇帝,一生最值得歌功颂德的有三件大事:削三藩,收台湾,灭葛尔丹。</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51, 51, 51);"> </span>三藩:即大清皇朝的平西王吴三桂,平南王尚可喜,靖南王耿仲明这三个藩王。三人均为大清开国元勋,三朝元老,赫赫功臣,威震四海。平西王吴三桂,镇云南;平南王尚可喜,镇广东;靖南王耿继茂,镇福建。三藩占据要地,拥兵自重,成为清初的三个地方割据势力,其中以吴三桂实力最强。三蕃拥有自己广大的封地,在自己的辖区内不但拥有军队,更拥有行政、财政、司法等权利。但是三个人结局却不一样。吴三桂先是以“复明反清”名义带头造反,后来又建立大周朝自称皇帝,不久就一命呜呼了;耿仲明之孙耿精忠世袭靖南王位,后因跟随吴三桂造反被处以极刑。只有尚可喜不居功自傲,对大清忠心不二,且平叛有功,康熙帝加封尚可喜为平南亲王,其病世后又赐谥号“敬”,御赐“平南敬亲王”汉白玉石碑,立碑予以旌表。</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藩王:</span><span style="font-size:18px; color:rgb(51, 51, 51);">是指拥有封地或封国的亲王或郡王。一般拥有兵权,镇守一方。 有封国的亲王、郡王都称作藩王,不管是本宗室或是外姓。一般得到藩王称号的都是战功卓越的臣子。</span></p><p class="ql-block"> 尚可喜是清王朝三个藩王中结局最好的一个王爷。民间传说的“三藩之乱”,只是误传讹传而已。在清廷重要文献《清史稿》中,只记载有吴三桂、耿精忠两个藩王叛乱,对尚可喜则是给予充分肯定的。</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清 . 平南敬亲王尚可喜画像</p> <p class="ql-block">清.平西王吴三桂画像</p> <p class="ql-block">清.靖南王耿精忠画像</p> <p class="ql-block">  尚可喜1675年坐镇广东期间,召集多位国内著名画师,在广州镇海楼王爷府邸为自己绘了七幅画像,流传后世。</p><p class="ql-block"> 目前已收集到6幅尚可喜画像,在本文中展示:</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尚可喜(1604-1676),字元吉,号震阳,出生于辽宁海州(今海城县),原籍山西洪洞县,曾祖父尚生迁至河北衡水。祖父尚继官生有二子,将大儿子学书留居衡水为其兄继芳过继,携小儿子尚学礼赴关外谋生,定居于辽东海州(今海城)。尚可喜便出生于此,在五子中排行第四。他十八岁时因后金入侵辽沈,随父尚学礼迁徙辽西松山避难,期间母亲死于战乱,父子先后加入明军。尚学礼先投辽东巡抚王化贞,后随毛文龙入皮岛。尚可喜则在1623年(明天启三年)参加明军水师,翌年赴皮岛寻父,也投入了毛文龙的麾下。父子团聚后不久,尚学礼遭后金伏击阵亡,毛文龙将尚学礼所部交尚可喜统领。</p><p class="ql-block">  1631年(明崇祯四年)十月,皮岛发生兵变,东江总兵黄龙被耿仲裕、王应元等拘禁,沈世魁摄其事。分屯海上的尚可喜闻讯后挺身而出,帅麾下兵马赶赴皮岛进行平叛,杀耿仲裕、王应元等带头者,扶黄龙复出。黄提拔尚可喜为游击将军。</p><p class="ql-block"> 两年后,发生吴桥兵变。孔有德、耿仲明等叛明降清,占据登州。尚可喜从忠于明朝立场出发前往狙击,平叛有功,被擢为副将,驻守广鹿岛。同年七月,孔、耿引后金兵攻陷旅顺,黄龙兵败自杀,留在旅顺的尚可喜妻妾及家眷侍婢数百口多数投水而死或被俘。</p><p class="ql-block"> 沈世魁接替黄龙任东江总兵。当初尚可喜镇压皮岛兵变时,削兵变同党沈世魁职,沈对尚怀恨在心,伺机报复。公元1633年(明崇祯六年)十月,沈世魁传令尚可喜来皮岛议事,预谋诬以罪名谋害之。尚公赴皮岛途中,侦知实情,进退无路。面临生死抉择之时,他从切身厉害中看清了明朝末期统治的腐败及官场之险恶,认识到明朝必亡乃大势所趋,遂决定投靠后金。</p> <h3> 崇祯七年(1634),尚可喜率麾下诸将、辖下五岛军资器械及万余军民航海归金。皇太极听说尚可喜来降,兴奋至极,大呼“天助我也”,并赐尚可喜部为“天助兵”,特意出城30里相迎,与上年孔、耿归降时同样待遇,并盛赞尚可喜“达变通权”、“知明运之倾危,识时势之向背”, 赏赐珍宝无数,还发还了先前所俘虏的尚可喜家族成员共计27人,旋封其总兵官职。<br></h3> <h3> 公元1636年(明崇祯九年、清崇德元年),皇太极改国号为大清,加封孔有德恭顺王、耿仲明怀顺王、尚可喜智顺王,并将海州(海城县)赐于尚可喜为封地,家口旧部均安置于此。尚可喜受到皇太极极高礼遇,感激不尽,便跟随皇太极征讨朝鲜,迫使朝鲜国王李倧签订城下之盟;二年率战船攻皮岛,克之,斩沈世魁;三年从征锦州,七年锦州下。公元1642年(明崇祯十五年,清崇德七年),在松锦之战中,他跟随清军攻下松山、杏山等地,屡立战功。是年,清朝设八旗汉军,尚可喜被编入汉军镶蓝旗。<br></h3> <h3> 公元1644年(明崇祯十七年、清顺治元年),尚可喜等三顺王随清军入关,追李自成至望都。其侄李锦据延安府城顽强固守。后尚公亲领精兵,发大炮,一举克之。二年,扫除大顺军余部,继下九江,至左良玉之子左梦庚投降,振旅还京。三年,奉命与孔有德、耿仲明进取湖南。先后下桂阳州、道州,四年底依次平定,立功受奖。五年师次全州,将征广西,旋闻金声桓复叛,还镇武昌并运大炮援助平定金声桓。然后班师。六年顺治帝颁金册,改封可喜公为平南王。是时广东仍附明永历帝。可喜公奉命同耿仲明往征广东叛将李成栋。七月从天津出发,十ー月耿仲明行至吉安死,其子继茂袭靖南王爵领兵同往。七年,1650年(顺治七年)攻克下广州城及肇庆、潮州等城。尚可喜进城后"止屠戮,封府库,收版籍,亟遣人至 郡学守视祭器,毋令散失,传檄郡邑,安处将吏卒伍,居数日,所属州县相继来归"。八年复定肇庆、罗定、高州、雷州,并派兵援助广西,收复被孙可望、李定国攻占的桂林、梧州等城市。至九年,广东“十府全平”。</h3> <p class="ql-block"> 尚可喜在广州开府建第,故址为今广州市越秀区的人民公园。1653年(顺治十年)他在肇庆打败南明将领李定国,转而平定潮州叛将郝尚久,1654年(顺治十一年)于新会再败李定国,巩固了清朝在广东的统治。尚可喜自顺治六年(1649)入粤,至康熙十五年(1676)病近,在广东27个年头,在此经济发达、人口稠密之区,他不以专征为事,没有按惯例进行圈地,非常注意招抚,以减少战争造成的损失;维持社会秩序,重建礼乐文教,安抚南明遗民,促进农业发展,捐资广建佛寺容纳明末出家学者,政绩十分出色。如攻下广州之后,诸将请剿石门、佛山两镇,他坚持以招抚为主,对部下说:“上命吾克粤,即镇其地。此地为四方商旅湊集之区,往来贸易,百货在是,一经杀数,市井丘墟,商旅裹足,百货不通。”(《元功垂范》卷上)两镇终被招抚而免遭战祸。再有“乱后,百姓饥饿”,尚公捐银买米赈恤,“活民甚众”(《八旗通志》巻183)。更有一突出佳绩,就是他为民请命,疏请朝廷停止迁海(把沿海渔民迁往内地,设立无人区)。他在奏疏称:“粤东浩海二千余里,生灵数百万,室庐在是,产业在是,祖宗坟墓在是,一旦迁移,流离失业,深可悯痛。” 他的请求终于获得康熙批准,未迁的不再迁,已迁的重回故地,使数以千万计的沿海渔民得免迁徙及失去家园之苦,“民庆更生”。他还修桥建路,振兴文教,减免赋税等,做了许多好事,这在那个时代和社会中,均属难能可贵的治国安邦良策,因此颇受粤地百姓拥戴。</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尚可喜作为三朝元老,赫赫功臣,威镇南疆,爵至封王,却从不居功自傲,反而更加小心翼翼,久萌急流勇退之念。早在顺治十年(1653),他在知命之年,广东取得军事上节节胜利,“四境渐安”时,就以“痰疾不时发作”为由,疏请“解兵回京调养”,有意引退。顺治帝婉言慰留,作罢。历史上多次发生“功高震主”和“尾大不掉”的骄兵悍将与朝廷的矛盾,尚公不能不想到此点,于是多次主动请求引退,可见其对清廷的忠诚是无可怀疑的。顺治帝因广东尚未彻底安定,需要他继续出力,屡示“应俟承平之后另议”。一晃十几年过去了,到康熙十年(1671),全国基本统一,清朝统治业已现固。1673年(康熙十二年),尚可喜第十一次疏请: “方今四海升平,臣年已七十,精力就衰,正退耕垅亩之日”(平定三逆方略》卷1),疏请“以两佐领甲兵及藩属孤寡老幼自随,归老辽东海城”,留其长子安达公尚之信镇守广东(《清史列传》卷78)。康熙久蓄削藩之志,立即批示:“览奏,具见恭谨,能知大体,朕心深为嘉悦”。尚可喜遂登记造册,准备举族迁回海城。</p> <p class="ql-block"> 是年七月,吴三桂亦疏请移藩,实为对清廷的试探,康熙帝对其早有怀疑,得疏即下议政王大臣会户、兵二部议奏。康熙说:“三桂蓄异志久,撤亦反,不撤亦反,不如及今先发,犹可制也。”(《清史稿・吴三桂传》卷474),下令同意撤藩。吴三桂大失所望,于是便打出"兴明讨虏"的旗号,起兵反清。南方群起响应吴三桂,靖南王耿精忠亦起兵,云南、贵州、福建、江西、广西等地皆为吴三桂统辖;尚可喜长子尚之信因是耿精忠女婿,也参与叛乱之中。广东平南王麾下将领刘进忠、祖泽清等多人举兵响应,沿海群岛并起。吴三桂由起兵时三万兵力,短短几个月旗下就有30万兵马。在这紧要关头,可喜公立即上疏表明自已的立场:“臣与耿精忠为婚姻,今精忠反,不能不跋踏于中,惟捐驱矢志,竭力保固岭南,以表臣始终之诚”。 康熙帝遂命尚可喜留镇广东,参与平叛。尚公得知吴三桂遣兵二万屯黄沙河,建议“请就近移师,同臣会剿。”康熙对他的自告奋勇和战略策略完全信任和赞同,谕称“王累朝旧勋,性笃忠贞,朕心久已洞悉。”更加委以重任:“王为国抒忠,厥功懋著。当兹军兴之际;提督抚镇以下,俱听王节制。文武官员,听王选补奏闻。一切调遣兵马及招抚事宜,亦听王酌行。”十四年正月,康熙加封可喜公平南亲王,授次子之孝平南大将军 (《八旗通志》卷183)。</p><p class="ql-block"> 尚可喜坚定不移效忠清室,分兵以广东弹丸之地牵制十余万叛军无法全心北上,为清政府平叛创造了有利条件。此时广东亦受到贼寇冲击,盗贼并起,博罗、河源、长宁、增城、从化诸县先后告警,可喜于是分兵将他们剿定。</p> <h3>皇封王妃舒太君</h3> <p class="ql-block">  不久,尚可喜痰疾发作,卧床不起。康熙十五年十月二十九日,尚公在广州病逝,享年73岁。临终前,一直昏迷的他忽然强睁眼睛说:"吾受三朝隆恩,时势至此,不能杀贼,死有余辜!" 他令诸子把皇太极所赐亲王冠服取出,穿戴好后扶他起来,向北叩头,说:"吾死之后,必返殡海城,魂魄有知,仍事先帝。"说完便逝去。棺椁暂厝于广州市大佛寺。</p><p class="ql-block"> 康熙皇帝闻讯不胜震悼,特遺国子监祭酒宜昌阿、礼部郎中范承勋等赴粤,谕祭二坛、赐谥号曰:敬,立碑为念。康熙二十年(1681),尚王骸骨运往海州凤翔山归葬(后又迁葬今海城市八里镇大新村文安山)时,圣祖派钦差沿路往莫,又传谕其子称:“王素笃忠贞,若人人尽能如王,天下安得有事。联每念王至老怀诚,克尽忠尽,心甚着注,殊为伤悼。”这是大清最有作为的康熙皇帝对尚公非常敬重、充满感情的盖棺论定。</p> <p class="ql-block">平南亲王之印</p> <p class="ql-block">  顺治九年(1652),尚可喜开始编纂《尚氏族谱》。为创修谱本,上溯三代,以尚生为始祖,以尚可喜为中心,首叙“先王遗训”,次叙“先王实迹”。下则以其三十二个儿子为系统,分支入谱。文字自尚可喜的曾祖父尚生开始,即上起明嘉靖十四年(1535),记载全家大小男女二百五十五口,内含孙子已生“崇”字辈五十四人。附载敕谕、诰封二十二道,为尚可喜的一生做了全面总结。刻印后的全谱共分三卷,合订成一本,幅宽21.8厘米,长33.4厘米,厚4.4厘米,蓝布封面线装(收藏于辽宁省图书馆,编号31842)。 </p><p class="ql-block"> 顺治十三年(1656)春,康熙帝念平南王的功勋,下诰书:“赠王三代爵,置守冢人户于海城、衡水” 。为此,尚府进一步斥资修建衡水县的尚氏邱墓,按照皇封的规格进行扩建,为其曾祖父母、祖父母、父母各竖立一通青石碑,完备了朝廷诰命赠王三代为平南王王爵的规模。同时为其伯父母也竖立新碑,并留下尚氏手抄家谱一份。</p><p class="ql-block"> 康熙十四年(1675),尚可喜为已修成的《宗谱》作序,并盖有满汉合璧的“平南亲王之宝”的官印。序中写道:“自惟薄劣,其何功之与有。惟是我祖宗积业累行,启佑后人,是以有成功。此吾谱之作,所以彰显前人之功烈,而使我子孙推求原本,上报朝廷,下延宗祀,绵绵长长,无替休命,则宗谱之作其可以已乎。” 并告诉后人,勿忘祖训家法:“我子若孙其无忘祖考之遣训,小心翼翼,以保守家法,则能永膺天子之眷佑,而流庆于无穷矣。” 尚可喜在家谱《定训》中对辈分作出规定:“今定十六派字,以祖讳为始。字曰 ‘继学可之,崇玉维政,宗昌其久,世德尔祖’,将来用完,仍以‘继’字起‘祖’字止,绵绵轮转,岁百世之后,便以察考,不致错乱也。” 康熙十五年,尚可喜病逝 后归葬辽宁海城。</p><p class="ql-block"> 康熙十年(1671)康熙帝敕建真定衡水尚王祠,并在坟地最北边东西河道上修筑一座单孔石桥,接壤通向县城大道。扩充后的尚氏祖坟面积达九十九亩,遍栽松柏树,誉名百亩松柏林,民称“尚王坟”。</p><p class="ql-block"> 康熙五十三年(1714),尚可喜第七子和硕额驸加太子太保、领侍卫内大臣尚之隆,第二十子温州府同知、诰封奉直大夫尚之瑶主持了第二次编修《尚氏家谱》,对于先祖尚可喜的伯父尚学书,即居住河北省衡水县的一支尚氏族人,谱中称为衡水派,以及尚可喜的同胞兄弟房系及其“过继”子孙,崇字辈(五世)六人,玉字辈(六世)十四人,维字辈(七世)九人均作了记载。</p><p class="ql-block"> 乾隆十七年(1752),尚氏六世七房即和硕额驸尚之隆的嫡孙骁骑参领兼勋旧佐领、诰封武显大夫尚玉德,和御前待卫副参领、诰封中宪大夫、诰赠武显将军尚玉成兄弟二人,第三次编修《尚氏家谱》。</p> <p>  尚可喜亲王戎马一生,身经百战,为国家的统一,为清王朝的建立和巩固,南征北战数万里,立下了汗马功劳,在清代历史上写下了浓重的一笔,屡次受到清朝崇德帝、顺治帝、康熙帝的褒奖,蒙受“三代皇恩”。</p><p> 尤其是尚可喜在镇守广东期间,对祖国东南地区人民休养生息关切备至,力辞“址地分耕”,反对迁移沿海居民,赈济饥荒黎庶,终成清代前期安定的大局;竭尽全力保持社会的稳定,坚决反对吴、耿两藩的分裂,鞠躬尽粹,死而后已。</p><p> 综上所述,尚可喜是一位忠贞坚强的爱国英雄,为推动中国历史前进作出了重大贡献,他的历史功绩必将名彪史册,功垂千秋!</p><p> 尚公终身共生育了33个儿子,32个女儿。其中第七子尚之隆娶了顺治帝哥哥的女儿,晋封为和硕额驸(驸马爷),他另一个儿子娶了当朝亲王的女儿,也是驸马。尚可喜的后代有14个男丁与皇族联姻,先后有150多人在朝中做高官。尚可喜家族人丁兴旺,繁衍不息,后裔尚小云为京剧“四大名旦”之一,是现代中国京剧代表人物之一。据称,现在尚可喜海内外的后嗣有6,7万之多,成为人口众多的名门望族。迄今,分布于东北、北京、山东、广东、湖南、江西及全国其他省市自治区的成千上万尚氏族人,乃至旅居海外的一些尚氏侨胞,很多都是这位赫赫尚王的后裔。</p> <h3>和顺公主与和硕额驸马尚之隆</h3> <h3>平南亲王尚可喜32子官爵封赐一览表 :</h3><h3> 长 房:尚之信 官爵封赐:特赐安达公。初封少保兼太子太保。少傅袭封平南亲王。挂奋武大将军印。(享年45岁) 二 房:尚之孝 官爵封赐:都统。平南大将军,宣义将军。内大臣。(享年58岁) 三 房:尚之廉 官爵封赐:副都统。右翼总兵,左都督。诰授荣禄大夫,赠太子太保。谥勤恪。(享年31岁) 四 房:尚之节 官爵封赐:副都统。(享年37岁) 五 房:尚之盛 官爵封赐:副都统。诰封奉直大夫。(享年34岁) 六 房:尚之典 官爵封赐:副都统。诰授武显将军。(享年67岁) 七 房:尚之隆 官爵封赐:和硕额驸(驸马)加太子少保,又加太子太保,领侍卫内大臣。(享年77岁) 八 房:尚之辅 早逝 九 房:尚之左 官爵封赐:御前散职内大臣。诰封光禄大夫。(享年43岁) 十 房:尚之广 官爵封赐:御前散职内大臣。 十一房:尚之瑜 官爵封赐:副都统。(享年44岁) 十二房:尚之璜 官爵封赐:副都统。(享年29岁) 十三房:尚之琡,官爵封赐:副都统。诰授武显将军。(享年77岁) 十四房:尚之瑛 官爵封赐:副都统升都统。(享年26岁) 十五房:尚之琬 官爵封赐:副都统。(享年29岁) 十六房:尚之琰 官爵封赐:副都统。诰赠资政大夫(享年36岁) 十七房:尚之玮 官爵封赐:副都统。 十八房:尚之瓒 官爵封赐:侯补同知(享年25岁) 十九房:尚之琳 官爵封赐:诰封奉直大夫。(享年42岁) 二十房:尚之瑶 官爵封赐:初任陕西庆阳府同知,二任西安府同知,三任 温州府同知,加一级诰封奉直大夫。 二十一房:尚之琨 官爵封赐:无记载(享年27岁) 二十二房:尚之瑄 官爵封赐:无记载 二十三房:尚之瑨 官爵封赐:初任鑲兰旗左领升福建漳州镇标中军游击。 福建泉州 府参将,加一级。 二十四房:尚之瑗 官爵封赐:无记载。 二十五房:尚之璨 官爵封赐:骁骑校。诰封武略郎。(享年37岁) 二十六房:尚之琦 官爵封赐:无记载。 二十七房:尚之珣 官爵封赐:诰赠中宪大夫。(享年35岁) 二十八房:尚之瑸 官爵封赐:无记载。 二十九房:尚之瑾 官爵封赐:无记载。(享年68岁) 三十房: 尚之召 官爵封赐:无记载。 三十一房:尚之珅 官爵封赐:无记载。(享年37岁) 三十二房:尚之珆 官爵封赐:闲散左领(守墓)赐封荣禄大夫。二品顶戴。(享年70岁) <br></h3> <h3>御赐匾额</h3> <h3>下图是当年海城县规模宏大的尚王祠堂。<br></h3> <p class="ql-block"> 尚可喜去世后安葬于辽宁省鞍山市海城八里镇大新村文安山。尚王陵园门前竖立有康熙帝亲笔书写御赐的汉白玉石碑,上书:尚亲王谥敬可喜尚公神道。</p> <p class="ql-block">  每年清明节,辽宁海城尚氏宗亲会都要举办规模盛大的祭祖大典,尚可喜的后人都会从五湖四海、四面八方聚集到海城八里镇大新村尚氏陵园祭拜他。当地政府官员、中国科学院清史研究专家等许多专家学者、社会各界知名人士,也都前来参加尚氏宗亲祭奠活动和尚可喜亲王历史文化学术研讨会。</p> <h3>辽宁省尚氏宗亲会修编《尚氏宗谱》第六编</h3> <h3>河北衡水尚氏宗亲会会长尚金亮主持修编衡水尚氏宗谱(第三编)</h3> <p class="ql-block"> 广州市越秀区人民公园,即是当年平南王尚可喜王府大院旧址。越秀山小蟠龙岗上的镇海楼即是尚可喜办公的府衙,被誉为“岭南第一胜揽”,先后以“镇海层楼”和 “越秀层楼”列为清代和现代的羊城八景之一,即现在的广州市博物馆,属于广州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博物馆里有一尊平南王铸造的古钟,上面铭文记载了他的丰功伟绩。</p> <p class="ql-block"> 广州市人民公园门前立有一对汉白玉石狮,高约2.6米,狮座四面均有浮雕图案,四角刻有九节竹。</p> <h3> 公园中央甬道亭前有一对石鼓,两面及周围皆有花纹图案,做工精细,正面浮雕图案为云龙戏珠,背面为日月光辉,鼓边刻有回文,鼓下有雕刻精美的石座……</h3><h3> 这些饱经沧桑、珍贵的历史文物,见证了尚可喜亲王镇守广东27年那一段辉煌的历史。<br></h3> <p class="ql-block">越秀山小蟠龙岗上的镇海楼,即是尚可喜办公的府衙,被誉为“岭南第一胜揽”,先后以“镇海层楼”和 “越秀层楼”列为清代和现代的羊城八景之一。现在是广州市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岭南书画大家吴子复先生为镇海楼题写的隶书《镇海楼》匾额。</p> <p class="ql-block">吴子复(1899 --1979),广东四会人。原名琬,字子复。&nbsp;长于美术、书法、篆刻。历任广州市政协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委员、广东省书法篆刻研究会(即广东省书法家协会前身)副主任,是现代广东书法史上开宗立派的隶书大家,其隶书熔铸诸碑,功力深厚,自成一家,世称‘吴体’,形成广东书坛上重要的隶书流派—‘吴派’。&nbsp;</p><p class="ql-block"><br></p> <h3>博物馆里平南王所铸造的古钟上,记载了他的丰功伟绩。<br></h3> <h3>  公元1681年(康熙二十年),尚可喜归葬辽东,后又迁葬至海城市八里镇大新村文安山。 清政府拨8000两白银修建王陵,派官员和士兵,世代为尚可喜守陵,一直守了200余年。<br></h3> <p class="ql-block"> 尚王陵前竖立有康熙帝亲笔书写御赐的汉白玉石碑,上书:尚亲王谥敬可喜尚公神道</p> <h3> 1999年,尚氏后人筹款100余万重新修建尚可喜亲王陵园。2004年,位于陵园西侧的纪念馆落成,陈列有乾隆御赐的千叟杖、尚可喜所用的兵器等文物。2014年尚王陵园被列为辽宁省文物保护单位。<br></h3> <p class="ql-block">  尚氏宗亲祭拜尚可喜家祭活动得到了沈阳市、海城市政府的重视和支持,2012年,海城尚氏宗族家祭仪式申报批准为沈阳市非物质文化遗产。</p> <h3>  2019年11月,沈阳市尚氏传统文化交流中心理事长、沈阳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尚氏宗族家祭仪式》代表性传承人尚世阳,应邀来到辽宁大学文学院,为大学生和民俗专业研究生们讲授沈阳市级非遗项目《尚氏宗族家祭仪式》。讲述了中华民族传统祭祀礼仪和三百多年尚氏家族祭祖历史,介绍了尚氏家族祭祖的各个程序、祭祀音乐和祭祀舞蹈(佾舞)。这是非遗项目《尚氏宗族家祭仪式》第一次走进大学的讲堂,让更多的年轻人了解和关注中华民族重要的礼仪—祭祀礼仪,让“孝”文化在现代生活中扎根并进一步发扬光大。<br></h3> <p class="ql-block">  笔者以为,评价历史人物,很重要的就是要以历史唯物主义的态度,实事求是地看待和分析问题。一是所取材料必须完全根据史实,没有任何虚构和假想;二是坚持实事求是态度,设身处地考虑历史人物所处的客观环境;三是依据史料澄清事实,纠正对历史名人的各种误传、讹传和偏见,力求得到客观公正的结论。</p><p class="ql-block"> 为此,笔者经过多次实地考察、考证,查阅了大量历史文献资料、图片,在此基础上整理撰写出这篇文章,以飨族人和读者。</p> <p class="ql-block">作者简介:</p><p class="ql-block"> 尚红军(尚世军),男,祖籍辽宁省海城县,系尚可喜第十一代孙。郑州大学中文系毕业。1975年安阳县下放知青;1978年解放军34558部队政治处;1984年安阳地区文化局、濮阳市文化局人事科干事、文化局系统团委书记;1987年中共安阳市委政策研究室农村科副科长、城市科科长;2001年市委办公室城市调研科科长;2002年历任安阳市文峰区人民政府副区长,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区人大常委会常务副主任,调研员;2019年任文峰区老年体工委主席。</p><p class="ql-block"> 其自幼爱好写作、书画、摄影,长期从事宣传文化、理论政策研究和行政管理工作,撰写了一百多万字理论、调研文章、领导讲话、典型经验、纪实散文、杂文、诗歌、新闻通讯等各类文章,有38篇理论、调研文章获得市、省优秀调研成果奖、优秀散文奖;60多幅书画、摄影作品参加市、省、全国大展赛并获一二三等奖。</p><p class="ql-block">现为:中原智库专家,中国国际新闻杂志社常务副总编兼首席记者,中国财经杂志社企业金融版副主编,河南东方今报安阳记者站常务副主编,安阳市职工作家协会原副主席;</p><p class="ql-block">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河南省摄影家协会会员,河南省社会大学师资库专家,安阳市职工摄影家协会原副主席,文峰区摄影家协会主席,安阳市老干部大学摄影老师;</p><p class="ql-block">中国殷商文化学会甲骨文书法艺术委员会委员,河南省国学书画院副院长,安阳市殷商文化研究会名誉会长,安阳工学院书法客座教授,安阳市文峰区书法家协会名誉主席。</p><p class="ql-block">安阳市企业联合会、企业家协会政策、宣传顾问,顾问专家委员会办公室主任,文旅康养工作委员会主任。</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作者尚世军(左三)与海城尚氏宗亲会会长尚德新(左二)等家人合影留念</p> <p class="ql-block">作者尚世军(左二)与海城尚氏宗亲会会长尚德新(左一)等家人合影留念</p> <p class="ql-block">作者尚世军与海城尚氏宗亲会会长尚德新、尚氏文化研究会中心主任尚世阳大哥等家人合影留念</p> <p class="ql-block">作者考察尚可喜征战路线——沈阳故宫时留影</p> <p class="ql-block">作者考察尚可喜征战路线留影</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