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登帕米尔高原</h3> <h3> 中午12:00,我们从喀什出发,沿314国道前行,到达疏附县乌帕尔乡已近13:30,我们在这里午餐,大碗茶、拉面、烤肉串和啤酒成为了午餐的标配。</h3><h3> 吃罢午饭,我们继续朝塔县方向进发,这里人烟稀少,山不长草,鸟不拉屎,只有高山雪水夹裹着泥沙沿河静静地流淌,途中的加油站仿佛在向过往的客人述说着自己的孤独,灰蒙蒙的天空好像笼罩着大山的几分神秘……好一派荒凉蛮夷景象!从车上下来,太阳是那样的火辣,而风却显得如此温柔,真是火热之中有清爽。</h3> <h3> 来到海拔3600米,这里有一个湖,名叫卡拉库勒湖,湖水碧绿如蓝,湖边绿草茵茵,显示出小草顽强的生命,对岸山坡上,皑皑白雪近在咫尺!难得的高原美景,可拍照留念;湖边的骑马场,可骑马游玩!</h3><h3> 据随行的朋友讲,在这荒郊野外筑路的工人,前不挨村,后不着店,即使挣了钱,也无地方消费。</h3> <h3> 我们到达塔什库尔干县(简称塔县)已是下午7:40分,下榻在凯途思齐酒店。一打听,塔城距红旗拉普国门还有100多公里,往返酒店还需要3个小时,而通往国门的隧道9:30就要关闭,只得遗憾地放弃。</h3><h3> 然后,我们来到塔城附近的帕米尔旅游景区。帕米尔,是塔吉克语“世界屋脊”的意思。帕米尔景区规划面积3.1平方公里,由石头城、金草滩、塔吉克民族村、游客服务中心、游客购物中心五大区域组成。</h3><h3> 石头城位于塔城北,海拔3112米,总面积1.07平方公里,包括汉代城和清代城,由城墙、城门、寺院遗址和居住遗址,是中国三大石头城之一,年代为汉——清,汉代为“蒲犁国”;唐朝设“葱岭守捉”;13世纪称“色列库尔”,清朝设“蒲犁厅”。石头城的结构大致分为内城和外城两部分,主要由主宫、官府、军政官员宅第和佛庙组成。内城从右丘角下砌起,与顶齐高,上大下小,形成壮观的城楼,城墙用泥和石块砌成,目前大部分城墙、城垛、女墙、角楼、碟孔和东北角大门尚保存完好,除内城墙兼做屋壁可见神龛、壁橱及烟囱槽道外,城中的建筑物全部坍塌,地面布满石块,还存少量巨石和土墙。外城部分遭到破坏,多为居民住地,但历史的痕迹依稀可见。我们从前门进入内城,绕内城一周,然后从后门出,便来到金草滩。</h3><h3> 金草滩位于石头城下面的平坝中,诺大的金草滩已被打造成金草滩湿地公园,金草滩上栈道四通八达,对面是光秃秃的大山,在夕阳的照耀下,金草滩显得十分壮观。</h3><h3> 最后,我们乘景区观光车来到塔吉克民族风情园。晚上十点,塔吉克族歌舞表演正式开始,表演一直持续到深夜。</h3><h3> 在塔城短暂的停留中,驻塔城的南充籍边防武警上尉小江专门请了半天假,来给我们当向导。不到30岁的小江已在新疆武警部队打拼了13年,多次在国际、国内比武大赛中获奖,3个月前又来到了红其拉甫边境,驻守着祖国的大门,守护着人民的和平与安宁、快乐与幸福。小小年纪把自己最宝贵的青春年华都献给了祖国的边防事业,我不得不向这位人民子弟兵致以崇高的敬意!</h3><h3> 在塔城的所见所闻,正印证着塔城人的诺言:</h3><h3> 志气比山峰高,</h3><h3> 骨气比石头硬,</h3><h3> 快乐比氧气多。</h3><h3> 然而,更令我感动的是,当母亲在塔县身体有所不适的时候,儿子关切地问:“婆婆,您有哪里不舒服?还是去吸点氧吧!”并主动去陪伴,虽然他还不到13岁,却懂得体贴人、关心人、爱护人,说明儿子已经长大了!</h3> <h3> 周依春(古巴州人),四川巴中人,中国金融作家协会会员,四川散文学会会员,四川金融作家协会副主席,巴中市、巴州区作家协会会员,开江县作家协会理事,著有《山路十八弯》、《岁月留痕》等文集,曾在《中国金融》、《中国金融文化》、《金融文坛》、《中国农村信用合作报》、《四川日报》、《四川经济日报》、《华西都市报》、《达州日报》、《巴中日报》等报刊杂志上发表作品100余万字。现供职于四川省开江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