缅怀我的高中语文老师

樊启金

<h3>作者简介</h3><h3> 樊启金,笔名:劲雨,曾都区作协会员。一六零后老哥,挖过锄头,扛过枪,背过药箱救死扶伤,历经军旅转地方,从肉品检验和营业员干起,直至会计经理和站长。从小喜爱拼凑文字艺术,写点小文孤芳自赏。自2015年5月重拾笔,投稿随州文艺发文章,自此几十篇散文,小说诗歌刋发于各文学网络和纸质报刊杂志。</h3> <p class="ql-block">  缅怀我的高中语文老师</p><p class="ql-block"> 作者:樊启金</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不知有多少回梦醒在午夜时分,回想着那次与美女汪东荣同学聊天,谈到高中时的老师。她说:“其实我想对你说,我非常怀念(语文)金业勤老师。”我何尝不是如此呢?虽然,岁月早已抹去了我们的青春容颜,但是,抹不去的是那些刻骨铭心的记忆……想起曾经的承诺,一次次手握智能手机,两眼凝视着屏幕,脑海里浮现出的往事一如昨日,还历历在目。但要写好曾经性格豪放,倜傥不羁,爱僧分明,才华横溢的金业勤老师谈何容易?</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我们读高中时正处在七十年代中后期,记得有部电影《春雨》,就是讲述那时的办学情景。那时流行标新立异,学校实行开门办学,提倡新生事物。正因为紧跟时代潮流,与时俱进,各个班级分别设置各种专业,美其名曰服务社会,培养实用人才。为了普及高中方便上学,小小的三里岗公社就设置两所高中,有在大山深处的牛角尖高中,有在社区旁的胡家坡高中。</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1975年上半年,我们在社小初中毕业后,下半年有幸录取在胡家坡高中文体班。报到后发现大部分同学都来自社直单位和街道上的孩子,剩余的同学虽来自农村,但大多是帅气十足和漂亮透着秀气的阳光少年。每个人都各有绝活儿,能写会画,说拉弹唱各有千秋。</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所谓的文体班,按现在时髦的话说叫艺术生。提到文化艺术,当然直接与语文知识相关联,那就自然而然的离不开同学们崇拜的语文教师金业勤老师。</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金业勤老师湖北麻城人氏,毕业于华中师范大学中文系,一米八五左右的个头。高大魁梧,干练利索,讲一口浓重的男中音普遍话。只要是金老师讲的语文课,同学们都如同听讲故事一般进入角色而入迷,有着如饥似渴地求知欲望,并很有兴趣地认真听他讲学。他是那时高等学府毕业的高材生,讲课时不用备课,就能口若悬河地信口讲来,不由得让同学们佩服的五体投地,学习兴趣大增。</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记得他讲毛泽东诗词《蝶恋花.答李淑一》,课讲的棒极了,每每讲到兴起时,便是眉飞色舞,手舞足蹈,海阔天空,感慨万千。写在黑板上的粉笔字更是龙飞凤舞刚劲有力,有着书法家的风范,使我们也跟着学会其具有书法范儿的草书字体,成为我们走上社会后体面的个人标签,而深感荣幸自豪。</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他讲伟人写诗词时的历史背景,及思想和意境,诗人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相结合的情怀,丰富想象力,以及高瞻远瞩的气质风范。</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蝶恋花.答李淑一.我失骄杨君失柳,杨柳轻飏直上重霄九,问讯吴刚何所有,吴刚棒出桂花酒。寂寞嫦娥舒广袖,万里长空且为忠魂舞,忽报人间曾伏虎,泪飞顿作倾盆雨。</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译诗:我失去了骄傲的杨开慧,你失去了柳直荀,杨柳二人轻轻飘向深广的长空,试问吴刚天上有什么?吴刚捧出了桂花酒,寂寞的嫦娥舒展起宽大的衣袖,万里青天在为烈士的忠魂起舞,突然有人报之人间降服了猛虎,热泪飞洒犹如倾盆大雨。</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金老师详细的讲解这首诗词的历史背景和译诗大意,并让我们弄通弄懂诗人毛泽东主席写这首诗,是寄托作者对亲人杨开慧,战友柳直荀的深切悼念之情,热情歌颂了革命先烈的崇高品质和不朽精神。</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课讲完了,他又教我们学唱这首诗词歌曲,并挥手指挥我们齐声高唱,使我们能声情并茂地朗读和歌唱,在歌唱中背朗牢记这首诗词,在兴趣中学习,在学习中掌握诗词意境和要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印象深刻的还有金老师教我们学习和朗诵诗人贺敬之《回延安》的情景:“心口呀莫要这么厉害的跳动,灰尘呀莫把我眼睛挡住了……手抓黄土我不放,紧紧儿贴在心窝上。几回回梦里回延安,双手搂定宝塔山。千声万声呼唤你……母亲延安就在这里!……”他讲解《回延安》是一首采用民歌体形式写成的激情澎湃的诗篇,诗人以赤子之心歌颂了养育一代革命者的延安精神,从中可以感受到诗人跳动着的脉搏---对“母亲”延安的那份永不泯灭的真情。</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全诗除了真切的感情构成了诗的主题思想外,就是诗人对陕北风土人情的意象组合描写,它更增添了这首诗的生活气息和乡土美感,以及从朴实中流出来的民族音乐般的美。在学校文艺汇演时,并将其搬上舞台朗诵,成为大受欢迎的精彩节目。</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金老师带领我们班同学们,学习朗诵和歌唱大型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讲解毛泽东诗词《沁园春.雪》等等。</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那时办学实行“走出去,请进来。”当时学校跟风组织了一次走出去采访的活动,由各班级抽调的精兵强将,组成数十人的写作团队,在校领导及班主任和语文教师金老师的带领下,我们徒步来回跋涉二十多公里路程,到大洪山深处正在施工的肖家湾水库工地,到东庄畈村的三里冲条田改造现场,参观治山治水改天换地的热火朝天的三冶场面,学习采访贫下中农战天斗地的先进模范事迹,寻找素材用于写作文和编排文艺节目,参加社会活动时慰问演出。我们文体班首当其冲的担当起这个任务,据当年的文艺宣传队导演樊东波班长回忆说:在编排文艺节目的现场,金业勤老师现场指导并信手写出:“三里冲啊三里长,层层梯田似楼房,开荒改田几十亩,五十八层通天上……”试想有金老师的亲自参与编导,文艺汇演我们班不得第一才怪了,争得荣誉金老师当然功不可没。</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金业勤老师的知识渊博是有目共睹的,日积月累的刻苦学习造就了他广博牢固的知识面和深厚的文学功底,因而讲学随意就出口成章,道出个一二三来。听也从事过教师职业,后来转行成为政府公务员的樊友崇叔叔讲,有次金业勤老师和同在华师大中文系毕业的张国威老师,从三里岗镇去牛角尖学校的路上,为减轻上山的疲惫而随意取乐,他俩一路津津乐道背诵唐诗三百首,一人一首轮流,十五公里左右的上山陡坡路途,硬是在他俩背诵的诗词里,轻而易举地徒步走到学校,其背诗美谈传为佳话,至今难忘。</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听说大多有学问的人,乃之文人墨客,他们大都有一个共同特点:吹拉弹唱等才艺出众,金业勤老师也不例外,常见他利用课余休息时间和邓先富老师合作,邓老师操京胡伴奏,金老师则有板有眼地唱上几曲京剧选段。两人合作默契,精彩绝伦,很有文艺范儿的表演,迎得同学们羡慕佩服的欢呼和掌声。</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那时生活条件极其艰苦,边远山区和农村人更是不易,我们上学都是自带大米上交学校后勤伙食团,然后领取饭菜票。半个月为一个连周,每个连周学校都会组织师生上山砍柴,上交给学校伙食团。根据季节还会安排上山捡橡子橡碗卖钱。干的最多的是胡家坡山岗上开荒改田,历经几年时间学校后山上已改成层层梯田,种上了绿油油的庄稼创收,称做“勤工俭学”。每次金老师都会与同学们同甘共苦地同劳动同生活,脏活累活抢着干。当年的学习委员汪东荣同学回忆说:每次跟我们一起挖土改田时,金老师都会谈笑风生,他最爱说的口头禅是“羊肝美酒”。也许是生活的艰难,只能用一种幻想的美味佳肴,来满足物质贫乏的心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正因为金业勤老师来自麻城县农村,大学毕业以后响应毛主席“知识青年到农村去……”的号召,而来到山区小镇任教并成婚,婚后育有两个女儿,师母是家庭妇女,靠他一人工资养家糊口。他老爸每月准时来看望儿子孙女,并拿着他儿子金业勤老师孝敬的钱回家度日。虽然他的生活非常困难,但对他的学生很慷慨大方,家有什么好吃的,总也忘不了叫上几个学生去他家品尝,我也不例外的被金老师叫去过几次。有次我和几个同学随金老师去吃的鸡蛋馅蒸饺,当时那个美味啊,让我至今记忆犹新,可能更多是师生情温暖人心吧,反正使我终生难忘那顿美味佳肴,吃在嘴里,暖在心里。感觉从此再也没吃过那么美味的佳肴了,真的胜过“羊肝美酒”啊,多少年过去了,还常常令人回味无穷。</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同学们都有一个共同的印象,金业勤老师博学多才,爱僧分明。他不爱逢迎奉承领导,瞧不起那些拍马屁没有真才实学的投机分子。由于性格耿直,金老师看不贯就会有抵触情绪。因而金业勤老师深得学生喜爱拥护,甚至崇拜和尊敬。可是并不得领导欢心而受排斥,所以终是怀才不遇。</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记得高中毕业后,刚恢复高考时,我最后一次去拜访请教金业勤老师时,他已被调去镇区属下的刘店小学任教。见到我后,他与我交谈甚欢,就我请教的学问认真讲解,并鼓励我积极备战参加高考,虽经拼搏还是辜负了金老师的希望,高考名落孙山。那次交谈几个小时后我才依依不舍离去,谁曾想那一别,竟然成为永别。</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后来据娘家在刘店街上住的刘金萍同学回忆说:金老师调去刘店小学任教后,听说他没有了用武之地,心情很不爽,每天早晨都会独自一人坐在学校旁小河边的大石头上唱歌,发泄一下胸中的怨气。再后来听说落实政策,申请调回他家乡麻城县去了,又因积劳成疾病故,而英年早逝落叶归根。时至今日,每当我们听到或唱起那首毛泽东诗词的歌曲时,就会情有独钟地想起金老师给我们讲课和教唱的情景,一幕幕往事犹如昨日历历在目,可惜如今恩师已作古而去,只留给我们永远深切的缅怀之情,唯有遥望蓝天飘过的朵朵白云,寄托我们的怀念和哀思,愿恩师安息吧,在天堂幸福快乐!</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最后还是引用汪东荣同学的一段最具代表性的话语,来表达同学们的共同心声:“金老师是我学生时代最难忘,最有才华最崇拜的老师,一辈子都不会忘记。给他当学生,觉得学习是件快乐有趣的事情,只可惜英雄无用武之地……如果时光可以倒流,好想重回校园再当一回金老师的学生,把我们曾经失去的东西找回来。</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天下之书读不尽,学问茫茫无尽期。我们读高中时有幸遇到才华横溢的金老师,在他的门下为学生,确实学到了许多文化知识,至此我们为是金老师的学子而自豪。自认为学有所成,学有所用。正是在恩师---金业勤老师的带领下,使我们这帮同学们才能“踏风追燕,跃上葱笼”。在社会及工作岗位上,得心应手,报效祖国。</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2019.8.8.写于故乡</p><p class="ql-block">(注:此文刊登在文峰㟷杂志季刊第4期,散文随笔第46一48页。)</p> <h3>2017年4月6日文体班师生聚会于三里岗镇菇乡酒店合影留念</h3> <h3>2017年4月5日文体班师生聚会于大洪山风景区合影留念</h3> <h3>2017年4月5日作者和美女同学聚会于大洪山风景区合影留念</h3> <p class="ql-block">此文刊登于二零一九年《文峰㟷》杂志第4期,散文随笔第46一48页。</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