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没有笨人,只有自认的笨人---读《终身成长》有感 云小 刘芳

<h3><font color="#167efb">  当我们还是婴儿时,我们学习走路、说话,跌倒了、说错了,却不会害怕和丢脸。后来,我们懂得更多了,反而怕这怕那,止步不前了,这是为什么呢?</font></h3><h3><font color="#167efb"> 当我们的孩子完成作业后或者在完成任务过程中,我们会说:“你能再检查一下吗,你能再坚持一下吗?”这又是为什么呢?</font></h3><h3><font color="#167efb"> 相信卡罗尔.德韦克博士的《终生成长》一书能给您很好的诠释……</font></h3><font color="#167efb"> <br></font> 阅读心得 <h3>  借助思维导图,走进《终身成长》,全书共分八章,我认真地进行了阅读</h3><h3>第一章 思维模式</h3><h3>内容精要:我们一直认为智力是相对恒定的,但本书作者认为教育和练习可以改变智力,这取决于思维模式的不同。固定型思维模式者认为能力是固定的,需要被证明,证明他们是成功者,他们需要这样的标签。而成长型思维模式,他们认为人的禀赋虽各不相同,但人的能力可以改变,可以通过努力而培养、而成长。所以他们不会给自己贴上成功或是失败的标签,直面挑战,茁壮成长才是他们认定要做的事,他们有将眼前挫折转变为未来成功的坚毅与能力。</h3><h3>现实对照:确实,打开第一章就有被电到的感觉。书里说的是我么?怕失败,不敢尝试,爱贴定势的标签,这难道不是我?这不是你?不是我们常见的很多人么?原来,我们都曾陷入固定型思维模式,陷入不求进步的成长怪圈。</h3><h3>第二章 思维模式解析</h3><h3>如果说固定型思维模式的世界永远只为证明成功、确保成功从而不愿学习探索新领域的话,那么成长型思维模式的世界永远有新气象,对他们来说,学习、挑战、成长才是第一要务,他们要的是进取,要的是“未来的我比现在的我更优秀”,他们才不愿意做永远成功的守成者与完美者。</h3><h3>所以,对于固定型思维者来说,不要呆在已经成功的硬壳里,认清自己,重新塑造思维模式,去尝试一次,挑战一次,打破一次,即使失败一次,人生也会大不同。</h3><h3>第三章 关于能力和成就的真相</h3><h3>“天生的”天才存在吗?本章给出了明确的答案,不存在。也许这个世界上只能分为两种人,努力的人和不努力的人。小时候,我们见过太多的学霸,总是在人前装作轻松自在不努力的样子,却 最终得知他们在家挑灯夜战的故事。现在想来,他们的撒谎原来只是一种优秀者的固定型思维,“我是强者,我比你们强,我天生就比你们强”的标签在作怪。</h3><h3>真相如此残酷,又如此真实,这样说来,阿甘是个励志者,还是个揭露者,他的经历告诉我们,能力通过努力是可以改变的,是可以创造奇迹的。</h3><h3>我们总感叹自己庸碌无为,但我们从没想起要改变自己,改变自己的思维模式,从未想明白其实是我们自定的标签限定了我们的手脚,限定了自己为理想梦想努力的信心。</h3><h3>愿我们都能理解关于能力和成就的真相。</h3><h3>第四章 冠军的思维模式</h3><h3>我与我们的区别:什么是冠军思维?真正的冠军不会认为自己很特殊,或者天生就应该羸,他们懂得在压力下如何专注。作者发现了有趣的现象,一些运动员在比赛后采访会说“我们”,而另一些人只说“我”,他们将队友和自己的角色相区别,这就是思维之别。因为固定型思维者只想证明自己的天赋,只想证明自己是英雄,而不是团队中的一员。这不由令我想到我们团队中,常常会有人为表现自己的能力而一意孤行,不顾团队整体发展。然而正如作者所说:每一项运动都是团队运动,你的成绩是个人的,但跟团队,跟亲人们都息息相关。</h3><h3>第五章 商业:思维模式和领导力</h3><h3>第五章给我感触较深的是两个点:一是从优秀到卓越,还需长青。我所在的单位目前也在做文化,但提得最多的是如何卓越,但很少提及长青。也有很多管理方面的书提到如何从优秀走向卓越,我觉得如何保持长青给我很多思考。还有一个是“1个天才与100个帮手”的问题,这似乎太常见,我也常听我们老大跟我感叹,没有优秀的人帮他,意思是下面都是一批庸才,但从本质上说,他需要的是不折不扣的执行者,而非决策合谋者。所以永远是他在怨下属,而下属在怨他。书中认为成长型的领导不会认为高人一等,也会深刻关注个人发展。在固定型思维领导者管理的公司里,管理者是国王,在他的王国里,每个人不会去关心学习、成长以及推动公司发展,而会去在意别人如何看待自己,老大如何看待自己,这似乎更像是在说很多的中国式领导。</h3><h3>第五章 商业:思维模式和领导力(下)</h3><h3>在第五章的下半部分中,两个点让我比较有感触,一是群体思维。我在单位的办公室呆过四年,常常参与领导会议,所有的会议无不千篇一律,领导说大家说说看,大家开始谨小慎微地开始表达少有的意见,但基本是隔靴搔痒式的,然后领导最后发言定调。这就是标准的群体思维,一人对,大家都说对,一人错,大家都说错。古希腊作家希罗多德在公元前 5 世纪就曾写道,古波斯人采用一种类似斯隆的做法来防止群体思维的发生。每当一组人在头脑清醒时就某件事达成共识,他们之后会在喝醉酒的情况下重新讨论一遍。古人已知的真理,今人却还在背道而驰。</h3><h3>第六章 人际关系:关于相处的思维模式<br></h3><h3>关于人际关系的解读,用固定型和成长型两种模式来解读其实也难逃三个关键词:沟通、理解、改变。在固定型思维模式里,他们认为关系天定,不愿去更多运用沟通改进关系,以至关系处理成为问题。</h3><h3>前段时间刚好看了山田洋次的《家族之苦》,正对应了今天所读的章节,电影里平田老先生的老伴忽然提出要跟他离婚,原因是他有各种坏习惯,从来不体谅她,她因此讨厌这个老头,想给自己自由了。平田老先生的小媳妇劝他在老伴要求离婚的时候,不妨说出他需要她,她离开他会寂寞。平田老先生签完离婚协议,递给老伴的时候,自语着说:“四十年,噢,是四十五年了,谢谢你一直照顾我…”。就因为这几句话,老伴含泪撕了协议,因为老伴根本就没懂过平田老先生的想法。这里面,折射出了沟通的力量,说的力量。</h3><h3>是的,在人际关系间,说出来何其重要,说出来,能改变别人,也能改变自己。</h3><h3>第 7 章 父母、老师与教练:思维模式的传播(上)</h3><h3>老师和家长的教育之道</h3><h3>如何教育孩子,对于父母和老师来说,这真的是个技术活。在这本书里,我们也许可以学到更多的技术。</h3><h3>一是建设性批评。孩子的成长需要批评,但孩子需要的是有引导作用的建设性批评,而不是评判,像“你是个笨蛋,你是个坏学生,你就是不想考好”之类的标签。老师对孩子的行为暗示与影响有多么大。</h3><h3>二是“挑战和培育”教育法。书中所举的柯林斯教育案例可以说震憾两字,柯林斯要求每一名在9月入学的4岁学生都要在圣诞节到来之际开始识字,这些三四岁的孩子用的单词书是高中生使用的。7岁时,这些学生已经开始阅读《华尔街日报》。大一些的学生上课讨论的是柏拉图的《理想国》、托克维尔的《论美国的民主》、奥威尔的《动物庄园》和马基雅维利的著作,他们甚至会就芝加哥城市议会展开讨论。高年级学生的阅读书目包括《安东·契诃夫喜剧全集》《实验中的物理学》以及《坎特伯雷故事集》,还有莎士比亚。这些书单我相信到现在为止,未必大多数人都有读过。成长需要挑战,持续挑战才能更有利于成长,这令我想到,缘何美国是一个具有创新力的国家,这很值得每一个习惯孵在空调底下玩手机的我们反思。</h3><h3>第 7 章 父母、老师与教练:思维模式的传播(下)</h3><h3>谨慎掉入“虚假成长型思维模式”</h3><h3>书内有句话说:“要小心应对胜利。胜利可以将你推入固定型思维模式”。我说“要认真反思,当心掉入虚假成长型思维模式。</h3><h3>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可以看到这样的人,一鳞半爪,就以为是全部,在培养成长型思维模式上,我们依然要防止出现这样的问题。</h3><h3>什么是成长型思维模式呢?我相信一定会有人阅读此书时就在内心比照,并喜滋滋地认为自己是开放的,包容的,是成长型的。他们在认定自己是开放型思维模式的同时,却已经陷入了固定型思维模式,给自己的能力、聪明作了一个标签式的认定。</h3><h3>但是作者对于成长型思维模式的定义非常简单:“相信人们的能力是可以发展的”,就这么简单。是的,每个人都可以做到是成长型思维,每个人都可以提高能力,只要足够努力,用对方法,什么事都可以做,什么事都可以做成。</h3><h3>这也是很多人年轻人所困惑的,为什么我当年学习成绩比他好,读的大学比他好,但如今他为什么混得比我好,地位比我高,赚的钱比我多。读过这本书,答案就在其中:因为“我”还一直躺在自己的能力上自得其乐,而他则在不如“我”聪明的情况下,一直在努力成长,努力长成他想要的样子。</h3><h3>第 8 章 改变思维模式</h3><h3>做成长型思维模式的践行者</h3><h3>存在固定型思维模式并不可怕,因为我们每个人或多或少都有部分固定型思维模式。可怕的是,我们不清楚自己拥有什么思维模式,更懒得去改变它。</h3><h3>成长型思维模式最大的特点是认为自己能力可以改变,因此愿意接受各种挑战。新的研究成果显示,大脑更像肌肉——它会发生改变,而且你越使用它,它就变得越强壮。这也是为什么做事成功的人,做一件事能成功,做另一件事也能成功。关键的原因是他们激发了学习因子,激发了大脑的不断成长,可以应付不断出现的困难。这也是褚时健当年做烟业能成功,如今种橙子依然能成功的主要原因。</h3><h3><br></h3><h3><br></h3><h3><br></h3><h3><br></h3><h3>书中提到了两种思维模式:成长型思维和固定型思维,还深刻剖析了这两种思维模式的区别。 具有固定型思维模式的人,对自己的能力评估非好即坏,所以难免失真。他们的评估结果,有些被夸大,有些很模糊。</h3><h3> 具有成长型思维模式的人,他们则相信能力是可以培养的,所以对自己的现有水平,他们能以开放的心态评估。同时,由于以学习为目标,他们也需要对自己的现有水平有一个准确的评估。这样才能更好地学习和成长。 在对待成功的看法上, 固定型思维模式者,希望确保自己的成功。他们认为聪明人应该永远是成功的。这让他们极力掩饰不足,最后变成不爱学习的人。而对于成长型思维模式者来说,成功意味着拓展自己的能力。而这需要通过不断学习才能实现。 在对失待失败的问题上,在固定型思维模式者看来,如果他在某件事中失败了,他就成了失败者。而这在成长型思维模式者看来,即便失败是痛苦的,但它也不能对你下定义。它只是一个需要面对和解决的问题。还能从中学习和受益。 固定型思维模式者认为,只有无能的人才需要努力。如果你需要为某件事付出努力,说明你不擅长做这件事。而成长型思维模式者觉得,天才也需要努力才能成功。他们欣赏天赋,更崇尚努力。<br></h3><h3> <br></h3> <h3>  那么,我们该如何做,才能变成具有这种成长型思维的人呢?书中也给出了答案。通往成长型思维模式的四个步骤:<br></h3><h3>1.接受</h3><h3>每个人都是成长型思维模式和固定型思维模式的混合体。对固定型思维模式,我们不必感到羞愧。我们首先得承认它、面对它、接受它。</h3><h3>2.观察</h3><h3>其次,我们得知道是什么引发了自己的固定型思维模式。它什么时候会出现?比如,有的人是在面临挑战时,有的人是在努力过程中受挫时。你可以想一想:最近一次你的固定型思维因为什么而引发?当时你有怎样的感觉?它对你说了什么?最后导致你做出了什么决定,或者付诸了哪些行动?观察你的固定型思维人格,明确它出现的原因。</h3><h3>3.命名</h3><h3>第三步,给自己的固定型思维人格取一个名字。这个名字可以和生活中的某个人同名,可以是一本书名、一个电影人物名。当然,也可以是你不喜欢的一个名字,用它警醒自己。</h3><h3>4.教育</h3><h3>了解了引发固定型思维模式的原因,和它带来的不良影响。接着,我们要教育自己的固定型思维人格。</h3><h3> 当它出现并阻碍你时,你得学会和它沟通。你需要向它说明自己为什么要这么做,让它和你一起踏上行动的旅程。</h3><h3> 当你遇到挫折、压力时,它又会出现。这时,你需要告诉它,你将怎样计划从挫折中锻炼和成长。</h3><h3> 事实上,人的固定型思维模式是为了保护自己,让自己能感到安全。所以,试着用成长型思维模式和它沟通,教育它,它就能支持和帮助你。</h3><h3> 改变是不易的,因为我们有些想法、观念、认知已在我们的大脑中运行了很多年。然而,改变也是痛苦的,因为我们得和自己的局限、脆弱、恐惧,以及未知作斗争。</h3><h3> 正如作者所言,改变也许艰难,但却从未有人说过它不值得。那么,让我们从现在开始,改变自己,拥抱变化,学会快速成长吧!</h3> <h3><font color="#167efb">  通过学习《终身成长》这本书,让我们从思维模式的角度,找到了自己恐惧、苦恼和失败的原因。同时,它也帮助了我们突破这些阻碍,获得更多地成长。</font><br></h3><h3><br></h3><h3><br></h3><h3><br></h3><h3><br></h3><h3><br></h3><h3><br></h3><h3><br></h3> <h3>  通过阅读《终身成长》一书,也让我明白了: 1、一个人的智力是会随着学习而改变的。</h3><h3> 2、当你真的认为聪明没有固化的时候,无论你是聪明还是不太聪明,你都会变得更加聪明。</h3><h3> 3、大部分的时候“成长比成功更重”,成长了以后,从成功的角度看增加了获胜的概率。如果只看成功不求成长,很容易掉坑里难以爬出,毕竟,成功里运气的成分也不好说。</h3><h3> 4、天赋,只是在同等的有效时间内增加一些成功的概率,在绝大多数项目上,增加的比例并不大。</h3><h3> 5、执行力很重要,不断地解决问题,就会碰到新的机会和挑战。</h3><h3> 6、我们的努力不是为了努力而努力,而是拥有自己的方向和目标,为了目标而努力,如果方向不对,等于变相的不努力。</h3><h3> 7、婚姻是需要两个人共同经营的,好的经营者能打造一个幸福的家,婚姻中不能无限制的,不分场合的热衷于竞争。作为合作伙伴,如果一直分个高低胜负并且持续存在的时候,就不会存在友谊。</h3><h3> 8、作为父母,每次遇到事情或突发情况,不是对孩子本身进行评价,让他们意识到自己是顽皮的人,而是告诉孩子接下来要做的事。如果接下来很费劲,下次做事前就会自动衡量。</h3> 延伸阅读 <h3>看完了《终身成长》一书,明白了成长思维,又去看了一本类似的书---《高纬度思考》,里边有一部分内容很契合这个观点。就是蚂蚁思维和蝈蝈思维,蚂蚁思维是什么思维呢?它是一种存量思维,也就是固化思维。而蝈蝈思维是一种什么思维呢?它是一种流量思维,也就是成长思维。<br></h3><h3> 《高纬度思考》一书中讲的一个观点就是已知、无知、未知的关系。其中已知,大家从字面意思都可以理解就是肚子里掌握的知识,固有的知识。无知就是我肚子里知道哪些是不知道的东西。未知就是没有感知的东西。</h3><h3> 每个人的已知是不一样的,同样每个人的无知也是不一样的,而多数人的未知也是不同的。</h3><h3> 如果你抱有思考的学习,你就会将已知的边界拉宽,在拉宽的同时,你会知道更多的该知道的东西不知道,这样你会更客观的看待你所取得的成绩是多么微不足道的,你会进一步向未知的领域去探寻,这种不断探索、思考、不怕失败、客观看待失败并学习的思维模式就是成长思维。</h3><h3> 如果你抱有死记硬背的学习,你仅仅是在已知的边界打转,因为你知道的东西只是表面的,其实你不知道。而那无知的边界以及未知的边界从未拉伸,你对自己取得的一点成绩沾沾自喜,总是拿来炫耀,这种裹足不前、不思考、害怕失败、逃避失败的学习思维模式就是固定思维。</h3> 所思所感 <h3>  作为老师:要学会教育,学会夸奖,学会接纳自己,学会观察,要敢于改变,积极寻找亮点,要改变自己,拥抱变化,学会快速成长吧!</h3><h3><br></h3> <h3>我们每个人不是非此即彼的思维模式,我们需要一种健康、积极、不断进取的思维模式,从现在开始,转变思维模式,坚持学习,终生成长。相信:明天的你会比今天更优秀!</h3>

思维

模式

成长型

固定

成长

自己

我们

努力

成功

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