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1982年7月我高中毕业高考失利,在家待业。</h3><h3>1982年9月全国秋季征兵工作开始,我抱着一颗报效祖国的心情,接受祖国挑选,经过面试,体检,政审合格。11月7日早上6点在开封市午朝门办事处门口座上大巴车往菏泽市进发,途经兰考县武装部搭上兰考,杞县的战友继续前进,大约下午4点到达目的地,到菏泽市后听说开封市早晨5点30分地震了,地震有震感但不太大,房屋沒有倒塌。</h3> <h3>武警部队全称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1982年恢复成立。(49年叫公安军,后撤销转为公安。武警部队恢复前归公安部第十六局(武装民警局)公安局武装民警科领导。征兵主要是本省本地兵。)当时武警部队的四大勤务是逮捕,押解,看守,执行死刑。特点:养兵千日,用兵千日。83年正是全国开展第一次严历打击刑事犯罪活动,俗称“严打”。</h3> <h3>我们当年正赶上“严打”,武警部队任务重,压力责任大,我们当时新兵训练上级要求一个月完成,配合公安开展斗争。我们新兵当时没有任何欢迎欢送仪式,第二天就开展队列训练,经过队列,卧姿跪姿步枪手枪射击,紧急集合训练考核,一个月就结束了新兵连的生活训练,转变成了一名武警战士。新兵连训练紧张有序。一日三餐,可为人受不了,早餐调土豆,午餐猪肉熬土豆,晚餐炒土豆。一个月不变,沒有新兵连结束会餐。</h3><h3>新兵连结束后,我们城市兵被全部打乱,一个城市一个人,我被分配到单县中队,奉命单县中队报到,到中队有简短的欢迎仪式随后就被分配到县委党校临时监狱执行勤务,说是监狱其实就是几排大教室,也没防盗网。值勤任务繁重,犯罪分子容易逃跑。因为,我们中队需要看守两个目标,一个是县看守所,一个是党校里的嫌疑人,伙食可比新兵连强完了,当时县委,县政府重视,每天送一只山羊搞劳我们,我们中队战士和公安同吃住,饭菜质量较高,也不收费。我除了值勤就是训练和抓捕,训练非常艰苦,主要训练内容就是学习捆绑。用公安给我截好的麻绳,学习五花大挷,小挷,交叉挷和抓捕押解等科目,我们新兵就一对一的学习,练习。后来又根据形势需要又开展了执行死刑科目训练。</h3><h3>当时,全国最流行的服装是:头留的是爆炸式,戴是蛤蟆眼镜,穿的是喇叭裤。老百姓的流行语是:“帅呆了,酷毙了”。</h3> <h3>那一张张发黄的照片,记录着我们的青春岁月,展现了我们的壮丽年华!</h3> <h3>围捕“二王。”</h3><h3>“二王”即王宗坊和王宗玮兄弟俩,沈阳人,新中国第一张悬赏通缉令上的通缉犯,震惊全国的大案“东北二王特大杀人案”的主角。从1984年2月12日二王在沈阳犯下第一起命案至9月18日被武警击毙的七个月之间,“二王”凭借枪支和手榴弹打死打伤公安执法人员和无辜百姓18人(打死9人伤9人),五次逃脱警察的追捕。</h3><h3>我们中队当时在围捕“二王”中采用的方法是设立卡点,因为当时,我们中队抽调四名武警战士,由付班长二名各领一名战士配合公安在县城通往上商丘的公路和通往上菏泽的公路上设立卡点,因为当时条件差和现在卡点不一样,当时是公安借一辆拖挂车横在公路上,留一个小口可以过汽车,由公安实施检查,武警发现“二王”直接开枪,我们中队战士如临大敌一样。另外,中队抽调两组六人,一组三人,由正班长带队,协助公安开展地毯式查户口,查旅社。以下折腾了几个月,一有动静,我们就采用这种方法检查,此外,中队还增加前三角和后三角队形的拉网式训练。当时,空气十分紧张。</h3> <h3>解放军65式军装,叫一颗红星头上带,革命的红旗挂两边,我们是天安门加2块2角5分钱和革命的红旗挂两边,官兵一样四个兜,战士们幽默风趣的说:“用来装钱的,装钞票的”,上衣绿军装,下边篮裤子。</h3> <h3>众所周知,武警部队素来以纪律严明著称,叠“豆腐块”的被子就是其中的重要体现之一,大家别看叠被子看起来好像很简单,但其实想要叠成这样四四方方的豆腐块,还是要经过一番训练的。尤其是要求在短时间内叠成这样后,就更加考验忍耐力和意志力了。被子里的棉花必须压实,尽可能去掉里面的空气,把它叠成大致的方形,需要相当的耐心。但表面要像刀切般整齐,要用拇指和食指仔细捋,不断修边。所以如果急躁没有耐心的话,很难把被子叠得这么好。</h3><h3>为了叠出个像班长被子一样的豆腐块,战士们煞费苦心 ,每天清晨五六点钟就起床。新被子又厚又硬,根本捏不出个棱角来。我们把被子铺在走廊里,喷上水,用手剁、用脚踩、用铁凳子压,使出浑身解数。不到半月时间,就把被子整得像模像样,整齐划一。</h3><h3>床单上不能有一个褶子,牙缸牙刷要摆成一条线。晚上睡觉时,军装要叠得整整齐齐放在旁边,不允许有任何的随意,夜深人静,冷不丁一个紧急集合不至于穿错衣服。</h3> <h3>水壶,水杯,手枪钢。</h3> <h3>打背包带</h3> <h3>上边新式帽徽,下边老式帽徽</h3> <h3>1984年元月,我参加支队首届军械员培训班,主要学习54式手枪,56式半自动步枪,56式冲锋枪,56式班用轻机枪的原理,构造和简单的枪械修理。</h3><h3>84年底被任命为中队文书,85年底又被任命为代理司务长直到退伍。</h3><h3>我在中队负责中队各种公文的登记、传递、催办,公文档案的管理、提供使用,武器、弹药及军械装具的领发、登记、管理,维修。各种军事实力、装备报表和后勤运作报表的填报和干部战士的工资津贴的发放及部队的物资采购,营区的后勤管理与支队机关的上情下达和公安局,县武装部,县委,县府各项工作的对接,联络,报销等等。</h3> <h3>军械员培训教材</h3> <h3> 当时中队四大员,即文书兼军械员、卫生员、通信员和理发员;我在中队是兼三员,卫生员是个山东的老战友,说起卫生员中队没有药,只有一个药柜子,按照野战需要规定上级配发卫生器械。中队战士不怎么生病,小病坚持,中病到看守所找所医要点药吃吃好了,在大点的病上县医院看病。</h3><h3>我的入党介绍人,是中队长孔庆芝。我是在县公安局入的党,从入党积极分子,入党组织考察,都是在公安局进行的,然后公安局根据组织程序上报县委组织部审批的。老队长现在依然英俊洒脱不减当年,与时俱进的。才华横溢的他退出现役后加入了公安队伍,现如今己退休早早回到了开放的大都市山东济宁市。</h3> <h3>战友孔庆芝和我在开封</h3> <h3>义务兵寄信免费证件</h3> <h3>我在中队外出执行押解任务大小20余次,没有发生一起犯人脱逃事故。北上东北哈尔滨,佳木斯,满洲里,北京,天津,东到山东济南,淄博王村(少年犯监狱),济宁,青岛,枣庄,菏泽,江苏徐州监狱,看守所等等。</h3> <h3>上荥阳县押解途经开封和妈妈合影</h3> <h3>在北京故宫的角楼</h3> <h3>北京颐和园</h3> <h3>北京天安门</h3> <h3>徐州云龙山</h3> <h3>徐州云龙山战友秦世军和我</h3> <h3> 解放军炊事班还有一个比较独立的兵。那就是“喂猪兵”。我们中队猪圈在营房后面同中队厕所挨着,中队由于人少没有设“喂猪兵”。中队战士轮流喂猪,猪舍有两间 ,猪的数量一间猪舍二头,到了每年“春节”中队还会杀猪,两扇猪管叫一个中队吃一个月。杀猪专门请县里猪肉门市部的同志来杀猪,中队把猪头和猪杂碎给他,这就是中队的习惯。由于猪没有伙食标准,中队猪的大小和肥廋与喂猪的勤劳、懒惰没有关系。我们中队有四头猪,个个精瘦,象狗一样灵活。不过猪能活下来也就不错了。因为猪吃的是中队战士的泔水和县公安局食堂的泔水及看守所犯人的泔水。</h3><h3>当时,中队开展“四小”建设,中队有猪舍和菜地,莱地在县毛纺厂后面,种菜得战友叫秦世军,他可是个种菜行家里手,我们中队的菜基本上除冬季在县里采购,其他三季基本实现自给。我每天除到猪肉门市部买肉,还得到莱地托菜。当时,我每天都得骑着自行车带着两个托筐到菜地托莱,中队炊事员用不完就把托回来的莱喂猪了。</h3><h3>另外,中队每季度清理一次猪粪,三个班战士轮流上阵清理猪粪,清理猪舍的战士嗷嗷直叫说:“清理一次猪圈,手得臭一个星期……”,非常非常地不情愿,但是,没有办法还得干。</h3> <h3>徐州淮海战役纪念馆</h3> <h3>多少次军事演练,多少次千难万险,多少个漆黑的夜晚,一声声紧急的哨音,把我们从睡梦中唤醒,如蜿蜒起伏的长龙奔驰在城市维护稳定一线。任风雪吹打,不畏艰险。摸爬滚打,千锤百炼,没有一次掉泪,没有一次萎缩不前。</h3> <h3>起床,集合,集体跑步,整理内务,洗漱,早饭,上午擒敌训练,午饭,下午军姿,队列,体能训练,晚饭,唱歌,学条令,点名,就寝,熄灯,紧急集合,一日工作训练程序化,日复一日,年复一年。</h3> <h3>战友潘治明,王宏伟和我</h3> <h3>菏泽市百货大楼</h3> <h3>哈尔滨太阳岛</h3> <h3>哈尔滨松花江畔</h3> <h3>战友???和我</h3> <h3>菏泽市曹卅牡丹园</h3> <h3>橄榄绿 , 不仅仅是一种颜色,他更象征着一种生命,他代表着和平,代表着军营,代表着我们燃烧的青春年华。他是一种神圣的颜色,更是一个神圣的使命!</h3> <h3>铭记历史,缅怀先烈 ,走进鲁西南烈士陵园(当时中共中央总书记胡耀邦为烈士陵园揭幕)烈士纪念碑没有修好前,我在此照像留念,向抗日革命的的先烈们和新中国解放事业的先烈们致以最崇高的军礼!!!</h3> <h3>单县百狮坊(国家级文物)</h3><h3>百狮坊,被誉为“天下第一坊,”国家级重点保护文物,在今山东省菏泽市单县北牌坊街东端。清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始建,是朝廷为文林郎张朴妻朱氏而建造。 百狮坊,因其夹柱精雕一百个姿态各异的石狮子而得名,寓有“百事(狮)如意,百世(狮)多寿(兽)”之意。牌坊高14米,宽9米,四柱三间五楼,歇山顶,正中车马道,两侧分设人行道。此坊刻有100只形态各异的狮子,高超的建筑技艺和不朽的艺术价值,充分体现了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力量 。</h3> <h3>单县百兽坊(国家级文物)</h3><h3>俗称朱家牌坊。位于百狮坊西南约百米处。1765年为翰林院孔目赠儒林郎朱叔琪妾孔氏建(孔氏是曲阜行圣公后代)。因前后枋心边沿浮雕百个不同篆体的“寿”字得名。雕刻内容除狮、龙、牡丹外,还有鹤、凤、梅花等奇花异卉。其构筑精巧宏伟,雕刻精致生动,可与百狮坊媲美。甭说那矫捷神俊的雄狮,绕柱回舞的蛟龙,满饰额枋的牡丹,单说那正间上下额枋祥云间翩翩飞舞的五只透雕仙鹤和次间上额枋浮雕的引颈鸣唱、相对翱翔的双凤,就有无穷的魅力。狮座下左右面浮雕的圆形方形蟠螭、鹤图案,刀法简洁洗练,造型古朴优美,狮后夹柱板上各浮雕四幅花鸟画,有牡丹舞蝶,寓意富贵无媲;牡丹芙蓉,寓意荣华富贵;梅花喜鹊,寓意喜上眉梢;梅竹绶带,寓意齐眉祝寿。还有桃花春燕、山茶锦鸡、水仙海棠、秋葵玉兰等,构图新颖,雕刻精致,花卉争奇斗艳,虫羽生动逼真。</h3> <h3>单县“百寿百师”坊是中国石雕文化一绝。可与北京故宫,山东曲阜孔家石雕媲美。</h3> <h3>战友王宏伟,潘治明和我</h3> <h3>“吉他”战友咸粤来(图下)</h3><h3>当时,菏泽市一中队战友咸粤来会弹“吉他”,这里没有他弹“吉他”的照片,但有弹“吉他”歌曲,我弹“吉他”是跟咸粤来学习的,他弹“吉他”弹的比较好,向当时的台湾校园歌曲弹的都比较好,我的记忆里他弹的最好的是《南屏晚钟》《绿岛》。那时吉他较为流行,我当时也是个吉他狂热分子,单县没有乐器店,我在菏泽市的一家乐器店花98元购买了当时最有名气的《美声》吉他,现在还伴我左右,时尔抱着吉他回想着年轻时哪激情回荡的青春岁月。但是,战友李智勇是退伍后学的“吉他”,他的吉他可以说“炉火纯青”。因为,你说什么唱什么,他都能用"吉他"的弹奏方式表现出来,灵性灵气非常好!!!</h3> <h3>战友张永法,姜文先和我</h3> <h3>战友潘治明和我</h3> <h3>战友王彤和我,在菏泽青年湖</h3> <h3>战友玉宏伟和我</h3> <h3>菏泽市青年湖</h3> <h3>战友潘治明和我</h3> <h3>战友李智勇 张歌和我</h3> <h3>说说战友李智勇,他被新兵连分配到了成武县中队,有一天想念战友,我就通过内网联系上战友李智勇,他当时他己代理司务长,从此我们的交往一发不可收拾,当时每月上级报表路过成武县,我就在成武县是下车会面,在此对战友李智勇和指导员迟志强盛情的款待表示衷心的感谢,李智勇的指导员迟志强是来开封接兵的领导对我也比较熟悉,但他的名字和当时南京警方逮捕审判的电影青年演员迟志强一字不错,迟志强当时83年因严打流氓罪被判六年,迟志强岀狱后的《铁窗泪》专辑风靡全国。退伍后,由于时间长久,我在一次战友会面上专门对指导员迟志强进行专门求证,战友李智勇告诉我,指导员就是叫迟志强不是迟志强天打五雷轰。退伍后,成武县中队曾被武警部队全军命名为《十大标兵单位》。<br></h3> <h3>战友李智勇和我</h3> <h3>战友孔庆芝和我在开封</h3> <h3>济南</h3> <h3>菏泽市二中队</h3> <h3>济南趵突泉</h3> <h3>战友王彤,咸粤来,聂根群和我</h3> <h3>济南</h3> <h3>菏泽市武警支队</h3> <h3>体能训练是武警魔鬼式训练的之一,早上起床第一件事就是八公里长跑,围着县城集体跑一圈,带武器,不打行李,跑完回来整理好内务才能洗漱。下午2点搞几栋俯卧撑,单腿伸蹲起,来回折返跑,单杠,双杠训练。军姿,队列训练。下午4点打监球一个半小时,每天哑铃各套动作煅炼100个,那时单杠引体向上12个才算合格。</h3><h3>看电影,我们武警中队点多线长,不像解放军有兵营,有大礼堂。我们是每月一次看电影,分两次看完。县大礼堂电影院同中队联系一次一半战士,两次完成。战士们排着整整齐齐两队,唱着歌曲到电影院,那时候每个月看一次免费的电影。</h3> <h3>中队战士在训练</h3> <h3>战友修永奎和我</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