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情往事:看戏

城乡文化

<h3>小时候,农村的文化生活比较贫乏,一年之中,除了过年,最有意思的就是看戏了,这也是我儿时印象最深,最难忘怀的记忆。</h3> <h3>每年正月的农闲时节,农村里就开始搭台唱戏了。大家一起唱唱戏,娱乐娱乐,丰富一下农村生活,还可以相互走动走动,增进情谊。同时,大家借助唱戏,庆庆丰收,敬敬神灵,祈求神灵的保佑。</h3> <p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808080">岳西县乡村古戏楼</font></h3> <h3>上个世纪五十年代初,老家沙村乡(编者注:岳西县境内,今属中关镇)的蔡畈、北山两个村(今属中关镇北山村),有一个共同的戏班子。过年前,各屋场之间,首先协商出一个正月里组织唱戏的屋场,然后,这个屋场为头的人,就会主动和戏班子联络,确定唱戏的日期和演出的剧目,以便向外公布,让各个村子的人都知晓。有远处亲戚的人家,还要提前去请他们来看戏。</h3> <h3>这样的戏班子,一般是一个人或数人牵头,自由组合,演出结束,各自散去。演出纯粹是各自爱好、大家同乐的义务性质。在演出期间,除了每天吃两餐饭外,也没听说过收钱付费的事情。为了演好戏,冬季农闲时,戏班子成员,利用晚上的时间,集中排练,抄台词,对台词,演员们要花很多很多的功夫,他们也是很辛苦。</h3> <h3>唱戏的前几天,这个屋的人就开始作准备,为头的人要到本屋各家,收米、肉、黄豆、鸡蛋等等生活物品,保证演员们在唱戏期间,有中饭和晚饭吃。同时,要搭好戏台,不仅要借很多的木柱、横梁,还要借很多厚实的木门,用以保证戏台稳固牢靠,防止“倒台”。要晓得,唱戏“倒台”了这可是乡亲们心中的大忌!</h3> <h3>唱戏那天的上午,戏班子成员都会陆续赶到演出屋场,他们带来戏台上的大幕和大锣、小锣、大鼓、小鼓、钹、镲、胡琴、笛子等伴奏乐器,还有戏服、胡须、长矛、刀、枪等道具,以及化妆用的香粉、胭脂、油彩。这些物品,都有专人保管,放在特制的大戏箱里。保管员一早就把戏箱挑来,布置好戏台,作好化妆前的准备。</h3> <h3>中饭后,演员抓紧化妆,锣鼓开始闹台。震耳欲聋的响声,传遍四野,听到的人,脚板痒了,赶紧锁上大门,跑来看戏。</h3> <h3>戏班子里演的都是黄梅戏,剧目很多。记得我看过的大戏就有:《百日缘》《罗帕宝》《二龙山》《珍珠塔》《乌金记》《小辞店》《孝子冤》《苏武牧羊》《漁网会母》《游龟山》《告曹》《秦香莲》《柳树井》等等;小戏有:《打猪草》《闹花灯》《春香闹学》《王小六打豆腐》《补背褡》《蓝桥汲水》《送香茶》、《沙子岗》《钓青蛙》《小二黑结婚》等等。</h3> <h3>演出的黄梅戏,以抒情见长,具有丰富的表现力,且通俗易懂,深受老百姓的喜爱。每年看戏的人,熙熙攘攘,人潮涌动,上至七、八十岁的老爷爷老奶奶,小到还在妈妈怀抱里的小孩,都专心致志,津津有味。唱戏的屋场,每次都要连唱三五天,天天换剧目,而且大戏前后,还加演小戏,有时观众看着舍不得走,还连声喝彩。只有继续加演,才能让观众过足戏瘾。</h3> <h3>戏班子里的演员,虽是业余义务演出,但他们对每场演出,都极其认真,一丝不苟,把全部感情都投入演出中。看戏的人,往往深深被剧情感动,时而开怀大笑,时而热泪盈眶,时而义愤填膺,散戏之后在仍然津津乐道。演出也成了人们在做事歇息间或茶前饭后的谈资。</h3> <h3>我印象最深,至今不忘的演员有三位:一是演花旦的韩久生,是北山狮形河边小屋人。因为初解放,没有女演员,他就男扮女妆,专演花旦。他中等身材,清秀的面孔,水灵的眼睛,待化妆后,苗条俊美,极富魅力,加上唱腔亮丽沙甜,委婉动听,韵味浓郁,最受欢迎。韩久生既是主角,又是导演和班主。另一位是演小生的韩世东,蔡畈屋人,他高高的个子,修长的身材,瓜子脸,大眼睛,不用化妆,就是一个美男子,加上他唱腔朴实圆润,演唱明快真挚,吐字清晰,声音宏亮,深受欢迎。还有一个演老生的韩可应,也是蔡畈屋人,他虽年龄偏大,但他表演质朴细腻,唱腔老到沉稳,观众同样喜欢。到了一九五三年,区、乡政府组织文艺会演,培养了一些年轻的女演员,刘家老屋我的堂妹刘春花,就是一名优秀的唱戏苗子,她唱腔清脆、甜美、流畅,表演细腻、活泼、大方,多次参加五河区会演,都得了一等奖,成为五河区很有名气的演员。可惜,一九五八年在岳西初中读书时,因脑膜炎而病故。</h3> <h3>看戏不仅丰富了农民的精神文化生活,也教会人们许多作人的道理。戏中宣扬的仁爱、忠孝、诚信、谦让等美德,很有教育意义。如《百日缘》里勤劳忠孝的董永、不爱钱财不惧恶势力追求爱情的七仙女、《劈山救母》中孝感天地斧劈华山救母的沉香;还有《苏武牧羊》中流放北国十九年,历尽艰辛,坚贞不屈的苏武;《秦香莲》中铁面无私、不畏权贵、怒斩驸马的包拯......等等这些鲜活的人物角色,生动的故事情节,在民间广为传唱,经久不衰,在不知不觉中引导着、改变着一代又一代的人。</h3> <h3>我一生都酷爱黄梅戏,不管走到那里,只要听说有唱黄梅戏的地方,都要想办法去看上一场。在望江武昌湖工作的二十年里,每年正月,都要开船夜航几十里,到沿湖屋场,去看上几场戏。现在,虽过古稀,戏瘾仍不减当年,每逢过年时节,大儿子都会带我到合肥有名的剧场看上几场黄梅戏,心中方觉满足。这也许就是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或许是儿时看戏所播下的种子吧!【<font color="#808080">注:本文来源岳西人文地理,作者思事涵人,安徽岳西籍,现居合肥。插画由作者提供。</font>】</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