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西藏(二)

<h3>7月23日,带着一份快乐心情开始了一天的行程。</h3> <h3>心情好当然需要好天气来陪,向今天的第一个目的地阆中出发。</h3> <h3>隧道比较多。</h3> <h3>马上进入阆中时,迎接我们的是一场雨。</h3> <h3></h3><h3></h3><h3></h3><h3></h3><h3>阆(làng)中古城,是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千年古县,中国春节文化之乡,中国四大古城之一。 阆中古城位于四川盆地东北缘、嘉陵江中游,阆中古城“5A”景区总面积达4.59平方公里,古城核心区域2平方公里。截至2015年,古城已有2300多年的建城历史,为古代巴国蜀国军事重镇。 阆中古城有张飞庙、永安寺、五龙庙、滕王阁、观音寺、巴巴寺、大佛寺、川北道贡院等8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有邵家湾墓群、文笔塔、石室观摩崖造像、雷神洞摩崖造像、牛王洞摩崖造像、红四方面军总政治部旧址、华光楼等22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br></h3><h3></h3><h3></h3><h3></h3><h3></h3> <h3>因为下雨,城中的游人不多,要比咱晋中的平遥古城的游客量差的不是一丁半点😀</h3> <h3>雨后的古城</h3> <h3>阆中古民居融北方四合院和江南园林建筑的特点,形成“串珠式”、“品”字型、“多”字型、“倒插门式”等风格迥异的建筑群体,这些建筑和谐相处,相得益彰,为古城营造了浑厚而带有神秘色彩的文化氛围。 叩开古街巷一扇扇厚重的双扉兽环木门,无论是张家大院、马家大院、蒲家大院,还是孔子第七十六代孙的孔家大院,那恬淡雅静的亭台楼榭,那一窗疏影映出几枝素竹,那几峰假山衬出一壁浮雕,那砌工精湛的花台、花园和葱茏的古树名木,以及回廊和画宇下的笼中画眉,青石阶沿下花缸中的嬉戏游鱼,组成了一幅幅声色俱佳、动静和谐的立体图画,给人以无尽的遐思和审美愉悦。在这样的人居环境里,古院人家尽情享受着一份生活的恬美和艺术文化的滋养。<br></h3> <h3>阆中山环水绕而择定的城市中心,建有中天楼,以应风水“天心十道”之喻。城内其余街巷,均以中天楼为核心,以十字大街为主干,层层展开,布若棋局。<br></h3> <h3>全家人合影</h3> <h3>有水就欢的孩子</h3> <h3>傍城而过的嘉陵江</h3> <h3>因为下雨和时间原因(也许有平遥古城的原因,也许古城同质化原因)我们一行没有细细游古城,在古城吃过午餐,当然少不了有名的张飞牛肉就向下一站成都行进。</h3> <h3>乘坐地铁去感受成都最美街道宽窄巷子</h3> <h3>康熙五十七年(1718年),在平定了准葛尔之乱后,选留千余兵丁驻守成都,修筑少城。如今的宽窄巷子便是当年少城的遗留部分。宽窄巷子原有70多座院落、300多间房间。宽窄巷子由宽巷子、窄巷子和井巷子三条平行排列的老式街道及四合院落群组成,是成都市三大历史文化保护区之一,是老成都“千年少城”城市格局和百年原真建筑格局的最后遗存,也是北方胡同文化和建筑风格在南方的“孤本”。这条清代街区记录了老成都的沧桑历史,其建筑风格兼具川西民居与北方四合院的特点。宽窄巷子面积为479亩,核心保护区108亩。<br></h3> <h3>宽巷子:一个有着老脸庞的怀旧地带商家 宽巷子在清朝宣统年间的名字叫兴仁胡同。窄巷子多有清末民初的建筑,其中还有一些教会留下的西洋风格建筑。宽巷子是“闲生活”区,是老成都生活的再现。宽巷子上有老成都生活体验馆,风土和老成都民俗都在这里。<br></h3> <h3>游人如织,匆匆过客来装点成都快生活的一部分。</h3> <h3>恺庐位于宽巷子11号,院名恺庐,该门头为宽窄巷子中最富标志性门头之一。院门用特制的青砖砌成带有弧形兀起的拱形宅门,门洞上方嵌入中式传统石匾,匾上采用大篆阳刻“恺庐”,二字写法革新,一反当时中国人从右向左读字的规矩。石匾上方砌出的椭圆形图案,代表高悬“避邪镜”,意在镇退各路妖魔,永保合家平安。<br></h3> <h3>窄巷子是“慢生活”区,展示了老成都的院落文化,这些院落大多被颇有格调的酒吧、餐厅占据,游客和文青们扎在巷子里,闲散地度过整个下午,感受时光的停驻。窄巷子是以各西式餐饮、轻便餐饮、咖啡、艺术休闲、健康生活馆、特色文化主题店为主题的精致生活品味区。<br></h3> <h3>去了成都当然必须吃火锅,因太晚了,我们选择了这家蜀上瘾。</h3> <h3>晚上入住酒店,睡足了,目标下一站庐定桥</h3><h3><br></h3><h3></h3> <h3>第二天行驶455公里。</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