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路漫漫,丹心不改

<h3>连我自己都没想到会在新疆裕民县写下这篇文章纪念我们的第二届医师节,纪念我的从医二十年。</h3> <h3>从1994年踏入大连医科大学的那刻起,“健康所系,性命相托”的誓言便刻入我的心中,从此便与医学结下不解之缘。毕业后正值儿童医院成立之际,于是有幸成为一名儿科医生。</h3> <h3>儿童医院最初成立时仅有二十余名医护人员,仅设有新生儿和普儿两个病房,环境更是简陋。还记得冬天穿着军大衣抱着热水袋值班,门缝和窗缝里嗖嗖的冷风冻的人瑟瑟发抖;夏天被一层层的患者围在当中,电风扇也吹不进一丝风,连擦汗的时间都没有,真正体会到了什么叫汗流浃背。然而,这一切并没有浇灭儿科人的热情,专研、执着、忘我的精神支撑着我们一路前行。</h3> <h3>2008年受医院指派我来到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专业进修小儿血液,那是工作以来第一次离家这么长时间,带着为人妻母的愧疚,离开年仅四岁的孩子,心里充满不舍和牵挂。开始疯狂的摄取知识,回院后学以致用,开设了小儿血液病房,率先开展了儿童白血病的治疗,填补了辽西地区的空白。医学知识的发展是日新月异的,为了掌握最前沿的血液学知识,2015年我再次赴天津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跟随知名教授竺晓凡学习。记得那时电话里得知儿子期末考试得了第一名,心中还算得到一丝慰籍,弥补了母亲缺席的遗憾。</h3> <h3>医生的职业是神圣的、博爱的。2009年是手足口病爆发的一年,EV71疯狂的夺走无数儿童的生命,尤其是河南和山东两个重灾区。于是我肩负医院的使命,加入辽宁省医疗队远赴山东菏泽参加手足口病的救援工作,和当地医护人员一起并肩作战半个多月,圆满的完成了组织交给的任务。而自己的孩子正在家中经受着手足口病的折磨,我只能通过电话指导如何吃药和护理。</h3> <h3>如今,我再次抛下刚刚结束中考的儿子踏上征程,跨越祖国的东西线,来到大西北的边境城市——新疆裕民县参加援疆工作,为这里缺医少药的乡亲送健康,而背弃了一家人去旅游的诺言。</h3> <h3>我不敢说自己是个好妻子、好母亲,但我可以自豪的说,无愧于医生这个称谓。每当看到拔地而起的医院新大楼,看到温馨整洁的工作环境,心中就无比自豪,因为这是每一个妇婴人奋斗的成果,这里融入了每一个医护人员的心血和汗水。作为医生我骄傲,作为妇婴人我自豪!</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