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学老师朋友速写

桥上听风雨

<h1><b>牟格善,彭秀梅,于勇,赵希民,王瑞彩 王立杰,娄营年,高中侠,尚英平,王明堂,王显堂,何成岩,杨玉良,于力,李修开,孙汝旗,陈吉生,周清奎</b></h1> <h1><b>13【牟格善】(同事朋友)</b></h1><h1><b>准确地说,牟格善是在供销社工作期间的领导。他是从松江河调到露水河供销社的。他刚刚到供销社时,和我们一起住在职工宿舍。</b></h1><h1><b>牟格善多才多艺,性格开朗,喜欢拉二胡,还精通修理无线电。我们七八个人睡一个火炕上,一起到镇政府招待所食堂吃饭。朝夕相处,有不少快乐。一起吹拉弹唱,喝酒(我只能坐陪,因为没有酒量,但绝对参与,那时不知道叫AA志,每人出点钱一起吃)。</b></h1><h1><b>我结婚时,我花钱买零件,他给我组装了收音机,让我也有了几大件之一。</b></h1><h1><b>他比我先离开供销社,先到松江河,后有到了抚松。应该是九十年代初期,我到抚松采访,特意到他的木业公司看他,那时他做的很大。中午就我们两个人在饭店吃饭。再后来我来北京,就没有联系过。前几年,我像抚松的朋友打听牟格善的消息,他们说牟格善去世多年了。哎,人生没有多少来日方长的。</b></h1> <h3><br></h3><h1><b>13【彭秀梅】</b></h1><h1><b>彭秀梅是班级几个长辫子女生之一。瓜子脸,身材苗条,笑起来挺灿烂的。彭秀梅学习好,是班级的学习委员。彭秀梅比较沉静,不多言多语,但班级玩足球,她也是积极分子。四班的很多女生,都是踢球积极分子。</b></h1><h1><b>在东岗西南岔学农,我 ,杨耿连,彭秀梅一起看过萝卜地。我们饿了渴了,都会吃萝卜。她吃萝卜的时候,都会背对着我们,吃的细嚼慢咽,好像在品尝很昂贵的食品。</b></h1><h1><b>碰秀梅当年俄语学的好。俄语课,老师提问,十次有六次是彭秀梅回答。</b></h1><h1><b>学俄语,我舌头大不了弯。</b></h1> <h1><b>13.【于勇】</b></h1><h1><b>刚到露水河林中的时候,张大明是班长。张大明走后,于勇是班长。</b></h1><h1><b>和于勇接触,多是因为打乒乓球。于勇应该是班级里打乒乓球最好的。经常陪他练球的有我,杨玉良,再就是杨玉良的弟弟杨小子(大名记不住了)。还有,他和张庆广,都是老师眼里学语文比较好的男生。</b></h1><h1><b>去过于勇家几次。他父亲好像在延边那边工作,经常不在家。还在他家玩过几次扑克。毕业后联系不多。听说他练庞体字(庞老师字体),字写的不错。在后来听说是林业局的笔杆子,做秘书工作。这个期间,我一次没有见过于勇。听说现在定居大连。</b></h1> <h1><b>14【赵希民】(文友)</b></h1><h1><b>和赵希民真的是以文会友。2016年上海文学公布小说大赛获奖名单。我和赵希民都在名单之内。但我们不认识。我讲获奖名单,发在咱们附中的群上。赵希民联系我,问我是哪的人。我说我就是白山抚松的呀。他说他就是松江河的。刚巧的是,我们俩的名字挨在一起。这样相识了。我两次回老家,都因为有不同的事情,约了几次也没有见面。第2年到松江河。赵希民约了身边的几个文友聚一次。文工团的王天亮。还有在林业局多个科室当主任的张锁祥。</b></h1><h1><b>赵希民的小说写的不错,也写电影剧本。他有贤内助,爱人不仅是他的第一读者,也是创作者。</b></h1><h1><b>赵希民平日比较低调。就连微信QQ这样的地方,他也很少露头。不像我喜欢张扬,写的东西就发出去。而且错别字特别多。我调侃说,错别字多不影响我热爱文学啊,我不照样也写东西吗?有点强词夺理了。</b></h1> <h1><b>一排左起,一何成岩,二李相奎,三杨玉良。</b></h1><h1><b>二排左起,一尚英平,二王明堂,三高中侠,四王显堂。</b></h1><h1><b>这是我的高中同学。这张照片,是尚英平提供的。尚英平到班级比较晚,但和我们这一帮相处的很好。王明堂,王显堂是兄弟俩,但不是一个班。我和杨玉良,王礼,经常在王明堂家打扑克。邢喜军,何成岩也去,但不是主打手。听说何成岩现在退休在通化,退休前在二道江电厂当办公室主任。</b></h1><h1><b>王明堂头发自然卷,不是很黑,篮球打的不错。王显堂比较瘦,喜欢戴帽子。</b></h1><h1><b>最近纪念,打听王显堂,王明堂,邢喜军等比较多。后来同学王善祥告诉我,王显堂去世了。</b></h1><h1><b>同学都没有王明堂的消息。我知道他多年前去了梅河口还是辉南的砂轮厂。现在在什么地方,无人知道。</b></h1> <h1><b>一排左起孙汝旗,于力,王立杰,李修开</b></h1><h1><b>二排左起王瑞彩,娄英年,李相奎</b></h1><h3><b><br></b></h3><h3><h1><b>【集体户七君子】</b></h1><h3></h3><h1><b>滩头集体户只有7个男生。7个男生各有所长。于力体格健壮,喜欢体育,也是男生中酒量最大的一个。我喜欢写作。王立杰喜欢画画。孙汝旗擅长木匠活。王瑞彩擅长机械。李修开有空闲就摆弄他的电器。娄营年爱学习。</b></h1><h1><b>村里有什么活动,写写画画自然是王立杰的事情。村广播喇叭不出声,那就该李修开出头了。</b></h1><h1><b>王瑞彩经常站在大轮子拖拉机旁与拖拉机手邓玉斌,小段聊天。我和于力,娄营年则和村里的小伙子打篮球。女同学一般只要赵福英,刘梅参加。</b></h1><h1><b>7个男生。晚上停电后。基本上一人点亮一盏灯。</b></h1><h1><b>王立杰现在依然坚持花花,多次参加各种展出。李修开也依然摆弄他的电器。王瑞彩是县林业局某个系统的党支部书记,娄营年在烟台当老师。身体不太好的是于力,据说瘫痪在床,人现在在东莞。孙汝旗这两年身体也是不好,毛病不少。</b></h1></h3> <h1><b>陈吉生,周清奎</b></h1><h1><b>【陈吉生】</b></h1><h1><b> 从小学二年级到小学毕业,都是在开峰林场度过的。在同班的男同学中,我去陈吉生家的次数比较多。为什么?现在想想,可能有这么几个原因。一,两家离的不是很远,都在小铁路的南坡上。二,我们两个都是小眼睛,又都性格相近,属于沉默寡言类型。如果还有什么因素,那就是彼此愿意接近吧。</b></h1><h1><b>陈吉生家是山东人。母亲是小脚。陈吉生兄弟姐妹比较多,在林场,应该和我们家一样属于贫困户吧。</b></h1><h1><b>第一次吃韭菜盒子,应该是在陈吉生家。</b></h1><h1><b>有两次,我去他家玩,他家是两顿饭,正赶上他们家包韭菜盒子,他家的韭菜盒子的边不是捏的,他妈妈是用小碗的碗边切出来的。这样的做法,韭菜盒子的边不厚,还好看。人家吃饭,本应该离去,但不知道为什么没有走,并品尝了他家的韭菜盒子。记忆犹新。我也学会了用这种方式做韭菜盒子。</b></h1><h1><b>后来每当吃韭菜盒子,就会情不自禁地想起第一次吃韭菜盒子的经历,就会想起陈吉生那小脚的母亲。一个善良的山东女人。</b></h1><h1><b>毕业后,我们我们见过几次,有一次是他和爱人到白山市。我们相聚了一次。有两次是,我去松江河,我们和同学一起聚,还在陈吉生的家里住了一晚上。最后一次见面,是陈吉生请我,王凡明。周友发,杨吉远,李艳华。周茂海一起吃饭。</b></h1><h1><b>我们之间平常都不怎么联系。一年里彼此打一个,打一两个电话。问问,身体情况和家庭情况。上个月,他刚刚给我来过电话。</b></h1><h3><br></h3><h1><b>【周清奎】</b></h1><h1><b>我和周清奎,陈继生,在松江河,初中的时候关系比较好。周清奎是班级公认的才子之一,钢笔字写得特别好。我1972年离开松江河之后,就和周清奎没有见过面。本来应该有一次见面机会,因为我从同学的口中知道,他在德州市上班。二十几年前,我到德州,是德州电视台的总编王杰接待了我。王杰也是我们抚松人。我说我想见一下周青奎,他就在德州市。王杰说我认识他呀,他给周景奎打电话,不巧的是周天奎那两天忙。所以我们就没有见到面。一会儿到了今天,我们仍然没有见面。应该是前年,听说他病得很重,我约陈吉生,周友发等准备,专程到德州看望周清奎。周清奎发多次发短信,拒绝大家去看他。我们只好放弃了去德州的计划。听说他喜欢写诗,写了不少首诗,也偶尔写歌词。但我没有读过他的诗歌。相信他写得很好。</b></h1><h1><b>一直不敢向同学打听他的近况。</b></h1><h3><b><br></b></h3><h3><b><br></b></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