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在浩瀚而黑暗的宇宙之中,只有科学,才能让我们生存下去,不至于成为其余种族的俘虏,只有科学,才能让我们获得更长的生命,更舒适的生活条件。科学思想何其重要,科技发展何其重要!戴上“科学眼镜”,让我们探究教育教学的真谛!</h3><h3> 2019.8.13-18,吴敏而教授带着台湾小语会团队的部分工作伙伴,来到莲外特色部,与老师们交流,做跨学科的培训:如何将语文与科学有机地融合?具体内容有:</h3><h3> 台湾课纲介绍(吴敏而教授主讲)</h3><h3> 读绘本雸科学(侯秋玲博士主讲)</h3><h3> 透过阅读探究概念(赖玉莲老师带领体验)</h3><h3> 绘本阅读(贾文玲老师带领体验)</h3><h3> 探究式学习((吴敏而教授主讲)</h3><h3> 语文素养与领域读写(吴敏而教授主讲)</h3><h3> 科学探究教学的三层次(陈静宜老师带领体验)</h3><h3> 科学阅读与文学阅读(吴敏而教授主讲)</h3><h3> 鹰架式探索(陈淑婷、陈玉燕、陈淑霞、陈静宜老师布置、带领体验)</h3><h3> 自主探究循环(侯秋玲博士主讲)</h3> <h3>团结协作、分工有序、活泼开朗的培训团队</h3> <h3>最出彩的陈静宜老师</h3><h3><br></h3> <h3>陈老师的科学课,土电话变成了“千里姻缘一线牵”;奇怪!敲击汤匙怎么变成寺庙的钟声?在水中拨动梳子的锯齿怎么变成鼓声的?</h3><h3>她让我们参与实验,参与探讨,参与研究,参与记录……</h3> <h3>“千里姻缘一线牵”</h3> <h3> 原来,我们可以通过绘画或其他的方式把操作的过程记下来。</h3> <h3> 原来,我们“爱迪小队”可以走向国际的。</h3> <h3>原来科学课这么好玩:确定主题,大胆设想,动手操作,科学实验,撰写报告……脑洞大开的背后,是潜心思索,是文学记录,是大胆表述,是随机追问……</h3> <h3>原来绘本阅读,戴上科学“眼镜”,我们可以大声地阅读,也可以小声地呢喃。</h3> <h3>有培训学员的参与,更有夏令营学子的文学创作与科学展示。大人孩子的思维,有什么不一样?</h3> <h3>六个白天加五个夜晚,培训如火如荼地进行。收获满满,反思真切:新学年,我们该如何组织孩子探究性学习?语文课上如何不影响语文味的基础上加入跨学科领域思考?想着学着,写着想着,我记下如下文字:</h3><h3> 新学期,我该当一位怎样的老师?</h3><h3> </h3><h3> 首先:策划好每一堂课。</h3><h3> 目标意识很重要。每个阶段都有这个阶段的目标,教师要善于将大目标变为小步子,并让每一步走稳健。备好每一堂课,上好每一堂课,分享好每一个知识点。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然术业有专攻,解惑有技巧,当一个优秀的引导者必须要有化难为易的本领。</h3><h3> 其次:珍视每一个孩子。</h3><h3>在这几天培训过程中,最触动我的是台湾教师对个体行为的重视。她们关注孩子的每一种想法,不会以大人的固有思想去改变他们。她们是课堂的观察者,或许是孩子少、老师多的缘放吧,她们真的是充分参与活动,适时帮助,在探索阅读、拓展活动中与孩子互动。无论孩子是怎样的个性,怎样的表现,她们对待孩子的态度是珍惜。</h3><h3> 而在我们的日常教学过程中,总是急于矫正,急于求成。如此类似于拔苗助长。其实所有的经历都需要孩子去亲身体会,所有的成长都需要慢慢来,所有的孩子都存在各种各样的差异。</h3><h3> 再次:包容每一种结果。</h3><h3> 十个手指有长短,十种植物花各异。由于应试教育的原因,我们过多地关注正确答案。其实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作为一名教师,要珍视多元答案,尊重孩子多元思考。有的时候,尊重孩子的暂时落后,让阳光雨露一点点地注入,让和风细雨一点点吹拂,等待每一朵小花自然地绽放,何尝不是一位优秀教师的一种修养?</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