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 儿时的记忆</h1><h3></h3> <h3>记忆中,小时候冬季上学总会有那么几场突如其来的大雪,那铺天盖地的大雪像洁白的棉被给山间地头盖的严严实实,甚是壮观!</h3> <h3>孩子们挎着书包,穿着纯手工的棉衣棉裤和千层底棉鞋,拎着自制的小火炉,三三两两结伴而行。由于是乡间小路,基本上没人走过,都想争着第一个踩下脚印。通常情况下都是大点的孩子走在前面,一步一个脚印,小点的孩子就跟着前面的脚印一步一步复印下去,当然也有调皮的非要自己另辟蹊径,一不小心就会中招(踏空或掉进路边的小水沟里)。</h3> <h3>上学路上有一片竹园,路过此地要先观察一下,只见那挺高笔直的翠竹在一夜之间变得像年入花甲的老者,费力的弯着腰、低着头,时而还会发出低沉的呻吟声。那是在警告路过的孩子们要小心啦!我这老腰要撑不住喽!赶紧抓住时机,一溜烟的越过这危险地带。</h3> <h3> 嘘!看路边那棵松树枝,一直晃来晃去,仔细一瞧,原来是小松鼠啊!它也在为这场突如其来的大雪美景高兴的在树枝上欢跳呢。</h3><h3> 最难走的一段路是快到学校的那口池塘,一米宽的路面,左边是深不见底的池水,右边是几丈高的石岸,石岸下面是农田。再调皮的孩子到了这里都会静下心来,小心翼翼。胆子小的走到一半不敢走,进退两难,不知道吓哭过多少次,只能站在那里等高年级的学生,牵着别人衣角再走。(那时候为什么家长不送孩子上学呢?)</h3><h3> 下课后的校园那叫一个热火朝天,大大小小的孩子们拎着小火炉,在操场上玩起了“悠火炉”比赛,呼呼地转动让火一下就旺了起来(现在想想好危险啊)。学校旁边有个烧窑,那是村民烧木炭的,有些胆大的学生会在下课的时候,钻进窑洞里捡废弃的木炭,每捡到一块如获至宝一样,高兴的合不拢嘴。胆子小点的就在窑外面捡一些碎点的,也如数家珍一般轻轻的放进小火炉,看着火炉一点点旺起来,心里别提有多暖心!</h3> <h3>“叮铃铃”,最开心的就是放学时那一声声的铜铃声,只见同学们麻利的收拾自己的物品,挎上书包,拎着奄奄一息的小火炉,像一只只急需归窝的小兔,高高兴兴的奔向回家的路。田间一排排的冰溜溜,像童话里公主的水晶项链,晶莹剔透,轻轻一敲,哗啦啦的发出清脆的响声。也有馋嘴的小孩会忍不住偷偷的尝上一口,这天然的山泉水冰棍果然冰爽甘甜!</h3> <h3>离家越来越近了,家中的大人们早已架起了木柴,燃起红彤彤的大火等着孩子们回来暖身,我仿佛看到了地火炉中那香甜可口的烤红薯在向我招手!</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