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21年的军旅生涯画上了句号,这是一段无悔的岁月,军营的熏陶使我在新的征途上勇于接受挑战,脚踏实地,不断进取。</h3> <h3>1992年6月,我转业到厦门电视台技术部,那时,电视节目开始普及,电视收视率不断上升,推动电视技术快速发展。我很高兴能加入这个团队,在不断发展的技术领域里探索新知识,解决新问题具有挑战性,有成就感,快乐感。</h3> <h3>1992年11月,我台转播车首次使用,为闽南金三角的电视观众直播厦门两会。这台转播车使用SONY的分量设备,在当时是最先进的转播车。这是我台直播史上的里程碑,我在这次直播中负责转播车的视频系统。</h3> <h3>桂林象鼻山。1994年6月参加SONY公司在桂林举办的分量编辑机技术学习班。</h3> <h3>90年代初,台式计算机开始普及,全台最早仅有的一台“286”电脑引起我的兴趣,我学习计算机语言,编写了一些适用本台设备管理的应用程序,1994年8月,我台启用《厦视绿卡》,实现了刷卡使用电视节目制作设备的微机管理体系。我用Foxpro语言编写的《电视台技术设备微机管理系统》获“华东年会技术进步奖”。<br></h3> <h3>香港维多利亚港。1995年3月参加SONY公司在香港举办的电视设备技术学习班,那时香港还没有回归,中银大厦是香港最高的大楼,在楼群中巍然屹立,彰显中国人民期盼香港回归祖国的决心和信心。</h3> <h3>保障节目制作播出设备的正常运行是我们技术人员的职责,几年来,我几次被省广播电视厅和市广播电视局评为“技术维护先进工作者”。<br></h3> <h3>1998到澳大利亚参加20集电视连续剧《追逐墨尔本》的拍摄工作。该剧展示了华人在澳洲生根繁衍、开拓空间、发展自己的艰辛历程,反映了海外华人不懈进取的自强精神。该剧在央视电视剧频道和各大电视台播出。</h3> <h3>1998年2月在澳洲拍摄电视剧期间摄于堪培拉国会大厦。国会大厦位于澳大利亚首都堪培拉中心,世界著名建筑,矗立在大厅顶上的不锈钢旗杆,高达81米,直插云霄,象征着澳洲最高权力中心。</h3> <h3>1998年2月在澳洲拍摄电视剧期间摄于悉尼歌剧院。澳洲的各大著名景点很自然的成了电视剧的拍摄场景。</h3> <h3>1999年7月,参加以“迈向21世纪”为主题的《昆明世界园艺博览会》,这是我国举办的首届专业类世博会,上百个国家和国际组织以及国内各省市自治区在展会上设立展厅。</h3> <h3>1999年7月22日在玉龙雪山海拔5000米观景台。征服这个高度时,心情非常激动,感受到高山缺氧,气压低的滋味,每前进一步都是对自己体力的挑战,领悟了那些攀登世界顶峰的人们,不但要有坚强的毅力,还要有实力。</h3> <h3>海沧大桥,连接海沧区和厦门岛的公路大桥,1999年12月30日建成通车。厦门电视台用两部转播车在现场和演播室多点互动,对通车典礼和庆祝活动进行电视直播,活动直到2000年1月1日0点结束,象征厦门人民要在跨世纪初实现各区紧密互动的城市大格局,在当时,这是我台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直播活动。照片摄于2000年5月。</h3> <h3>2001年,广电中心大楼局域网整合各单位的网络系统,资源共享,原《厦视绿卡》更新为《厦门广播电视中心通行证》,对节目的制作播出、素材共享、办公、生活、门禁等实行网络化管理。我负责设计和安装的《网络化的新闻演播室》,实现多个演播室之间的节目互传,与市气象台演播室实时连线,突发事件现场实况实时传输,提高了新闻的时效性,获华东年会技术进步奖。<br></h3> <h3>大连星海广场。2002年4月,到大连电视台参观学习设备数字化的经验,为我台数字转播车的设计和安装做准备工作。</h3> <h3>2002年8月,到上海东方电视台参观学习设备数字化经验,为我台数字转播车的设计和安装做准备工作。</h3> <h3>2003年3月30日,首届厦门国际马拉松赛鸣枪开跑。在当时,国内只有中央电视台能够全程直播马拉松赛事,我们和中央台一起,在赛道沿线安装电视信号接收传输设备,全程移动机位结合多点固定机位,空中直升飞机全程跟拍,全方位多路电视信号传输到电视台演播室,组成马拉松赛电视直播系统,经过一周时间反复演练调试,圆满完成了赛事的全程直播,荣获“厦门市科学技术进步奖”。马拉松赛事直播需要庞大的技术团队的协调配合,我是获奖者之一。</h3> <h3>每次参加大型活动的直播都有一张工作牌,每张牌都是对往事的见证和回忆,平时工作牌多了不注意保存,找到为数不多的几张时才倍感珍惜。</h3> <h3>法国巴黎协和广场。2003年12月,我台10迅道数字转播车车体在法国完成安装,我到法国参加验收工作。</h3> <h3>2004年8月参加《北京国际广播电视设备展览会》期间摄于北京十三陵水库景区。每年的广播电视设备展览会,展示了世界最新技术的广播电视设备和发展成果,是广电人交流先进理念、谋求共同发展的最佳平台。</h3> <h3>2010年2月,白鹭洲元宵节灯展拍摄现场。</h3> <h3>海南亚龙湾公园。2011年8月,技术部组团到海南旅游,大家在忙碌的工作之余领略大自然的美景,愉悦身心,欢声笑语,增强了团队的凝聚力及合作的意识,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工作中。</h3> <h3>2012年住宅小区首届业主委员会成立,小区业主选举我担任业委会委员,物业送来鲜花表示祝贺。拍照留念,不辜负小区业主的信任,单位工作、社区工作两不误,和谐的邻里关系,温馨和美的家,是放松身心,养精蓄锐,努力工作的前提。<br></h3> <h3>2012年6月,参加《兰州国际马拉松比赛》电视直播,比赛线路设在兰州黄河沿线,电视观众看赛事过程中可以领略到黄河沿岸特有的自然生态景观,将马拉松挑战自我、超越极限、坚韧不拔、永不放弃的精神与奔腾不息的黄河文化相融合。</h3> <h3>2012年6月,在敦煌鸣沙山体验沙漠骑行的乐趣。第一次登上跌宕起伏的沙山,遥望无际的沙漠,感到无比兴奋和震撼。成群的骆驼载着游客往来穿梭于沙丘群中,仿佛回到几千年前的古文明丝绸之路。</h3> <h3>2013年2月在集美龙舟池留影。这里是每年赛龙舟大型活动的电视直播现场,每年端午节前一个星期,集美龙舟赛在这里开赛,来自各地的团队在龙舟池击水竞渡,场面壮观。</h3> <h3>2013年5月在南湖公园留影,背景是我工作多年的广电大厦,接近退休,对自己熟悉的工作场所和同事们有一种不舍的情感。</h3> <h3>2013年8月,使用10多年的《厦门广播电视中心通行证》更新换代,大楼网络功能不断升级完善,作为即将退休的老员工,经历了网络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电视从摸拟到数字,标清到高清的发展过程,技术队伍的素质不断提高,自己对集团未来的技术发展充满自豪和信心。</h3> <h3>2014年3月,在深圳女儿女婿住的小区留影。小区位于南山区文化中心区,小区内有幼儿园,周边有比较优质的中小学校。看到儿女们能长远规划自己的工作生活,我就不用操心了,儿孙自有儿孙福,我应该安度晚年了。</h3> <h3>60岁,意味着退休享天伦之乐,过清闲日子。回顾自己的职业生涯,平凡简单但充实自信,在电影繁荣的年代,我进入电影队伍,当电视产业快速发展时,我转到电视领域,如今是网络时代,真想到网络世界里拼搏,岁月不饶人,我该退休了。</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