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一生只写了一部小说,却是一本人生教科书

玉宝

<h3>前天,是玛格丽特·米切尔逝世70周年的纪念日。</h3></br><h3>你或许不认识她,但你一定知道她写的小说——《飘》,另一个名字是《乱世佳人》。</h3></br><h3> <h3>这部小说曾被《出版商周刊》宣称:《飘》很有可能是迄今为止最伟大的美国小说。</h3></br><h3><strong>“对于世界而言,你是一个人;</strong><strong>但是对于某个人,你是他的整个世界。</strong><strong>”</strong></h3></br><h3>这句令无数人心动的话,就出自玛格丽特·米切尔的《飘》。</h3></br><h3>《飘》的女主角郝思嘉是个虚构的角色,她个性坚强,又独具魅力。</h3></br><h3><strong>而本书的作者玛格丽特·米切尔,她兼具独立卓绝和果敢倔强,就是郝思嘉的化身。</strong></h3></br><h3> <h3>玛格丽特·米切尔出生在美国的一个律师家庭,父亲是个性格稳重保守的老好人,母亲则小巧精干,洋溢着生命的活力。</h3><br><h3>有别于传统的上流社会女孩,米切尔从小在男孩儿堆里长大,她爱骑马,爱戎装,更爱听周围的大人谈论发生在南北战争期间的故事。</h3><br> <h3>小时候的玛格丽特</h3><br><h3>她在这里听外祖母讲家庭的历史、战争的故事、母亲的童年,她想象着过去这里的豪华舞会和烤肉夜餐。</h3><br><h3>那一段段精彩动人的回忆滋养着小玛格丽特的灵魂,她的文学之梦就此发端。</h3><br><h3>母亲希望女儿在科学领域有所建树,玛格丽特却沉迷写作。</h3><br><h3>一开始,她只是写写日记,后来尝试写小说,创作的欲望不止,却又常常不满于自己的作品,对自己的才能她半信半疑。</h3><br><h3><strong>1918年,玛格丽特18岁,已经出落成一位亭亭玉立的美女。</strong><strong>她结识了一名青年军官——</strong><strong>克利</strong><strong>福特·亨利少尉,很快便坠入了情网。</strong></h3> <h3>亨利有着英俊的外表,诗人般的气质,这便是玛格丽特心中的“卫希礼”。</h3></br><h3>不幸的是,一战的炮火夺去了这个青年才俊的生命。</h3></br><h3>情人的逝去让玛格丽特第一次意识到了战争的残酷,年纪轻轻的她体验到了生离死别的悲痛。</h3></br><h3><strong>这大概也是郝思嘉对卫希礼爱情疯狂的来源,玛格丽特将之融入于作品中,以缅怀她的初恋情人。</strong></h3></br><h3>噩梦还没有结束,1919年初,一场流感夺去了她母亲的生命,玛格丽特甚至来不及见她母亲最后一面。</h3></br><h3>失去母亲后,悲伤的玛格丽特成了一匹脱缰的野马,置社会规范和道德准则于不顾,为所欲为,引得整个亚特兰大上流社会为之侧目。</h3></br> <h3>就在这时,玛格丽特遇到了生命中极为重要的人。</h3></br><h3> <h3>失去初恋情人之后,玛格丽特结识了潇洒风流的酒贩子雷德·厄普肖。</h3></br><h3>在亲友的一片反对声中,玛格丽特·米切尔毅然嫁给了厄普肖。</h3></br><h3><strong>一时冲动而促成的婚姻往往以悲剧收场。</strong></h3></br><h3>刚度完蜜月,两人的关系就出现了裂痕。厄普肖是个白瑞德式的人物,也可以说白瑞德的原型恰恰来自厄普肖。</h3></br><h3>厄普肖做出了一系列令玛格丽特心碎的事情,新婚不久就弃她而去………</h3></br> <h3>在最困难的时候,厄普肖的朋友约翰·马什给了玛格丽特不少关怀和帮助。</h3></br><h3>早在玛格丽特出嫁之前,马什就已经爱上了她,并对她的才华赞赏不已。</h3></br><h3>在此之后,玛格丽特当上了一名报社记者。她干得很投入也很出色。</h3></br><h3>为了摸清高空作业者在工作时的感受,她曾把自己吊在200英尺高的楼房窗外;</h3></br><h3>为了用手中的笔描画出佐治亚州五位英雄将领的形象,她在图书馆里夜以继日泡了几个星期……</h3></br><h3><strong>就在这时,她产生了一个念头:写一写战争期间英雄的男人们身后那些了不起的女性。</strong><strong></strong></h3></br><h3>玛格丽特的写作欲望重新燃起,战争不仅锻造了许多男性英雄,那些在绝望中逐渐坚强和成长起来的女性也值得被赞颂。</h3></br> <h3>一个懦弱又勇敢,自私又爱憎分明的不完美女人,在玛格丽特的脑海里慢慢成形……</h3></br><h3> <h3>玛格丽特·米切尔之所以能在文学上有所建树,和约翰·马什的鼓励密不可分。</h3></br><h3>1925年,玛格丽特·米切尔与约翰·马什结为夫妻。</h3></br><h3>当时的美国南方,作风极为保守,但婚后的玛格丽特却我行我素。</h3></br><h3>他们住在一栋租来的简陋公寓里,她戏称为“垃圾堆(Dump)”。她还在大门上钉了两面牌子,一面写着“约翰·马什”,另一面写着“玛格丽特·米切尔”,以表示坚决不随夫姓。</h3></br><h3><strong>玛格丽特任性的行为背后,是马什充满爱意的包容。</strong></h3></br> <h3>由于玛格丽特工作时腿部受了伤,她不得不辞去报社的工作。<br></h3><br><h3><strong>约翰想尽一切办法让她正视自己的才华,鼓励她动手写小说。</strong></h3><br><h3>从玛格丽特提笔到《飘》问世的十年里,马什每天几乎都在做着相同的两件事情:白天,他是亚特兰大动力公司广告部的经理;晚上,他是玛格丽特·米切尔的书稿编辑。</h3><br><h3>约翰·马什几乎舍弃了作为一个男人在事业、生活上的追求和享受,他将全部智慧和精力都倾注于玛格丽特·米切尔的创作当中,并以此为己任、为乐趣。</h3><br><h3>写作期间,玛格丽特时而提笔又时而放下,断断续续写了9年,200多页稿纸装在一个个大口袋里,没有成型,更谈不上定稿。</h3><br><h3>除了马什以外,她不好意思将书稿拿给别人看。</h3><br><h3>直到有一天,一个同样在写作的朋友不无炫耀地对她说:“至少我被最著名的出版商拒绝过。”</h3><h3></h3> <h3>倔强的玛格丽特听了之后,将自己的书稿整理成册,寄给一家大出版社的主编。独具慧眼的主编被这本书深深震撼了!</h3></br><h3>经过一年的共同努力,《飘》终于面世了。</h3></br><h3>玛格丽特没有想到,小说一经出版,赞美之言便铺天盖地般涌来。一时间,她几乎成为了亚特兰大人人皆知的“女英雄”。</h3></br><h3>自1936年首次出版后,《飘》在世界上被翻译成29种文字,总共销售了近3000万册。</h3></br><h3><strong>当时,玛格丽特·米切尔所到之处,迎接她的人群甚至比迎接罗斯福总统的还要多。</strong></h3></br><h3>随后,根据《飘》改编的电影《乱世佳人》横空出世,整个世界为之轰动,玛格丽特再次受到世人的瞩目。</h3></br> <h3>《乱世佳人》成为百年影史上无可争议的经典之作,小说《飘》也在文坛上占有一席之地。</h3></br><h3><strong>面对荣誉和名声,玛格丽特谦虚地表示,《飘》的文字欠美丽,思想欠伟大,她自己也不过是位业余写作爱好者。</strong></h3></br><h3>玛格丽特选择从辉煌走入平静,婉拒了各种邀请,和丈夫过着深居简出的生活。</h3></br><h3> <h3>然而,老天并未眷顾这个有才又谦逊的女子。</h3></br><h3>1949年8月11日晚,在去看电影的路上,一场意外的车祸,让玛格丽特失血过多,昏迷不醒。在抢救了5天之后,玛格丽特永远停在了49岁。</h3></br><h3>一个传奇的女子,就这样走完了她不平凡的一生。</h3></br><h3>英年早逝,玛格丽特并未留下太多作品,但一部《飘》,足以感动一代又一代人。</h3></br><h3>通过《飘》,我们不仅看到了战争带来的肉体疼痛,还有在兵荒马乱的生活中,痛苦又坚强的女人们。</h3></br> <h3><strong>玛格丽特赋予了郝思嘉像她一样倔强的性格:面对困境,迎难而上,就算在战争后方,却和男人们一样有力。</strong><strong></strong></h3><br><h3>玛格丽特为《飘》设定了一个开放的结局:白瑞德毫不犹豫地离开了斯嘉丽,而斯嘉丽挽留失败之余只能安慰自己“明天要想出个办法来重新得到他”。</h3><br><h3>郝思嘉和玛格丽特一样,特立独行,我行我素,常被旁人误解。</h3><br><h3>但她们身为女性的坚强和果敢,不屈和乐观,却让无数人获得精神的永生。</h3><br><h3><strong>明天又是新的一天,做一个不妥协的战士,不管几岁,人生只是刚开始而已。</strong><strong>&nbsp;&nbsp;</strong></h3><br><h3></h3><h3><br></h3> <h3><font color="#010101">  原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著作权归作者所有</font></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