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父亲诞辰90周年

齐志明

<h3>2019年8月24日,是父亲诞辰90周年的日子,父亲已于6年前离去,比母亲晚走了一年,在他离开我们的岁月里,我仍然感觉父亲和母亲好像还在我们的生活里一样,他们的音容笑貌,不时出现在我的眼前。有一些困惑或面对复杂生活时,在耳边好像听到他们的教诲,生活中,面对孩子们,有时就会像父亲那样,随口说出关怀的话语,曾经的教诲,曾经的关爱,曾经的岁月,好像不曾离去……<br> 父亲齐云祥,1929年8月24日出生,7岁上小学读书,19岁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40岁转业到地方,先后作过商业,教育等方面的管理工作,61岁那年离职修养。晚年父亲研习书法与绘画,经过苦读专修,卓有成效,一些书画作品散落于民间。书法他研习了楷书,行书,草书,隶书,篆书,绘画他又学习了中国画,对梅兰竹菊,山水等都有所修研,有些作品被友人收藏,对我有了深刻的影响。父亲77岁那年,罹患了脑出血症,经过抢救险些失去性命,后来留有后遗症,父亲至此,不能继续写字作画了,在生活不能完全自理的情况下,父亲以顽强的意志和毅力,加强康复与疾病抗争,我能伴随着父亲走完人生最后的一段旅程而欣慰,2013年10月9日父亲逝世于北京,享年85岁。<br> 父亲一生为人谦虚,做事严谨,是我心中一位伟大而赋予人格魅力的父亲。从父亲身上,我学到了做人真诚,有爱心,善良,包容,走自己的路,做最好的自己,追求进取,不失尊严,勤奋努力,把命运掌握在自己手里的良好性格。父亲不仅教我如何做人做事,同时为我指明了一条成就人生的路,送我参加解放军,教会过人生生存技能,如游泳,骑自行车,修理家具物品等等,做一个顶天立地的男人,在外做一个好公民,工作做一个好员工,成家立业做一个好男人,在父母面前做一个好儿子……<br> 从父亲的身上,我学到了孝敬,心怀敬畏,如今回想起来,为有这样的父亲而骄傲和自豪,我能够有今天,只有敬畏感恩才能表达我对父亲的怀念之情,说敬畏,父亲给我做出了榜样,那是我还小,父亲对待爷爷的生活关心备至,许多细节的画面至今还会浮现在我的面前,如每次看爷爷的时候首先问好,有什么事情仔细听爷爷的诉说,然后需要什么就会帮助爷爷做什么等等。深深的埋藏在我的心里,即使今天父亲的教诲依旧,牢记在心,如同他在世时那样,即使今天,我仍然遵循他的教诲,做人做事,绝不偏离他的意愿,对待晚辈,也是效仿他的做法,父亲晚年经常告诫我,加强修身,既心静身动,如今我也效仿父亲学写字,学绘画,读书以心静。效仿父亲锻炼身体,走路,练太极,练功等以身动。<br> 想起父亲优秀的品格,在教育我们姐弟成长中父亲与母亲做出的一切不必多说,只是在我们姐弟工作后,都离开家,不在父亲母亲的身边。记得有一年,父亲不慎摔了一跤,造成骨骨颈骨折,住进医院,为了不影响我们的工作,没有告诉我们姐弟任何一个人,自己默默忍受了痛苦住在医院直至痊愈。包括母亲有重疾也是不肯告诉我们,唯恐影响我们的工作和各自的生活。后来我们结婚有了孩子。父亲与母亲又千方百计为我们的下一代着想,亲自帮助照理生活,接送晚辈上学放学,以支持我们做好工作。<br> 迄今有一件事情始终为我感到遗憾,父亲77岁患了脑出血症,经过治疗康复也留下了后遗症,生活自理也有了困难,从那时起,他突然改变了饮食习惯,主食只吃面包,一天两天,一个月两个月,一年两年都不改变,我多次不解的跟他商量,换换口味吧,只是面包多单调呀,他却微笑对我说,我喜欢吃这个,为了满足他的需要,我专门儿购置了一台面包机,用不同配方做出不同口味的面包,以调剂口味,但这毕竟只是面包,就是这样,我还是不停的改变一些面食,如包子饺子之类的,他还是可以吃的,一晃几年过去了,我还是经常劝他吃点儿米饭呢或者其他的都可以啊,他也执意不肯。后来年龄越来越大,嗯,到了不能起床需要人们去照顾的时候了,这时我们做什么饭喂他吃,他就什么都吃了,比如他喜欢吃红烧肉,我们就做给他加米饭吃,他也喜欢吃,我就问他你为什么自己吃饭的时候愿意吃面包,他微笑的说,担心掉饭粒。随后,我把自己关在一个房间里,非常非常的自责,我怎么这样粗心,没有早早的发现这个秘密,让他老人家为了不给别人添麻烦,自己默默地忍受着,乏味的,单一的食物_面包,如今我一看见面包就会想起父亲,这也是我对父亲留下的遗憾。这件事情在我的头脑中打下了深深地永远挥抹不去的印记。一个人的品质,是通过生活细节中体现出来的。我永远永远怀念着父亲,父亲伟大的人格,伟大的品质是我永远学习的榜样!<br> 父亲虽然离开我们了,但是他仍然在我的心里,还会继续地伴随着我直至永远……在他诞辰90周年的日子里,我留下了一点点文字,这些文字,不足以表达我的心情,但是我还愿意以此种形式作为对父亲的一种怀念,父亲诞辰90周年的纪念。</h3> <h3>2010年5月父亲在北京留下了最后一张正式拍摄的珍贵瞬间</h3> <h3>父亲青年时代。</h3> <h3>父亲六十年代初在部队的照片。那时我小,我真的太喜欢父亲了,是我心中永远的偶像。</h3> <h3>父亲读书时的留影。</h3> <h3>五十年代的父亲</h3> <h3>五十年代</h3> <h3>六十年代的父亲</h3> <h3>七十年代的父亲</h3> <h3>六十年代的父亲</h3> <h3>七十年代的父亲</h3> <h3>九十年代的父亲</h3> <h3>六十年代的父亲</h3> <h3>七十年代的父亲</h3> <h3>七十年代的父亲</h3> <h3>七十年代的父亲</h3> <h3>八十年代的父亲</h3> <h3>九十年代初父亲旅游留影</h3> <h3>八十年代父亲在海边</h3> <h3>八十年代的父亲</h3> <h3>六十年代父亲在颐和园</h3> <h3>父亲在松花江畔留影</h3> <h3>父亲六十年代在天安门广场留影纪念</h3> <h3>父亲在毛主席纪念堂留影纪念</h3> <h3>父亲在颐和园</h3> <h3>父亲在人民英雄纪念碑下留影</h3> <h3>父亲在松树下留影,父亲的性格就如松树一样挺拔,刚毅</h3> <h3>父亲在天安门</h3> <h3>父亲在颐和园</h3> <h3>父亲与同事合影。</h3> <h3>父亲在松花江畔</h3> <h3>父亲在颐和园</h3> <h3>父亲在大海留影</h3> <h3>父亲在家留影</h3> <h3>七四年和父亲合影</h3> <h3>七四年春节在松花江畔与父亲母亲和大姐合影</h3> <h3>七十年代父亲母亲在松花江畔留影</h3> <h3>父亲母亲七四年春节在松花江畔合影</h3> <h3>父亲母亲老年生活,外出旅游。</h3> <h3>七十年代和父亲母亲在松花江畔合影</h3> <h3>二零零三年父亲母亲合影</h3> <h3>父亲母亲的晚年生活,旅游</h3> <h3>父亲母亲旅游</h3> <h3>父亲母亲在家合影</h3> <h3>爷爷,奶奶和孙子合影</h3> <h3>爷爷,儿子,孙子三代人合影</h3> <h3>父亲与孙子合影。</h3> <h3>父亲与孙子合影。</h3> <h3>父亲母亲,儿子儿媳,重孙女合影。</h3> <h3>太爷爷与重孙女合影,珍贵的精彩瞬间。</h3> <h3>爷爷奶奶与孙子孙媳合影。</h3> <h3>父亲母亲与孙子和孙媳合影留念</h3> <h3>二零一零年父亲母亲与重孙女合影。父亲母亲当年均为八十一岁和一岁的果果。</h3> <h3>一九九九年十二月合影</h3> <h3>2003年7月全家合影。</h3> <h3>一九九九年十二月父亲七十岁生日合影。</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