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童年的许多记忆至今还清晰地印在我的脑海中,孩子大了后,常想把童年的美好回忆永远记录下来,因此写下过许多篇回忆儿童生活的文章。<br></h3><h3>我的童年在80年代末期度过,那时的我们在家中除了玩还是玩,根本不用帮助家里人参加劳动;在学校里上完课,除了玩就是做游戏,更是留下了许多值得回忆的记忆。特别是儿童时期玩过的玩具和做过的游戏,至今还历历在目。</h3><h3>我们小时候的玩具和游戏一般都是就地取材,在课间或放学后,几个孩子凑在一块,玩起了各种各样的游戏。女孩子们多玩的是扔沙包、捉迷藏、跳皮筋、跳绳、踢毽子、跳房子等,而男孩子们多玩的是带有竞赛性和刺激性的游戏。</h3><h3>最简单的游戏当属类似棋类的游戏。它不受场地、器材的限制,随地可以画上格子作棋盘,棋子用小砖头、石子、土块和草木棒均可。劳动间歇时间,在田间地头,街头巷尾,大人小孩,随时随地都可以进行。1、走老牛蹄:二人对弈,用“风”字形图案作棋盘,每人各执二子,一递一步走,把对方挤得无路可走者为胜。2、赶老牛角:二人对弈。在地上画上牛角形图案,图案内画斜线若干条,从底的一角开始左右右左直到顶部。下法基本同上。3、下四顶:二人对弈。在地上用横竖各四条线画成正方形棋盘。双方各执4子,一递一步走,走到己方挨着的二子在一条直线上,而这条线正好只有对方一子且无间隔时,就将对方子的子吃掉。直到对方剩余的棋子只有一颗时,则己方获胜。还有更为繁杂的二人对弈的“下五福”等。</h3><h3>男孩子们常玩的游戏还有“打片子”,也叫“打宝”。用旧书、旧报纸或较硬的纸片折叠成交叉的四方块。它有正反面,正面为有交叉折叠处的,反面则为平面。两人或多人一起一玩,一人一次用自己的“片子”打对方在地上的“片子”,看谁能把地上正面或反面打过来,便可将对方的“片子”获胜为己有。</h3><h3>滚铁环。在一截长短适宜的木棒的一头,安装上一个能使铁环向前滚动的半固定的铁架,然后发动一个废旧的自行车铁圈或其他铁环向前滚动,两人 或多人比赛,一次滚动时间最长或距离最远者为胜。</h3><h3>滑冰。村南有水库,还有村中的水湾较大,夏天和冬天流水及蓄水都很丰富,这为村里的滑冰爱好者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到了冬天,湾结了厚冰之后,我们在放了学或星期天,便制作好滑冰板,相约来到冰上进行滑冰。滑冰板用一块30公分见方的木板或两块各长20多公分、宽10多公分的木板制成,底面钉上两根铁条(增加磨擦力),外加两根一头加铁钉的木棍当撑棍。滑冰的姿势也有多种:可站着滑、蹲着滑、坐着滑。滑冰活动非常有刺激性,往往滑上半天之后,累得大汗淋漓,有时不小心掉在冰缝里,常常湿了鞋子或衣服,回到家后肯定会挨父母的一顿臭骂。</h3><h3>打陀螺。我们小时候玩得最多的还是打陀螺,陀螺用一截枣木或槐木制定,一端齐面,一端削成尖头,并安装上一枚钢豆,以增加陀螺在旋转时的稳定性,条件好的也可以用一个自行车的轮轴制成。再制作好一个鞭子,陀螺发动转起来之后,不定时地抽打它,看到陀螺在高速旋转,也是一种享受。</h3><h3>打尖。“尖”是我们本地原来常见的一种男孩子的玩具,它由陀螺演变而来。“尖”有两种:“蹦尖”和“团尖”,分别由“尖”和“扒棍”组成。蹦尖是一段两端稍尖的锥体,用粗细均匀的木棍削成,长约15-20公分,一般为两人对抗玩法。选一块开阔的平地,挖一小坑,支好蹦尖(一端在坑中,一端翘起),用“扒棍”(一段长50-60公分的小木棍)敲击蹦耳翘起的一端,待蹦耳蹦起的时候,用扒棍迅速再向远处敲击蹦尖。蹦尖落地后,再敲第二次,这样连续敲击4次结束(若中间敲击不成功则为失败)。再用扒棍丈量蹦最后落地距起点的长度,两人或多人比赛,距离长者为胜。团尖的结构和陀螺相似,不过它的两端均为尖头。玩法同蹦尖相似,先用扒棍敲击团尖,使其开始在地上旋转后,再将旋转着的团耳击打到远处。</h3><h3>磕拐。选一平地,对抗双方一腿站立,另一条腿抬起,用手搬脚成拐,双方单腿跳跃磕碰,直到将对方磕倒或拐脚落地为胜。参加这项活动时多在冬天,且多为男孩子。有时磕烂了棉裤子,会受到父母的责骂。不过,这也是一项非常危险的游戏项目,有时不小心,会崴了脚或碰破头的。</h3><h3>打弹弓:是男孩子常玩的一种带有危险性的玩具。一般用两条橡皮筋拴在一个带有两个分叉的木棒头,中间再拴上一个兜,以盛放“子弹”。弹弓都是自己们自己制作,用来打鸟,打其它东西玩。</h3><h3>最“高档”的玩具还是“洋火枪”。“洋火枪”的制作非常麻烦,先准备好材料,有硬铁丝(作枪体)、自行车车链子环(作枪管)、皮筋(兼固定和拉力),还有撞针和子弹壳等。先用硬铁丝弯成手枪的样子(有的也用木质的枪体),再用短铁丝做成撞针和和扳机,在一个链子的一端装上子弹壳。最后将这些零件组装后,便大功告成。玩火枪时,只要将火柴头上的红磷块挤进火枪最前端那个带子弹壳的链子里,拉起撞针,扣动扳机,便会听到“啪”的一声。如果响声不够,还可以在火枪的前端加装一根精细适中的钢管,灌上自己配制配制的土火药(也可用鞭炮的火药)。装钉好后,再扣扳机,那响声就震耳欲聋了。不过这是非常危险的,一般胆小的孩子不敢去玩,大人和老师也不赞同,有的孩子制作出来后,还没有玩过,就被大人们没收了。</h3><h3>最刺激的游戏是“开火”。在夏天的下午,太阳老高时就放学了。放学之后我们小伙伴们就一起挎着篮子到坡里割青草。割青草时我们经常与邻村的孩子玩“开火”。当小伙伴们与邻村的孩子们发生争执或矛盾时,双方就模仿电影里的战争场面,用“开火”来决一胜负。南河滩上的树林里、庄稼地里、东洼边上,到处是我们的“战场”,两帮人马在各自首领的指挥下展开激战,砖头、石块,甚至皮枪等,都是我们的武器,有时“开火”的结果很惨,被打破头流了血,回家后还不敢告诉父母,每次“开火”都充满了惊险和刺激。</h3><h3>另外小时候,我们常见的游戏项目还有打石子、打瓦片等游戏项目,因时间久远,且我也不常玩,具体玩法现在也记不清了。</h3><h3>那时学校里的学习任务也不紧张,老师组织我们玩的游戏也很多,比如有“老鹰捉小鸡”、丢手娟、贴树皮等。</h3><h3>看到现在的孩子们,一到五六岁便背起书包走进学校,回到家后就做大量的家庭作业,从幼儿园就开始向考大学奋斗和努力,感到十分可惜和悲哀。虽然现在学校内也倡导开展“快乐大课间”活动,也只是跳跳绳、踢踢毽子、玩玩几种球类而已,远没有我们小时候的游戏玩得丰富而又尽兴。紧张而忙碌的学习无情地剥夺了他们玩的权力和机会,如果让他们来回忆自己的童年,大概远没有我们的童年更有意义和丰富多彩。因此感到我们的童年更值得回味,对今后的生活也就要加倍珍惜。</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