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之旅 一 陕西延安行 (之二 )2019年5月6日 一 12日 碟子沟精神的传承

丰年好大雪

<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 军委二局安塞纪念馆 &nbsp;</h3><h3> </h3><h3> 延安安塞碟子沟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是陌生的,但对于我们这些军委二局的后代来说却是那样的熟悉和亲切。这里是我们的父辈战斗和生活过的地方,也是他们为中国革命献出宝贵青春的地方。为了缅怀革命先烈和我们的父辈,为了更好的了解革命战争时期技侦情报这个无形战线的发展历史,我们来到了军委二局旧址 --- 军委二局安塞纪念馆。<br></h3><h3> 中央军委二局是革命战争年代,我党我军重要的技术侦察情报部门,成立于1931年底,是毛泽东、朱德老一辈革命家在江西苏区创建的最早的军事情报机构。毛泽东曾表彰说“没有二局,长征是难以想象的,有了二局,就像打着灯笼走夜路。”1938年11月19日,军委二局迁至安塞县延河湾镇碟子沟村,从此在陕北战斗生活了12年,1947年3月离开。军委二局为革命战争做出了巨大的不可磨灭的贡献。</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 <h3>  从门口的介绍可以看出,碟子沟的这处旧址是由总参三部出资,于2009年9月开始修复,2015年正式完工。</h3><h3> </h3><h3> </h3> <h3>  走进庄严的展览大厅,即被眼前镶有五星的圆形穹顶、毛泽东的亲笔题词及浮雕的设计所吸引,不禁让人肃然起敬!</h3> <h3>  旧址主要是依山而建的几排窑洞,修复后的窑洞里复原了当年的一些场景,真的是非常艰苦,基本上每个窑洞都是只有一个火炕,一个炕几,一张桌子和几个凳子。但就是在如此简陋的条件下,却侦听到很多极具价值的情报,其中包括1941年6月准确侦察出“德国将于6月22日进攻苏联”。</h3> <h3>  </h3> <h3>  这是由石养民同志(石凯红的父亲)捐赠的铜脸盆、草鞋、木凳等物品。</h3> <h3>  曾希圣军委二局首任局长; 曹祥仁破译密码的奇才; 戴镜元曾任总参三部部长</h3> <h3>  在纪念馆门前留个影<br></h3> <h3>  </h3> <h3>  参观技术侦察情报工作的创建史展厅</h3> <h3>  在馆中陈列的文物中,有一个被称为“三灯机”的电台,这是1930年红军缴获的一部“只能收不能发”的电台,红军的侦听工作也就是从这“半部电台”起步,之后屡建奇功。</h3> <h3>  正如展板上所写:二局用燃烧的背影铸就起一座座丰碑,镌刻着永恒的赞歌!</h3> <h3>  </h3> <h3>  长征结束后,毛泽东对二局的评价道“没有二局长征是难以想象的,有了二局我们就像打着灯笼走夜路”。</h3> <h3>  1937年4月二局技侦人员名录共78人</h3> <h3>  首获西安事变情报,为和平解决“西安事变”,促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提供了有力的情报支持。</h3> <h3>  开辟对日侦察</h3> <h3>  侦获蒋介石企图大举进攻延安的电文,使延安转危为安</h3> <h3>  1939年毛泽东为二局题词“知己知彼,百战百胜”及表彰手稿</h3> <h3>  除了题词类的精神奖励,还有物质奖励。展板中写道: 党中央对二局在物质生活中给予特殊的照顾。表中还列举了各位中央领导赠送的钱款,这在物质条件十分匮乏的当年是时分罕见的,足见党中央对军委二局的重视程度。</h3> <h3>  展板图中的郭氏三姐妹之一为石凯红的母亲</h3> <h3>  二局全体同志合影---摄于安塞</h3> <h3>  标牌中的二局各处领导最终均成为总参三部的部长或政委。</h3> <h3>  展馆里有一台先进的电脑控制查阅平台,可以查到任何一位在二局工作过的人员名单。</h3> <h3>  在名单里均查到我们父辈的名字,愿他们的精神世代相传,愿他们的在天之灵永远安息!</h3> <h3>  </h3> <h3>  纪念馆全景。浮雕展现的是二局工作情景。</h3> <h3>  当年挖掘的水井</h3> <h3>  踏着先辈的足迹前进</h3> <h3>  向党宣誓</h3> <h3>  照片中左起第二位是为纪念馆服务的当地老乡,右三是我们的司机兼导游强师傅。</h3> <h3>  照片中右三是我们的美女解说员</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