秘境赖停 八仙悠扬

桂西土枪

<h3>  一个多月前,在群里听天峨兄弟罗升讲,8月10~11日,他老家赖停屯群众自发组织举办“赖停七夕八仙文化节”,然后发一帮有关赖停的图片诱惑大家。</h3> <h3>  赖停是什么地方啊,从来没听说过。于是在地图上查阅一番。</h3> <h3>  看到“八仙”二字,我首先想到的是八仙过海的八仙,他们的活动,该不会与八仙过海有关吧。其次是想到,也许这个八仙,是个地名,就象我老家的河对面,有一座象笔架一样的山,就叫八仙,(壮族人把有神仙在上面住的山叫八仙),现在政府在那里建了一个规模比较大的扶贫移民点,叫八仙扶贫移民点。</h3> <h3>  怀着种种的疑问,向天峨的朋友求教。</h3> <h3></h3><h3> 原来,天峨县壮族的“八仙”是以唢呐为主奏乐器,辅 以大号铜管乐器,并配合锣鼓、钹等乐器组成的一种吹打演奏音乐形式。“ 八仙”作为一种古老的艺术形式,是通过婚礼等仪式得以展示。“八仙”生命力的根源就在于其自身所具备的娱乐、交际、教育、审美等功能。 天峨县“八仙” 自出现之日起 ,即以严密的班社形式进行传承和组织演出。据考证,赖停的八仙队已有四百多年历史。</h3> <h3>  看着罗升兄弟发的图片,就想去看一看,领略一下不一样的壮族风情。</h3> <h3>  从导航地图上看,从金城江到赖停,有两条线路可走,一条是过天峨前往,一条是过凤山前往,两边的里程差不多,据朋友们介绍,过凤山路好一些,两边所用的时间差不多。大概都要6个小时左右。(其实,到赖停才知道,还可以从龙滩坐船上来的,一个多小时就到了)由于第一次去,路况不熟,还是过天峨和团队一起,有人带路好一点。</h3> <h3>  罗升兄弟想趁着这个“赖停七夕八仙文化节”,邀请一帮摄影家,组织一次赖停民俗摄影采风活动,以扩大赖停八仙文化的传播面。虽然自己不是什么家,也厚着脸皮报名参加了。</h3> <h3>  相传,古时候,在交通要道的路边,每隔一定的距离,就建有一个的亭子,供旅人来往停驻,歇脚之处。</h3><h3> 古时候凌云府(泗城)所辖包括现在的天峨县,凤山县一带,天峨(彼时的向阳)送往凌云府的公粮均沿布柳河上,至新化,转凌云府,赖停是必经之处。过往的公差,客商都会在那个美丽的村落停下脚步,歇息一番。</h3> <h3>  现在的赖停是归于天峨县纳直乡那里村的,在龙滩电站还没有下闸储水之前,布柳河上是有一座桥可以通到赖停的。</h3><h3> 2001年7月1日,随着15吨炸药在龙滩水电站左岸坝肩的爆炸,龙滩水电站正式开工,接着电站上游的库区移民搬迁工作也随之起动。</h3><h3> 赖停原来的老村寨叫大塘,住着50多户李姓壮族村民。布柳河在寨前绕了一个大湾,把一大片肥地圈起来养育大塘的人。旁边还有一条小河叫甲马河,河道弯曲,风光秀丽。</h3> <h3>  赖停的老寨,是龙滩电站的淹没区。当时村民们都十分配合移民工作,大家都说只要政府需要,我们一定积极配合。赖停人扛上祖上弄的石鼓、麻条石、八仙、年锣等“乡愁”,从布柳河边往半山腰后靠,分成赖停等三个新屯,重新建设自己的新家园。赖停人讲究家族庭院的传统布局,把雕刻着壮族图腾的石鼓搬来镶嵌在村落中间,从老寨子扛来的麻条石铺成阶梯和往外的麻石道路,意寓新屯将迈出新步伐,走向更高远的方向。</h3> <h3>  在政府的扶持下,居住在赖停的十八户李姓人家,开始种植板粟、油茶、竹笋、珍珠李、芒果、沙姜等,移民们开启了自己的新生活,一点一滴,慢慢累积,小日子开始越过越好,当初的泥瓦房,家家户户都换成了二三层楼高的小洋房。</h3> <h3> 八仙在赖停和那里村一带,被认为是男人的必学技能。上至耄耋老翁,下至垂髫孩童,个个都能吹会唱。一只八仙,无论是长号,还是短号,只要他们送进嘴里,鼓起腮帮,都能吹出一段韵味悠长的曲乐来。</h3><h3> 赖停人从老寨子移民到现在比较高的地方,由于淹没,田地做得少了,种了果树之后,村民们便有了更多的闲暇时间,摆弄传承八仙便成了赖停村民的日常。现在屯里的八仙队表演渐成气候,还经常被邀约到外地参加民俗展示。</h3> <h3>  八仙演奏有接媳妇、贺新房、祝寿、白事、摆八仙、迎客等六大类,每类都有丰富的曲目,丰富而不同的曲目用来针对不同的礼仪环节。</h3> <h3>  八月十日,我们一行,早上八点从天峨县城出发,十一点半这样,我们到达赖停村口。</h3> <h3>  赖停村民,知道我们要来,早已列队在村口等候。</h3> <h3> 看到这阵势,同行的大师们都扛起了长枪短炮,只因自己技术不精,被推出来作为代表打头阵。我傻傻的以为不就是走在前面而已吗。可谁知道,好戏才刚刚开始。</h3> <h3> 见有来者,八仙队先鸣长号,其声呜咽且激扬,迎风愈远,响彻群山。随着,鼓槌红布飘扬,密集鼓点声起,八仙各乐同奏,红布、蓝衣、彩裙、黑衣,齐齐舞动,和着乐声,两名村妇,端着竹制的茶盘、每个茶盘上托着20个竹制的茶杯,还有四名年轻的村妇随后,缓缓的向我们走来,把我们拦住,向我们敬茶。打头阵的我,真以为是茶水,一口气接下一杯,呛得我立即喷了一地,原来是当地自制的米酒啊,怪不得他们把我推在前面。</h3> <h3>  进了村以后,村民们开始给我们展示各种八仙乐器及演奏方法、农耕劳作、织布刺绣、古时狩猎捕鱼方法、编织渔网,以及当地包的粽子、做的水圆、糍粑等。接着是舞台表演,也是展示当地民俗风情。舞台是村民们自发用木材和竹子搭建的,而“赖停七夕八仙文化节”这几个字,则是用挑选出来的黄玉米拼接而成。 </h3><h3> 看到这些,仿佛又让我回到了童年时代,这里的习俗和我老家当年的习俗基本上是一样的,可是我老家因为近县城,早已同化,磨掉了所有的历史痕迹,已经找不到来时的路了。而这里,依然保持得这样的完美!这,就是乡愁啊。</h3><h3> 每个离乡的游子,都有一股乡愁,挥之不去。每个人,都会找到释放乡愁的办法,比如有的人,靠酒精的麻醉来释放乡愁,而赖停人用八仙之音释放乡愁。曾经听说过这样一个故事,赖停人李某当兵退伍后,在南宁工作与生活,无数个失眠的夜晚,他立在窗前,目光越过层层叠叠的高楼、山川、河流,直抵布柳河畔的赖停。都市的夜越静,他的思念越深,失眠也越严重。百求各种良药,都无法治愈他越发严重的失眠症。他的老哥给他录了一段八仙演奏曲通过微信发给他,叫他夜晚睡不着的时候听听家乡的音乐。夜来他聆听着来自故乡的天籁之音,很快就进入了梦乡,失眠症也不治而愈。<br></h3> <h3>  真的很庆幸这次能下定决心跟随大家来这里。真正的不虚此行。寻得了乡愁,看到了库区移民的笑魇。</h3> <h3> 傍晚,美酒佳肴齐齐上桌,八仙吹奏请客入席。赖停的待客是热烈而生猛的。村民们坐一边,客人们在八仙桌的另一边,席间,奏一曲八仙,唱一段古歌,然后向客人敬一杯酒,如此反复。村中的妇女们也稍稍的围了过来,站在八仙队的身后,跟着一起唱敬酒歌。高潮处,村妇村姑们也上阵了,围着客人敬酒,接着把客人架起来,扶到村中的石阶上,让客人坐在最低一级台阶上早已准备好的凳子上,用竹节做成的一个大酒杯,由两个人拿着敬到客人的嘴边,此时,我又一次中招,第一个出场享受这种高规格待遇。接着,每边七八个妇女,用竹片接成渠,分两路自高处把酒引到竹酒杯上,最高处由两位分别用两个大壶将酒慢慢倒下让它流下来,客人不知道有多少酒,以为只一杯,谁知道饮之不尽。赖停人告诉我们,说这是赖停传统的待客方式之一,叫双路高山流水。不胜酒力的我,望着涓涓流酒,两眼发直。</h3> <h3>  第二天早上,队长李吉祥说,旁边的甲马河和姐妹山的瀑布很漂亮。甲马河从崇山峻岭中呼啸而出,带着远古般的兽性,宜漂流。赖停人于水边生长,善水性。于群山中伐下蓝竹,制成竹筏。撑竹篙便乘竹筏而下,水中乱石密布,细木丛生,树丫横斜,而撑者泰然处之,如闲庭信步。只可惜,自己两脚刚手术不久,不宜下河,错过了拍摄原生态漂流的大好时机,只能羡慕同行的大摄影家们了,我只好自个儿在村中转悠。</h3> <h3> 活动结束的时候,八仙队又列队在村口,妇女们给每个客人都挂上一个红鸡蛋,寓意着“鸡”会难得,红红火火,吉祥如意。踏着悠扬的八仙神曲,听着“八仙声声吹得响,幸福生活全靠党。感谢客人远道来,和谐库区奔小康。”这样的古歌,我们归程。</h3> <h3>  赖停这地方,是天峨往乐业、凤山旅游带的一个枢杻,这里有很多吸引人们的东西,虽然现在从那里村部到赖停还有几公里的路还没有硬化,相信在乡村振兴的进程中,天峨一定会把赖停这个后靠的移民新村打造成一个民俗旅游示范点,打造九曲湾河畔民俗新村、推介布柳河、甲马河、姐妹山瀑布旅游,把路修好来,神秘赖停,一定会以朴实的面貌,展现在世人面前,赖停的八仙,一定悠扬远传!</h3> <h3>文/图:桂西土枪(少许图片来自同行摄友及网络,在此谢过!)</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