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h3><h3>来青岛弟弟这度假已有十多天了,因为是度假,所以只是离开家乡换了个地儿生活,我和小棉袄单独住在弟弟家的另一套新房,生活很方便。每天除了吃吃喝喝,也就是逛商城、看闲书了,没有去任何景点,因为去年基本上都已去过,而我随身带的两本书也在前两日看完了。
于是想去这边的书店看看,呆上半天,淘本书回来继续可以度假消遣。如果说去一个城市,没走进这个城市的书房,就好像没走进这座城市的灵魂。所以每到一个城市,我都尽量去寻找灵魂深处,要不然会辜负来这座城一朝。
前日傍晚,我特地向小区的两位小学生打听,这边最大的书店。小朋友很爽快地告诉我,是城市传谋广场的图书馆了,于是我很感兴趣。
今天弟弟带我们去“朴大人”吃烧烤,完了我就建议去城市传媒广场,正好在附近。<br></h3><h3></h3> <h3>青岛黄岛区城市传媒广场坐落于珠江路588号,是一座集购物、餐饮、儿童乐园和新华书店一体的大型商场。而新华书店占据了商场一侧的四层,是集图书馆、阅读室一体的大型书店。它的前后大概有5个教室之长,左右有两个教室之宽。是我见过除北京图书馆外藏书最多的一家区域书店。和一般书店比更突出的是它的门类比较多,比如人物传记分中国人物传记和世界人物传记,文学分古典文学、传统文学、日韩文学和外国文学。还有专门的青版图书专区,青版图书专区就是青岛出版社出版的一个图书区域。因为喜欢青岛,所以对青岛出版社非常敬重。<br></h3> <h3></h3><h3>每次去书店必在微信朋友圈打卡,虽是形式但很重要,拍照必不可少,可留作我以后回忆或再次光顾留下痕迹。同样今天没有看书,因为把半天的时间如果给了一本书,那我就失去了看其它书的机缘了,所以今天也因时间关系,把想看的书都用照片的形式存在手机或在当当网收在购物车了,待回家后网购寄回家,这是我今天半天的收获。当然也买了两本书和几本字帖。
我仍然在中国人物传记区域、文学区域和散文随笔区域停留了很长时间,仔仔细细地看了题目、作者,题目感兴趣的书翻开样品书看几段文字,就知道是不是合我的胃口,如果遇到我喜欢的作家就直接收购物车了,这是我的习惯。
<br></h3><h3></h3> <h3>这个书店的整体阅读区域不是很大,但有多个地盘,有吧台式,卡座式,有普通区域也有贵宾区域,有消费区域,也有台阶随坐。进了书店,地面不再嫌脏,它就是椅子。每个人是安静的,有去认真读书的,也有去借地学习的。书店还是年青人的世界,像我认真的呆上半天的中年人为数不多,来的也许是陪孩子吧,自己去挑书的少之见少。也许很多像我这样的中年人被市井生活所迫,没有读书的时间,上有老下有小是他们借口的理由吧。像我这样有很长的假期且无所事事的很少,所以我常常用文字打发我的孤独和寂寞,而这样的打发是充实的。只有当我面对温柔的文字时,我把一切闲人闲事抛在了脑后。<br></h3> <h3>我和女儿说,大城市的好处就是商场多,好吃的地方多,还有就是书店多而大。每当我走进这样既大有温暖的书店,我就想起家乡的图书馆和新华书店。因为地域的差别,经济的差异,人文的差距,书店和图书馆就像房价一样有着很大差别和差价。其实小地方本也可以有温暖的书店和图书馆,但就是在环境布置和书量上有所落后,少了些许的温度、温馨、温暖。它就像一个新家的装修,有些家庭的装修就有一个明显的风格,且有质感,而有些家庭的装修过于简单且没有风格和品味。我喜欢有质感的东西,喜欢有书香的家庭装修,喜欢有品质的书店和图书馆。前几日去青岛市区万象城,也有我喜欢的大型书店,虽没有好几层,但两层也很大,而且装修很有品味,是值得把身体寄养的地方。<br></h3> <h3></h3><h3></h3><h3>对于一个读书爱好者来说,一个书店或图书馆是这个地方的灵魂。我常因这个勾魂的地方会再去这座城市,或介绍别人去。
比如你要去北京,你可以爬长城,看故宫,逛圆明园,但你一定要花半天去一下国家图书馆,你才知道什么叫藏书,什么叫阅读室。在国家图书馆是要寄存包的,去晚了你都没地儿寄,也就进不了图书馆和阅览室,而且是要通过安检的。<br></h3><h3></h3><h3></h3> <h3></h3><h3></h3><h3></h3><h3>除了北京国家图书馆,常州的半山书局(两次),无锡的惠山书局和钟书阁,苏州的钟书阁和诚品书店,扬州的宋城书坊,南通的凤凰书城,都是我喜欢的有温度的书店。
这些书店让我认识了越来越多的作家,让我有机缘阅读了越来越多的书籍。只有在广袤的文字中,精神才更丰富,灵魂才更有趣。<br></h3><h3></h3><h3></h3><h3></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