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五国之旅(一)风光旖旎

VIONA

<h3>▲2019年7月,我们一行10人,带着对非洲这片神奇又陌生土地的几分好奇、几分忐忑,在旅行社的安排下,从香港出发,直奔非洲,开始了非洲五国(津巴布韦,赞比亚,博茨瓦纳,纳米比亚,南非)20日的惊奇之旅。</h3> <h3>▲第一站是维多利亚大瀑布。南美的伊瓜苏瀑布以面积最宽阔而居世界之冠;美国的尼加拉瀑布以水势浩瀚称王;而津巴布韦与赞比亚的维多利亚瀑布,则以水势落差最大而夺魁。这三者并列为世界前三大瀑布。亲历维多利亚瀑布那咆哮的水声及水雾中横跨的彩虹,让人惊叹,气势恢宏。</h3> <h3>▲维多利亚大瀑布有80%在津巴布韦境内,20%在赞比亚境内。1989年瀑布连同两侧的国家公园一起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瀑布还被国际知名的National Geographic Traveller 评选为2019年前20大观光地,居非洲之冠。</h3> <h3>▲苏格兰探险家大卫.利文斯顿1855年在赞比西河上发现了这个美丽壮观的大瀑布,并以英国女王的名字为其命名。当年,大卫.利文斯顿描述瀑布说,感觉就像一团水雾之下,河流仿佛突然从地面消失一般,而这团水雾在数公里外就可看到,距瀑布越近,瀑布的轰鸣声就越响亮。他在英国从未见过此般美景,无法形容瀑布的美丽,这个奇景至今未变。</h3> <h3>▲世界上三大瀑布都跨越两国的边境。伊瓜苏瀑布跨越的是巴西和阿根廷边境;维多利亚瀑布跨越的是津巴布韦和赞比亚边境;而尼加拉瀑布则是跨越美国和加拿大的边境。我们有幸在两天内,将维多利亚瀑布两端的两个国家公园都走了一遭。</h3> <h3>▲在维多利亚国家公园中,矗立着探险家大卫.利文斯顿雕像。在赞比亚方,为纪念他,瀑布小镇也命名为利文斯顿,城里还有利文斯顿的纪念碑和博物馆(下图)。</h3> <h3>▲赞比西河的中游,水域宽阔,在流经津巴布韦和赞比亚边境的断层时,形成了高106米,宽1800米的巨大瀑布。见上图(来源网络航拍图)。下图为赞比亚这边Mosi Oa Tunya National Park看到的瀑布。Mosi Oa Tunya本地语意为“声若雷鸣的雨雾”。</h3> <h3></h3><h3>▲河流突然从悬崖边缘倾泻而下,形成一条长长的白练,以无法想像的磅礴之势翻腾怒吼,飞泻至狭窄嶙峋的陡峭深谷之中,汇成湍流。峡谷宽度只有约60米。其景色极其壮观!</h3> <h3>▲据导游讲,非洲已连续三年大旱,目前水量只有平时的三分之一,所以过去连成一片的瀑布如万马奔腾直泻而下,现在只能看到一段段的細流。</h3> <h3>▲在每年11月底至來年4月初当地的雨季过后,瀑布的水量在每年的四月份达到顶峰。瀑布形成的水雾可高达500米。如果此时来维多利亚瀑布国家公园观景需要穿上雨衣,摄影器材都要保护好,否则会被水汽雾气搞的全身尽湿。</h3> <h3>▲在国家公园内有步行栈道,每个观景点都有路标指引,由于阳光水源都很充足,所以这里的植物茂盛。7月是这里的冬季,早晚8-9℃,白天阳光下可达20℃。公园中有些树还保持着绿色。</h3> <h3>▲1905年在瀑布附近的峡谷上,建成了跨度200米的拱形铁路、公路两用桥,连接津赞两国。这原本是开普敦——开罗铁路的一部分,规划从南到北可贯穿整个东部非洲,衔接英国在南非至埃及的殖民领土,但此规划至今未完成。</h3> <h3>▲要来大桥参观,需要在边境排队通关,出示护照证明。这百年前建起的大桥,桥面中间是铁路,两边公路,再两边挨近桥栏的为行人道。桥上有小贩在贩卖纪念品,还有各项极限运动,包括刺激的高空弹跳和鞦韆桥。</h3> <h3>▲站在铁路桥上,通过一个U字形峡谷,可观赏维多利亚瀑布,但水量不大。据说在水量正常时,虽然距离遥远,已能感到水雾迎面飘来。</h3> <h3>▲乘坐双层旅游船,泛舟风景秀丽的赞比西河。同是赞比西河的流水,这里静水微澜,与断崖边瀑布奔腾咆哮的景象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两岸是莽莽的原始景观,不时能看到各种鸟类,河马,鳄鱼等动物。</h3> <h3></h3><h3>▲赞比西河是非洲第四长的河流,也是南部非洲最大的河流。河上风光明媚,日落时分,许多游船慢驶于此,感受此地的那份宁静与美丽。</h3> <h3>▲河上风平浪静,惬意悠闲。而最让人心醉的是那长河落日,“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是其真是写照。</h3> <h3>▲非洲猴面包树是世界上9种猴面包树中的一种,也叫波巴布树。它主干短,分支多,树冠巨大,树形壮观,果实大如足球,甘甜多汁,是猴子,猩猩,大象等动物最喜欢的食物。果实成熟时,猴子会成群结队而来,所以得名“猴面包树”。这种树的木质多孔,对着树干开一枪,子弹可穿透而过。图上这棵猴面包树已超过一千多岁,依旧枝干繁茂。</h3> <h3>▲维多利亚瀑布酒店。建于1905年,是英国人为维多利亚瀑布观光旅游者所建的大酒店,坐落在郁郁葱葱的热带花园里。虽经100多年的沧桑变迁,依然保持雅致的英伦风范。</h3> <h3>▲酒店早餐人们多选择坐在外面,一边吃早餐,一边看日出。对我来说,周围的景色似乎比早餐更有吸引力。据说,酒店的下午茶极为知名,比香港半岛酒店还地道精致,可惜我们没时间去享用了。</h3> <h3>▲维多利亚瀑布酒店是津巴布韦境内首屈一指的观光酒店。英式建筑风格,装饰优雅,显示着殖民时期的豪华气派。</h3> <h3><font color="#010101"><h3>▲享受了两天的美好之后,我们带着大箱小包的行李,从津巴布韦过境到博茨瓦纳,乘坐的就是这种铁皮船。来时沿途风尘滚滚,艳阳火辣,大家就这样带着“围嘴”,在离岸之前留影纪念。这里是两河(赞比西河,乔贝河)、四国(津巴布韦,赞比亚,博茨瓦纳,纳米比亚)的交界之处,岸上人车繁杂。河上在修桥,将来也许开车就可直接过去。坐船也就十几分钟,还没看清周围的情况就到了。事后再看这张照片,只有我们自己可以分辨出谁是谁。队友笑称如此装扮,真好似一班“乌合之众”,在四国交界之处作鸟兽散。</h3></font></h3> <h3>▲博茨瓦纳位于非洲南部内陆,地处南非高原中部的卡拉哈迪盆地,平均海拔约1000米左右。博茨瓦纳是非洲野生动物种类和数量较多的国家。政府把全国38%的国土划为野生动物保护区,设立了3 个国家公园,5个野生动物保护区。乔贝国家公园和奥卡万戈三角洲野生动物保护区为主要旅游点。此图为<font color="#010101">博茨瓦纳乔贝的面包树酒店。由克雷斯塔(CRESTA)国际酒店集团管理。</font></h3> <h3>▲酒店体现了非洲的建筑风格,中庭里木楼梯,木廊柱,木栈桥……室内的墙灯、壁灯都用草编器物做灯罩,天然质朴,别样风情。</h3> <h3><font color="#010101">▲乔贝国家公园位于博茨瓦纳西北部,占地11,700平方公里,建于1967年,是博茨瓦纳第一座国家公园,以壮观的象群著名,大象数目估计约50,000头。</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我们坐小艇游乔贝河。乔贝河水域降水量丰富,植物生长非常茂密,有大片原始森林。林中栖息有狮子、犀牛、大象、斑马、豹子、羚羊、野牛、鬣狗、猴子、黑貂等众多兽类。每年5~9月是旅游的黄金季节。岸边有军人的巡逻艇执勤。</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夕阳下的乔贝国家公园显得格外美丽。</font>整个乔贝河被染成红色,波光潋滟。沼泽地里有鳄鱼、河马和鱼鹰、小蓝翠鸟等,有数百种以上。这里早年就是英国皇家的狩猎之地。美国前总统克林顿1998年来博茨瓦纳进行国事访问时,也专门到此一游。</h3> <h3>▲乔贝湿地公园游览也有时间限制。在日落的余晖还留在天边之际,我们回到营地。高大的猴面包树有灯光的装饰,既亮又美。</h3> <h3><font color="#010101">▲第二天一早,我们把能穿的保暖衣服都穿上,天色微亮,就坐上敞篷越野车,从陆地进入乔贝国家公园游猎。</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司机开着车,一边在园中似有似无的路上行驶,一边用眼睛四处搜寻。羚羊最勤快,已经一群群在草地上觅食了。</font></h3> <h3>▲坐在越野车上,远远地见到了野牛、长颈鹿等大型动物,但始终没有看到狮子。这里的动物是自由自在毫无约束,想看见它们还须碰运气。</h3> <h3>▲早上去完乔贝国家公园才回来吃早餐。酒店服务很细心,早晨乘敞篷车,为每人准备了毛毯;途中休息时,准备了热咖啡,茶和小点心;回来时,车刚停在门口,服务员就送上热毛巾。天很冷,可心里是暖暖的。</h3> <h3>▲这天要去博茨瓦纳的奥卡万戈三角洲,早餐后,将行李分开,大箱子用车直接送到下个酒店。我们只带了两天的必备用品,开赴KASANE国际机场,先乘11人的螺旋桨小飞机,再换乘两架5人座小飞机,共飞行2小时,两次起落之后,平安抵达三角洲营地的荒野机场。</h3> <h3>▲奥卡万戈三角洲(Okavango Delta),亦称“奥卡万戈沼泽”,位于博茨瓦纳北部,面积约15000平方公里,是世界上最大的内陆三角洲,由奥卡万戈河水注入卡拉哈里沙漠而形成,大部分水通过蒸发和蒸腾作用而流失。通常这里是有大片水面覆盖沼泽(如上图),但今年大旱,从飞机上俯瞰,仅能看到细细的溪流。(中下图)</h3> <h3>▲营地派拖拉机来接我们,还带来一大冰桶的听装果汁饮料。去营地有一段路是松散的沙路,拖拉机那大轮子开起来都差点陷入沙中。经过了约20分钟的晃荡颠簸,来到了我们在三角洲的住处——水营地。营地的工作人员列队,唱着和声,载歌载舞地欢迎我们。</h3> <h3>▲在水营地这里,用太阳能发电、太阳能洗浴。手机、相机等设备充电都要集中到营地大堂进行,没有网络,不通电话。我们在这里于外界隔绝两夜三天,与大自然全天候接触,是一次很难忘的人生体验。图为夕阳中的营地大堂。</h3> <h3>▲奥卡万戈三角洲由季节性河水泛滥形成,每年约有11立方千米的水流入三角洲。由于三角洲地区地势平坦且气温很高,约60%的水资源因植物的蒸腾作用消失。另有36%因蒸发流失,2%渗入地下, 2%汇入恩加米湖。过去,在三角洲出游需要乘舟。现在,除了过河,很多地方都可以直接徒步了。</h3> <h3>▲2013年2月11日,奥卡万戈三角洲被认定为非洲七大奇迹之一,2014年6月22日,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将其列入为世界遗产。在这里徒步是一种冒险刺激的探险方式,这可以使人对非洲灌木林和非洲动物有更多真实的体验和更近距离的感受。</h3> <h3>▲下午4点后,太阳已不是那么炽热,动物也开始外出饮水。在营地我们住处的前面,就有一条小河,不少动物来来往往。你可看到水中的河马,草从中的小鹿,还有各种水鸟,一派和谐景象。</h3> <h3>▲日落余晖下的非洲大地,沐浴在一片金红色的晚霞中,这种景色曾多少次在影视中看到,如今真实地融入其中。</h3> <h3>▲非洲有许多新奇的东西。上图:在我们宿舍的后面,一棵大树上结满了象白萝卜一样的果实,当地人称它为香肠树。下图:蚂蚁山,有一人多高,是当地的一种白蚁,用衔来的泥土和杂草,加上自身分泌的胶液和排泄物,天长日久地粘合堆叠起来的,不怕雨水,非常坚固。</h3> <h3>▲夜幕降临之前,营地静美如画。来营地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宣布了营地纪律。因这里动物众多,为了安全,晚上在没有当地工作人员陪同下,不要离开自己的住处。就更别提自己出去看星星、看动物了。没有通讯信号,所以每个屋都配有一个紧急用的小喇叭。</h3> <h3>▲这里的生活条件有限,但你能感到水营地的工作人员在尽其所能,将最好的服务带给我们。这里早晚温差大,晚上只有4-5℃,没有供暖设备。早餐处有篝火取暖,晚上准备好热水袋交给我们,都是最简单原始的。图为晨曦中的营地,河面清雾缭绕。太阳升起后,又是一个生机勃勃的白天。漂亮的河中倒影,是我们营地树林中的帐篷。</h3> <h3>▲早饭后出发,向导带领下荒野徒步,时常走着走着就有斑马,群鹿,长颈鹿在你面前走过。我们终于发现了狮子!当时三只狮子正在距我们五六十米的丛林中,对一只羚羊大快朵颐,撕咬咀嚼声及防范侵扰的低吼声都能听到。当地的游猎向导很有经验,让我们不要讲话,他轻声用步话机叫来各路的徒步人,一起向狮子猎物处聚拢。狮子发现后,暂时放下食物四下逃散,有一只就在我们前方十几米草丛里,一跃而起,一闪而过。现在想起确有几分惊险。</h3> <h3>▲我们再去看狮子大餐的地方,羚羊已被吃掉一半,狼藉一片。向导说狮子还会回来再吃的。果然下午还有其他游人再去该地看时,已经吃完了。事后队友还专门写了一篇文章,记述了这一历险过程。</h3> <h3><font color="#010101">▲乘坐独木舟(Mokotro)游览奥卡万戈三角洲是来这里的必须参加的一项活动。静静地体味着自然界的水草树木,领略其独特的美。不过,今年水少,使得本来就不宽的水道,时常被河马占据许多。</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本已准备乘船渡河返回营地,此时几只长颈鹿悠哉悠哉地来河边饮水。大家索性默不作声地坐在岸边拍照起来,独成一道风景。</font></h3> <h3>▲在水营地,每天下午可在铺着白色桌布餐桌前享受下午茶,非洲的咖啡和自制的小点心很美味。每次徒步游猎完毕,营地的工作人员都会在野外搭起小桌,拿出带来的香槟、果汁、小吃让大家休息畅饮。营地晚餐是自助形式,开餐前,定有主管和工作人员介绍菜式,协助大家按照小孩、女士、男士的顺序依次取餐。那份足足的仪式感,充满着对自然万物的感恩,体现着对人、对物的尊重,我们惊奇这是在非洲,文明一点儿不比西方差。</h3> <h3>▲在奥卡万戈三角洲,这个充满清水和绿草的地方游猎,无论是清晨还是黄昏都是一件令人身心愉快的事情。这里的工作人员善良友好,他们那种对环境、动物和草木的强烈保护意识深深地感染了我们。</h3> <h3><font color="#010101">▲博茨瓦纳边境城市——杭济,位于</font>博茨瓦纳西北部,近纳米比亚边境。图为杭济的PLAM AFRIGUE酒店。</h3> <h3>▲酒店老板是南非白人,这里实际是个大庄园,园内被绿色植物覆盖着,十几间客房错落有致,餐厅,酒吧,泳池,花园,还有一个动物园,管理井井有条。</h3> <h3><font color="#010101">▲黄昏时分,庄园老板还带着我们的几个队友参观了他的私人动物园,约有10平方公里,圈养了羚羊,斑马,水牛等动物。这里水草丰盛,如同仙境。据说总统也是这里的常客。</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h3>▲纳米比亚,原称西南非洲,与安哥拉、赞比亚,博茨瓦纳和南非为邻,西濒大西洋。海岸线长1600公里。全境大部分地区在海拔 1000~1500米。西部沿海和东部内陆地区为沙漠,北部为平原。主要河流有奥兰治河、库内内河和奥卡万戈河。此处是从博茨瓦纳过境到纳米比亚的关口。</h3></font></h3> <h3>▲15-18世纪,荷兰、葡萄牙、英国等殖民者先后入侵西南非洲。1890年被德国占领。1966年联合国大会根据西南非洲人民的决定,将“西南非洲”更名为“纳米比亚”。1990年3月21日实现独立。次日,中国与纳米比亚建交。 图为首都——温得和克。</h3> <h3><font color="#010101">▲在温得和克近郊参观了猎豹和犀牛庄园已是中午,临时决定在附近的一家餐厅吃午餐。原来这里也是一座庄园,前门看着没什么特别,可在那高高的木门之后却别有洞天,餐厅坐落在一面小坡上,室内有动物的大型照片及非洲各种特有的装饰,在它的另一面是大片绿地,小桥流水,绿草茵茵。</font></h3> <h3>▲德国路的福音大教堂。已有超过百年的历史,至今仍然风采依旧。红色墙面和彩色的玻璃鲜艳夺目。这座哥特式教堂被纳米比亚人视作珍宝。所有教堂的基石都是1907年从欧洲运来之后花了三年多时间才将其建造完成。</h3> <h3><font color="#010101">▲德国福音路德大教堂。是温得和克标志性建筑。也是一战时,前德国驻军阵亡者的安息教堂。</font></h3> <h3>▲納米比亞是非洲最後一個獨立的國家。1990年宣布獨立,但直至1994年收回鯨灣港才得以完成。上图是解放者纪念雕塑,表现纳米比亚人民挣脱殖民统治的枷锁,获得自由。中间的字写着: “她们用鲜血哺育了我们的自由”。下图是国家博物馆,里面陈列纳米比亚独立史。纪念馆由朝鲜捐赠建造,内外均带有平壤建筑风格。</h3> <h3>▲一路颠簸,进入纳米比亚沙漠公园的腹地,入住Sossus Dune Lodge营地,这是纳米布-诺克卢福国家公园内唯一的营地。这里四周一片土黄色的沙石,没有什么绿色植物,沿着木栈道是一排草顶、有木制窗户的帐篷,那是我们的住处。由于资源稀少,这里的酒店营地很难订到。营地内没有网络和电话,但无线通讯信号还通。</h3> <h3>▲纳米比亚沙漠地区的夜空是当之无愧的壮观美景。在这里不需要望远镜,晴朗的夜空下,月亮还未升起时,人们用肉眼也能看到银河系,满天星斗,那感觉真是举目无垠!</h3> <h3>▲明晃晃的太阳照耀下,沙漠被完全裸露着,干旱的戈壁上不时露出几丛干黄的草棵,伴着远处的沙山,几乎是这一路不变的风景。让我们惊叹的是,在纳米布国家公园内,这条唯一的柏油马路。自从进入沙漠地带,能行驶在这种宽阔平坦的马路上,那可真是一种天大的享受了。公路一直修到“死亡谷”边缘。</h3> <h3></h3><h3>▲纳米布沙漠被认为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沙漠,而沙漠公园则是深入纳米布沙漠的深处一片的红色沙海。。在纳米比亚国家公园里,有部分沙丘区域禁止私人车辆进入。原因是因为要保护环境、隔离污染,也有部分原因是怕车轮陷入沙中,而动弹不得。游客都必须换搭国家公园提供的专门吉普车。我们在柏油马路的尽头,停下换车,然后在没有路的沙路上行进。</h3> <h3>▲为保护管理沙丘地貌,公园里的每个沙丘都有编号。45号沙丘是红色沙漠中的“雕塑精品”,因距离公园门口45公里得名。这座沙丘拔地而起,八千年时光的雕刻,令它有着绝美的S形曲线,沙丘脊背切割出的明暗两面给人强烈的视觉冲击,只有惊叹大自然的造化。</h3> <h3>▲45号沙丘曾多次登上国家地理杂志封面。有“地球最美的沙丘”之称,它高约325米多,这里的一草一木都散发出特殊的魅力,是纳米比亚红沙漠的一张名片。</h3> <h3>▲2013年纳米布沙漠被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当你突然站在沙丘面前,置身沙海时,感觉无比震撼。</h3> <h3>▲高大赤红的沙丘在阳光的照射下,阳面是耀眼的红,背面是深邃的黑,红与黑之间则是难以描述的优美曲线。上图的这个沙丘如同一个人脸的侧面,鹰钩鼻子,尖下巴。只有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才能够有如此绝美的“想象力”和创造力。</h3> <h3>▲纳米比亚的名字就是“遥远的干燥平地”。因为沙漠中含有丰富的铁,氧化后便形成了世界独一无二的红色沙漠,这是纳米比亚人引以为豪的壮观景色,置身其中,仿佛是在另一个星球。</h3> <h3>▲前往死亡谷比较困难。就是住在国家公园里的营地,也要40多分钟车程。我们一大早,天还黑黑时就出发了,以便在日出时赶到死亡谷,抓住拍摄的最好时机。。</h3> <h3>▲晨光慢慢地从高高的沙山上撒向谷底,沙丘的颜色开始千变万化,暗红、橘红、鲜红依次出现,我们喘着气,加快脚步赶往“死亡谷”。</h3> <h3>在死亡谷的周围耸立着世界上最高的沙丘,其中一座高近350米的沙丘名叫“大爸爸(Big Daddy)”,已有500万年的历史了。我们一行人只有范队长爬了上去。</h3> <h3>▲纳米比亚“死亡谷”,是位于纳米比亚苏丝斯黎盐田里的一片令人惊叹的白色粘土洼地的名字。在近900年的时间里,这里寸草不生,也没有任何生命迹象。反倒是环绕它周边的沙山边缘,那一点点靠雾水生长的绿色草丛,显得那么独特和珍贵。</h3> <h3></h3><h3>▲900——1000年前,这里曾遭遇严重旱灾。沙丘移向这片沙岩,阻断了河流流入死亡谷的必经之路,地下水被消耗一空,树根失去了维系生命的条件。更糟糕的是,这里常见的降雨也不复存在。</h3> <h3>▲树木慢慢死去,变干,毒辣的阳光将其烤焦,使它们的外表变黑。色彩在这里仅剩下蓝天、黄沙和黑树,简单粗犷又鲜明强烈。</h3> <h3>▲没有水,沙漠严酷的气候让这里的动植物迅速死亡,树木在死亡后被迅速风干,而没有象其他地方那样腐烂。它们依旧矗立在曾经的沼泽地上,倔强地与沙山并列一起,共浴阳光。</h3> <h3><font color="#010101">▲火热的红沙漠,历经百万年的日月轮回,造就了它们今天的伟岸与婀娜。如同一座座无言的雕塑,屹立在苍凉的荒漠之中。我们长途跋涉,一路颠簸,就是为了一观大自然这最壮美的一幕,如今终于如愿以偿。</font></h3> <h3>▲走出死亡谷,让我们对其他的树木产生了更多的关注。在水源严重缺乏的情况下,这些光秃秃的枯枝,用那优美的姿态,展示着它们不屈的个性和顽强的生命力。</h3> <h3><font color="#010101">▲NAMIB DESERT LODGE酒店,同样坐落在人烟稀少的沙漠之中。由南非白人开设管理。在房屋前是小路,花坛和一片用栏杆围住的大空场,周围有些植物,零零散散的剑羚在里面散步,后是一座直立小山。一轮弯月升起时,有种大漠边关的感觉。</font></h3> <h3>▲离开纳米布沙海,带着一路风尘,奔驰颠簸在碎石路上。那景象就是“走马西来欲到天,平沙万里绝人烟”。路两旁的荒漠戈壁中偶尔能看到几棵稀疏的金合欢树。路上碰巧遇到南回归线标志。这里是南纬23°26'S,是南半球热带和温带的分界线。没想到就这么简单,周围不带一点色彩,与我见过的北回归线标志处,那郁郁葱葱的植被简直是天壤之别。</h3><h3><br></h3> <h3>▲在路上,还发现了几棵箭袋树,由于其内部象瓜蒌的空腔,布什曼人用它做装箭的口袋,所以叫箭袋树。这些树在终年几乎不下雨的纳米比亚南部,忍受着难耐的酷热,寻找出了自断枝叶减少蒸发这样一条生路。</h3> <h3><font color="#010101">▲非洲干旱沙地、高热少雨,使仙人球,仙人掌一类的植物生长的异常茂盛。</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h3>▲著名海港城市斯瓦科普蒙德(Swakopmund)是由德国人建立于1892年,为纳米比亚主要港口之一。这座长约500米的木质栈桥,是斯瓦科普蒙德的地标性建筑和主要景点之一。长堤于1905年4月25日完工,当时主要作用是方便德国殖民者装卸船上物品,两年后延长并拓宽到如今的样子。</h3></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斯瓦科普蒙德是德国殖民统治中心,整个城市按照德国建筑风格设计建造,至今仍有不少人讲德语。在德国占领期间曾是西南非洲主要港口,因不断淤塞而为沃尔维斯港取代。在长堤上散步,看大西洋的海上落日,吹着海风、听着浪花和海鸥的声音,是这个德式小镇最浪漫惬意的享受之一。</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斯瓦科普蒙德距鲸湾港以北33公里处,是埃龙戈区首府。这里是海滨疗养地。享有“夏日之都”的美誉,城市被质朴的海滩和诸多各个档次的度假村所环抱。</font></h3> <h3>▲在三明治湾,专业沙漠导游驾驶着越野车带我们冲沙。在高耸的沙丘上,看汹涌澎湃的大西洋,观傾沙入海的世界奇观。</h3> <h3>▲上千万年前形成的沙丘直面着浩瀚的大西洋。一边静寂无声,一边涛声澎湃,无论在视觉上还是心理上,都给人带来前所未有的冲击。</h3> <h3></h3><h3>▲带我们冲沙的司机兼导游是来自南非的白人,他酷爱唱歌,边开车边给我们播放了他儿子演唱的歌曲,很专业、很动听。在这一半是蓝海,一半是黄沙的三明治沙滩,让人感觉格外浪漫。</h3> <h3>▲导游告诉我们,身后的这些小沙包大约形成了50-60年,上面还有草。几百万年之后,这些无边无际的小沙包又会是什么模样? 说心里话,我真不想看到它成为我们冲沙的那些大沙山,寸草不生,没有生气。</h3> <h3>▲在纳米比亚沙漠和大西洋冷水之间,有一片白色的沙漠,葡萄牙海员把纳米比亚这条绵延5000米的海岸线称为骷髅海岸,这里还有一艘搁浅的渔船,锈蚀斑斑。海岸备受烈日煎熬,显得那么荒凉却又异常美丽,从空中俯瞰骷髅海岸,是一大片皱褶斑驳的金色沙丘,从大西洋向东北延伸到内陆。</h3> ▲埃托沙国家公园由德国殖民者于1907年建立,最初面积为8万平方公里,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野生动物保护区。由于政治变迁,公园现今的面积只是最初的四分之一,仍是纳米比亚最大的野生动物自然保护区。<span style="color: inherit;">在公园大门口,先要登记车辆人员信息,然后发放一张许可证。公园禁止游客下车、驶离道路、在营区外过夜、日落后在园区内游览等,违反规定者将面临罚款。</span> <h3>▲埃托沙在当地语言中是“白色干水之地”。这个名字源于旱季干枯的埃托沙盐沼,它占了公园面积1/3。埃托沙国家公园地处干旱地区,每年降雨量有限,为了保护野生动物,公园内修建并维护了数十个水塘和动物饮水点。我们的宿舍前就有一个水塘,晚上还有灯照明。在营地里,植物茂密,绿色一片。</h3> <h3>▲现在是南半球的冬天,但埃托沙地区的温度一点都不低,白天接近30度。我们登上营地的高塔,极目四望,荒凉而干燥的埃托沙,以白色为主,只有营地这里是唯一的绿色。图为营地餐厅和泳池,都维护的一丝不苟。</h3> <h3>▲南非约翰内斯堡的先民纪念馆,是为了纪念南非荷兰殖民者(布尔人)及其移民历史而建。自1949年建立至今,获得了无数的奖项,并在2006年的时候,荣获非洲最佳博物馆的称号。</h3> <h3></h3><h3>▲纪念堂大厅圆形内墙上有27块白色大理石浮雕,上面描述了迁徙、杀戮、征战、建设家园等场面。纪念馆外的周围,有一组由64辆水牛车浮雕组成的半圆形围墙,每辆高2.7米,它描述了先驱们早期历史的各种场景。</h3> <h3></h3><h3>▲太阳城是南非一个集娱乐、美食、赌博于一身的度假村。尤其是太阳城内的失落城,耗资8亿3千万兰特。</h3> <h3>▲图为太阳城内的时光桥,长约100米。每个整点,时光桥上都会烟雾弥漫,巨大的轰鸣,伴着一阵阵颤抖,仿佛地震又再次爆发。</h3> <h3>▲传说在南非古老的丛林中,曾经有个类似古罗马文明度极高的城市,后因地震和火山爆发而消失,故又称“失落城”。南非亿万富翁梭尔·科斯纳在70年代中期就开始构思,希望能够在非洲丛林内,建造一个如美国拉斯维加斯般的豪华娱乐区。图为酒店餐厅。</h3> <h3>▲1979年太阳城开业引起了世界轰动。这里三面环山,整个城依山而建,一砖一石都依照古老中非皇宫的模式建成。图为城中的高尔夫球场。<br></h3> <h3>▲南非种族隔离博物馆。馆内展出了南非种族隔离时期的身份证、挑衅性的电影胶片、照片、文字面板和人工制品等,为世界展示了南非如何面对过去,如何努力实现自己的未来。</h3> <h3>▲南非拥有三个首都:行政首都(中央政府所在地)为茨瓦内(原名比勒陀利亚),立法首都(议会所在地)为开普敦,司法首都(最高法院所在地)为布隆方丹。此图为行政首都比勒陀利亚的总统府及花园,园中有一座高大的曼德拉雕像和很多纪念碑。</h3> <h3><font color="#010101">▲非洲的浩瀚和壮美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走在非洲的旷野,感受着红沙漠的古朴,大瀑布的自然,三角洲中生命的礼赞。一切都回归到生命原始的面貌,让我们在与自然拥抱的同时,感谢并享受大自然带给我们的每一份惊喜和满足,每一个体验和领悟……。</font></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