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850部队学兵一连连史(六)

许进才

<p class="ql-block">5850部队学兵一连连史</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我们连是由西安变压器厂子弟中学,西安高压开关厂子弟中学,西安车辆厂子弟中学,西安市第十五中学共四所学校的69届初中毕业生及带队干部共159人组成。学生平均年龄17岁,配备的三名带队干部全部来自国测局,靳指导员年龄最大,32岁,当时连队唯一的中共党员。</p><p class="ql-block"> 1970年8月22日早晨,全连分乘多辆汽车从西安出发,进沣峪口翻秦岭,在陕南和鄂西北的大山中辗转4天,来到陕西白河县城。第五日黎明4点30分出发,沿汉江鄂陕段峡谷南岸,从东路逆江步行前往陕西旬阳县兰滩襄渝铁路施工驻地。我们沿着千百年来船工纤夫踏足的乱石砂滩,陡峭的石壁江岸,头顶烈日,喝着浑黄的江水,在隆隆的炮声中,冒着被沿江13师修筑公路飞石砸中的危险,一路弯延逆江而上。 </p><p class="ql-block"> 傍晚时分,我们来到一渡口,此渡口当地人叫吴家渡,属陕西省白河县冷水区水坪大队,与陕西旬阳县兰滩接壤,汉江对岸属湖北省郧西县,这里是个鸡鸣两省三县相闻的地界。 </p><p class="ql-block"> 我们到达时,先前出发的三四连按顺序乘坐唯一小船正在渡江。由于出发顺序的差错,将我们连留在了一营驻地吴家渡。此地的松潭沟是襄渝铁路陕西省与湖北省,10师与13师施工划分的交汇点,我们连成为陕西段最东端的连队。</p><p class="ql-block"> 这里山大沟深,水平大队吴家渡只有不到十户人家。先期进驻的施工部队有50团一营营部,一连,二至五连先遣负责营建的少量士兵,及白河民兵两个连。汉江上下近十里无人居住。</p><p class="ql-block"> 当时一切都在初期营建中,我们来到被安置在五连给我们临时搭建的帐篷里,草帘子打地铺,下雨褥子都是湿的。吃饭部队一连每天给我们送二次饭。营部紧急安排我连派温耀银为班长组成炊事班,去一连学习炊事技术一星期,回来临时在五连伙房生火做饭。同时重新按部队建制我连编为3个排,每个排4个班,共12个班。</p><p class="ql-block"> 我们永远不会忘记,张营长对我连的关怀;部队一连支援我连五六千斤粮食;我连军代表:陈连长,左指导员及全体班排长。他们帮我们渡过了最初艰难时期。同我们同吃同住同劳动,按部队新兵军事化要求我们,出操训练夜晚紧急集合,家里被褥也叠得有楞有角,内务卫生井井有条,吃饭学习全按部队要求做,出工收工队列整齐步伐一致,严明的制度纪律,我们就是不穿军装的铁道兵连队。 军代表教我们在淹皮沟内山坡上放炮开挖出营房地基,用片石垒起的房屋基础,装土夯墙建起了按部队标准有三个吸风大灶,上有天窗的大伙房和带有会议室的连部。</p><p class="ql-block"> 上山砍来了树木,搭建起整体房架,用砍来的竹子编成方格组成的篱笆墙,抹上泥巴,房顶铺上油毡,每个班搭起了上下铺,没木板用竹子代,我们终于住进了自己盖的新房。</p><p class="ql-block"> 这里非常贫穷,人口稀少,我们到处找花钱也买不到吃的。强体力劳动,缺油少菜,能吃顿饱饭是我们最大的奢望。我们连队的生活给养属陕西省供给,要靠安康汉江船运到达陕西最东端实属不易。当年八月十五前多日的阴雨,汉江持续不退的洪水,我们断粮了。向白河冷水当地借的红薯面蒸窝头渡过了八月十五中秋节。</p><p class="ql-block"> 没有烧的每月休息一天,半天上山砍柴,我们不认树木,误砍了漆树,害的一些同学中漆毒。</p><p class="ql-block"> 为尽快摆脱困境,当务之急是先修通公路,上级要求在年底抢通旬白公路。我们连作为生力军被安排为此次抢建公路的主力。经过三个多月紧张施工,最危险,最艰巨,最重要的路段和任务都是由我连完成。松潭沟大会战是旬白公路通车最后一战,我连一夜砌填土石方2000多立方米,受到团里的表彰,30多名同学获营嘉奖,全连一半以上同学获连嘉奖。飞荡鹰嘴崖,崖壁上掏出老虎嘴(流行语壁挂公路)都是我连修筑公路的壮举。</p><p class="ql-block"> 1971年元月底,公路修通后,我连作为主力承担了1700多米的吴家渡隧道东进口的施工任务。同学们的出色表现,71年2月团里抽调我连一个班的人员参加了汉江航运队,营里抽调一个班去了机械五连看管修理机械设备。</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 隧道施工当时经常搞会战,要求月成洞百米。为了抢进度夺红旗,经常水管没等接好风枪就响了,上下道坑掘进的风枪吼叫着,钻头撞击着岩石,喷射出白灰色的粉尘,被风枪的排风口吹的四散飞扬,掌子面灰蒙蒙一片,谁也看不谁。一个个脸上身上凝结着厚厚的灰粉。简单的防尘口罩能阻挡多少,他们的呼吸道不知吸进了多少粉尘。不少同学多年以后得了尘肺病及有关的肺部疾病。在吴家渡隧道的近一年半施工中,我们经历过塌方,涌水,支护边墙倒塌,哑炮,中层塌陷,斗车撞击,触电,火灾,,,,,事故造成我连重伤1人,有伤残证10余人。</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 吴家渡隧道上下道坑贯通后,我连主力撤出,承担了淹皮沟铁路大桥桥墩的建造任务。此时我们已掌握了各种技能,从体力能力各方面显示出成熟自信,连队的整体战斗力得到了极大的提升。在建设大桥桥墩的过程中,全连上下团结一心,苦干加巧干,独立出色地完成了淹皮沟铁路大桥4座桥墩的施工,使之拔地而起屹立在吴家渡口的汉江之畔。</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 73年3月底我们完成了襄渝铁路在营区的全部工程。迎来了胜利。在襄渝铁路施工中我连大多数人立功受奖,10多人入党,2/3以上人入团,4人参加了铁道兵,9人被选调为干部。4月下旬襄渝铁路铺轨到达白河冷水车站,四周山坡上都站满了人,我连全体前往观看。巨大的架桥机吊起几十吨重的桥梁,稳稳地落在两桥墩之间。久违的火车头推着装有桥梁的平车,拉响汽笛向现场所有参加修建襄渝铁路人们致敬。1973年4月26,29二日我们分批撤出,奔赴新的不同的工作岗位。此时襄渝铁路铺轨已到了我们修建松潭沟隧道。再见了5850部队学兵一连的战友们!我们会永远记住我们的一连。</span></p> 五八五零部队学兵一连<br>  2107工程学生民兵37连<br>花名册<br>连长:沈耀成 史东仇 指导员:靳虎生 司务长:许卓群<br>学生登记总人数159<br>张庆发 张学峰 张伟民 张建平 张长江 刘德坤 刘仕才<br>刘 波 陈月习 王鹏飞 王占武 杨震远 杨景华 杨晓威<br>杨新民 徐新民 马玉刚 姜福全 吴国良 吴志宇 吕连辰<br>颜凡学 朱华根 朱建伟 黄志伟 黄长寿 信宝纯 谢一中<br>喜颜清 杜刚生 柳劲松 蒋绍荣 陶 刚 陶 臻 沈民光<br>曾 潮 倪 俊 顾旅昌 王月兴 刘洪信 何乃宝 张建中<br>吕建民 胡铁春 贾忠贤 文建华 陈百重 焦喜兆 李 冰<br>陶进范 范钦宝 刘天飞 梅立山 兰文顺 孙达文 白福全<br>马忠义 钟继平 尤吉勇 毛阳阵 罗振龙 宫殿锦 王富义<br>张起显 时军照 姜书仁 李光辉 倪咏明 赵公长 李玉成<br>付勤章 张宝琪 张锡民 张富生 张自珍 张宝林 骆金成<br>赵金武 何建新 曹培全 史之平 王知平 陈金斗 陈凤桐 <br>郑长明 朱登海 谭福江 刘乃杰 李树林 许淑艺 赵书喜 <br>赵仲升 薛宝林 郝长伦 宋希顺 田贵富 许响声 刘光发<br>王金强 丰宽宏 边昆贵 谷永胜 樊长明 杨新民 董树德 <div>李新会 何金安 李久安 刘国庆 苏金水 娄安林 秦铁军<br>张晓宏 张春光 张平安 张 建 张守成 张国强 李自新<br>李文明 李忠贤 李同欣 郭宝新 郭建设 郭宝生 郭德枝<br>许进才 孙存彦 罗银平 童建国 温耀银 黄西安 司保平<br>邢银庭 耿沪杭 谭银龙 翁春河 封连顺 秦建民 崔松生<br>苟景汉 何建国 高俊成 焦大平 杨建稳 陈宝晋 陈玉刚<br>陈建国 王西昌 徐增约 芦选民 曹 凯 蔡福祥 周瑞林<br>高向荣 朱炳辉 黄世铎 王京生 何洪庆<br> 汇总 整理 耿沪杭<br> 2019年8月17日<br></div> <h3><font color="#010101"><p>文字编辑:耿沪杭</p><p>美篇编辑:许进才</p><p>图片来源:网络收集。</p></font></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