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游记(第七天)

龙行天下

<h3>  旅程进入最后两天,今天又回到几日前落地新疆的地方——吐鲁番。从乌鲁木齐出发时感觉大巴车空调凉嗖嗖的,打了个盹突然被热醒来,原来已到吐鲁番境内,气温明显上升了。火焰山景区除了几处简单的碉塑、赤红的红砂岩,其实真没什么可看的,来这里无非就是感受这吓人的高温。一下车,马上感觉热浪扑面而来,就像进了大蒸笼,白花花的太阳照射在身上,有一种强烈的灼烧感,热辣辣的疼。巨大的温度计显示今天地表温度62度,导游说这不算厉害的,最高测量记录地表温度达90度、实际气温近50度。我不小心碰了一下金属栏杆,很烫手。下车逛了十余分钟,已是满头大汗、气喘吁吁,大家都飞快的逃回车上,这是入疆以来唯一一个提前上车的景点。</h3> <h3>  从火焰山出来,走进葡萄沟维族人家,坐在葡萄架下当“巴依老爷”,吃着水果,感觉很是凉爽。虽然接待我们的“巴郎子”(维族小伙子)自我介绍了好几遍,但我还没记住他的名字叫什么什么买买提。他是生产队长,是名共产党员,在农业合作社工作,上过汉语学校,平时给维族同胞兼职教汉语,思想觉悟很高,所以能成为促进民族大团结的旅游接待户。他们家房子不少,庭院很大,葡萄藤上果实累累,他们的床铺就在葡萄架下。他热情邀请我们上炕而坐,品尝新鲜的西瓜、香瓜和葡萄,尝试一下当“巴依老爷”的滋味。他父亲有两个老婆,生了十五个孩子,院子里跳舞的是他妹妹。他详细给大家介绍新疆葡萄干的品种,大家竟相购买。</h3> <h3>  晚上,我们在木卡姆葡萄庄园吃水果盛宴,赏新疆歌舞。能容纳上千人的大厅长条形桌凳有序排开,人声鼎沸,十分热闹。取餐区各种水果堆满桌,烤全羊、烤骆驼、烤肉串香气扑鼻,大家边吃边欣赏“木卡姆”歌舞。</h3><h3> 木卡姆渊源于西域土著民族文化,又深受波斯——阿拉伯音乐文化的影响。“木卡姆”为阿拉伯语,意为规范、聚会等意,在现代维吾尔语中,“木卡姆”主要意思为“古典音乐”,是联合国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木卡姆运用音乐、文学、舞蹈、戏剧等各种语言和艺术形式,表现了维吾尔族人民的生活和情操。维族人“会说话就会唱歌,会走路就会跳舞”,虽然听不懂维语,但节目确实很不错。吐鲁番是湖南对口扶持地区,当地人对湖南很感激,维族歌手深情演唱了一首《浏阳河》,以示对湖南的感谢。<br></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