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在距离高考还有三百天的日子里,同学们走入了自己梦寐以求的大学校园,下面就看看同学们的心得吧!</h3> <h3>水木清华,钟灵毓秀,清华大学秉持“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校训和“行胜于言”的校风,坚持“中西融汇、古今贯通、文理渗透”的办学风格和“又红又专、全面发展”的培养特色,弘扬“爱国奉献、追求卓越”和传统的“人文日新”精神。恰如清华园工字厅内对联所书—“榄外山光,历春夏秋冬、万千变幻,都非凡境;窗中云影,任东西南北、去来澹荡,洵是仙居”。</h3> <h3>陈旭和孙一走进了清华园<br>自强不息,厚德载物”这句话来源于《周易》,它也是清华学府的校训,我反复咀嚼着这句话,陷入沉思,古往今来,成就大事之人,都是自立自强的人。我想:在清华读书的同学刚进入清华时,肯定会发现身边聪明、优秀的同学比比皆是,压力之际,唯一的方法就是勤奋。四年的磨练会让勤奋从此成为你的一种习惯,伴随你终身。“自强不息,厚德载物”,这既是鞭策,也是清华学生的写照。</h3> <h3>北外的蓝天</h3> <h3>王馨冉走入北外:在北外的校园中,我感受到了自己理想中大学的环境氛围,让我更坚定了目标,有足够的动力去努力实现这个梦想。</h3> <h3>有关北外,刘艺萌是这样说的:当我走北京外国语大学时,就感受到了浓郁的大学氛围。大学的校园有着厚重的历史感和青春洋溢的活泼感,更加让人心向往之。大学是梦想实现的动力,今后我要更加努力,争取考上心仪的大学。</h3> <h3>张欣宇走进了北航:去到了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我才知道一个环境优美学风浓厚的大学应该是什么样的,我相信我在这样的大学中我能够实现自己的梦想,也能遇到最好的自己。</h3> <h3>站在北航门口的耿岩说:参观北航我感受到了文化的气息还有许多供学生休闲的场所比如拳击馆、体育馆之类的,感受到了大学生活的乐趣</h3> <h3>赵丙晨在北航这样说:在放假期间,我们利用假期时间去了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在这次大学之行中,我们不仅领略的大学的美丽风光,还让我对北航有了一个新的认识,可以说这次活动是我收获颇多</h3> <h3>孙奥来到北航这样说:我来到北航 被其校园建设所打动 被其笃实学风所折服 主楼内 过道旁的桌椅整齐有致 有些许人 目不转睛地看着书 地无杂尘 但我们未见到保洁工辛勤地打扫 这清洁的环境 都得益于他们心底下的修养--自觉 即使是暑假期间 但每一个分楼 都绝不空荡 竟有专门讨论学问的教授 独自实验的学生 我见到的每一个在这里做事的人 脸上都充盈着认真的眼神.... 我也想成为他们这样的人 生活在这样优秀的环境 而机会就是当下!“江山不负英雄泪 且把利剑破长空”! 加油!</h3> <h3>(郭曦冉)通过这次的实践作业活动,我参观了我理想的大学,我无法用语言真正描述我的感受,但是不得不说他更加坚定了我的决心,让我有了继续努力的意志,尽管我未必真的有能力走进这所大学,但我仍然坚定的为之努力,也许之中也多少有了些自卑,但是不放弃,是做人的原则和根本。高三加油。</h3> <h3>(郑新茹)手捧大学录取通知书;大摇大摆地跨进大学门槛;毫无顾虑地在宿舍来回踱步;做一切大学生可以做的事,甚至是翘课。这是我幻想过无数次的光景,在这次大学参观中我对这样的生活越发的憧憬,大学是每一个梦想的开始,我相信努力过后的我也一定能在这里写下属于我自己的人生篇章</h3> <h3>刘心宇自小就想成为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他说:我的理想大学是首都师范大学,这在我初中就决定了,今天终于见到了它的真实样子,比我预想的还要好,为了能够走进这所学校的大门,在高三我要认真努力,这样才能够配得上它,有了这样的目标一定能够成功的,希望在明年可以走进这里。</h3> <h3>朱艺同学说:我参观了首都师范大学,那里校风学风优良,校园环境美观,师资力量雄厚,这次参观给予我很大的动力去抓紧最后300天,努力学习,不负韶光!</h3> <h3>许雅安:参观完首医大后,走向大门的那一刻,仿佛感觉它是那么的遥远,离我们还遥不可及,却又感觉它离我是那样一般伸手可到的距离。大学,一个神圣的境地,或许只有亲自体验才可知其中的奥妙吧</h3> <h3>进入华北电力大学的王姝雯:在这个暑假,我与父母参观了华北电力大学北京校区,华电坐落于回龙观,是一所双一流重点大学。由于暑期的原因,留校生并不是很多,也有很多场所不对外开放,但是,仍有一些本校的学生留校学习,他们每个人都背着大书包,行色匆匆,在抓紧一切时间学习,谁说到了大学就轻松了的,只是有了更高更好的平台来提升自己,创造未来。我想这次华电之旅也给我增加一份学习的动力,激励我自己一步步提高。</h3> <h3>实事求是—人大校训</h3> <h3>韩越提到:一所82岁的老校是怎么样的?通过本次参观人大,答案已在不言之中。这里的一切,都与“优秀”相称,虽然只是浏览般的参观,却能使我记忆颇深。砖红色述说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底蕴,优越的地理位置更显出她显赫的影响力……不过这一切,感受最深的恐怕只有其中的师生,这也不难想出她能令万千学子魂牵梦萦的原因来了。</h3> <h3>贾浩进入了中国人民大学:<br> 短暂的暑假之间,我来到了这所大学,中国人民大学,这所大学的年纪十分之大,面积的十分之大,是中国赫赫有名的985学校,曾经我来这里参加过竞赛,看到了很大的篮球馆,比现在大两倍的教室,还有一进校园便能看到的图书馆,总是听闻大学的图书馆是一所保藏里<br>免包罗万丈,是很多学生的不二之选,我在,校园里漫步,也有幸,进入图书馆里看看许多关于数学,生物物理之类的书,985的一些专业是其他学校所没有的,这也是为什么名校成为名校,此前收获很多。</h3> <h3>常昊说:参观大学,使我受益匪浅。<br> 当迈进大学时,我的心情异常激动,在假期里,我很有幸参加这次活动。它不仅可以提升我将来勤劳以及艰苦奋斗的美好品质。也丰富了我的假期生活。我知道,迎来的高三生活不是享受,不是放松,而是更为艰苦的奋斗和磨练。我也做好了充足的准备,随时迎接挑战。</h3> <h3>高雨含更加坚定了信念:北京林业大学的办学历史可谓悠久,可追溯至1902年的京师大学堂农业科林学目。以“风景园林学”专业出名。北京林业大学的校园面积并不大,但是学校非常美。舒适的环境适合学习!通过参观我更坚定了努力学习,争取在这里和未来相遇!</h3> <h3>————最后附上“985”“211”名单———</h3> <h3>“985工程”<br>1998年5月4日,江泽民总书记在庆祝北大建校100周年大会上向全社会宣告:“为了实现现代化,我国要有若干所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一流大学。”为贯彻落实党中央科教兴国的战略和江泽民同志的号召,教育部决定在实施“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中,重点支持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部分高等学校创建世界一流大学和高水平大学,简称“985”工程。</h3> <h3>“211工程”即面向21世纪,重点建设100所左右的高等学校和一批重点学科。这是我国为落实科教兴国战略而实施的一项跨世纪的战略工程,也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在高等教育领域进行的规模最大的重点建设项目。“211工程”自“九五”期间立项建设,中央和地方共投入资金180亿元,建设了一批高等院校和重点 学科,改善了一批高等学校的教学和科研条件,一批重点学科已成为国家科技创新和高层次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h3> <h3>在制作本篇的今天,距离2020年高考还有294天,祝愿294天后的每一个你,自信走入考场,拿到人生中第一张满意的答卷,愿你不负少时梦想,愿你不负12年苦读努力,愿你走入心中所向往的大学,愿你归来仍是少年。</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