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置身于晨色中的游埠老街,仿佛闯进一部明清题材的黑白电影。街上的木板房、雕花窗、鱼鳞瓦、素墙雕梁、排门店铺……犹如一帧帧褪了色的照片,昭示着一个江南古街的显赫。时光仿佛停留在了早茶里。走在老街上,你能感觉到一种慢。慢得让你忘却今夕何夕。</h3><h3> 千百年来,喝早茶、泡茶馆,成为当地男人的嗜好。窄窄的街道旁边,长长的排门板架在矮矮的小凳子上,就成了放茶杯的桌子。喝茶的客人围在那儿坐着。他们身下的凳子,早已失去了木材原有的色彩,凳子的四条腿上还形成了一层黑得油光发亮的“包浆”,向世人诉说着久远的光阴。店里的煤炉上,有四五只茶壶在同时烧水,黑色的茶壶里很快冒出水汽,一位娇小的女人提着水壶熟练地穿梭着,不停地往茶杯里添着水。大多数老人都自备茶杯,有的保温杯,有的塑料杯,一元的茶水费,可以让老人足足喝个够。他们叙谈农事,说各自农田的收成;也说电视里的新闻联播,议论议论国家大事;也会东家长李家短地说一些周边的八卦,等到太阳升高了,再各自散去,回家干活。</h3><h3> 游埠的茶馆门面不大,但陈旧的房子,黑乎乎的墙壁,却让人感受到岁月静好。店家烧百壶水沏百家茶,小猫咪在灶台上睡着懒觉,浓浓的市井气息扑面而来。由于受现代经济文化的影响,外出打工者增多,不少茶馆已经悄悄关门。上世纪90年代,游埠镇共有近百家茶馆,现在只留下二三十家。茶馆该何去何从?这批老人走了以后谁来喝茶?茶馆文化会不会在现代化的生活方式中消失殆尽?如果是这样,那么现在拍摄的是否会是最后的茶馆……</h3> <h3>时间不到早上9点,茶馆店已人去楼空,老街一天中最热闹的时段过去了。</h3> <h3>游埠,这个位于浙江兰溪市西南部的千年古埠,历来是浙赣闽皖交界重要的农副产品集散地、商埠重镇。游埠古镇,也因此与桐乡乌镇、湖州南浔、义乌佛堂并称“浙江四大千年古镇”。漫步古街,浓厚的复古气息在这里散布开来。在小巷深处,还分布着不少古民居、宗祠等建筑,白墙灰瓦,连绵成片,至今仍较完整地保留着传统风貌与历史格局,极富特色,村子里的人家在蜿蜒的巷弄小径中既保持私密空间,也兼顾家宅之间的联系和公共空间的共享。</h3> <h3>摄影大师郎静山(1892-1995)浙江兰溪人。十四岁就爱好摄影。他将中国绘画艺术理念与传统美学融入现代摄影技术,创造出了一条“集锦摄影”的新路,以相机代替画笔,重塑中国画的山水意境,将绘画的高超境界融入摄影艺术之中,并因之驰誉世界艺坛,曾经获得美国纽约摄影学会颁赠的1980年世界十大摄影家称号。他是以中国绘画的原理应用到摄影上第一人。他的作品如一幅幅国画意境悠远脱俗,在那个不存在数码和ps的时代,却独辟出了一个清逸的天上人间。只可惜郎静山纪念馆正在修缮,无缘参观,</h3> <h3>走入百年酱坊的大门,浓浓的酱香味扑鼻而来。“三伏酱油”,可是有百年历史的,1915年,它和金华火腿、金华酒齐名,获得了“巴拿马——太平洋万国博览会”(万国博览会是世博会前身)金奖和1929年首届西湖博览会优等奖,声名远播。院子里,放着近百个大缸,一个个大缸像渔翁似的戴着“大斗笠”。因为如下雨,缸里是不能进水,为防止酱油“出花”,才给一个个大缸“戴”上大斗笠。如果天晴,就卸掉雨具,让酱油沐浴阳光。只有这样,阳光才能使大豆、小麦粉、盐和酶充分地发生奇妙反应。</h3> <h3>游埠还保存着一条‘活着’的手工业老街。 漫步古街,浓厚的复古气息在这里弥散。 古老的手工艺者,散落在各个角落,打铁、篾编、手工木秤。一刀一刻,如时间打磨一般,在这个古镇镌刻。</h3><h3><br></h3> <h3>酒厂里沐浴着阳光的酒缸</h3> <h3><br></h3><h3>或许是早已习惯了游客们的打量。面对镜头的打扰,老人专心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h3> <h3>不知道是天热还是没生意,铁匠铺冷冷清清的</h3> <h3>算命的门可罗雀</h3> <h3>西瓜亦无人问津</h3> <h3>理发,只有在这里还保留着它最原始的意义。这是一家位于老街的理发店,店里的一张理发椅已有百年历史,曾被选为多家电视剧拍摄地。</h3> <h3>处在这个浮躁喧嚣的世界,游埠古镇依然那么安详,没有被世俗污染,是真正属于古镇人的古镇。在许多人眼里,游埠古街的现貌,犹如上世纪70年代的街道模样。有人喜欢这份古朴,有人感叹它的破败与停滞不前,生活在老街上的人,却早已看淡了这一切,自顾自悠闲地生活着。因为,生活总是要继续的。</h3> <h3> 2019年8月 摄于浙江金华</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