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凉佛国五台山

畅华.记录精彩一刻

<h3>  五台山大朝台是一条经典的徒步路线,深受北方驴友的喜爱,每个周末都会有很多驴友乘火车或汽车前往。这条登山线路的走法有很多种,对于虔诚的佛教徒来说,他们秉承了从古到今的传统,按照南台-西台-中台-北台-东台的顺序进行朝台。对于驴友因为便捷就近的原则,一般按照东台-北台-中台-西台-南台的顺序进行朝台。</h3> <h3>  2019年8月17日11:48山西一起户外一行38人抵达鸿门岩。牌楼“清凉圣地”四个字中的“凉”字,据传是乾隆皇帝书写时有意多了一点,意为祈求年年雨水多一点,以丰泽百姓生活。</h3> <p class="ql-block">  五台山东台顶叫望海峰,海拔2795米,是五个台顶中的第三高峰,面积100余亩。东台顶上的望海寺内殿内供奉着聪明文殊菩萨的石雕像。</p> <p class="ql-block">  12:16到达东台顶,徒步1.6公里用时28分。据《清凉山志》记载∶蒸云寝壑,爽气澄秋,东望明霞,若陂若境,即大海也。亦可见沧瀛诸州,因以为名。这就是东台望海峰之名的由来。</p> <h3>  望海寺正殿是文殊菩萨。东西配殿各为三间石窑洞,内供石雕文殊像。一九九八年,东台顶又新增铜铸聪明文殊像一尊,铜像通高两米,金碧辉煌,令人十分敬仰,也受到学子们顶礼膜拜。近年,山顶又增添了观音、卧佛等塑像,庙宇的基础已经打好,不久崭新现代化的庙宇就呈现朝拜着面前,那时望海寺将以全新的寺容喜迎八方来客。</h3> <h3>  古钟。</h3> <h3>  新建雕像之一。</h3> <h3>  大雄宝殿。</h3> <h3>  望海寺之所以叫望海寺的原因,自登上望海寺就明了了,从望海寺往下看,全是一片茫茫的云海,犹如仙境一般。</h3> <h3>  宋代丞相张商英也曾作诗描绘东台:“迢迢云水陟峰峦,渐觉天低宇宙宽。东北分明观大海,西南咫尺望长安。”如今,登东台观云海,是人们游览五台山的一大兴趣。</h3> <h3>  见解脱塔:2015年7月20日五台山望海寺住持释觉一以无缘大悲之心发愿聚无量众生结殊胜佛缘,在海拔2796米的五台山东台建造“见解脱塔”。“见解脱塔”直径16米,约30多米高,共7层,塔内将供奉第40代华严祖师上本下如、山东省佛教协会会长湛山寺方丈上明下哲、南禅临济宗临济法派第44代祖师上本下焕、法王如意宝晋美彭措舍利子,以及经典真言密咒舍利等无数三宝之身、语、意加持圣物。</h3> <h3>  见解脱塔内塑像之一。</h3> <h3>  见解脱塔内塑像之二。</h3> <h3>  见解脱塔内塑像之三。</h3> <h3>  见解脱塔内长明灯。</h3> <h3>  寺庙四周新建围墙即将完成。</h3> <p class="ql-block">  笠子塔,是东台一大圣迹,据《清凉山志》载∶「宋宣和间,代牧赵康弼同慈化大师异人入那罗延窟,留笠子,建塔藏之」,故名。该塔通青石砌筑,高约五米。塔基平面呈方形,石质束腰须弥座承托著瓮形塔身,塔身上又置一圆形基台刹座,其上又是十三级相轮刹身,此塔原来的华盖及塔已毁,只留下了刹杆。</p> <h3>  五台山必去之地那罗延洞:洞口有“台上圣迹”字样的标识牌。《华严经》记载支那地方菩萨住的宫殿名罗延窟,金刚手菩萨与文殊菩萨曾于此探讨佛法。从望海寺东北侧的一个小门出去,顺着新修的台阶往下走数百米,就到那罗延洞了。洞内夏天颇为凉快,水是冰冰的,内有龙王的化身。</h3> <h3>  洞内的文殊菩萨像。</h3> <h3>  那罗延洞内的一个佛龛,很多人在这里供灯。</h3> <h3>  洞内两边有许多汉白玉的佛像,仔细看,这些佛像都非常的精美,不知道是谁将这些佛像供养在罗延窟内的.佛像以宁玛派的居多。</h3> <h3>   1:00从东台顶出发1:16返回鸿门岩。徒步1.6公里用时16分。13:34鸿门岩出发14:24到达法云寺。徒步4公里用时50分。</h3> <h3>  华严岭法云寺是朝台线路上行人的歇脚之地。</h3> <h3>  法云寺12:47出发15:26到达华北屋脊徒步3.1公里用40分。华北屋脊牌坊不在北台顶峰,离台顶还有1.7公里的路,还要继续上升188米。</h3> <h3> 往北峰的朝台古道上又遇到了一个虔诚的佛教信徒,一路磕着长头从一座庙拜到另一座庙,但当这种场景真真切切出现在你面前的时候,还是让人产生无以言表的振撼:一个人五体投地,双手划地前伸,起身后前行七步,再匍匐,再双手划地,一丝不苟,周而复始……原来真的有这种大毅力的人,用身体供奉着心中的佛法。所谓空中无色,无受想行识,可以理解成是一个人抛弃了自身的七情六欲,之所以可以抛弃,只因为心中有更大的信仰,心中无挂碍,世间无恐怖。有信仰的人总是让人羡慕而敬佩的。</h3> <h3>  15:44从华北屋脊出发,16:01到北台顶。徒步1.4公里用时17分钟。北台顶,亦名叶斗峰,海拔三千零六十一米,是五台山诸峰中的最高峰,也是华北地区的最高点,素有"华北屋脊"之称。</h3> <h3>  龙王殿置於两米高的高台上,面阔三间,拱卷式门洞,也是单檐歇山顶。殿前有汉白玉石雕护栏,护栏栏板浮雕各种各样的花卉、草叶纹饰,极为壮观。</h3> <h3>  龙王广济菩萨是龙王第五个儿子,面相乌黑,人称黑脸五爷。北台顶波光粼粼的黑龙池就是他的家。从前,人们朝拜五爷都得上北台顶,但北台道路险峻,气温严寒,朝拜十分不便。为了方便祭祀,到了清代,人们便在万佛阁里修建了这座龙王殿,并把五爷请到了台怀镇。</h3> <h3>  隐峰塔</h3><h3>在龙王殿东、是北台顶一大灵迹,是为纪念唐代高僧隐峰禅师而建的。隐峰禅师,俗姓邓,今福建省邵武人,唐代著名高僧,经常冬居衡岳,夏处清凉,其圆寂後,後人将其火化,并取之舍利,在北台顶建塔藏之,故而塔名隐秀,精工细作,质感较强,是僧俗临顶必至之处。</h3> <h3>  二○○一年,灵应寺再度扩建和维修。新建文殊殿五间、龙王殿三间及石牌坊一座,均为汉白玉石砌筑。大殿单檐歇山顶,门窗拱券,前置廊,门前左右各置石狮一尊,左右偏殿为悬山顶,廊间柱头饰以石制斗拱,整体设施简洁明快,稳重大方。</h3> <h3>  台顶黑龙池是五爷的老家。池水一片碧绿,千尘不染,常年不涸,甚为奇特。也是台顶僧人的水源之一。</h3> <h3>  华北最高峰的地理标志位于灵应寺西侧。石碑上标明海拔高度3061米。</h3> <h3>  16:59北台顶出发17:29到达澡浴池,用时29分徒步2.3公里。</h3> <h3>   万圣澡浴池寺坐落在中台北台之间。始建于隋文帝时期,后经历代扩建,寺庙兴盛。因其寺中留有传说中大智文殊菩萨沐浴显圣之传说而闻名。</h3> <h3>  澡浴池现存古迹是一座古文殊洞,洞内佛像皆有千年之久。原有5洞,由于天灾崩塌,两侧所供大势至菩萨,地藏王菩萨被毁。现供有木质三大士像,左洞普贤菩萨,中洞文殊菩萨,右洞观音菩萨。文殊菩萨法像下有一块石头,上面留有一只清晰可辨的手印,传闻诚心祈福并抚摸手印即可明智慧,去烦恼。</h3> <h3>  文殊菩萨法像。</h3> <h3>  观音菩萨法像。</h3> <h3>  澡浴池古谓涌泉,喷银吐玉,莹澈亮丽。《清凉山志》中说,古时游人信士到此,在天光云影中或见飘飘而来的天仙,或见手持锡仗的沙门,或见朵朵盛开的莲花,种种异象皆映入水池。传说此池是文殊菩萨沐浴的地方,有诗记载:“一池清且浅,甘洁胜琼浆,能洗愚痴垢,还生定慧香,光浮天界白,色映四天苍,无以凡情测,神哉不可量”,菩萨顶上“带箭文殊”的故事就发生在这里,还有传说雁门太守李靖打猎遇大圣的故事也发生在这里。</h3> <h3>  澡浴池出发奔向中台顶。</h3> <h3>  在寒风中迎着夕阳到达中台顶,远远的看到文殊讲法台,想2018年8月第一次朝台时文殊讲法台只有塑像,短短一年时间建筑骨架竟以搭建完成。</h3> <h3>  文殊讲法台塑像。</h3> <p class="ql-block">  朝台第一天行程结束,挂单中台演教寺。步行数:38700步,距离22公里。</p> <p class="ql-block">  次日凌晨4点庙内钟声响起,僧人开始做功课。</p> <h3>  网上显示五台山风景日出时间为5:41,早餐后在走廊里碰到看完日出归来的兔子。山上的日出比台怀镇早呀。</h3> <p class="ql-block">  中台顶云海照之一。</p> <p class="ql-block">  中台顶云海照之二。</p> <p class="ql-block">  中台顶云海照之三。</p> <h3>  中台顶巨石堆积,色灰白、棱角分明,被称为龙翻石。传说是文殊菩萨从东海老龙王那里取来歇龙石,老龙王的五个儿子追到五台讨还,挥舞龙爪,在台顶上乱翻乱挖形成的。盛夏农历六、七月登上台顶,满目碧翠生辉,特别在雨过天晴之后,石面望去碧翠欲滴,仿佛是巨块的翡翠,因此中台称翠岩峰。翠岩峰,位于台怀镇西北10公里处,地形状如雄狮,海拔2894米,仅次于北台顶,为五台山五大主峰之第二高度。</h3> <h3>  演教寺是取意于文殊菩萨在此演教说法。演教,为演释佛教仪理之意。演教寺是五个台顶上规模最大的寺院。</h3> <h3>  目前的演教寺大殿,由大圆照寺与演教寺的住持海信法师及四众弟子共同发心、历经几年的艰辛努力重修完毕后,于2005年8月20日举行落成开光大典。2005年也是中国与尼泊尔建交五十周年,作为两国建交庆祝活动的一部分,尼泊尔对华友好民间组织“阿尼哥协会”向五台山赠送一尊文殊菩萨铜像。这尊铜像由“阿尼哥协会”特邀工匠耗时两年多制作而成,该铜像高2.8米,重1.5吨,左手执青莲花,右手执宝剑,身坐白莲台,栩栩如生。大殿的对面,是文殊殿。文殊殿里面供奉着文殊菩萨法相,以及格鲁传承的祖师、藏传佛教三大文殊之一的宗喀巴大师法相。</h3> <h3>  马儿在寺庙院内悠闲的吃草。五台山的牛马也许是菩萨加持后最幸福的马儿。</h3> <h3>  中台顶宿营的重装驴友。</h3> <h3>  中台顶一路西行至西台法雷寺牌坊,继续向前直行可至西台顶,右前方可至西来寺八功德水。</h3> <h3>  五台山的西台人称挂月峰,又名明月山,海拔2773米。《清凉山志》载:西台“顶广平,月坠峰巅,俨若悬镜,因以为名”。台顶有泉,群山拱合,岩谷幽深;台顶亦有寺,名叫法雷寺,內供狮子吼文殊,其寓意是让强大的狮子吼叫声惊醒众生。整个山势峰峦叠嶂,如同孔雀开屏。</h3> <h3>  法雷是一种比喻,形容佛法如震雷,能使众生觉醒。五台山佛教宣称,文殊菩萨演教说法的时候,就象天空中爆响春霄,声动三千大千世界,一切有生之物,都如冬眠之动、植物,纷纷觉醒,归依佛法。法雷寺名,即取此意。</h3> <h3>  文殊殿塑像。</h3> <h3>  法雷寺舍利塔,也称西台舍利塔、文殊塔。为当代重建佛塔。塔于1986年由美籍华人寿治和尚投资重修法雷寺及台顶舍利塔。舍利塔座落在法雷寺东北,通体白色,石砌。塔底为束腰须弥座,上另置一束莲花宝座,承托着瓮形覆钵,钵上为方形石质剎座,上又为由十三相轮剎身和宝盖,小型喇嘛塔组成的剎顶。此塔塔座高大,约为塔体通高之半,塔身细瘦,顶部修长。通观此塔,底部敦厚稳重,塔身俊秀美观,在风景秀丽,环境幽雅的西台可谓是独树一帜,别具特色的一道风景。</h3> <h3>  韦驼殿内塑像。</h3> <h3> 因早有意向去八功德水,到达西台顶游览完毕便与先期到达八人一同前往八功德水。</h3> <h3>  “挂月峰”下北三里,则是八功德水。有寺名叫“西来”,纪念文殊维摩诘,西来圣僧始建寺,因此风水宝地.此地天然龙门,龙门流出圣水,圣水好称八功德,世间少有奇迹。</h3> <h3>  西来寺塔。</h3> <h3>  神圣的八功德水全世界只有两处,一处在印度一处就在五台山,此水可以说是人间圣水了具有消灾增慧神奇而不可思议。当地人相传“先有八功德水,后有五台山”:源于北魏年间,有二印度班智达,飞临八功德水禅坐在不二石上入幻化三昧,一夜造七十二间梵刹阁楼,金碧辉煌影沏天地。</h3> <h3>  或接水或喝水不亦乐乎。</h3> <h3>  再次返回西台法雷寺牌坊与领队汇合,稍事休息便启程至吉祥寺以便乘小交通到金阁寺。</h3> <h3>  吉祥寺原名古佛庵,位於中台南麓溪上,在繁峙县茶铺乡富庄吉祥沟。创於唐代,思昙和尚重建,离尘和尚继修。明弘治年间,比丘尼净玉易庵为铁瓦殿。寺宇坐北向南,占地两千六百平方米。北有罗汉屏,南有说法台,东西两峰飞翼夹铺,上出瀑布流泉,奇花锦绣,碧草芬芳,游人至此,莫不光临礼谒。</h3> <h3>  造型优美的覆钵式白塔。</h3> <h3>  吉祥寺清凉桥。</h3> <h3>  金阁寺位于山西省五台县五台山南台之北,中台之南,除五座台顶的寺庙建筑外,金阁寺所处的地势最高,海拔1900米,距台怀镇约15公里。1983年,被国务院确定为汉族地区佛教全国重点寺院。金阁寺与中国密宗的传播和密宗创始人之一的不空法师有极密切的关系。金阁寺建造过程中,由于当时不空深得朝野的倾心崇奉,全国通力支持,上自皇亲国戚文武百官,下至平民百姓纷纷布施,唐代宗甚至下沼命全国十节度使助缘建寺,化缘僧分赴全国各地为建造金阁寺募集布施,工程历五年而竣。当时的寺院富丽堂皇,规模宏伟,寺中金阁高达百余尺,有上、中、下三层,雕梁面栋,高耸入云。殿顶“铸铜涂金为瓦”,“照耀山谷”。寺院落成后,不空奉救为金阁寺的开山祖师。牌楼横额正面为“金阁浮空”四个金字,背面为“光照大千”四个金字。整个牌楼造型优美,结构精致,是五台山木构牌楼中的精品。</h3> <h3>  至金阁寺怎么不游览一番。</h3> <h3>  走进山门,一座巍峨壮观的殿宇豁然出现在眼前,这便是前院的主体建筑:大悲殿,大悲殿内供奉着一尊高17.7米的千手观音像。</h3> <h3>  金阁寺含空大和尚的肉身塔,含空大和尚是当代金阁寺的第一代和尚。</h3> <h3>  出金阁寺穿树林绕过景区西门售票口后沿公路去南台顶。</h3> <h3>  五台山南台顶距台怀镇南面25千米,海拔2489米,台顶面积约14万平方米。山峰耸峭,烟光凝翠,繁花似锦,千峦弥布,五彩缤纷,因之取名为"锦绣峰"。顶上建有普济寺,内供智慧文殊佛像。是五个台中春季来的最早冬季来的最晚的台,也是山形最平缓自然风光最绚丽的台,农历四月,北面四台还是冰天雪地,而南台山腰却是百花怒放。</h3> <h3> 南台顶上现存寺庙一处,名普济寺。据《清凉山志》载;普济寺建于宋,明成化年间予以重修。性善诗中对普济寺有这样的赞颂:“策杖寻幽上翠巅,清凉春尽景芳妍。千崖花缀千崖锦,五顶峰连五顶天。梵召绕陵日月,经堂寂寞锁云烟。真容欲睹知何在,极目苍苍意惘然。”这足以说明南台风光之秀丽。原普济寺内有明洪武二十年(1387)晋王、颖国公等游台碑记和明万历二十八年(1600)、康熙五十三年(1714)修葺碑记。寺内3间前殿,内供脱沙弥勒佛像;5间正殿为文殊殿,殿前有文殊画像碑;后殿为石窑洞3间,内置一尊石雕佛像和两尊菩萨塑像,其中,石雕普贤菩萨像,做工精细,色泽古朴,当为宋,元时期遗物。普济寺现有三佛殿和后殿两处主要建筑,三佛殿内供横三世佛,而后殿内则供狮子吼文殊菩萨,佛相庄严古朴,笔触细腻遒劲。</h3> <h3>  明成化年间(1465-1487)、万历年间(1573-1620)、清康熙四年(1665)均有修葺。现存建筑除大雄宝殿、文殊殿、客堂和僧舍外,余皆为清代遗构。二进院落布局,中轴线上由南向北依次有天王殿、大雄宝殿、后殿(古佛殿),西侧建有地藏殿、观音殿、古文殊洞、普贤舍利塔等,东侧建有僧舍、客堂,近年来东侧又新建一偏院,为五观堂、僧舍等。寺内保存有明代佛像4尊,明清重修碑3通。1988年7月,五台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h3> <h3>  智慧文殊殿。</h3> <h3>  智慧文殊殿塑像。</h3> <h3>  普济寺西南约2公里山丘顶有古南台,坐落着一座废弃古寺,是普济寺的下院,几十年前成为了微波站,现在正重恢复为寺庙。</h3> <h3>  古南台云集寺内己修复完成的大殿。</h3> <h3>  从古南台顶出发一路下行。</h3> <h3>  美景当前拍照留念。</h3> <h3>  在古南台的山坡上青草萋萋,细草杂花,山花烂漫,争荣竞秀。</h3> <h3>  距大坪村500米有一闭关洞,据说是一位高僧闭关修炼之地。</h3> <h3>  前方数百米处即为此次徒步行终点大坪村。</h3> <h3>  两天徒步50公里,行87000多步,累计爬升2400多米,累计下降3300米。</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