舍弃浮华,拥有情怀——读《创建一间幸福教室》有感

泥融飞燕子

<h3>  作为一名草根教师,自2005年踏上教育之路后,我就一直有这样的梦想:教学应是幸福事,学生应是快乐人。迷迷茫茫中在这条路上已走过了十几度春秋,热情过,努力过,挣扎过,抱怨过,舍弃过……梦想也与我渐行渐远。</h3> <h3>  男女间所谓的一见钟情在我与它的初遇中诠释了,初见李虹霞老师的《创造一间幸福教室》,就被封面上那张幸福满满的照片所吸引,于是就爱不释手地阅读起来。书不厚,但是我却觉得沉甸甸的,因为字里行间凝聚的是李老师对教育事业的挚爱和情怀。就像于永正老师说的“她把‘老师’几乎做到了极致。”有了这种追求完美的精神,她才会成为十足的工作狂,她才会有了类似于“统合教学法”的一个个创新和突破,她才会像磁铁一样把幸福教室的孩子们紧紧吸引在她的周围,她才会不厌其烦地和家长沟通,最终赢得家长的信任和全力支持。她是一位多么有教育情怀的老师!</h3> <h3>  然而,做一名有情怀的教师是多么不易,要有公心,爱心,耐心,舍弃浮华之心。可是面对多年繁琐的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工作,谁曾没有浮华之心:各种抱怨,工作懈怠……可是在李虹霞老师的字里行间,我却没有看到一丝这样的浮华,她只有满满的教育情怀。</h3> <h3>  读完这本书,掩卷沉思,除去李老师自身素质高的原因,和我的起点几乎相同,回忆自己的教师之路,不也与她的教学轨迹类似,毕业后的我怀揣着梦想,装着满满的激情,也曾陪着那一群群初中大孩子哭过笑过,带着一群群毕业班唱着不舍的毕业歌,七年后,成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的我依旧满怀着当初的那份激情,陪伴着如今露着一张张稚嫩笑脸的小娃娃们,与她们一同成长。</h3> <h3>  那么是什么导致差距拉大呢?我从书中寻求到了答案:“一个人的成长,是自己的事。愿不愿意优秀,完全取决于自己。”这是李老师的心声,也是她不忘初心的坚持,是对这种教育情怀最深的诠释。我读过《平凡的世界》,里面的孙氏兄弟那种强烈的自尊自爱、不甘平庸、积极追求、勇于改变的精神深深震撼了我,我们所处的时代,物质上已是衣食无忧,但是有些人过于追求物质上的满足,导致精神上的极度贫困。李老师大学毕业后,最初在职业中专,后来又在技校任教,这些地方在别人看来,都是清闲的,舒适的。但是李老师却“而我却厌倦了原来学校的轻松闲适。于是,我义无反顾的选择了离开。”这样的决定不是常人所能理解的。</h3> <h3>  而我的痛处就在于十几年千篇一律的工作中一度的产生了浮华之心,慢慢积累了抱怨,渐渐遗漏了情怀,以致在浑浑噩噩中丢失了原本的自己。</h3><h3> 争做一个有情怀的教师吧!在这个年龄段,不,在任何年龄段都一样,做最好的自己吧,做“新“的自己,每天读书,认真做事,更新自己,遇到不一样的自己,引领自己和班里的学生一起成长,不忘初心,有情有致。成不了美丽的鲜花,就做一片最好的叶子。</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