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筹划了两年的青海荒野游,终于在今年暑假成行。八月二号一早,我、云河和转悠在西宁汇合,一起吃过早饭就坐上租来的车子,前往玉树。西宁到玉树有近九百公里的距离,再加上高原限速,估计要十三个小时左右才能到达目的地。所以一路上我们不敢耽误,专心赶路,只是在鄂拉山口停留了半个多小时,在这里的高山流石滩上寻找藏雀和藏雪雀。刚下车时就把高山岭雀收入囊中,随后又收获了藏雪雀,在拍藏雪雀的时候,藏雀雄鸟突然闯入镜头,完美!</h3> <h3>藏雀(雄)</h3> <h3>途中休息的时候,又收获了心心念念好几年的渡鸦。沿途的藏野驴很多,三五成群。风光也很美,气温凉爽,出门的心情总是飞舞的。</h3> <h3>晚上九点多我们才到达玉树市,在大循化美食城吃过晚饭就回酒店休息(大循化美食城值得推荐),尚客优酒店条件不错。第二天早晨醒来的时候感觉有点头疼恶心,估计是高反,喝了一只葡萄糖口服液后恢复了正常,又可以愉快的玩耍了。</h3> <h3>七点多,我们前往太阳湖假日酒店门口的流沙河拍摄河乌和鹮嘴鹬,醉仙居和老高昨天下午已经将这二只鸟拍菜。我们去迟了一步,鹮嘴鹬用餐结束刚刚飞走,一只河乌在河中间的碎石滩上陪我们玩了半天。</h3> <h3>十点多,三石也到达了玉树,追鸟小分队的六名队员全部到齐。领队越冬是下午三点半的飞机抵达玉树,我们六人就一边等越冬一边在玉树周边拍鸟。玉树机场旁边的湿地公园鸟比较多,不过都是西部常见鸟种。</h3> <h3>嘴里叼着虫子的赭红尾鴝爸爸,估计它的宝宝们就在附近。</h3> <h3>吸取了喜鹊分家的教训,麻雀也认真的拍一下,指不定哪天专家们又整出一个青藏麻雀,那时候我就可以坐在家里硬盘加新了。</h3> <h3>棕颈雪雀</h3> <h3>嘴不黄、头也不红的黄嘴朱顶雀</h3> <h3>躲在石头滩上的鹮嘴鹬,你看不见我、你看不见我。</h3> <h3>正在储备过冬食物的川西鼠兔夫妇,一趟一趟飞快的把满嘴的草叼回窝里。</h3> <h3>劳作之余不忘卖个萌,还选了一棵泡沙参做背景。</h3> <h3>四点多,三石他们接到了越冬。拍完鼠兔我们就一起向着嚢谦县城出发。车子刚开出不久,前面一辆车就停了下来,原来在右边的山上有一群白唇鹿,夏末秋初正值换毛季节,成年白唇鹿的皮毛就像个癞痢头,深一块浅一块的,参差不一很是难看,发一张白唇鹿宝宝的照片吧。</h3> <h3>在路边水袖长舞、身姿摇曳的纵纹腹小鸮。</h3><h3><br></h3><h3></h3> <h3>一路拍拍拍!晚上八点多到达县城,入住囊谦龙珠酒店。吃过晚饭收拾好了就赶忙睡下,期待着明天正式行程的开始。</h3> <h3>八月四号早晨七点多我们就出发了,高原上的天色还不是太亮。天空中飘着雨,气温很低。路上偶遇大脸猫,可惜它的胆子太小,只远远的拍了一个背影。夏天大脸猫的脸比冬天时小多了。</h3><h3><br></h3><h3></h3> <h3>第一天的目标鸟种是藏鵐和棕草鹛,这二种鸟都生活在海拔3500米-4600米的高原地带,分布区域狭小,数量稀少。八点多,我们到达海拔四千六左右的坎达山顶,开始寻找藏鵐,我刚钻出车门就被冻了回来,车外寒风刺骨还下着大雨,我穿上羊毛裤,又在薄羽绒服外面加了一件羽绒大衣,再套上雨衣,全副武装地钻了出来。此时转悠他们已经发现了藏雀,高海拔地区又不敢跑,端着相机深一脚浅一脚地赶过去,远远的就看见一只雄性藏鵐站在一个小土堆上鸣唱,冰冷的大雨也没有阻止它对异性的渴望。</h3> <p>拍完小土堆上的藏鵐,就看见三石、醉仙居、老高守在山坡下的金露梅灌丛边,经验告诉我,跟混大师绝对错不了。等我刚走到灌丛边,一只藏鵐便飞落在距离我4-5米的灌木顶上,金露梅花版藏鵐搞定!恶劣的天气丝毫没有影响到我们的好运气。</p> <h3>拍完花版藏鵐,雨越下越大,天气冷的吃不消,只能鸣鼓收兵向山下撤退。来到半山腰的地方,雨小了一点,也没刚才那么冷了,我们就在一块开阔地拍起了喜马拉雅旱獭。憨态可掬长着一对大龅牙的旱獭。</h3> <h3>中午时分,越冬带我们来到坎达山上的一个寺庙,这里是拍棕草鹛的点。棕草鹛胆小不易拍摄,我坡上坡下的折腾了几个小时,也没拍到满意的照片。转悠他们倒是把各种版本的棕草鹛拍了个尽兴,这就是没紧跟大师的下场。</h3> <h3>成年的棕草鹛没拍好,却发现了三只棕草鹛宝宝,也算是有所收获。</h3><h3><br></h3><h3></h3> <h3>才三点多,目标鸟种全部搞定,大师们不再恋战,打道回府。回程路上收获了纯自然版的高原山鹑,一鸡抵十鸟,丰收的一天。</h3> <h3>八月五号,我们的目标是白扎林场的黄喉雉鹑和尕尔寺的胡兀鹫。天依然下着雨,山顶上的尕尔寺云雾缭绕宛若仙境。</h3> <h3>我们在山脚下眺望尕尔寺时,发现有三只胡兀鹫停歇在悬崖上,远远的拍下了这张特别喜欢的照片,我给它起名叫:三个胡兀鹫和它们的迷雾森林。</h3> <h3>车子在快到白扎林场的时候陷进烂泥里出不来了,没办法,只有等第一辆车的人到了林场后,再让司机师傅回头接我们。等我们到了林场的时候,远远的看见几只黄喉雉鹑站在松树下。</h3> <h3>雨越下越大,林场里云雾弥漫,无法拍照。我们决定去尕尔寺,守候中午出来觅食的胡兀鹫。寺庙门口有一群岩羊卧在草地上休息,据说是寺庙里喇嘛救助的,一点都不惧怕人类。</h3> <h3>步调一致的旱獭俩兄弟。</h3><h3><br></h3><h3></h3> <h3>寺庙里的乌鸦很多,啊啊地叫着,呱躁的很。数量虽多但是品种单一,只有达乌里寒鸦和大嘴乌鸦。</h3> <h3>大嘴乌鸦</h3> <h3>中午时分,雨小了一点,停在山腰上的胡兀鹫开始出来觅食了。我从中午拍到傍晚,只拍到几张勉强能看的照片。</h3> <h3>嚢谦的目标鸟种全部拿下,八月六号一早,我们便返回玉树。天气终于晴了,车子经过纵纹腹小鸮巢区的时候,光线已经很强了,大师们还是舍不得放弃此等萌物,围着小鸮又是各种拍。育雏加上换羽,小鸮的羽毛凌乱不堪,但是架不住人家的眼神勾魂啊!<br></h3><h3><br></h3><h3></h3> <h3>拍完小鸮我们继续赶路,快到玉树的时候,发现路边停着一大群高山兀鹫,赶忙下车。原来是藏民在路边杀牛,空气中弥漫着浓烈的血腥味,把方圆几里的高山兀鹫都引了过来,大约有六七十只,从未见过这种场面的我一阵狂喜。</h3> <h3>天空中还有不断赶来的高山兀鹫,我站在路边,飞版,站版,亮翅版,抢食版,打斗版拍到手抖。想想昨天在尕尔寺拍的那些高山兀鹫照片回去全得删除。</h3> <h3>似飞机降落</h3> <h3>以前最不喜欢的鸟,现在近距离观察,也挺威武的。</h3> <h3>高山兀鹫的等级森严,最先享受大餐的估计都是成年的雄鸟,其余的都一群一群站在远处观望,希望在领导们饱餐过后,能分一杯羹。</h3> <h3>大炮啥的都用不着了,三石和醉仙居干脆趴在地上用手机拍摄。</h3> <h3>拍了近二个小时,我们才依依不舍的离开,高大师一句话总结:以后再看到高山兀鹫,不要喊我拍了。</h3> <h3>中午在玉树吃过午饭,我们就向曲麻莱县出发。经过隆宝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这里是黑颈鹤的繁殖地。</h3> <h3>三步一岗五步一哨,一路上的电线杆站着好多大狂,各种色型的。</h3> <h3>玉树去往曲麻莱县的路边,每隔一个电线杆,顶部就安放了一个箩筐,作为猛禽的巢,方便它们生儿育女。为当地政府的这种举措点赞。</h3> <h3>走着走着,前面的车子突然停了下来,我左右看看,没见有鸟啊,突然看见一只狗一样的东西从前面车子的车头跑过,三石在前面车里用对讲机喊到,狼!等我把机子架到车窗,狼已经跑远,还是很兴奋地按了几下快门。狼来了,狼来了,这下狼真的来了。活了半辈子了,第一次见到野外的狼。</h3> <h3>拍过狼,车子没开出去多久,又加新了猎隼。</h3> <p class="ql-block">拍过猎隼,又见路边的栏杆上站着大朱雀。</p> <h3>晚上七点多,我们到了曲麻莱县城约改镇,住在镇子上的母亲河酒店,酒店的住宿条件不错。约改镇海拔近四千二,我们将在这里休整一晚,明天正式向世界第三极可可西里进发。</h3> <h3>八月七号早晨七点,酒店的早餐厅还没开门,我们就在大街上找了一个早餐店,匆匆用过早餐就出发了。天又下着雨,高寒缺氧地带的雨天尤其寒冷。车子刚开出去不久,路边就看见了藏原羚。</h3> <h3>藏野驴母子</h3> <h3>雪山下的藏羚羊</h3> <h3>可可西里气候严酷,不适合人类长期居住,被称为人类生命的禁区,却成了野生动物的乐园。真希望这样的生命禁区再多一点。</h3> <h3>随着海拔的升高,雨也变成了雪,路边大狂和猎隼都缩着头,站在那里任它风吹雪飘。人生不易,鸟生也不易。</h3> <h3>下午二点多,我们到达了索南达杰保护站,在保护站门口的碎石上收获了细嘴短趾百灵。</h3> <h3>向英雄致敬!</h3> <h3>在保护站休整了一下,我们就离开可可西里,下一站是格尔木,被驴友们称作人间第一站的地方。途径昆仑山口,小分队合影留念。</h3> <h3>到达格尔木后,越冬安排我们在振华手抓大王吃晚餐,这是非常值得推荐的一家餐厅,它的三炮台茶和爆肚让我恋恋不忘,希望以后有机会再来格尔木。晚上的宾馆是维也纳酒店,好像是个四星级饭店。洗过澡,躺在干燥整洁的床上,整个人都放松了下来,格尔木海拔只有二千多,氧气充沛,气候温暖,这才应该是生活本来的样子。</h3> <h3>来青海之前,我就听山猫说她在都兰拍到了兔狲。于是网红兔狲就在我心里长了根,一路上我就不停地跟大师们念叨,都兰有兔狲、都兰有兔狲。越冬和大师们商量了一下,决定改变行程,去都兰找兔狲,三石打电话给山猫大师,要来了兔狲的具体位置。八月八号一早,美美的睡了一夜的我们,从格尔木向都兰县沟里乡出发了。</h3> <h3>到了沟里乡,路况极差,我们的车子底盘太低,只能停在路边。坐上保护站肉保站长的越野车,向高原深处进发。兔狲,我们来了!</h3> <h3>肉保站长带着我们在兔狲经常出没的地方转了几圈,兔狲的影子都没看到。他告诉我们,兔狲一早一晚出现的概率比较高,于是我们就先去海拔更高的地方拍藏雀,等傍晚时分再去找兔狲。</h3> <h3>藏雀拍摄地是一个风景很美的山坡,山坡上开满了高山花卉。有龙胆、多刺绿绒蒿(是我见到的第一种绿绒蒿)、密花翠雀、垂头菊等等。放眼望去,周围全是高山,蓝天白云离我们很近很近。远处一个山坡上都是岩羊,远远的看去,像是一颗颗圆滚滚的石头,布满了山头。沟里有二只觅食的狼,四周没有人烟,这应该就是理想的世外乐园。我们又是拍鸟又是拍花,鸟飞了、花拍腻了就接着拍景,景拍好了就互相拍着臭美照,只有三石和云河在远处专心地拍着鸟。</h3> <h3>高海拔地区,气候变化无常,刚刚还是阳光普照,一会就下起了冰雹和雪。雪中藏雀。</h3> <h3>下午四点多,肉保把我们带到一个风景更加绝美的沟里,此时光线已经柔和了一点,手机随便一拍都是电脑桌面。</h3> <h3>朴实热情的肉保站长是位藏族汉子,有着一双鹰一样的眼睛。</h3> <h3>一直到太阳快要落山,依然没有看到兔狲。花间的高原鼠兔。</h3> <h3>光线渐渐的暗了下来,我们决定收工。肉保站长开车带我们去他的保护站,也就是他的家。车子开到一个小山坡下,一只狼探着头在坡上看着我们,就像一只哈士奇。</h3> <h3>车子在沟沟坎坎的山坡上折腾了半个小时,终于到达了晚上的住宿地,也就是沟里乡野生动物保护站。保护站条件比较简陋,就是一排像工棚一样的简易房子。吃过肉保站长准备的藏式晚餐,我们就睡下了,我选了一个最靠里面的床,半夜被狗叫声吵醒,想象着是不是狼在与我只有一张铁皮之隔的外面游荡。</h3> <h3>海拔高加上气温很低,早早的我就醒了。吃过早饭,七点多一点,肉保站长就开车带着我们继续寻找兔狲。在昨天那个风景最美的沟里,肉保站长用双筒望远镜发现了一只兔狲,就在几百米开外的山坡上。越冬赶快架起单筒望远镜,固定好位置让我们看,眼拙的我在单筒里居然都没看到兔狲在哪里,距离太远了。我们慢慢地把车子又向前开了一段,架上单筒,这下我终于看到兔狲了:对面山坡一块大石头边,一个萌萌的兔狲满眼警觉地注视着我们呢,现实版的兔狲比任何图片或视频都让人激动,哈哈!我也是见过兔狲的人了。</h3> <h3>兔狲灵魂照,虽然朦胧但无比珍贵。为了更近一点观察兔狲,我们又把车子开近了一点,非常警惕的兔狲钻进了大石头下的洞里,再也不愿出来了。为了赶路,我们只能万般不舍的离开,希望以后还有机会来这里拍兽拍花。</h3> <h3>山脚下近距离的大狂</h3> <h3>快离开沟里乡的时候,路边偶遇二群大石鸡,弥补了前年兰州大学榆中校区的遗憾。</h3> <h3>离开了沟里乡,下一站就是青海湖了。下午二三点,越冬把我们带到了青海湖边的橡皮山,这里的目标鸟种是朱鵐。车子停在路边,我们扛着相机吭哧吭哧地走了一公里左右,来到一个山坡上的低矮灌木丛边,这里就是朱鵐的出没地。刚架好相机,就发现了朱鵐的雌鸟。我们在这里守候了一个多小时,朱鵐雄鸟惊鸿一现,只有三石一个人拍到。<br></h3><h3><br></h3><h3></h3> <h3>离开橡皮山,我们就开车在青海湖边转悠,打卡青海湖。晚上的住宿地是刚察县的唐古拉山酒店。</h3> <h3>八月十号一天,我们的活动范围就是青海湖周边,由于天气晴好、光线太强再加上鸟的距离太远,拍出来的照片都惨不忍睹。一天加了二个新,长嘴百灵和黑喉雪雀。</h3> <h3>晚上我们住在互助县的天佑德酒店,明天是行程的最后半天了,明天的鸟点是互助北山,主要目标是雕鸮和蓝马鸡。</h3> <h3>十一号一早,我们就赶往互助北山,刚到十二盘坡第一坡的时候,我就看见山坡的草地上有几只蓝马鸡在觅食,赶忙用对讲机喊停前面的车子,一起下车拍鸡,咔嚓咔嚓,终于把国内四种马鸡收齐了。拍完蓝马鸡,越冬带着我们去互助北山的景区门口,那里便是雕鸮的点,越冬告诉我们,一个多月,天天在那里都能看到雕鸮。我们兴冲冲的赶到那里,迎接我们的却是高高悬崖上空空的洞穴,原来是悬崖底部在施工挖隧道,日夜轰鸣的机器声吓跑了雕鸮,到嘴的雕鸮飞走了。越冬带着我们在景区里面转悠了一小圈后,青海的行程全部结束。</h3> <h3>青海行充满惊喜和欢乐,最后以小小遗憾收尾。期待追鸟小分队的再次出行。</h3> <h3>青海追鸟行后续,简单记录一下:醉仙居和三石赶回南京上班了,剩下的我们四人意犹未尽,决定去甘肃的莲花山再刷一下鸟种。十二号上午,高大师带着我们从兰州出发,在莲花山保护站住了二晚,收获五新。</h3> <h3>莲花山的明星鸟种,斑尾榛鸡。开着车,在A线上来回的刷,遇到的概率很大。</h3> 川褐头山雀<h3><br></h3> <h3>星鸦</h3> <h3>在莲花山,终于把怨念了很久的菜鸟,灰头鸫和黑冠山雀收了。此行十五天,共加新23种,个人鸟种775。</h3><h3></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