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b> 舍夫沙万是一座山城,窝在一个山坳里。坐在车上远远看去,房屋方方正正,大大小小,高低错落,与其他的小山城并无两样,整体透着一点蓝色。</b></h1> <h1><b> 车停在山脚下,我们沿着山坡公路往上走,路旁挨挨挤挤停着很多出租小面包,后车头都快靠着前车尾了,很佩服这些山城的司机。高超的技术都是在艰难的环境中锻炼出来的。</b></h1> <h1><b> 步行十几分钟后,穿过一座土堡式的大门,我们走进了这座老城。像很多国内的旅游景点一样,巷子的两旁都是一些买工艺品的小摊,扫过一眼,那些小商品有的做工粗糙,有的似曾相识,并不能勾起我们购买的兴趣。</b></h1><h1><b> 当然也有一些看着喜欢的手工艺品,但限于语言障碍,怕还价的费时费事,也只能看看作罢。</b></h1> <h1><b> 商业街上充斥着此起彼伏的叫卖,人来人往的喧嚣,感受不到蓝色静谧的存在。</b></h1><h1><b> 拥挤的人群中,一双眼睛吸引了我的目光。虽然,除了眼睛,其余部分都被黑纱覆盖,但黑纱掩不住眼睛里透出的俏皮可爱的灵光。我一边随着人流移动,一边回身含笑注视着这双眼睛,似乎能从眼睛里探出什么秘密来。这个阿拉伯女孩也一直盯着我看,然后和身旁的小伙伴嘀咕了几句,随即她们俩大声地笑起来,一边笑,一边看着我,一边继续不停地咬耳朵嘀咕着,看得我不好意思地回头走自己的路。忍不住扭头再看时,两人还在看着我,还在说说笑笑。我也冲她们会心一笑。哈哈,眼神里传递的来自东方秘境和阿拉伯世界的喁喁密语,谁也不懂又似乎谁都明白!</b></h1> <h1><b> 走过小广场,沿着石阶拾级而上,眼前开始出现了各种蓝。蓝的墙,蓝的门,蓝的窗,或深或浅,或明或暗。游走其中,有一种身处海洋的幻觉,身着彩衣的游客就成了海底的各种生物,在蓝色的世界里悠来荡去,如同在水里一般轻缓柔和,慵懒闲适。</b></h1> <h1><b> 时不时地,一群小“沙丁鱼”从这条巷子窜到那一条巷子,那是本地的孩子在玩追跑的游戏。这样纵横交错蜿蜒曲折的小巷是最适合躲躲藏藏、追追跑跑的了。眼看就要追到了,一闪身就不知道跑进哪条巷藏进哪个弯了。正当追的人东张西望,左右顾盼时,冷不丁的,冒出一个身影,吓唬一声后拔腿就跑。快乐的笑声就像水波一样一圈圈地荡漾,一层层地扩散。</b></h1> <h3> 网上找的图,如果把这个孩子,这群人,这束光移到上图中,那就能还原我当时只道是寻常的画面了。</h3> <h1><b> 小时候,在外婆家,也有这样弯弯绕绕错综复杂的小巷,而且比这个更古老更幽静更神秘,也玩着和这群孩子一样撒欢的游戏。布满青苔的墙上也许还蔓生着那些童年的记忆。</b></h1> <h1><b> 小巷如海浪起起伏伏,我这艘没有方向的小船漂漂荡荡,荡到了小镇的边缘。这里的房子并没有被刷成蓝色,土坯露在斜阳下,反而更有厚重感。</b></h1> <h1><b> 据说,当地人认为把房屋刷成蓝色能得到神明的庇护,于是就有了蓝海般的舍夫沙万。而这种明媚的颜色也只能属于这片土地。</b></h1><h1><b> 之前在浦江见过一个小村子,所有的房子都被刷成不同的颜色,墙上是各式形象色彩夸张的涂鸦,同行的人以为新奇有趣,而在我看来,却有一种不忍直视的别扭。</b></h1><h1><b> </b></h1> <h1><b> 江南的村子本就应该是黑白两色的素净、沉寂,再疏疏点上几笔新发的绿,明媚的黄,娇羞的粉,若再氤氲几丝云气,那便是再美不过的江南了。</b></h1><h3> </h3> <h1><b> 每一个地方每一处建筑都有历史、宗教、环境所赋予的特质,都应该是有根有脉的,生搬硬套只会如东施效颦般让人生厌。</b></h1> <h1><b> 想要感受这份悠游在蓝色世界的梦幻,那还是要跟随迷离的阿拉伯音乐,去寻找海的蓝,天的蓝,舍夫沙万的蓝。</b></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