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都说新疆是徒步者的天堂,于是跟风北大登山队员组织的喀拉峻草原徒步团,亲历了一把天山脚下的美景。</h3><h3>一天的飞机,一夜的火车,再加上一天的汽车,把我们拉到了一个叫琼库什台的小村庄,这是我们徒步的起点。</h3><h3>据百度介绍,琼库什台村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特克斯县喀拉达拉乡,是一个有300多户、1700多人的牧业村,村内居民以哈萨克族为主。村庄四面环山,房屋依水而建,村里人畜饮水及生活用水均来自库尔代河。该村的建筑多为木结构,是伊犁河谷保存完好的一个木构建筑群。</h3> <h3>入住小木屋,打点好第二天的徒步行囊与驮包,便迫不及待地游览了村前的库尔代河与村后的草场。</h3> <h3>库尔代河水是典型的冰川融水,绿松石色的河水看似温暖实则冰冷刺骨。</h3> <h3>告示牌显示琼库什台也是乌孙古道的起点。</h3><h3>乌孙古道北衔准噶尔盆地,南控塔里木绿洲,是贯通天山南北的咽喉,历史上许多游牧民族都要争夺这块宝地。公元前的汉武帝为了对抗匈奴而与乌孙结好;隋唐时期西突厥控制天山统治塔里木盆地;唐代西征突厥及与突骑施的交好等,都是通过乌孙古道来实现的。</h3><h3>乌孙古道徒步属于限制级活动,难度达8.5级。</h3><h3>看来,这里确实是徒步者的乐园。</h3> <h3>当下,我还是先欣赏这比藏南繁华,比阿尔卑斯自然的琼库什台吧。</h3> <h3>徒步第一天: 琼库什台到西喀拉峻,约十八公里。上午天气晴好,通透度很高。徒步伊始,疲劳尚未来袭,大家体盈步健,兴高采烈,欢笑声,快门声,此起彼伏,声声悦耳。</h3><h3>一路美景暂且按下不表。。。</h3> <h3>午间沟底小憩后迎来了这次徒步的第一次挑战,一段约三公里的爬坡据说难度系数约为3.5。上午将近十公里的徒步已使得不常锻炼的双腿变得很沉重,历经近20亿次跳动的心脏显然已无法像当年那样提供连续爬坡所需的氧气,简餐后的困意更是想念城里空调下的席梦思。骑马虽然是个选项,但看看那些口吐白沫牲口,坡陡马乏的场景总会联想起一句叫一失足成千古恨的成语😃。</h3><h3>默念着"自己找的,自己找的,。。。",一直坚持到了山顶。好在山顶的风景别有一番洞天。</h3> <h3>终于,拖着疲惫的双腿,来到了第一个营地。营地是典型的哈萨克民居,两间小木屋,几间毡房,以及必备的"草原味",as expected😄。 难忘的是从于老师那儿借钱买的九元一瓶的"夺命大乌苏",是记忆中最美味的啤酒。大乌苏就馕,虽未到满血复活的地步,但也是元气半满,趁徒步领队格桑和他的伙计们埋灶做饭之际,寻觅大漠孤烟未果。。。</h3> <h3>晚餐后早早地便搭账就寝。根据日落日出时间推算,定了北京时间午夜两点的闹钟,准备记录无光污染旳银河壮观。这可是蓄谋已久的。报名徒步活动前特地校验了农历,证实这几天不会有太多来自月亮的光污染; 最大限度地减少了徒步必用品,为三脚架让出空间和重量。</h3><h3>没想到,临近午夜12点,便有队友惊呼银河银河。于是乎,大家忘却了徒步的劳累,一股脑儿从帐篷中钻了出来,提前排练了一场鹊桥相会。</h3> <h3>徒步第二天,从西喀拉峻到东喀拉峻。徒步距离约20公里。今天天气通透度略差,一路路况也相对平缓,大草原接着大草原,加之头天的徒步劳累并没有完全恢复,今天的徒步需要一些刺激。。。</h3> <h3>唯一的插曲应该就是烤馕的哈萨克大妈了。徒步路过一牧民家,看门狗狂吠不止,院子里一哈萨克大妈半依在馕坑边,傍若无人,一遍豪放地咀嚼着口香糖,一边娴熟地倒腾着盆里的面糊,时不时地往馕坑的炉壁上贴饼。 随着馕坑盖的一开一合,烤面香味与烟熏味混着着弥散到四周,刺激着吃货的味蕾。眼看这帮城里来的吃货根本挪不动步子了,大家寻觅着集体出资,准备买它一摞,边走边享用。无奈言语不通,无论是刘博士手脚并用的比划,还是面对一张张花花纸的引诱,老太太就是无动于衷。已前行的马队哈萨克小伙,一看情形不对,便策马赶回来,充当翻译。原来这锅馕是牧民一家下面两周的粮食,自然是不会卖的! 而这帮高智商的城里吃货岂能善感罢休空手而归,于是软缠硬磨,愣是用城里人吃的、加了色素的、加了防腐剂的、加了许多甜味剂的、机器生产的、说不定快过期了的零食,换取了一个天然的、无工业污染的、纯手工制作的馕,实现了史上最不平等的交易😄</h3> <h3>东喀拉峻的营地与西喀拉峻的类似,只是商店里品种更多些,大概是因为附近的牧民更多些。</h3> <h3>也许是因为牧民较多的缘故,使得我们有幸在营地目睹了一场叼羊的游戏。</h3><h3>叼羊既是哈萨克人盛大节日的必备项目,也是日常喜庆吉祥的标志性活动,久而久之,这也融入了哈萨克人和马的基因中。一匹好马,能通过地面的振动,感受到远处的叼羊活动而情绪激昂,扬蹄嘶鸣,催促主人参战。这时,年轻的哈萨克人自不必说,连大腹便便的大叔也会立马找回年轻时的矫健,跃马扬鞭,加入叼羊的行列。</h3> <h3>是夜不见银河,取而代之的是倾盆大雨,帐篷几成小船。还好,次日早上雨过天晴,又是一个徒步旳好天。</h3> <h3>第三天也是徒步行程的最后一天,从东喀拉峻到塔里木庄园。行程至少有22公里,好在大部分是下坡,对我来说比上坡容易多了。</h3> <h3>连续两天的草原美景,已带来了审美疲劳。第三天的景色其实是很有特色的。一路大多为优质的高山草甸,两边远处则是陡坡和峡谷。勤啃的牛羊们都力争在入冬前往身上贴膘。</h3> <h3>草原似乎也察觉到了我们的无聊,一路想方设法,努力为我们的行程添彩。</h3><h3><br></h3><h3>炫酷</h3> <h3>示好</h3> <h3>舐犊</h3> <h3>舐犊</h3> <h3>跪乳</h3><h3>啃老族,别羊都看不下去了! 念你懂跪乳之恩,也就不大声批评你了!</h3> <h3>千里察秋毫</h3> <h3>入秋之后的最后荣耀</h3> <h3>徒步的终点塔里木庄园。天山脚下一个美丽的山谷,现代文明侵入之前,这里大概就是陶老先生想象的"不知有汉无论魏晋"之处。</h3><h3>所谓的庄园,就是新安了一排简易的(按城里人的标准)模块房。没通市电,入夜后会有柴油发电机发电,供照明用。有水,能否洗个热水澡要看运气。我的"单人套间"的太阳能热水器正巧不工作。天山冰川上流下来的溪水冰冷刺骨,凭着三天汗水洗面后的动力,以及三十多年前在北京寒冬腊月用自来水冲凉的余勇,愣是洗了个冷水澡。</h3><h3>这种冷,夏天的冷,侵入骨髓,荡涤心灵。</h3><h3><br></h3><h3>对,回归自然,荡涤心灵,这大概是徒步所能提供的。</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