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平潭岛三日游

梓禾

<h3>  众所周知,福建省简称“闽”,听导游说,福建山多树多虫多而用其称,我虽然半信半疑,倒也不觉得全是玩笑,因为福建虽然是依山傍海,可山的比重很高,之前我曾踏过的美丽的太姥山、武夷山,留下了颇深的印象,本次旅游却与大海作了一番亲密接触……</h3><h3> 平潭岛也许相对陌生,我们浙江与福建毗邻,也都是沿海省份,可平潭岛离台湾仅隔68海里,是敏感的前线,虽然海景风光绮丽、蔚为壮观,且有海坛古城海文化之底蕴,可旅游业滞后,只是近几年才开发成风景名胜。听导游说,习近平曾将它比作中国的马尔代夫,一句话,一个普通的“千礁岛县”,立即成了继海南之后获批的中国第二个国际旅游岛。 </h3><h3> 初秋的季节,原本是一个怀旧的季节,我告别了忙碌的暑期书法培训,兴致勃勃地约上几个同学好友,忘却了恋旧,放飞心情,去拓展新视野、新知识,去体验一段耳目一新的旅程。有些事往住好事多磨,八月九日十日正赶上超强的“利奇马”登陆,所幸的是不在行程途中,只是刚准备起程,有躲避推迟的空间,虚惊一场后反而遇上了晴朗无雨的好天气,短暂的三天,真正感受到了吴承恩《西游记》中那“一叶浮萍归大海,为有何处不相逢”的佳句。我爱大海,因为它蕴藏无比的威力,它可容纳无数的细小粒沙,也可用柔软的唇去吻碎坚硬的礁石……</h3> <h3>八月十三日清晨,我们从这里起程,这是惠芳同学居所祥新小区门口,也是端村停靠站。</h3> <h3>旅行社老板兼地导在金华高铁站忙碌奔走,真是一种巧遇,原来他老爸何炳耿校长是我结交四十多年的书友。</h3> <h3>福建地导是个小伙子,这次虽然没运气遇上美女导游,但小伙子身上也有许多值得一赏一学一悟的东西。</h3> <h3>中午落地省会福州的第一顿团歺吃得很满意,印象最深的是这道“一代双娇(椒)”</h3> <h3>  第一个景点是在市中心的“林则徐纪念馆”,它是集公园式与宗祠式于一体的建筑,规模宏大,如走迷宫一样,一不小心就会迷返原路而出不来,</h3><h3> 站在民族英雄铜像前萧然起敬,因为他还是清朝一品官,是政治家、是诗人……他的才学、品行、伟绩自然会赢得后人敬仰。在他的出生地、故乡建造这样一座纪念馆也自然是件顺理成章之事了。</h3> <h3>馆内的巨大榕树真切地感受到“前人裁树,后人乘凉”这句古话。</h3> <h3>蜡像呈现出钦差大臣与皇上侃侃而谈的场景。</h3> <h3>广东销烟,火炮抗敌的印迹永彪青史。</h3> <h3>铜雕:劳动人民安逸的生活小场景</h3> <h3>一枚巨大的印章“宠辱皆忘”,不仅是一代伟人,也是普天大众所应该追求的超绝尘世的做人态度。</h3> <h3>林则徐书法</h3> <h3>后人给林则徐颂戴的许多个“第一”的头衔。</h3> <h3>到了纪念馆出口,迎面飘来一小面破旧的小旗,导游只字不提不弄面新旗的原由,直觉告诉我,他是一个年青的老导游,从他的幽默、自信的谈吐中,我感觉到他的老练,同时还有机智,细致,努力、刻苦等优良品质,我最佩服的是车开他口也开,车停他嘴还不停这种不厌其烦地付出服务的精神,他的声音一直是轻度沙哑的,当然在最后“收官”时赢得了许多感情分,在车上推销当地产品时获得了丰厚的利润,他的一些不足和小忽悠也就自然忽略了,这也许是一种旅游业的普遍现象吧。</h3> <h3>三坊七巷与林则徐纪念馆只是“一步之遥”,在我印象中与台州临海、椒江古街有些相像,所不同的必竟是省会,单从街面说就宽出几倍,目前虽不能与杭州的“清河坊”比,可单从原汁原味上说就有所胜出。</h3><h3><br></h3> <h3>街面上时而放出的冷气雾,引来不少街客驻足拍照,若似一幅电视剧画面。</h3> <h3>一组街市的内外景,榕树是福州的市树,随处可见,街面上也不例外。</h3> <h3>惠芳似乎发现了新大陆,的确这双层的供人闲坐小憩的全木制阁楼别具一格,后两张不同角度拍摄会更加呈现出精美雅观。</h3> <h3>小小店面却很幽深,可惜无瑕探幽。</h3> <h3>黄包车夫拉着一对童男玉女,好悠闲自在。</h3> <h3>不说的话总以为我们是坐在公园里歇脚,实际上是坐在街路店面边休息,顺便留个小合影。</h3> <h3>三坊七巷,要具体找到哪三坊哪七巷,听导游说已很困难,单从游客角度也只需游走“冰山一角”,就可找到一些时光倒流的感觉,文儒坊是保护得比较完好的一坊,我的印象是坊中有巷,巷中还有巷……</h3> <h3>此巷中的榕树须好让人惊叹,如古装戏中大花脸的胡须,让人过目不忘。</h3> <h3>坊中墙脚一树鲜花斗奇争妍,招蜂引蝶,留个纪念也许就会奇遇桃花运,难怪我的两位旅友笑得这么开心自然。</h3> <h3>金碧辉煌、白狮护门、扁额高悬,又似乎是在京城逍遥。</h3> <h3>头晚外面小吃,遇上了近四百来斤的大家伙,只好偷拍,当心挨上一拳就完了。</h3> <h3>第二天一早就来到了将军山,此山不高,只有我们壶山的三分之一左右,也许只顾得观海拍照吹海风,而忘了细听命名将军山的来历。从正在建造雄伟的纪念碑来看,总该是与战事,与捍卫祖国统一相关。</h3> <h3>栅栏处就是一个防空洞口,我掰开草丛探望了一下,是铁将军锁门不开放。</h3> <h3>四人行在半山腰处的瞬间留念。</h3> <h3>偶遇姑姑的外孙,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其实是一种欣喜与激动。</h3> <h3>体验与渔民一块拉网捕鱼</h3> <h3>这就是劳动果实,胖鼓鼓的十分可爱。</h3> <h3>此景此情想到了年青时代印象较深的电影《海霞》,期中插曲是“渔家姑娘在海边,织呀么织鱼网……”</h3> <h3>这姿态像是栖在沙滩上一只笨拙的“老海鸥”</h3> <h3>光屁股的小男孩。</h3> <h3>护花使者之一</h3> <h3>护花使者之二</h3> <h3>海天一色,风拂轻纱,一对吵了速和,和了续吵的好姐妹。</h3> <h3>人在大海面前都是“沦海一粟”,既使戴绿帽也会被涛声拍打出童真般的笑脸。</h3> <h3>没有英雄救美的机会,有英雄救男的机会也不放过,吕克昌同志替补了徐建华的临时报退,聊天中获知原来他俩是一块闯荡西北的老熟人,这次我俩也就一回生二回就熟了。</h3> <h3>下午来到了北港渔村,据说这里曾是红极一时的“爸爸去哪儿了”的拍摄基地。</h3> <h3>看到这招牌就联想到我们的“农家乐”</h3> <h3>这里看不到土砖屋,大都是石头房,类似于缙云的石头屋,所不同的是用小礁石垒砌,而浙江缙云的是打大块崖石垒砌。</h3> <h3>“石头会唱歌”,这景点听人多次念叨过,原来就这点小玩意,然而我却因捷步寻找前方佳境,错过了观赏及弹奏,还是有点惋惜。</h3> <h3>这乍一看以为是油画,其实不然,是把破旧船置放于渔村公园,这倒成了一道不错的风景,如同我们的破旧农具置放恰当位置,可演绎出一种农耕文化。</h3> <h3>看到这些小船静静地停靠在有堤坝掩护体的水域,就明白了人人都需要有自己的心灵港湾,在人生路上可以随时躲风避浪。</h3> <h3>这是第二次海滩观光,此处还是我国第二大风力发电场,因停留时间不长,我们点上几份热乎乎的鱼丸,在遮阳棚下愜意地边吃边赏。</h3> <h3>平潭岛古称海坛岛,所以有了这“海坛古城”集现代版与古代版的地域特色,彰显出厚重的海洋文化。</h3> <h3>  最后这天下午四时左右,我们来到了返武的福州高轶站,这时下起了瓢泼大雨,雨点打在大巴的车窗,像是给我们一个清快凉爽的送行,在小有归心似箭的心情中回望美丽的福州、平潭岛,思绪着说不定哪一天,我还会投入这片宽阔的大海胸怀……</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