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陕西省青少年“壮丽七十年 拥抱新时代”美丽中国研学行夏令营一一杨陵区第四初级中学

待宵草

<h3>  为了激发同学们的爱国情、强国志,充分发挥研学实践教育在传承革命精神以及传统文化等方面的重要作用,省教育厅在2019年暑期,组织义务段中小学生参加“壮丽七十年,拥抱新时代”美丽中国研学行夏令营活动。8月6日下午,我们杨陵区第四初级中学14名师生和陕西其他县市228名师生坐上即将开往河南的高速列车,开启了为期五天的研学夏令营生活!</h3> <h3>  出发前杨陵区教育局宋立群副局长、教育组周文全组长、罗吴莉老师意味深长的为老师和同学们讲解此次研学旅行的意义及要求。</h3> <h3>  8月7日下午,是研学旅行的第一站——洛阳龙门石窟。虽烈日炎炎,但师生们兴致极高,大家在领队和导游的带领下到达龙门石窟大门。进入景区,映入眼帘的是横跨伊河的龙门桥,全长300多米,模仿隋代的赵洲桥而建,主拱跨度90米,上面“龙门”两字是陈毅元帅书写,伊河的水静静地从它下面流过。营员们驻足观看,拿出相机轻轻地拍照,留下这美好的时刻。一路前行,意犹未尽,不觉来到著名唐代大诗人白居易的陵园——白园,进入院内,一同参观了诗人的许多著名碑文佳作。</h3> <h3>&nbsp; 8月8日,探秘唐三彩。穿过长廊,全然嗅得见中国艺术。明明寥寥三色,却是明艳动人。抬起前蹄的马儿,浑身朱红,几点青色,几笔素白,外表釉质,浑然天成。在张家彩窑,每人要完成一匹马儿的上色,看似相同的颜料碗有着大学问,大讲究。大厅里没了声音,每个人都很认真,这是非遗文化在学生身上最美的传承。参观洛阳博物馆,博物馆分上下两层,比较全面的展示了在洛阳建都的十三个朝代的历史文化经济等各个方面的成果,特别是《洛神赋》,大家看到了它的复制品以及创作背景,看完以后,很是钦佩曹植的才情,对曹植有了更深的了解。</h3> <h3>&nbsp; 8月9日,让我们认根寻祖,踱步来到黄帝故里。远古时候,在河南这片明珠般的土地上,出现了中华民族最早的领袖,中华儿女共同的祖先——黄帝。一拜 ,再拜,三拜,每一个人,无论如何境地,都要记得自己从哪里来。观中原福塔,三百八十八米的距离在地面上可能并不算长,但当孩子们站在中原福塔上时,仿佛置身云海,不知如何了。这“福”一字,乃帝王亲书,是天下唯一不可倒放的福字。赏《锦绣中原》,壁画细致入微,竟让人分辨不清。</h3> <h3>  </h3><h3> 8月10日,观看开封府生动形象的演武场表演,弘扬包拯大人铁面无私,扶正祛邪,刚正不阿的精神。走进清明上河园,营员们好像来到了商业无比繁荣的宋朝,琳琅满目的商品和林立的商铺吸引着我们的眼球。热情的民俗表演,精彩激烈的“岳飞枪挑小梁王”,激动人心的“大宋•东京保卫战”等等,无一不在诉说着祖国历史源远流长。</h3> <h3> 虽然一路辛苦,但是收获满满。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好多家长在接孩子时讲到:“这次研学夏令营活动,孩子收获了很多,生活技能与学识素养是在书本中学不到的,参加这样的研学活动让孩子们开阔了视野、丰富了知识,加深了与自然和文化的亲近感,增加对集体生活方式和社会公共道德的体验,还提升了孩子们的自理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活动的意义很大,感谢学校给孩子别样的学习机会,感谢带队老师们的辛苦付出。”的确如此,研学旅行带给孩子们的感受是一辈子的,我们既是龙的传人,我们就应该从小立志,传承文化,让中华文明代代相传,经久不衰。华夏文明中原起,中原文化照古今。祝福我们伟大的祖国,繁荣昌盛,蒸蒸日上!</h3> <h3>图文编辑:杨钦会 周康宁</h3><h3>审稿:王浩军</h3><h3>杨陵四中校办电话:029-87042127</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