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今天中元节,是没有祝福话语的节日 ,也是婆婆去世后的第一个中元节。<br></h3><h3> 婆婆是今年正月末走的,我们当母女的缘分只维持了24年。</h3><h3> 与婆婆相处的24年,点点滴滴让我无限思念!天堂里的婆婆,您走的那一刻我没在您身边,回家看到躺在灵柩里的您,却不敢放声悲哭,因为世俗的偏见总以为媳妇哭婆婆多多少少会被误认为虚情假意,每逢祭祀您的日子,我蹲在坟前,泪水涟涟,您在媳妇儿心中的慈母形象已经扎根!</h3><h3> 婆婆今年70岁,可是生活的沧桑使她要比实际年龄苍老许多,婆媳之间本来就是很微妙很复杂的一种关系,虽然现在已经少了旧社会那些三从四德的约束,甚至都很明智的分开另过,但总归是一家人,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哪有马勺不碰锅沿的?想想自己24年的婚龄 ,在“好儿媳”的称呼上自认为还是可以蒙混过关的,其实,您才是婆媳关中“婆婆楷模”。归根结底,爱是相互的!</h3><h3> 记得当时谈恋爱时,就从老公的嘴里得知婆婆的艰辛处境,她从小争强好胜,一直用她那并不强大的身躯默默的支撑着那个风雨飘摇的家,用她特有的人格魅力激励着鼓舞着儿子,在他平静的叙述中我早已泪花闪烁了,对婆婆的敬意油然而生,尊重----是老公灌输给我的,也是在婆媳这堂课中先入为主的思想,只有他尊重他的妈妈,才能诱导你去尊重,即使这种观念中有“爱乌及屋”的意识在其中。</h3><h3> 儿子年幼的时候,婆婆与我的朝夕相处,她缝缝补补、洗洗涮涮、做饭每天任劳任怨的忙碌不停,给我们解决了后顾之忧,我自然要知恩图报:天凉了,给婆婆买身保暖内衣,天热了,买件衬衣,婆婆逢人便炫耀,这是我媳妇给我买的,惹的那些婆媳不和的老太太们眼谗,婆婆的身体一直不是太好,买药我也从没吝惜过,我是真心的希望他们的身体健健康康的,于我们来说,这何尝不是一个莫大的福气呢!和婆婆一起的时候,我妈长妈短的叫着,从周围羡慕的目光中我体会到婆婆心中的那份满足与喜悦。</h3><h3> 记忆中,我与婆婆无论去到哪里,陌生人从我们的相处中捕捉到的信息就是我们是一对母女,很多时候他(她)们会对我婆婆这样说:您女儿多孝顺您呀!什么什么的……,而婆婆就会说:这是我的儿媳呢!那表情、那口气就是在炫耀!</h3><h3> 我们小家迁到太原后,回老家的时间越来越少,可每次回家前,她就把我住的那间屋子收拾的干干净净,被子也拆洗的清清爽爽,回家后她什么也不让我干,早早做好早饭等我们起床。节假日我都提醒老公给家里寄钱、打电话,刚结婚时的我们的日子很是拮据,所以每次给的钱都会被婆婆原封不动的保存起来,她说“家里有地呢,消费也不高,你们在外面不容易,正是用钱的时候,我们不花你们的钱!”俗话说“人心都是肉长的”婆婆的开明大义让我读懂了一个母亲的无私情怀,所以在以后的日子里,我发誓都要善待她。</h3><h3> 理解与宽容,迁就与忍让在婆媳妇相处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h3><h3> 从生活习惯的适应到日常琐碎事物的处理,婆媳之间肯定存在着很大的分歧,婆婆在这点上很是明智,从来不干涉我们之间的事情,做什么决定前先征询我的意见,俗话说的好“人敬我一尺,我得让人一丈”,我不是苛刻之人,当然懂得“投之以桃、报之以李”的道理,比如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隔辈人嘛,老人对孩子的疼爱都有“溺爱”的成份,这点你无法去剥夺无法去改变,但是当孩子做错事时我黑着脸在那教训他时,儿子会向奶奶投去求助的眼神,每当这时,婆婆都会面无表情的离开,因为就孩子教育这个问题我们曾达成共识-----当父母教育孩子的时候,爷爷奶奶不应干涉,亲妈亲孩子,即使打几下也不为过,如果老人在旁边搅和,只能添乱,于事无补,失去了老人的庇护伞,儿子最后只能乖乖的就范,在这点上我尤为欣慰。</h3><h3> 说到这,有必要跟大家交代一下,婆婆没上过几年学,认识的字也不多,可即使是这样,我对她除了感激还是尊重,对于这样的一个通情达理的老人来说,文化的多少还显得那么的重要吗?</h3><h3> 婆婆,您的一生,是无私的一生,是奉献的一生。今天是中元节,儿媳用文字寄一份思念 , 愿您在天堂不再孤冷。</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