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礼堂” 我心中的神圣殿堂

古莒书社

<h3>  冰心老人在她的散文《走进人民大会堂》里有这样一段话:“你定了神,抬头望,你望见高高的圆穹外,饱满圆大的葵花蕊中,一颗伟大的红星,发射出条条灿烂的金光。”短短语句,流露出冰心老人对人民大会堂的真挚情感。 </h3><h3> 在我记忆中也有一座圣殿,她没有北京人民大会堂那么雄伟壮观,也没有闻名于世的名气,她坐落在我的家乡莒县县城金龙河畔,与县委县政府驻地隔河相望。这座具有苏联建筑风格的莒县人民大会堂(俗称大礼堂,以下简称大礼堂),始建于一九五八年,一九五九年启用,巧与我同龄,是全县政治文化的标志性建筑。 </h3><h3> 我的童年、少年和青年时代跟随父母一直生活在它的身旁。 </h3> <h3>  经常听人说“我是看着这个孩子长大的”,以此证明对这个孩子的了解程度;用拟人的比喻,大礼堂是看着我长大的。 </h3><h3> 我的童年是个调皮的孩子。那个时候没有幼儿园,每天除了吃饭睡觉在家里,其他时间都和小伙伴围着大礼堂玩耍。除了在金龙河抓鱼摸虾,就是在大礼堂院子里捉迷藏、踢毽子、跳方、掏鸟蛋。 </h3><h3> 大礼堂院子里有一排平房,是参加会议人员临时休息的活动场所,礼堂周围参天的大白杨树,整整齐齐的矗立着,像卫兵在站岗,阵阵微风飘过,白杨树叶哗哗作响,伴奏出悦耳动听的乐章。 </h3> <h3>  记得有一次掏鸟蛋,我踩着男孩肩膀搭个人梯,噌一下爬上平房屋顶,迅速掀开瓦片寻找麻雀蛋,突然看大门的老大爷出来了,我急忙从屋顶顺着树枝跳下来,把衣服划开一个大口子,回到家挨了姥姥一顿揍。</h3><h3> 后来我上学了。小学在城里完小,初中在实验中学,这两所学校都在大礼堂附近,每天上学的必经之路就是大礼堂南侧金龙河岸。</h3> <h3>  夏天,大礼堂周边的参天大白杨树形成天然绿荫通道,为我遮阳挡雨;冬天,大礼堂南侧金龙河面厚厚的冰层,为我和小伙伴们上学提供便利条件,我们从南岸顺坡而下,到达冰面后迅速滑到对面,这种冒险行为一旦被老师发现,就要罚站写检讨。当然,也有惬意的事,就是偶尔跟着爸妈屁股后边大摇大摆的走进大礼堂看一场节目,爸妈他们坐在座位上,我们小孩只能站在墙边挤在一起,翘起脚后跟从人缝里看。宽敞明亮的大厅,一排排整齐划一的排椅,座无虚席,高大的舞台上紫红色的大幕徐徐拉开,节目开始。我个子矮,即使踮起脚尖也很难看到舞台上的表演,但内心里的自豪感难以掩饰,足以在小伙伴面前吹胡好几天了。大礼堂伴着我成长,每年县委县政府在这里举行的各种会议及重要活动,看到自己的爸妈也在这个行列里,爸爸上衣口袋里插着一只钢笔,神采奕奕的走进大礼堂,一次次的触动我的心灵,憧憬着有朝一日,自己也能像爸爸妈妈一样走进大礼堂参加会议。</h3><h3> 这个美好憧憬终于实现了,1974年9月,我高中毕业,响应党的号召,上山下乡接受农民再教育,成为我们县第一批下乡知青。欢送会就在大礼堂举行,县委领导亲自给我佩戴红花,敲锣打鼓,夹道欢送,那精气神至今记忆犹新。1975年,第二批知青欢送会仍然在大礼堂举办,经带队老师推荐我和另外几位同学,在欢送大会上代表往届知青发言。当主持人念到我的名字时,我简单拽了下褂子,捋了一下搭在肩上的辫子,就像爸爸那样精神十足的走上讲台。五分钟的发言结束,台下响起了热烈的掌声,顿时我脸涨的发烫,手上的汗水早已把讲话稿子都浸湿了。</h3><h3> 这次演讲,是我人生第一次登上大舞台,很受鼓舞和教育。</h3><h3> 此后,大礼堂在我心中,已经不再是玩耍的场地了,我开始敬仰它,崇拜它。</h3><h3> </h3> <h3>  六十年过去了,莒县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口超过百万,人民生活日新月异。大礼堂,这座神奇的殿堂,见证了时代发展和世事变迁,见证了一代又一代人的成长。</h3><h3> 十年“动乱”,大礼堂遭受了严重的摧残破坏,遍体鳞伤,后经多次修缮,大礼堂重新焕发了新貌,继续发挥它的作用,默默无闻的为莒县发展服务。</h3><h3> 1992年,我调动到省城工作。阔别家乡,阔别同事,阔别伴我成长了三十多年的大礼堂。记得搬家的那天早上,天刚蒙蒙亮,同事和邻居不约而同的来给我送行,当时我的宿舍就在大礼堂东侧的县委宿舍楼上,我眼含着热泪,与同事邻居道别,踏上新的征程,汽车行驶到大礼堂门口时,我情不自禁的回头望着它,直到泪水遮住了我的视线。</h3><h3> 每次回老家探视父母,都要专门到这里转转,凝望一会,端详一会……它就像一位慈祥的老人,端庄地坐卧在那里,看见它,就像看见父辈的身影,穿越了时光,大礼堂带给我的仍然是无限的思念和感动。</h3><h3> 乡愁,有时候它不仅仅是一张小小的邮票,也不是一张回家的船票,乡愁是一种牵挂、是一种责任,更是一种大爱。带着这种大爱,我要为家乡的发展多做贡献。就像冰心老人说的:“朋友,让我们把自己的一滴水,投进这浩荡无边的力量和智慧的海洋中去吧。” </h3><h3> 感谢莒县县委县政府的古城改造工程,把大礼堂作为文物保留了下来。这是一种远见卓识,这也是一种不忘初心的具体践行,这更是一种尊重历史的文化情怀。</h3><h3> 这座有着光荣历史的建筑,在那里,更在我的心里。它将继续见证莒县更加美好的未来。 </h3><h3><br></h3><h3><br></h3><h3>作者:姚学荣 省纪委派驻省发改委纪检组原副组长</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