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在南幼,期待有你”——写给即将送宝贝入园的家长朋友们

美友10503700

<h3>各位即将送宝贝入园的家长:</h3><h3>您好!</h3><h3> 还有几天,您的孩子就会离开家庭,到幼儿园里开始集体生活。对孩子们来说,这是一个全新的开始,或许不那么容易,却是他们人生所必须经历的过程。</h3><h3>其实,当他们呱呱坠地那一刻起,就已经体验过分离之苦。他们离开妈妈温暖的子宫,非常努力地来到这个世界。他们通过哇哇大哭表达自己的不适应,但渐渐地就会喜欢上这个世界。</h3><h3>从家庭走向幼儿园,是孩子们人生中第二次重要的分离。这一次他们要离开自己熟悉的家庭,离开自己最最依恋的家人,进入到集体之中生活,这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孩子们常常通过哭闹来表达自己的不安,或者抗拒。</h3> <h3>  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他们的先天气质各不相同,在入园适应上的表现也不相同。</h3><h3>有些孩子饮食、大小便、睡眠都很有规律;心境、情绪比较愉快、积极;他们喜欢尝试新鲜事物,在新环境与陌生人面前会表现出适度的紧张,对环境的变化容易适应。(容易型)</h3><h3>有些孩子恰恰相反,活动没有节律,不容易预测和把握;他们对新的环境或者陌生人敏感、紧张、退缩、难以适应,如哭闹不止等。(困难型)</h3><h3>有些孩子介于上面两者之间,属于慢热性或者慢性子的人,他们对环境的变化也不易适应,在陌生的人与物面前反应也很退缩,不容易兴奋,但是反应的强度比较低;对环境刺激的反应比较温和、抑制;心境比较消极。(慢热型)</h3><h3>当然,还有一些孩子同时具备上面两种或者三种类型的特点。(交叉型)</h3><h3>因为先天气质的不同,孩子们的入园焦虑的程度也会不同,而经历的入园适应期长短也会有所不同。</h3> <h3>除了先天气质,还有很多方面的因素会影响孩子入园适应的表现,比如孩子的自理能力情况,自理能力强的孩子更容易适应幼儿园生活;再比如,孩子的日常交往情况,经常和小朋友一起玩耍的孩子会更快地融入集体,等等。</h3> <h3>  作为南村幼儿园的老师,我们会尽最大的努力去帮助孩子们缓解入园焦虑。</h3><h3>我们会用温暖的笑容和拥抱迎接每一个孩子,给孩子安全感。</h3><h3>我们会接纳孩子的不良情绪,耐心地安抚想念妈妈的宝贝;</h3><h3>我们会为孩子准备丰富的玩具和游戏,吸引孩子们的注意力;</h3><h3>我们会带着孩子们去探索幼儿园里每一个有趣的角落,去玩滑梯、骑车子,去探索神奇未知</h3><h3>……</h3><h3>我们会尽最大努力,让孩子们爱上幼儿园。</h3> <h3>我们也希望家长积极配合,做一些准备,帮助孩子顺利入园。</h3><h3>一、对于上幼儿园,给孩子积极的暗示</h3><h3>尽量在交谈中避免消极的语言,比如:</h3><h3>“你还不会自己吃饭,上了幼儿园怎么办?”</h3><h3>“你要自己走,要不老师会说你的。”</h3><h3>“我们家太粘人了,我真担心他去了幼儿园会哭。”</h3><h3>“他还太小了,会不会听不懂老师说的话。”</h3><h3>……</h3><h3>这些语言不是给孩子施加压力,就是在传递焦虑。会传递给孩子,孩子能感觉到似乎去幼儿园不是件好玩的事情。</h3> <h3>我们可以换一些语言,比如:</h3><h3>“宝贝长大了,就要上幼儿园了,真棒!”</h3><h3>“幼儿园里有超级大的滑梯,很好玩呢。”</h3><h3>……</h3><h3>这样的积极暗示让孩子们对幼儿园的生活充满期待</h3> <h3>二、多陪伴、多安抚</h3><h3>孩子入园之后,家长们会发现,孩子似乎比以前更加粘人了,甚至无理取闹,本来可以自己吃饭的,现在一定要妈妈喂了;本来可以独立入睡的,现在很晚了还赖着妈妈不肯睡觉;本来都是自己走路的,现在搂着妈妈的脖子就是不肯下来自己走;一点点小事情,都可能演变成一场难以平息的哭闹。</h3> <h3>面对这种情况,以下方法您可以尝试一下:</h3><h3>请您一定一定要克制自己的情绪,不要焦虑,要平静、平和;</h3><h3>请您多拥抱孩子,让孩子尽情地趴在您的肩膀上哭一会儿,直到他自己愿意停下来;</h3><h3>请不要急着跟孩子讲道理,先顺着孩子,去满足他当下的需要;</h3><h3>请早点来接孩子,让他第一时间看到您,从离园到入睡的这段时间里,充分地陪伴与亲子互动,让孩子明白,即便去了幼儿园,妈妈依然会陪伴自己,依然爱自己。</h3><h3>其实,孩子并不是不喜欢幼儿园,只是他更不愿意离开家人。</h3><h3>有时,不是孩子离不开家长,而是家长离不开孩子,所以,请您和孩子一起加油!</h3> <h3>三、清淡饮食有节制</h3><h3>幼儿园的食谱是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生长发育的需要以及季节特点进行配置的,荤素搭配,非常合理。</h3><h3>很多孩子入园后,家长总怕孩子在幼儿园吃不好,特意为孩子准备丰盛的加餐。孩子看到满桌都是自己爱吃的食物,特别开心,吃得肚子圆滚滚的。</h3><h3>晚餐过饱的坏处是,在本该休息恢复能量的时候,脾胃依然要超负荷运作,孩子夜里睡眠的质量就会相应下降。休息不好,能量不足,第二天的情绪就比较低落,容易哭闹,增加入园适应的难度。另外长期吃难以消化的食物,容易造成小儿积食,导致孩子生病。</h3><h3>两句老话说的很有道理:</h3><h3>一是“要想小儿安,三分饥与寒”。</h3><h3>二是“萝卜青菜保平安”。</h3><h3>因而,建议家长坚持的饮食原则是:清淡饮食,有节制。</h3> <h3>孩子的顺利入园,需要幼儿园和家庭之间的相互配合。让我们一起携手,帮助孩子们顺顺利利地度过分离焦虑,适应幼儿园的生活!</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