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之间的摩擦往往无法在短时间内消解,而如果是两个大国之间发生冲突,且涉及的问题过于敏感的话,往往就又会让冲突升级。典型的例子就是美苏在1962年发生的古巴导弹危机。 其实在冷战时期,各国都是在积极的准备着核战争,有核国家在准备如何打核战争,将核弹作为己方最强大的刀锋,而无核国家则在积极的准备着防御工事,争取在可能的核战争的第一波打击中保留住足够多的力量。 那么,在世界核大战中,有哪些国家能够确保不会面临灭国之灾呢呢? 首先就是美国。美国之所以能够成为核战争后能够生存的国家,主要有两个原因。 第一,因为美国是目前唯一拥有已经进入现役的高效反导作战系统的国家。美国在各个技术领域的绝对领跑位置,军事技术领域可以也是这样。 目前反导系统中的几乎所有节点,美国的技术能力都是非常先进的,而且已经有大量的相应装备已经进入量产并进入现役部队服役。在海湾战争期间,面对伊拉克向以色列发射的飞毛腿导弹,美国空军的爱国者导弹系统就表现出了反导作战上的能力。而在今天,美国不断的演习也让各国明确的发现:美国的导弹防御体系已经基本成型。 在太空中,战略侦查卫星不断的监视着各国的导弹;导弹预警卫星负责在敌方导弹升空的第一时间进行跟踪和计算弹道;战术数据链和通讯卫星将预警信息传递到美0国本土的北美防空司令部;海基X波段雷达负责监视导弹的中段弹道;萨德系统、海基和陆基的宙斯盾系统负责发射拦截弹进行拦截。这已经是一套非常成熟的反导作战系统。 同时,美国的国土非常辽阔,一旦发生核爆炸,也并不会发生连基本的食物供应都无法进行的情况。 美国是一个非常大的农业产品出口国,其农产品产量非常巨大,即便发生核战争,在经过反导系统的拦截后,即便有少数的战略核弹头落入美国本土并发生核爆炸,其农业生产能力也足以支持美国的正常运行。而美国的工业系统也是非常发达,自然资源也非常充沛,即使是各个港口被摧毁,在短时间内也不会出现物资不足的情况。 更重要的是,美国大量的公民实际上都经历过冷战的历练,各种防核知识都深入人心,即使发生了核爆炸,也能够保存住大量的人口。这些人口在未来的世界大战中就是极其重要的资源,再配合上美国极大的工业设备储存数量,美国完全可以在核大战中保留住极大的人口数量,并在核大战后仍然维持住世界第一大国的地位。 另外一个国家就是中国。中国虽然没有太多的关于核战争的传统,也没有那么多的侦测系统可供预警或拦截,但是中国具有一个非常重要的优势,那就是各个地区对外部的需求极低。 虽然在核战争中,中国的各大城市不一定能够保证幸存,可实际上,在考虑到美军巨大的核武库时,中国完全没有办法拦截住哪怕十分之一的核弹头,但是中国的一大优势就是中国具有非常大的产业优势。 作为世界第一大工业国,同时也是积极去产能的国家,有很多的工厂等待着被处理,这些工厂所使用的设备并不是由那种精密的数字电路控制的,很多的设备只能靠人自己全权操纵,所以在核大战后,即便是在电磁脉冲横扫全球的时期,中国的工厂也完全不需要停止运行,即便特高压直流电力系统需要停止运行,但是不需要半导体变压器的交流电网在人工控制下其实仍然能够完成供电任务。 另外,中国是一个地形地貌非常复杂的国家。中国拥有大量的山地和丘陵,这种地形导致核弹的冲击波很难传播得太远。 这就会引发一个尴尬的问题,美国如果想要全面毁灭中国的工业力量的话,其核武器可能还远远不够。中国拥有世界第一的城镇数量,同时也拥有世界第一的工业人口,一旦发生核战争的话,美国的核弹头数量可能根本无法做到摧毁中国所有的村镇。 事实上,在城市连成片的东南沿海地区,为了达到彻底摧毁的目的,美军消耗的核弹头数量要更加的多,很多大的城市甚至需要十几二十几枚核弹才能彻底摧毁,这样的消耗是美国根本不可能承担的,更何况有很多的三线地区,即便是使用核弹头直接命中,仍然无法摧毁在山体中建立的工厂,所以在核大战中,中国也能够保存住大量的力量,配合着太空中的卫星系统和经营多年的弹道导弹导弹体系,实际上中国仍然能够确保敌方登陆舰队靠近沿海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