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发生战争,张召忠等军事专家能够上战场指挥打仗吗?

铁血军事网

龙猫 赵括,是我们都熟悉的历史人物。“纸上谈兵”说的就是他虽然兵书战法倒背如流,但是却没有实际作战的经验和技巧,一旦到战场上,必然输给那些身经百战,有丰富实战经验的将军们。后世则用“纸上谈兵”来描述那些理论知识丰富,但是严重缺乏实际经验的人和事。 当今世界是一个传媒高度发达的世界,如今即使是一般的民众,也可以通过电视、网络等各种媒体资源,了解到很多有关军事方面的知识和消息。而很多致力于科普军事常识的“网红”都让人耳熟能详,比如张召忠、杜文龙、房兵、尹卓等等,他们要么是现役军人、要么是退役军人,总之,都有一定的军方资历。但是他们并不真正的带兵打仗,而是负责面向媒体,为广大民众服务,或者是介绍武器装备,或者是讲解战役战术,目的就是促进我国的国防基础教育,增强国民的爱国热情和社会凝聚力。 其实在中国历史上,学识渊博同时又能带兵打仗的军事家很多,就我们所熟知的,孙武、孙膑诸葛亮等等,都是代表人物。春秋时代的军事家孙武,就曾经因为在齐国不受重用,转而前往吴国,向吴王阖闾献上十三篇兵法,并被封为大将,最终率军攻破楚国建立了吴国的霸业,孙武就是典型的军事家转行武将;孙武身后的孙膑和诸葛亮,虽然并没有亲自领兵冲锋,但也都是指挥若定,屡战屡胜,堪称是“军神”级别的人物。 但是,在当代世界,面对这些在电视上博学多识的军事专家,有很多人大概会很感兴趣:如果让他们亲自带兵,他们到底会不会打仗呢?这个答案恐怕是否定的。因为现代的军事活动远比古代复杂,行军打仗的具体细节和国家总的战略方针,是两个完全不同的研究方向。说概括一点,就是说,一个是具体的军务细节;一个是宏观的战略方向。宏观对微观有指导意义,但是不能具体指导某一个细节;同样细节可以影响到整体,但不具备改变大局的能力。 类似于张召忠、尹卓、杜文龙这些著名的“电视军事专家”,其实应该用一个更形象的词语来定义——军事媒体人。也就是说,这些人虽然有一定的军事背景,但是他们实际上是“媒体人”,他们现在的主要工作是传媒工作,并且以大众科普、提升整个社会的国防意识和科学知识水平为目标,并不是以行军打仗为目标。所以,选择的目标不同,走的道路自然是不同的。对于这些军事媒体人而言,他们的目的在于告诉我们这些没有机会进入军营的普通人:什么是武器、什么是战术、什么是军人的意志……等等,有关军队方面的常规知识,让我们对于军队、对于军事事务、对于国家的大政方针有更加深刻的理解。 以大家最熟悉的张召忠将军为例,张将军是海军出身,从基层干起一直官至少将,可以说是无论是对水兵生活还是对战略战术,都有深刻的理解。根据张将军自己介绍,在他从军生涯的后期,他主要从事的就是战略战术的研究,也就是说,未来的仗可能会怎么打,我们需要准备哪些装备,作战的战法需要哪些改进……这些都属于宏观的战略思想,而要把这些思想落实到实处,并训练一直战无不胜的军队,这就需要各级军事主官的努力,同时还需要军工部门、科研部门的协同。这不是简单的带兵打仗问题,而是一个国家上下,从科技到工业再到军事部门,大家协调一致,共同努力的结果。 说到底,电视上的军事专家和领兵打仗的将军们,只是具体分工不同而已,但是大家只有团结一致,才能最大程度的发挥自身的价值。同样,我们的国家要想尽快发展进步,同样需要从事各行各业的朋友们团级一致,集中力量和智慧,以实现“1+1>2”的效果。从这个角度上说,其实电视上的军事专家和军队里的各级主官,他们之间是合作关系,并不是替代关系,而且相互之间也不能简单替代。电视上的军事专家通过传媒,向民众普及军事科普知识,提高全民族的国防意识和爱国热情,同时为解放军提供优秀的兵源基础;部队主官则负责强化作战训练,把国家的潜力变成看得见摸得着的硬实力。从班加西机场上降落的伊尔-76到也门荷台达港停靠的054A护卫舰,在民众的支持下,解放军才能越来越强;同样,解放军越来越强,我们的同胞们才能越来越安全。 从这个角度上说,如今电视上的军事专家,可不是当年那个“纸上谈兵”的赵括所能比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