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莞中山人文之旅》攝影:張儉

CK

<h3>  東莞制鼓技藝歷史悠久,其中以石龍新昌鼓製作技藝最為有名。清末民初,石龍鎮內有多家鼓店,較為出名的有新昌、金昌、祺昌和祥新等,目前則僅餘新昌鼓店一家。</h3><h3> 石龍新昌鼓店主要製作龍舟鼓和醒獅鼓,從選料到製作技藝,都有自已獨到之處,所生產的鼓,工藝精良,音色響亮,經久耐用,深受人們喜愛。<br></h3> <h3> 應憐屐齒印蒼苔,</h3><h3> 小扣柴扉久不開。&nbsp;</h3><h3> 春色滿園關不住,</h3><h3> 一枝紅杏出牆來。</h3><h3> &nbsp;這首家喻戶曉古詩出自宋代詩人葉紹翁之手。中國歷代類似的關於木屐的詩詞多不勝數,畢竟中國人穿木屐的歷史至少有三千年,就連東莞市石龍鎮手工木屐製作技藝已有上千年的歷史。</h3> <h3>  據史料記載,東莞尚繡花屐,以輕為貴。其中東莞石龍鎮的傳統手工紅漆描花木屐,選料精,顏色艷,圖案美,有着步步高升、一帆風順、花開富貴、吉祥長壽等好意頭,深受人們喜愛。不僅是日常行走、乘涼的必需品,更是東莞人辦結婚、喬遷、外出謀生活求學時必不可少的行頭。<br></h3> <h3></h3><h3> 每年春節,東莞城鄉各地,都有敲鑼打鼓舞醒獅賀新春的習俗。對於醒獅來說,「獅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用竹藤、紗紙為材料,純手工製作獅頭非常考驗手藝人的技藝。東莞醒獅頭製作以石龍為最好,所製作的醒獅頭遠近聞名,深圳、惠州、廣州、香港等地以及國外都有人慕名來訂購。 </h3><h3><br></h3><h3></h3> <h3>  石龍醒獅頭經過扎廓、貼紙、晾乾、貼花、上漆、貼飾製作而成,堅固耐用<br></h3> <h3>  東莞石龍鎮,不僅有新昌鼓,木屐鞋、扎醒獅等非物質文化遺產,還有一條曾經名聲很大的竹器街。<br></h3> <h3>  還在清代的中葉時,石龍鎮就以竹器、木材和棉織物而出名。那條流經石龍鎮的東江,每天都會從上游放下來綑紮整齊的竹排來,這些竹排搬上岸後,便成為石龍竹匠的原材料。在經過匠人們精心的編織後,一件件竹製品,又從石龍發往周邊地帶。<br></h3> <h3></h3><h3> 民國初期,石龍鎮約有三百多家竹器店,從業人數二千多。以「竹」命名的街坊,有七條之多,而竹器街,則是其最典型的代表。這裏每天都進行着竹器的編織和交易,四周的農民,往往要坐船來到竹器街,挑選自己滿意的竹製品,回去後當做生活或生產工具使用。<br></h3><h3></h3> <h3>  崖口寺廟位於中山市南朗鎮崖口村,原名大灣古廟,據傳距今已有800多年的歷史,有文字記載重建於道光四年。</h3><h3> 該寺薈萃佛、道、儒文化,是中山地區較有特色的廟宇,在廣大信眾和海內外鄉親中有較大影響。</h3> <h3>  棲霞仙館,一處中西結合的園林建築。建於1918—1922年,是會同村富商莫泳如(又名詠虞,香港太古洋行總買辦莫仁揚之孫)為他的侍女阿霞和會同村的老處女們信佛念經所建造的。<br></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