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8月14日上午,余干县第三方调解在县法院心理咨询室组织开展“遇见未知的自己”为主题的团体沙盘游戏体验活动,此活动邀请到刘晓兰老师(中国科学院儿重发展与教育心理学专业研修班、西南大学应用心理学专业本科、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国家婚姻家庭咨询师、沙盘游戏治疗师、绘画治疗师、东莞阳光网特邀心理专家、东莞心理咨询师协会专家团队、东莞电台《城市的声音》节目邀请嘉宾)为主导老师。</h3><h3><br></h3> <h3> 在活动开始之前,刘老师对团队活动成员做了一个调查,问有哪些成员听说过沙盘或者对沙盘游戏有过一些了解,大部分成员都说不了解,没有体验过,只有个别成员说看到过别人玩过,但因为没有亲身体验,所以还是对沙盘充满了好奇,觉得沙盘很神奇。</h3><h3> 接下来刘老师又向团队成员问了第二个问题:“当你们走进来看到沙箱和沙具的时候,你们是什么感受?”大部分成员的回答是第一感觉就是小孩子玩的不是大人玩的,因此对这个沙盘游戏更加充满好奇,刘老师带着团队成员的好奇心开始了本次团体沙盘体验。</h3> <h3> 刘老师首先简单的介绍了一下团体沙盘游戏的规则以及整个过程环节的介绍,此活动主要分为三个环节:热身活动,地板游戏,团体沙盘。</h3><h3> 第一环节:热身运动,刘老师让每个成员去挑选一个自己最喜欢的沙具和一个最不喜欢的沙具,摆放在沙箱里,然后刘老师邀请每个成员结合自己所选的沙具进行自我介绍,再让成员们来分享为什么喜欢这个沙具而不喜欢那个沙具?成员们说到喜欢的东西会让人感觉很开心,很舒服,能带给人们满满的正能量;不喜欢的东西看起来很讨厌,甚至让人感到害怕恐惧。通过此环节,让我们团体成员之间更直观的感受到他人的内心世界,同时也促进每一个成员自我觉察和自我反省,也让我们意识到这世界上有很多我们不喜欢的人和事物,但这些都是客观存在的,不以我们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所以我们要学会去接纳他,包容他!</h3> <h3> 第二个环节:地板游戏,刘老师让每个成员分别挑选三个喜欢的沙具和三个不喜欢的沙具摆放在胶垫上,在挑选的过程当中,我们发现每个人很容易挑选到自己喜欢的,而要挑出自己不喜欢的则较慢,挑选好之后,刘老师让每个成员把挑选好的沙具摆放在自己的胶垫上,然后由每个成员来分享自己的喜怒哀乐的世界。其中有成员说到把自己喜欢的放在左手边,把自己不喜欢的东西放在右手边,因为觉得不喜欢的东西可以随手扔掉,似乎这已经养成了一种习惯。通过摆放也反映出一些问题,就是习惯真的很重要,也有人分享到喜欢的东西,代表着美好、积极、健康,不喜欢的东西代表着黑暗,邪恶,恐惧等等。整个分享过程非常的丰富精彩,此环节让我们潜意识的看清楚了自己的内心世界和内心真正的需求、渴望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h3> <h3> 第三个环节:团体沙盘,刘老师再次简单介绍了团体沙盘的规则。然后请我们每位成员用手去触摸、感受沙子带给人的那种包容、细腻、舒适的感受,接着开始总共六轮的沙盘的设计改造和沙具的摆放,整个过程不允许成员进行任何语言和非语言的交流和互动,大家开始正式进入静默奇妙的沙盘世界。经过六轮的沙具摆放和移动,团体成员共同完成了一个沙盘作品。刘老师首先让成员介绍第一个摆出去的沙具和动作的人的内心想法和感受,然后又问了其他人对这一摆放的想法和感受,在六轮沙具摆放的过程中,有些成员不喜欢某个沙具的位置,又对沙具进行了移动和调整,刘老师让其分享为什么会做这样的移动和调整。大家畅所欲言积极分享自己的摆放,以及对沙具移动的感受和自己摆放的沙具被移动时的感受。通过这个环节,成员之间感觉相互更加贴近了,对彼此又多了份了解和认识,每个人又都有了新的感悟和启发。通过非语言的沟通方式,成员们感受着彼此间的和谐以及合作的重要性。</h3> <h3> 通过此次团体沙盘体验活动,成员们不仅体会到游戏的乐趣,同时也用自己的双手在勾画着无形的内在感受和内心世界,察觉到自己内心的真正需求和对未来生活的向往。同时也在沙盘中学会了理解别人和反思自己,让我们遇见未知的自己,遇见更美更好的自己!</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