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未来

佐佐

<h1>  短短的十天培训结束了,突然有种不舍得感觉。舍友还笑着调侃说,你这是在逃避生活吧,人生就是这么奇妙,将两个素昧平生的人因一件事相聚在一起,却成了无话不谈的好朋友。这些天,我们一百多人,好像回到了大学时光,每天按时早起上课,下课,去餐厅吃饭,上晚自习,下课。我们每天提着学习袋穿梭在校园里的各个角落,在大学浓郁的文化氛围里境界都好像不一样了。</h1><h3></h3> <h1> 工作几年来也参加了不少的培训研修,每次培训中都热血沸腾,但一回到原地,就好像被孙悟空的紧箍咒打回原形。这也可能是大多数扎根底层的教师会有的感受吧。</h1><h3></h3> <h1>  在电子网络信息和大数据时代里,人一天不学习不看手机就好像跟时代脱节了,而作为教师的我们,如果不能够更新知识,提高自我,那么我们要已怎样的姿态站在三尺讲台,面对那一双双因知识改变命运的孩子。记得培训时吴教授说过“当今也是一个知识大爆炸的时代,作为老师先得是一个杂家,在杂的基础上做到专,在专的基础上做到精,在精的基础上才能博、渊、”。这也说明我们大学里学的那些理论知识远远不够,刚工作那几年我曾经一度怀疑自己,作为一名汉语言文学毕业的人,却上不好一节语文课,现在我才明白了,光凭理论知识是无法支撑教育教学的。 <br>  汉语是中国人的母语,语文教育是民族教育之本,也是百年文化的传承,民智的开启,公民意识养成的书面记载。时代不断发展前进,传统文化也不断走向现代化,科学化,人本化。语文是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统一,而大多数情况下我们却忽略了它的人文性。语文部编课本里你会发现人文性体现的很明显,也就是说它不仅仅是一本语文书,而是一种文化载体,通过一篇课文学生不尽要认识字词,理解文章含义,更要从通过文章了解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提高自我民族意识。习总书记说:“我们要坚持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但更重要的一个是文化自信”。 对于我们教师要持有怎样的态度呢,那么我们要从文化的背景下去理解语文的含义,叶圣陶先生最早给语文定义,口头为语,书面为文。 这也说明语文这门学科是听、说、读、写、并重。在1956年颁布《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指出“语文这门学科最重要的任务是提高儿童语言理解能力和语言的运用能力”1958年,受大跃进的影响,语文课开始突出思想教育,但也只是空头政治说教,导致语文教学大幅度下降,既而引发了两年多来人们对“语文教学目标的讨论”,集中在“文”和“道”上分歧上。之后,“红领巾”语文教学法的流传几乎成了语文教学的唯一标准。从上世纪人们对语文教育的探索和经验总结,到课程改革提出语文是文学性和工具性的统一,那么有多少语文教师成了教育的实验者和牺牲品,但没有他们的探索和追逐,也不会有人类社会的进步。随着社会的进步以前倡导语文教育价值取向“智力因素”到“非智力因素”到现在“注重主体性、创造性实践能力的培养”。这也要求我们教师要站在时代前沿,用科学和理性的眼光看待这门学科。<br>  尤其是乡村语文教师可能大多数越来越迷茫,不知道我们要怎样在互联网下的信息时代下打破以往传统的教学模式,。如今什么翻转课堂、新型教学模式,个人教学特色,使我们像一只无头苍蝇不停碰撞,实践,再实践,却找不出出路,更像是一只潜伏在水底的鱼,无法游到岸边。对比医生,律师,其他职业的人来说,他们的职业都有着保密度,而教师像是一个透明人,要赤裸裸的现在讲台毫无保留的将你知道的知识传授给学生。我们要卸下多重的铠甲,这意味着我们要用新知识武装自己,提高自己。<br>  最近听了那么多专家的授课,突然明白了,教学的创新和特色并不是只是唯一的一套模式,而要根据环境,实际情况,来创建适合自己学生的教学模式和评价标准!农村孩子由于基础差,家庭教育薄弱,所以传统的教学模式对他们来说也有好处,但我们可以在传统的教学基础上借鉴新的教学模式中适合的一些教学特色,摒弃传统教学中被淘汰的一些理念,形成一套属于我们自己的教学模式。<br>  今天下午快结束了,老师说了这样一段话:“别小看自己,你们可是真正扎根教育一线的老师,你们是教育教学的实践者,而我们虽然满腹理论,但我们的教育理论也是需要你们的教学实践支撑,没有实践的验证谈何理论”。而我想说只要努力,在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里不断前进,总有一天会游到岸边,仰望蓝天!<br>  <br></h1><h3></h3> <h1>  最后想用食指的诗结束: “当蜘蛛网无情地查封了我的炉台;当灰烬的余烟叹息着贫困的悲哀;我依然固执地铺平失望的灰烬;用美丽的雪花写下:相信未来!我要用手指那涌向天边的排浪;我要用手掌那托住太阳的大海;摇曳着曙光那枝温暖漂亮的笔杆;用孩子的笔体写下:相信未来!”(2019年8月14日晚)</h1><h3></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