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夏肯尼亚探源

王大根

马赛人是东非现在依然活跃的,也是最著名的一个游牧民族,人口将近100万,主要活动范围就在肯尼亚的南部及坦桑尼亚的北部。他们一方面仍然坚持着传统的非常原始、非常简陋生活方式,另一方面也慢慢加入到了当地的旅游业中。 8月8日,我们访问了一个马赛民族的原始部落,他们住在非常低矮简陋的土房里,甚至没有窗户,屋里漆黑一团。中间是个火坑,后面有个用树枝和泥土糊起来的简易货架,放些锅碗瓢盆之类;两边是床,也用树枝和泥巴糊住,留出两尺宽的门,可以上床……非常狭窄简陋! 在他们不远的地方就有我们的酒店、公路、汽车等现代生活,却仍过着非常原始的生活,有一种时空穿越之感!不可思议!<br> 人们都披着鲜艳的毯子,男人们也戴着亮闪闪的饰品,用舞蹈欢迎我们,多声部的演唱,夹杂着尖叫,乐器只有一只低沉的羊角号,他们跳得越高表示越热情! 8月10日,我们来到东非大裂谷与赤道相交之处,我们背后就是北半球,前面就是南半球,又留下激动人心的一刻! 我在北半球,悦来在南半球! 当地人为我们做了个小实验:把水倒入一个下面有没事的容器,当水漏下去时,观察漂在水面的火柴杆。在赤道北边五六米,火柴杆是顺时针旋转的; 在赤道南边五六米,火柴杆就变成遡时针旋转; 这在赤道线上,火柴杆竟然是不转动的!太有趣了! 对于人类起源一直吸引着包括达尔文在内的历代科学家的不懈研究。随着基因科学的发展和考证,目前较普遍地认为人类发源于400万年前东非的肯尼亚、埃塞俄比亚一带,经历了南方古猿、能人、直立人、智人等阶段,并逐渐走出非洲,走向世界各地!想想也是,东非靠近赤道,全年无霜,植被茂盛、动物丰富,只有这样的环境才能有利于人类祖先的生存。<br> 这是上海自然博物馆里的“人类演化谱系图”,其中就提到肯尼亚、埃塞俄比亚等地。所以,东非之行也想了解人类起源之谜。8月11日,我们参观了肯尼亚国家博物馆。 在肯尼亚国家博物馆大厅中央,首先看到的竟然是一组用许多葫芦组合的装置艺术,可见在这原始状态的生活中,葫芦是制作各种器皿不可多得的材料,从而产生对葫芦的崇拜!八根铁架代表了肯尼亚八个省市,不同的葫芦又代表不同的种族和部落等。 人类的进化史有两件标志性事件:一是石器工具的发展,二是大脑体积的迅速增长。大约在240万年前,在东阿特里卡发现了“能人”头骨化石,以及简单的石器。能人体形较小,脑容量与强壮的南猿相似,手臂可能比腿长,但已经能起立行走。 <p>上图是1924年发现的200-300万年前的人类儿童的头骨。</p><p>下图是1972年发现的190万年前的人类头骨化石。</p> <p>1984年在图尔纳湖西边发现的160万年前直立男孩的骨骼。所说该馆的镇馆之宝是380万年前的人类骨骼化石。</p><p>另外就是按博物馆的惯例,展出了各种古代的器皿、生产工具、生活用具、武器、面具、乐器、服饰等物品,还有殖民者的统治和发展史等,但是,就其展品数量和规模,对于一个国家博物馆而言,比较简单,并没有什么意外。只是对人类的起源增加了一点朦胧的感受而已。</p><p>非洲之行虽然不断地飞行、不断颠簸,但仍是收获满满、感慨万千!</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