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含---骑友心中的桃花源

平凡

<h3>石含村隶属于赣县区吉埠镇,位于赣县东北部,与于都县罗坳镇步前村接壤,距离吉埠镇17.5公里,而到于都步前村仅7公里,到于都县城仅15公里。</h3> <h3>新学校,为农家子弟走向外面的世界打开了窗口,教室里操场上的每一个身影,都是明天家乡的希望。</h3> <h3>新农村,新气象,生态旅游,勤劳致富好途径。</h3> <h3>在石含一切都是那么的静谧安详,北部的凤形山与南部的尖峰岽、龙华山遥相呼应,将石含村包裹其中,也使石舍村民得以独享清静,保持了他古朴自然的面貌。</h3> <h3>凤形名山素以清静旷远、山高林茂、风景优美、气候宜人而著称,不仅是休闲旅游的好去处,而且是修身养性的天然福地,所以自古为佛道所钟爱。凤形山古寺始建于宋朝,1958年被毁,1992年重建。</h3> <h3>龙华山上藏古寺,四县美景收眼底。</h3><h3>(东看于都,西览万安,南视峰山,北见兴国)。</h3> <h3>在明朝弘治元年,即公元1488年进士龙景章年迈告老还乡在家,其子龙立渊饱读诗书、文武双全,一天他外出狩猎来到了现在的石含村附近,只见层峦叠嶂,树木郁郁葱葱,溪水清澈见底,感觉到了一个世外桃源,后决定举家搬迁至此,倚石山溪水而居,故得名石含村。</h3> <h3>深远堂是石含龙氏纪念开基始祖---明朝进士龙景章的祖祠。</h3> <h3>从水渠大坝开始漫步石梯脑栈道。</h3> <h3>挂在绝壁上的石梯脑栈道----这是一条普通的栈道,相比知名景区他没有牢固的护栏,没有标准的混凝土路基,但他却是一个小山村连接外面世界的通道。</h3> <h3>石梯脑栈道全长为2.5千米,共由三条栈道组成,最早的一条为“老石梯栈道”,明朝时期修建,为于都通往赣县的官道,由石板石台阶组成。第二条是在“老石梯栈道”的基础上,在海螺岭前往山谷溪流处修建的“八十步栈道”,从半山腰处修往谷底瀑布处,再沿谷底河床处上山到现在的“为民亭”处,相传,清朝时期于都的一个官员从“八十步栈道”经过,跌落悬崖去世了。第三条栈道是在1984年由前于都县武装部政委龙英带领村民们修建,为了缩短八十步石梯到茶亭的距离,而在山腰中间修建了一条横向的栈道。</h3> <h3>曲径通幽处,瀑布竹林声。</h3> <h3>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石含村民们一锤一凿,用坚强的毅力在90度角的绝壁上凿出台阶,宽处1.2米,最窄的地方只有0.4米,上顶峭壁,下临深渊,稍不留心就会跌下去,是多么的惊心动魄。但村民要想和于都联系,只能攀爬前人在峭壁上开凿出来的“天梯”古道上下山。</h3> <h3>愚公移山凿水道,涓涓细流送光明。</h3> <h3>在于都与赣县、兴国交界的于山山脉,乡村小电站有好多。</h3> <h3>1984年赣县与于都、吉埠与罗坳,石合与步前合力修筑栈道、开凿水渠并建为民亭。</h3> <h3>石梯脑、海螺岭改道工程纪念碑</h3> <h3>这是栈道的尽头。两个小丫头表现很是不错。</h3> <h3>青山多妩媚,闲者是主人。</h3> <h3>探路大神华仔从村民中获悉龙华山古寺有一条通向罗坳水泥厂的山间小道,带领书虫、古道和浪子克服荆棘满途、杂草丛生硬是走了出来。正如文学大师所说,路是人走出来的!</h3> <h3>近似导弹发射架的罗坳水泥厂就在山下。</h3> <h3>从323国道转入步前初中的乡村公路,前行2公里后来到曹屋,爬一个小长坡,崇山峻岭赣龙铁路就映入眼帘。</h3> <h3>挖掘机在峡谷中开凿出一条沙石马路</h3> <h3>一桥连接两村,峡谷变通途。</h3> <h3>石含村民赶步前圩回程的小憩点:泉水、石凳、荫凉。</h3> <h3>峡谷间,一条路,风光旖旎,任你百般折腾蹂躏,硬是岿然不动!</h3> <h3>峰峦与溪泉相衬,山石与林瀑相融。置身峡谷之中,感受这地貌奇特的自然风光,阵阵微风拂面来,炎炎夏日送清凉。</h3> <h3>艳阳照峡谷,清泉石上流。</h3> <h3>戏水清澈小潭,山中只一日,人间已千年。</h3> <h3>想起隔壁的,老王内心的乐自然地浮现在脸上。</h3> <h3>静泡水中的五男姿势迥异神态怡然。</h3> <h3>我就静静地看着你们装!</h3> <h3>进入海螺岭,尽情森呼吸,来石含我氧你!</h3> <h3>秋冬时节,峡谷两侧山上零星散落的枫树枫叶装饰了海螺岭,是一道让骑友流连忘还的靓丽风景。</h3> <h3>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h3> <h3>萬福福虽是桥名,但更表达了石含村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在此,历史与现代连接、自然与人文融合。</h3> <h3>石晗--这座美丽的小村,正在等待你去发现她的美,感受她的宁静与淳朴,对于身处城市喧嚣的你来说,偶尔选择一个宁静的乡村,远离繁华的喧嚣,世俗的纷扰,享受山水田园时光,让心寻一方安静憩地。石含若一美人,见之不忘,一日不见,思之如狂。</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