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口述:大芮 ;文字录入:妈妈 ;模板、音乐:大芮)</h3> <h3> 大清早我们来到了纪念杜甫的杜甫草堂。这里草木翠绿, 一片夏意盎然的景象。</h3> <h3> 走着走着,我们碰到了一个公益活动的旅游团,我们打算跟着旅游团游览这里。</h3> <h3> 旅游团的导游老师告诉我们杜甫的生平,杜甫的诗句,好多人都听得入迷了。</h3><h3> 杜甫,被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他是河南人,因为战乱来到四川成都的草堂庙,在这里生活了四年。他出生于书香门第,是皇亲国戚,从7岁就开始作诗,流传下来一千四百多首古诗。</h3> <h3> 大雅堂,“大雅”是指高尚,心灵纯洁的人。其中,里面陈列了杜甫、李白、黄庭坚、陆游、李清照等人的雕像。他们都是历史上行为高尚的诗人。怪不得他们登上了“大雅堂”。</h3> <h3> 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h3><h3> 流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h3><h3> ——杜甫《江畔独步寻花》</h3><h3> “花径”的名字出自于这首诗。</h3> <h3> 顺着花径漫步,一栋房子上“浣花溪”三个大字赫然在目。据说,“浣花溪”的由来是因为一个行为很高尚的姑娘。</h3><h3> 有一天,她和妇女们在河边洗衣服,一个老和尚请求她们帮他洗一下他那肮脏的袈裟。别的姑娘都不肯,只有那位姑娘同意了。她把袈裟刚放入水中,奇迹发生了:袈裟消失了,水中出现朵朵出淤泥而不染的荷花,那位和尚也消失了。从此,这条小溪被称为浣花溪,那位姑娘也被称为浣花姑娘。</h3> <h3> 终于来到了杜甫居住四年的故居——草堂茅屋。这里果真和诗中一样:</h3><h3>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窗户不出人意料的在西边。</h3><h3> “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门前果然有一条河。</h3><h3> “田舍清江曲,柴门古道旁”——出我意料柴门不仅在道路旁边,还是斜的???</h3> <h3> 游览完了杜甫的住所,我们来到了杜甫的办公室——“大廨”。这里没有文房四宝,更没有书桌和写字台。看来,当时的杜甫是多么的穷困潦倒呀!杜甫当的官很小,看来当的也很艰辛。</h3> <h3> 最后一站——工部祠。这里再次出我所料,这儿不仅有杜甫,还有黄庭坚和陆游,却始终没有他的好友李白。</h3><h3> 后来我的疑问才得到了一个满意的答复:他们三个的写诗风格相似,仕途也同样艰辛,而且陆游也在杜甫草堂居住过一段日子,写下了许多千古名句。</h3> <h3> 离开了杜甫草堂,我对杜甫的敬意又增加了几倍。</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