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七月流火,宣化秋风渐起,八月飞云,上谷文物正兴。8月14日,省文物局局长张立方、总工程师刘智敏、项目管理处处长贾金标、市文化广电旅游局书记张迁到宣化区,在宣化区区长费再宏、宣传部长张晓燕和文旅局干部陪同下,先后到洋河南广惠桥遗址和宣化古城墙调研文物工作。</h3> <h3> 宣化城始建于唐代,迄今已有1300余年。最初的宣化城不仅规模小,城墙每个边的边长只有500米左右,并且为土城。明初,朱元璋将皇十九子朱穗封为谷王,驻藩宣府镇。朱穗来宣后,觉得城池狭小。于明洪武二十七年(1394),在原有城池的基础上,开始进行大规模扩建,历时一年,将城池展筑为方圆达24里,俗称六里十三步。设有7个城门的大城,并持续修建大量庙宇和官宅,形成雄伟壮观的宣化城。由于历史原因宣化城的城防建筑大多已消失,现存的城墙和清远楼、镇朔楼、拱极楼是历史文化名城的标志,是长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极高的文物价值,1982年列入河北省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晋升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宣化古城墙全长12300米。</h3> <h3> 2019年8月5日16时许,宣化降暴雨,积水严重;大新门以北300米处宣化西城墙外侧砖体于晚间突然发生脱落,未造成人员及财产损失。经现场勘察,砖体脱落地点位于未修缮的古墙体部分,脱落长度约11米,内部夯土墙未发生坍塌。初步分析,原因为城砖老化,暴雨冲刷导致。宣化西城墙于2006年进行了修缮,为体现文物原有风貌,修缮过程中最大程度地保留了古墙体及夯土。本次脱落的墙体为原有古砖砌墙体,现正在组织抢修。</h3> <h3> 宣化广惠桥,据《宣化县志》载“广惠桥在城南洋河上,万历二十七年巡抚王象乾建,康熙四十五年滇圮四洞,桥遂废。”据调查附近村民了解到此桥康熙年间废弃。由此推测此次发现的古桥应为广惠桥。广惠桥是一座建于明万历二十七(1599)年,长300米、桥基宽20米、数个车道的十七孔石桥,极具文物价值。</h3><h3> 2019年开展了古桥试掘工作,试掘面积800㎡,试掘发现古桥现仅存基础砾石层和基础石条4-5层,发掘出桥墩3座、桥洞2座,出土包括石件百余方、工字铁 18 件、剁斧1件,通过试掘,基本摸清了古桥的规模、保存状况和部分工艺做法。</h3><h3></h3><h3> 广惠桥规模宏大,工艺精美,是近年发现的最大的石拱桥,应是“万里茶道"的必经之路,见证了大明王朝与蒙古和欧洲的贸易往来。</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