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灿烂的秘密花园----巴尔干半岛

亚日

<h3>  小时候看过的前南斯拉夫电影《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和《桥》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所以这次暑假决定去巴尔干半岛的塞尔维亚、黑山、波黑三个国家旅行。我们从北京出发,经过九小时的飞行到达莫斯科国际机场,然后从这里转机,飞行四小时于北京时间凌晨两点,当地时间晚上九点,到达贝尔格莱德。 这次旅行参加的是自驾游团,全团共七人,包括领队、司机、导游于一身的大宝。刚见到大宝,从外表看以为是一个小伙子,经介绍才知道原来是三十一岁的女性。大宝让我们坐在机场内休息,她和团内另一名成员去办理租车。 </h3><h3> 在贝尔格莱德国际机场感受到当地人见面的热情的方式,大家拥抱着、亲吻着、说笑着……不一会儿车租好了,我们一行人上车去酒店。透过车窗看到一轮圆月就在前方,大大的,低低的,似乎离得很近。</h3><h3> 驱车不过二十分钟就到达酒店,站在酒店顶楼酒吧的露天平台上可以俯看全城。夜已深,路途劳累,赶紧去睡觉,无需倒六小时的时差了。</h3> <h3>  第二天早晨睡到八点钟起床,九点钟吃早餐,十点给两辆车加满油,正式开始了自驾之旅。</h3><h3> 我们租的两辆车,一辆灰色的依维柯,一辆红色的路虎,我们取名为“小红帽”和“大灰狼”,大宝开着“大灰狼”在前面带路,“小红帽”紧跟其后,我坐在“大灰狼”上,伴着当地节奏强劲的流行音乐我们出发了。</h3> <h3>  一路是满眼的绿,站在山巅放眼望去心旷神怡。穿过曲折的山路来到了旅行的第一站“河中小屋”,这座小屋孤伶伶地座落在河的中央,依石而建。据说是1968年一群喜爱游泳的年轻人建造的,目的是可以在那儿小憩。几经冲毁和重建至今依然立在河的中央,在远山、白云的映衬下格外显眼,被《国家地理》杂志评为世界上最孤独的小屋。</h3> <h3>  旅行的第二站“8字形火车”,这是世界上仅存的最窄的铁路,铁轨宽仅0.76米,始建于1921年,全长15.5公里,现在是一条旅游铁路。由于其中一段路轨连续打了两个圈,从高处看,恰好是一个"8"字。整个运行线路共要穿越10座桥、22条隧道,来回2小时。</h3><h3> 绿皮窄轨火车在山林中穿梭,我们尽情呼吸着新鲜的空气的同时将优美宁静的山区景色尽收眼底,中途到了景点停车,游客们下车欣赏美景,听到口哨声再上车继续前行,这样的乘车方式,让人感觉仿佛来到了上世纪初。</h3> <h3>  旅行的第三站是“小木屋”。这里是为拍摄电影《生命是一种奇迹》而建造的木屋群,现在是一个休闲小镇,餐饮住宿一应俱全。置身于木屋小镇,仿佛到了一个童话的世界。</h3> <h3>  今天我们入住的是在群山环绕中的别墅。天高云淡,风景优美。因为是山区到了晚上凉飕飕的,跑出去想买矿泉水,因为语言不通无功而返。我们会一点点英语,可是那里的人几乎不会说英语,我们只要一开口,他们立马摆手,接下来便是打电话找懂英语的人跟我们交流,说英语的人口音也不地道,殊不知我们的英语也很烂,很难交流。</h3> <h3>  今天从塞尔维亚过境到黑山,来到了位于杜米托尔国家公园的塔拉河大桥。这座桥横跨欧洲最深的峡谷,是一座钢筋混凝土公路桥,全长366米。它始建于1940年,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被炸毁,1946年重建,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遗产名录。</h3><h3> 前南斯拉夫电影《桥》,就是根据二战的真实故事改编,电影主题曲《朋友再见》耳熟能详,我们一行人站在塔拉河大桥前高唱起了这首歌:“啊,朋友再见,啊,朋友再见!如果我在战斗中牺牲,请把我埋在那山岗上……”</h3> <h3>  我们一路跟着车载音响唱着《旅行的意义》这首歌,一路欣赏黑山沿途的美景。在柔美的音乐中,在盈眶的绿色中,在微风拂面中放飞心情,愉悦之感溢于言表。</h3> <h3>  晚上6点我们到达了黑山首都波德戈里察。我们住在了当地最豪华的酒店里,大宝通知我们先自由活动,晚上9点整在酒店门口接我们去吃中餐,于是我们就到马路对面的商业街闲逛起来。</h3><h3> 大宝按时来接我们,去了一家叫“郑和”的中餐厅,这两天到餐厅吃饭,我发现无论是中餐厅还是西餐厅,服务员都是男士。在这里正巧碰上了中国大使馆的工作人员也在这里就餐,吃饱喝足回酒店休息。</h3><h3> 第二天早晨我们去了当地的的基督复活大教堂,是2003年修建的东正教教堂,最吸引人的是壁画,四周、柱子以及屋顶不留一点空余,画满了各种人物,色彩极其鲜亮。</h3> <h3>  从黑山首都波德戈里察出发来到海滨城市布德瓦,这里是亚德里亚海湾,我们的车在山路上行驶,大宝为我们选了一个有利地形,我们站在高处俯瞰大海,整个布德瓦市一览无余。</h3> <h3></h3><h3> 我们的车继续下山,到达布德瓦海滨酒店,这座酒店的视角太好了,站在阳台上可以看到大海。</h3><h3> 我们迫不及待地到海边,虽然气温不算高,但热情的阳光吻得皮肤发烫,这里的人和所有欧洲人一样一点儿也不畏惧这阳光,人们成群结对在海滩晒太阳。还有的人穿着泳衣在露天喝着冰啤酒,在节奏强劲的音乐伴随下,踩泡沫,随着音乐摇摆。这样想心思变着花样玩儿,足以想见他们对生活的热爱。</h3> <h3>  晚上我们去了布德瓦古城,这座古城距今已有1400多年的历史,古城的夜晚弥漫着浪漫的气息。</h3><h3> 这里文艺范十足,随处可见吉他弹奏、杨琴演奏、古琴表演,在朦胧灯光下,似水的琴声,拂面的微风,带来丝丝清凉。</h3><h3> 逛逛特色小店,点一杯冰激凌,坐下来感受一下这浓郁的海滨城市夜晚特有的风韵,惬意之极。这时古城教堂的钟声敲响,喧闹的海滨顿时显得宁静安详……</h3><h3> 布德瓦是个不夜城,午夜十二点窗外依然是熙熙攘攘的人群,酒吧音乐震耳欲聋。<br></h3> <h3>  自驾游最妙的就是不用起早床,睡好了起来从容地吃早餐,然后不慌不忙地上路。沿途遇到好的风景可以随时停车,驻足观赏。修整好了之后,我们出发了!</h3><h3> 新海尔采格是亚得里亚海最年轻的城市之一,是博卡湾入口处的第一个小镇,是欧洲最南端的峡湾,也是地中海最深的峡湾。几个世纪以来一直由奥斯曼帝国、西班牙、俄罗斯、法国和奥地利等轮流统治,多元化的文化交融让这里的建筑风格呈现多元化。 </h3><h3> 新海尔采格的清晨,天空湛蓝清澈,晨曦漂洗过的大地格外寂静。曙光衬染着如锦似海的柔情,倾泻在车窗前。漫步在夏的浅滩,季风的热烈挟着暖的浪漫溅敲击着心头,仿佛是岁月的风铃,唱着淡淡的歌谣,隐约在耳旁摇响。</h3> <h3>  我们继续前行,到达了佩拉斯特。佩拉斯特是科托尔的一个小渔村,海中有两座袖珍人工岛。</h3><h3> 地中海的阳光热烈得让人睁不开眼,乘坐快艇踏上海中小岛,回眸一望像是无意中扑进一幅巨大的画卷。蓝色的海面上,一艘白色的帆船缓缓驶过,在灰色山体映衬下仿佛水墨丹青。</h3><h3> 坐在岛上的石阶上,沐浴着凉爽的海风,看海水起伏着微微的涟漪,让你既能体验到极致的宁静,又能感受到狂野的悸动…</h3> <h3>  晚上我们住在科托尔古城内,我们住宿的酒店距今有两百多年的历史。酒店处处彰显着古老的精致。服务礼貌周到,入店出店有人为你拿行李,不收小费,还有人敲门送巧克力。翻开大厅里厚厚地一本签名册,各国文字各种留言,我们也签上自己的名字,唯一的中国字。</h3> <h3>  古老的地中海港口科托尔古城被威尼斯共和国时期建造的城墙所环绕。夜的科托尔古城,古朴而神秘,让思绪穿越历史的时空,在这里寻幽探古,感受隐秘在现代边缘的美丽。经过千年时光的打磨,巷弄里的石板光滑温润。这里随处可见猫星人悠闲地走街串巷。人们在悠扬的音乐声中散步、闲聊,一派安宁详和的景象。</h3> <h3>  今天离开黑山过境到波黑,莫斯塔尔城古老的石桥见证着战争带来的沧桑。拱桥距水面20米,这个高度,让拱桥跳水成为夏日炎炎莫斯塔尔的特色。远山、石桥、流水、绿树、人家……拍出来的照片如油画一般鲜亮沉静。</h3><h3> 鹅卵石铺成的小路两边是各种卖工艺品和小饰品的商铺,今日的繁华让你想象不到这里1995年才结束战争。</h3><h3> 在这里看到了许多穿黑袍蒙面的妇女,还看到了坐在地上乞讨的吉普赛人,让你即刻感到了一缕异域风情。</h3><h3> 在巴尔干半岛旅行这几天感受最深的就是走在路上回头率高,今天有老外邀请我和他的孩子们合影,这里亚洲面孔实在稀奇。<br></h3><h3> 傍晚我们开车到山顶,那里有一个巨大的十字架,在上帝面前,我们是那样渺小。</h3><h3> 我们住宿的酒店坐落在山脚下,是一个设施如家庭一般的酒店,有卧室、客厅、厨房、阳台……,因为忘记关窗户,晚上我的脚被飞进来的一只蜜蜂蛰了一下,有经验的大宝马上给我的脚上涂肥皂水,虚惊一场。</h3><h3> 第二天早晨,大宝从超市买来鸡蛋、西红柿、面条亲自为我们做了早餐,我们吃起来异常的香。</h3><h3></h3><h3> &nbsp;</h3><h3>&nbsp;</h3><h3>&nbsp;</h3> <h3>  波黑的首都萨拉热窝的闻名总离不开战争。这座看似普通的拉丁桥,他承载的历史意义巨大。拉丁桥建于1263年,1914年6月28日奥匈帝国王储在此被塞尔维亚爱国者刺死,这个事件成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h3><h3> 反映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前南斯拉夫电影《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在中国放映,使得这座城市在中国家喻户晓。 我们探访了电影拍摄地钟楼、铁匠铺,铁匠铺门口还专门用中文写着“欢迎中国朋友”!</h3><h3> “永不熄灭的火焰”是为了纪念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而修建的,一直燃烧了几十年,他时刻提醒着人们世界和平的重要意义。</h3><h3> 九十年代暴发的波黑战争再次让萨拉热窝成为世界的焦点,这次我们入住了具有纪念意义的酒店,就是当时战争期间唯一开放供战地记者住宿的酒店。我们的车缓缓穿过城市的主干道,偶尔可以看到战争留下的残垣断壁和墙壁上的弹孔,诉说着战争悲创。 </h3> <h3>  萨拉热窝的手工艺品有几百年的打造传统,从土耳其式的咖啡具、雕刻和打凿制做的铜质花瓶、各类壶和罐、圆盘艺术品到手工制做的木质烟盒、首饰盒等,从表现萨拉热窝老城风貌的装饰画、各种式样的金银首饰及用波黑战争遗留的炮弹壳打磨制做的工艺品,琳琅满目,让人目不暇接。</h3> <h3>  在萨拉热窝最常见的交通工具就是有轨电车,这些有轨电车的车厢外都被涂上色彩鲜亮的颜色,车身比较长。我们坐上有轨电车,体验了一下萨拉热窝市民的生活。</h3><h3> 萨拉热窝天主教堂、东正教堂与尖顶林立的伊斯兰清真寺塔协调地分布于城区之内。波黑战后形成的浓厚伊斯兰教氛围,让您感觉时而好像置身于中东的阿拉伯世界。一条宽阔的大街----波斯尼亚大道横贯市区,碧波清澈的波斯尼亚河支流米里雅茨河蜿蜒由西向东流过,两侧是高低起伏的山冈,依山而建的民居住宅鳞次栉比,白屋红瓦在郁郁葱葱之中分外鲜明。入夜时分,登高远眺,万家灯火,星光灿烂,景色蔚为壮观。</h3> <h3>  在路上,走在遥远的地方,在悠扬的音乐伴随中,感受大地的青翠和蓝天白云的心旷神怡。大自然鬼斧神功,沿途用变化莫测的色块堆砌起视觉盛宴,绿色中铺垫着一片黄灿灿的向日葵,在这绿色和黄色的远方衔接着羊群般的浮云,我们在阳光下感受五光十色的风光,心境如白云一样轻盈。</h3><h3> 离开波黑,再次向塞尔维亚进发,行驶在乡村小路,我们一车人跟着车载音响唱起了《走在乡间的小路上》。</h3> <h3>  《蓝色多瑙河》圆舞曲让我知道了多瑙河,彼得罗瓦拉丁城堡就在多瑙河畔,由于地理优势是兵家必争之地,现在是登高休闲之处。</h3> <h3>  今天到达塞尔维亚的第二大城市诺维萨德。自由广场上有主教堂、市政厅、老市长雕像……这里是典型的欧洲城市广场,建筑特色也是欧式化的,端庄大气。早晚都有艺人在这儿表演。广场附近的大街旁人们悠闲地喝着咖啡聊天,一派漫生活的景象。</h3> <h3>  回到贝尔格莱德已近黄昏,我们前往河边古老的要塞。要塞位于多瑙河和萨瓦河的交汇之处的山坡之上,始建于公元前3世纪,是贝尔格莱德城区最为古老的一个部分了,如今成为最美的观景台,人们来到这里欣赏朝阳东升、夕阳西下。</h3><h3> 我们的酒店位于贝尔格莱德市中心最繁华的地段,一下楼便是热闹非凡的景象。他就像是一座音乐之城,随处可见三三两两演奏的团体,单簧管、双簧管、大提琴、小提琴、手风琴、萨克斯……各种西洋乐器应有尽有,他们大都都技艺纯熟,演奏的音乐听起来流畅纯净。</h3><h3> 第二天一早,我们一行人来到了中国驻前南斯拉夫大使馆遗地,在纪念碑前鞠躬行礼缅怀罹难的大使馆工作人员。</h3><h3><br></h3> <h3>  贝尔格莱德的圣萨瓦大教堂是世界上十大东正教教堂之一,历经八十年还未完工,对外只开放地下一层。进入教堂,感受到教徒们装修教堂时的精益求精。</h3> <h3>  </h3><h3> 这里的人们待人宽厚,店家对拍他们的产品和他们制作的过程毫不避讳,这里的教堂忌讳也少,让人精神上觉得很宽松。人们还很友好的邀请你参加他们的活动。最有意思的是坐飞机,只要一着陆,大家都会热烈的鼓掌,庆祝平安归来!</h3><h3> 这里是历史上东西方帝国的角逐之地,这里曾经在战火中满目疮痍,如今在尘埃落定后祥和安宁。</h3><h3> 这里有最自然的风光美景,这里有最休闲的古城,这里有最浪漫的音乐,这里是欧洲最后的秘密花园----巴尔干半岛。</h3><h3> </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