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第二故乡——宝钛

詹姆斯傻宏

<p style="text-align: left;">  没搬入高新家园新住宅之前,我一直生活在企业的老区,在那里住了整整二十八年,我的老宅子还依然在那里。老区是我们企业的根据地,是我们企业的发源地,更是我们企业的根所驻魂所系。它是一个独立的小社会,三面环山,背靠秦岭北麓。东面的山坡叫西塬,西面的山头叫杨家山。历史上,这里是陈仓古道军事要塞,毗邻于姜太公钓鱼的钓鱼台。<br></h3><h3> 我们的企业现叫宝钛集团,原来叫宝鸡有色金属加工厂,原为保密企业以代号称呼为七十一号信箱或九零二厂。企业建于六十年代。那时候,举国上下正在备战备荒,而我们的企业恰是重点备战企业,建在人烟稀少利于隐蔽的山沟里。企业十几个大车间,依山傍水而建,绵延二十多公里。</h3><h3> 企业东环一小河,名日清水河。据最早的企业元老们说,刚建企时,青水河的确很清,清澈见底,水波荡漾,鱼游鸭戏,景色宜人。工人们闲暇时,领着妻儿在清水河里钓鱼摸虾,嬉戏玩耍,很有意趣。但随着沿岸几十家企业的兴建,尤其是一度有些企业缺乏环保观念乱排乱放,使清水河遭到污染,加之河的上游拦水建坝,搞得清水变浊流,河湾近干涸,河床挤占逼仄细窄,看着甚为遗憾痛心。但没有办法,任何企业个体的力量以及民众个人的一己之力,都难以与整个社会的经济建设,尤其是与那些纯粹以挣钱、以利益最大化为目的的企业抗衡,只能望河兴叹,看着清水河几日里变成蓝绿色几日里又泛出焦糖红。干旱年份,只有上游有水,下游干枯断流,河床里挖砂采石成风,把个河床到处挖得沟沟壑壑,满目疮痍,不忍目睹。近些年,国家把环境治理摆上重要位置提到国策高度,企业防污治污意识普遍增强,环保措施很快跟上,清水河明显好转,雨水多时,又能见到河水潺潺清流蜿蜒之美妙景象了。</h3><h3> 我们的老基地生活区,也就是企业人自称的老区,在企业没有扩建新区、高新工业园区前,大多企业职工家属都居住在那里。职工工作于此,生活于此,与企业建立了深厚的感情。它自成一体,是一个独立的企业小社会,用职工自己的话来说,除了火葬场没有,其它该有的企业自己都建得有。比如:医院、超市、市场、学校(从小学到大学,大学是系统内的工学院)、幼儿园、社区及一个专门负责企业职工家属生活服务工作的后勤单位,吃住烧用等等所有一律全管。总而言之,陶渊明所谓的桃花园,那时候这里被大多数从外地初来乍到的人惊呼赞叹:好一个世外桃园啊!其实它是一个现代的高科技工业企业,在同行业位居龙头老大,雄霸一方。</h3><h3> 老区的生活环境,清静安谧,祥和温暖。在这里住惯了的稍微年长一些的人,大都不想离开这里,也离不开这里。以前因交通不太便利,对于年轻人来说,则稍显清寂枯燥,有一些年轻孩子就时刻想插上翅膀飞出山去。但企业良好的发展前景和干事创业的平台,是吸引人才、留住人才干一番事业实现人生价值和职业发展规划的根基磁石,此也正是吸引一批批优秀人才扎根企业建功企业的最主要缘由所在。</h3><h3> 我也曾年轻过。刚从学校毕业分配来企业时,还未满十九岁。这里留下了我的青春年华,也见证了我的甜蜜爱情,记载了我奋斗的足迹也沉积下我流过的辛勤汗水。我已经不很年轻,由青春年少已渐渐老去,芳华不再,鬓发稀疏,眼角上的鱼尾纹诉说着我的喜乐悲苦。我从来到这里的那一天,就深深的将我的根埋进了这里的土地,并虬结一起,盘根缠绾,生发繁衍。如今,我的儿子也已成为企业职工,并将以企业的工作为事业也为安身立命养家糊口之饭碗,与企业同兴衰共荣辱,也许还将世世代代永远地传下去。据了解企业中三代都是企业职工的家庭已有很多。</h3><h3> 我爱我的企业,它是我的第二故乡,也是我的家。我之所以用很多的笔墨描写我生活过的老区,不是现在新的家园不美不好,而是因为老区它是我筑梦的地方,是我人生最美好年华盛放的地方。我更多的想表达的是一名从一参加工作就在这个企业的任何一名职工对企业的那种难以割舍的感情,那种必然的情结,以及产生这种感情的历史轨迹和缔结这种情结的渊源逻辑。</h3><h3> 以前在老区住时,工作闲暇之余,我喜欢和大多数职工家属一样,沿着东西两条山路或往南向厂区里去的两条大路去锻炼散步。我喜欢一个人慢慢地走,天马行空,行走在风景如画的企业园林或周边的山涧田野,任思绪随着行云流水任意飘散,也任我心里的喜乐愁苦云卷云舒,一会凝结,一会又慢慢地散去。每当我抬头看见朗朗的青天白日或者夜晚的朗月星空,偌大的天际里瞬间空洞如无我,于是我放空再放空,心情平静如水,脚步自在轻快。不求名与利不计得与失,淡然从容安暖自知。思想的芦苇风中舞蹈,忧而不成为忧,苦而不成为苦,超脱于现实之上,魂游于凡界之外,反而不时感到欣慰,为已拥有的一切。 </h3><h3> 历经几代人的呕心沥血企业不断发展壮大,生产区由原来的老基地扩展到了新区、工业园三个,职工生活区随之也建设了新区和高新家园。我搬入高新区的新住宅居住已有多年,但我时常会想起过去的岁月时日,时常在记忆里有意无意搜索自己年轻、孩子幼小时的生活细节与片段。近期听闻老厂区改造老区要建房的消息,这种怀念与日俱增,搬回老区居住的愿望日益强烈。</h3><h3> 我的第二故乡——宝钛,在这个小社会大家庭里,每天的日出日落,每一个吹风下雨的时分,都是我珍视的我生命的一部分,我将它们收纳到我记忆的篮仓,小心妥帖地安放储藏。我也会把他们全部交给我的子孙后代,让他们知道,他们的故乡,是很久很久以前那个扎着马尾辫的不到十九岁的小姑娘带着梦想和深爱栽种在这里的,她的魂与情,与他们一起,将永远扎在这里。<br></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