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卡巴尔干东南五国 1、打卡塞尔维牙 <h3> 从匈牙利赛格德乘车向东93公里,前往巴尔干半岛的中心塞尔维亚首都贝尔格莱德。开启我们的从巴尔干中部到东南部的“打卡游”。</h3><h3> 贝尔格莱德是塞尔维亚共和国首都,地处巴尔干半岛核心位置,座落在多瑙河与萨瓦河的交汇处,北接多瑙河中游平原,南接老山山脉的延伸丘陵,居多瑙河和巴尔干半岛的水陆交通要道,是欧洲和近东的重要联络点,有很重要的战略意义,被称为巴尔干之钥。 </h3><h3> 车窗外的贝尔格莱德的市貌。</h3> <h3> 不到两小时车程我们就到了贝尔格莱德,但和世界上的中大城市一样交通大拥堵,加上司机老弟有点崴、路况不熟,本来有充裕的时间玩上两个景点,三转两不转给耽误了,也只能仓促看了塞尔维亚国会大厦。以至第二天时间显得有点紧张。</h3> <h3> 在塞尔维亚国会大厦前大街边拉着约80米长的横幅,上面印有上千幅男女老幼的照片,中间标语用英文写着“1998—1999被阿尔巴尼亚、北约刽子手绑架杀害的塞尔维亚平民”;让人怵目惊心。科索沃战争今年已经过去整整20年,给人造成的心灵伤害,甚至种族仇恨却刻骨铭心。我们生活在和平安定的国家是何等幸福,必须好好珍惜,努力护卫。</h3> <h3> 新巴洛克风格的塞尔维亚国会大厦,建成于1936年,是贝尔格莱德的地标之一,也是贝尔格莱德最气派的建筑之一。大厦入口处的驯服烈马雕塑引人注目。</h3> <h3> 次日我们从位于萨瓦河和多瑙河汇流处的古城堡“卡莱梅格丹”开始游览。这座古城堡是城史的最好见证,也是贝尔格莱德标志性的游览景点与休闲场所。该城堡历史上曾经过多次修缮和扩建,至今仍可见古罗马、奥匈帝国的建筑遗风,但目前所存大部分遗址则主要是土耳其统治时期修建的。由巨大的石块垒砌建成,厚重坚固,易守难攻。现已经改造成公园,有足球场、网球场等运动场所。</h3> <h3> 自凯尔特人统治时代这里就是扼守贝尔格莱德的军事重地。城堡壕沟内展示有二战至上世纪60~70年代的大炮、坦克、地空导弹等武器装备。</h3> <h3>古城墙上的17世纪古炮。</h3> <h3> 登上城堡高处可以俯瞰萨瓦河汇入多瑙河的壮丽场景和远眺贝尔格莱德城景。</h3> 饱经沧桑的城堡古城门。 <h3> 米哈伊洛大公街坐落在贝尔格莱德市中心,紧邻卡莱梅格丹公园,是市内最负盛名的商业街,许多19世纪末的代表性建筑林立于街道两旁,成为一道靓丽的风景。这里聚集着众多商店和金融、商务和文化机构,是观光、购物和参观各种文化展览的好去处。步行街洋溢着过去的优雅和现代的迷人的氛围。</h3> <h3><br> 贝尔格莱德的共和国广场,广场中间竖立着1882年建造的塞尔维亚大公米哈伊洛·奥布雷诺维奇三世的铜像,纪念他统领塞尔维亚人民从奥斯曼帝国的统治中解放出来。共和国广场占地面积不大,但一直都是贝尔格莱德举办各类活动的首选地点。塞尔维亚国家博物馆就在共和国广场,馆内有藏品40多万件,其中有不少世界级珍品。</h3> <h3> 奥勃列诺维奇王朝的皇家住宅,俗称老皇宫。现在是贝尔格莱德市议会,被认为是19世纪塞尔维亚的建筑艺术典范。紧邻新皇宫也就是现在的总统府(有绿色尖塔的建筑)。贝尔格莱德的一些大型活动经常在此举行。</h3> 中央大街 <h3> 北约轰炸南联盟遗址。这是遭到严重毁坏的国防部、内政部等大楼。累累弹孔历历在目。值得称奇的是尚未被炸的楼房继续在办公。20年来这些毁坏的大楼一直保存着、成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h3><h3> 1999年3月24日至1999年6月10日,爆发了一场由科索沃地区的民族矛盾直接引发、以美国为首的北约推动下、高科技条件下的以大规模空袭为作战方式的科索沃战争,北约凭借占绝对优势的空中力量和高技术武器,对南斯拉夫联盟的军事目标和基础设施,其中包括中国大使馆进行了连续78天的轰炸,造成了1800多人死亡,6000多人受伤,12条铁路被毁,50座桥梁被炸,20所医院被毁,40%油库和30%的广播电视台受到破坏,经济损失总共达2000亿美元。 这场战争给塞尔维亚人民心中留下了难以抹去的痛;也是让中国人民难以忘记的辱。现原中国大使馆遗址正在建造中国国际文化艺术中心,故而我们就没前往。</h3><h3><br></h3> 圣马可教堂,是一座正教会教堂,教堂修建于1931年至1940年期间。拜占庭式红砖外部结构夺人眼球。 <h3> 东正教教堂内部装饰简洁大方,不设主教席和供祈祷者的座椅,有异于天主教和新基督教教堂。</h3> <h3> 圣萨瓦大教堂是世界上迄今为止最大的东正教教堂之一,至今仍未完全竣工,教堂始建于1935年,于希特勒统治时期中断,共产党执政时期也未能继续建造。由于在断断续续施工内部很少开放。</h3><h3> </h3> <h3> 结束贝尔格莱德的游览,向东南方向前往罗马尼亚,汽车 一直沿着多瑙河河岸这条古罗马时期就开发出的公路前行,车窗外青山绿水,蔚为壮观,甚是养眼。虽然本世纪初黑山的独立让塞尔维亚成为内陆国,但两条国际大河多瑙河和萨瓦河在其境内流淌最长。大江两岸及其派生出的湖泊形成多个美丽的国家公园 。这个塞尔维亚网红景点(下、图片来自网络)就离公路不远。好可惜,我们要赶路过关,不得驻足欣赏,只能透过车窗走马观花。 </h3> 多瑙河在塞尔维亚与罗马尼亚两国边境处切断喀尔巴阡山脉与巴尔干山脉,形成82公里长、一系列雄伟险峻的大峡谷,这就是铁门峡谷。过了这个古罗马时期就建有的城堡,就进入铁门峡谷国家公园。 <h3> 客车行驶在峡谷之中,忽而下到大河边,忽而爬到悬崖上,穿过多个隧道,两岸美景关不住,让人透不过气,咋就会联想到长江三峡?不知不觉老天变脸,乌云压顶,时不时飘下几滴眼泪,有点败兴。</h3> <h3> 过了这个铁门峡谷最窄的峡口不远,就来到塞尔维亚与罗马尼亚在多瑙河上的边境,这也是我们此行唯一的一次以河为界的过关。</h3> 2、打卡罗马尼亚 罗马尼亚,位于东南欧巴尔干半岛东北部,黑海之滨。其历史悠久,祖先为达西亚人,后与罗马人共居融合,繁衍成罗马尼亚人,他们以具有罗马人血统为傲。近代1947年成立罗马尼亚人民共和国。1965年,改名为罗马尼亚社会主义共和国。1989年12月25日,推翻尼古拉·齐奥塞斯库统治下的罗马尼亚社会主义共和国政权。于2004年3月29日加入北约,2007年1月1日加入欧盟。 <h3> 经过200多公里的长途奔走,到达罗马尼亚西南部城市克拉约瓦已经天黑了。次日晨简单逛了逛这座罗马尼亚较大和重要的城市。</h3><h3> 克拉约瓦拜占庭式东正教教堂。</h3> 克拉约瓦大街上静悄悄。 罗马尼亚人能歌善舞,朋友间聚会、出席婚礼时经常翩翩起舞。我们刚离开酒店,就看到广场上正在进行农耕民间歌舞表演。赶紧下车去凑热闹。 <h3> 3个小时的路程,布加勒斯特我们来了。</h3><h3> 布加勒斯特凯旋门,起初是为纪念一战胜利而建的一座木制小拱门,1930年著名建筑师彼特安东尼斯库改建成石结构,成为城市的地标。</h3><h3><br></h3> <h3> 布加勒斯特市中心广场,左边的大楼是原罗共中央委员会所在地;广场上的利剑刺穿铁网、剑身沾血、剑尖直指苍穹的纪念碑是为纪念颜色革命胜利而建,叫做“重生纪念碑”。</h3> <h3>饱经风霜的老城区街景。</h3> 雅典娜音乐厅被誉为欧洲第一音乐厅。也是布加勒斯特重要地标建筑之一。呈新古典主义建筑风格,由法国著名建筑师阿尔贝加勒马于1888年设计建造。 <h3> 布加勒斯特大学一部分(卡罗尔一世基金会大学)。学校前广场立着卡罗尔一世的骑马塑像,他任过罗马尼亚大公和普鲁士国王,执政期间政绩一般般。</h3> <h3> 这条布加勒斯特的古老街道,石头铺设的路面几经沧桑,中世纪就在这里吹响了集结号,千军万马从这里出发奔向抗击土耳其军的战场。前些年有些破败,现改造成夜生活的聚集地。</h3> 罗马尼亚议会宫,位于布加勒斯特市西南部的座山坡上,原称人民宫,共和宫,在齐奥塞斯库统治期间兴建,今为罗马尼亚议会参,众两院,宪法法院和一些重要机关所在地。1984年奠基动工,建筑面积33万平方米,地面主体建筑高84米,11层;地下室3层。议会宫耗资巨大,1989年时已耗资20亿美元。内部装饰极尽奢华,1989年12月齐奥塞斯库政权刚被推翻,就有激进分子提出炸掉这座齐奥塞斯库的树碑工程,但如今议会宫却被视作罗马尼亚人民勤劳和智慧的结晶以及世界上体量最庞大的建筑之一 ,而被认为是这个国家二十世纪中最伟大的建筑。 <h3>海鸥公园。布加勒斯特城内最大的公园,这里离我国大使馆很近。</h3> <h3>夕阳下的城郊湿地公园。</h3> <h3>朝阳下的湿地公园。</h3> <h3>罗马尼亚田园风光。</h3> <h3> 离境罗马尼亚时看到的壮阔的多瑙河,浩浩荡荡向东奔向黑海,车窗玻璃的滤镜作用让河水成了名副其实的蓝色多瑙河。</h3><h3> 多瑙河是欧洲第二大河,仅次于伏尔加河。源于德国西南部,一路向东流经奥地利、斯洛伐克、匈牙利、克罗地亚、塞尔维亚、保加利亚、罗马尼亚、摩尔多瓦、乌克兰、最后注入黑海,干流流经10国。其支流延伸至瑞士、波兰、意大利、波黑、斯洛文尼亚6国,最后在罗马尼亚苏利纳注入黑海。是世界上流经国家最多的河流。我们此行时常与其相伴、结下了不解之缘。</h3> 3、打卡保加利亚 <h3> 保加利亚是欧洲东南部巴尔干半岛东南部的一个国家,东部滨临黑海。保加利亚人的祖先来自中亚, 公元395年并入拜占庭帝国,681年建立斯拉夫保加利亚王国(保加利亚第一王国),1018年被拜占庭再度侵占,1185年建立保加利亚第二王国, 1396年被奥斯曼帝国吞并,1878年独立,1946年成立保加利亚人民共和国,东欧剧变后确立资本主义政治制度。 </h3> <h3> 360公里的长途奔波,午时抵达保加利亚的首都索非亚,直到景点较集中的索非亚广场,国家艺术馆立在广场一旁,这原是旧皇宫,1946年建立社会主义共和国后把艺术馆搬迁到此。原拟要入内参观,不巧逢周日休息,只有作罢。影响我国40~60后那个年代人的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的作者季米特洛夫的陵墓就在一旁。</h3> <h3> 政府大厦、民族画廊、自然历史博物馆均在周围,几乎所有的大街均从广场幅射发出。黄色地砖铺就的俄罗斯大道(也称列宁大道)横贯广场前。</h3> <h3> 亚历山大·湼夫斯基大教堂是保加利亚主教的主座教堂。建于1904~1912年间,以俄国沙皇亚历山大二世名字命名,是为纪念俄土战争中俄军“解放”保加利亚而建,是世界上最大的东正教教堂之一。这座宏伟的拜占庭风格的建筑是索菲亚象征之一。</h3> <h3> 圣索菲亚教堂外观造型朴素,但历史悠久,建于4世纪,也是土耳其统治保加利亚时期很少没有被破坏保存下来的古迹之一。索菲亚市的名字就源于它。</h3> <h3> 索菲亚大学是保加利亚最早的一所大学,也是保加利亚最重要的科技文化艺术中心之一。它雄踞大教堂的一旁。</h3> 主教学楼前的年轻学生。 布加勒斯特大学的几个学院分散在主校区四周。 <h3>政府大厦。</h3> <h3> 俄罗斯教堂。这个位于市中心的漂亮小教堂以前专供俄罗斯人进行宗教活动。</h3> <h3> 索菲亚又被称为花园城市,鲜艳的花圃、齐整的草坪,遍及城区每个角落;家家户户门前窗下、房前屋后均栽种着生机盎然的花花草草。保加利亚玫瑰精油享誉世界,世界上著名奢侈品品牌的化妆品均用其为原料,是创汇的重要来源。我们住的酒店花园里栽满了五颜六色、各种品种的玫瑰花,娇滴滴的花瓣挂着晶莹剔透的露珠,煞是可爱。大家纷纷拿起手机、相机拍个不停。</h3> <h3> 第二天从索菲亚前往60余公里外的、深藏里拉山区的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的里拉修道院。</h3> <h3> 里拉修道院是保加利亚最大的修道院,占地0.088平方公里,建于公元十世纪,拜占庭式建筑风格,格局严谨很象中世纪城堡,由11座建于不同时期的教堂、20幢建于14~19世纪的住宅楼、防御塔和一座半圆形4层楼组成。鼎盛时有10000多修道士在此修行。</h3> 塔楼与住宅楼。 <h3> 里拉修道院建于一条河溪之上,现院前院后均有溪水潺潺流淌。</h3> 4、打卡北马其顿 <h3> 北马其顿共和国,简称北马其顿,是位于东南欧的巴尔干半岛南部的内陆国家。而古代马其顿地区包括北马其顿和希腊北部的中马其顿、西马其顿、东马其顿-色雷斯三个大区。自第一次巴尔干战争后北马其顿一直归塞尔维亚或南斯拉夫联邦管辖。1991年宣布独立,称马其顿共和国。由于该国积极要求加入北约和欧盟,但遭到北约和欧盟成员国希腊以国名涉及它管辖的马其顿地区为由,坚决反对。今年通过修宪将国名改为“北马其顿共和国”。 </h3> 从保加利亚里加乘车约250公里,来到北马其顿首都斯科普里。我们在地接的带领下从卡列城堡开始游览。 卡列城堡位于瓦尔达尔河北岸,建于公元6世纪初,从城堡上可以俯览整个斯科普里市。查士丁尼一世当初修建这座堡垒的目的是用来抵挡斯拉夫人和波斯人,但最终起到的作用并不是很大。经过时光的洗礼、大地震的破坏,已经是残垣断壁的古城堡,仿佛还在讲述所经过的沧桑。 旧巴扎,该区域主要为奥斯曼土耳其建筑,现在小街两旁全是餐饮店。 穆斯塔发.帕夏清真寺,典型的土耳其式建筑,建于15世纪末。奥斯曼帝国占领统治巴尔干数百年,把穆斯林文化植根于此,无形中也为后来发生民族、宗教文化冲突,乃至战争埋下了祸根。 斯科普里还有雕塑之城的别称,瓦尔达尔河两岸有众多大大小小的塑像。这是位于河北岸旧巴扎前的亚历山大大帝雕塑。 河南岸、反映母爱的雕塑喷泉。 市中心希腊皇帝持剑立马的威武雄姿。 <h3> 有些浑浊的瓦尔达尔河横穿斯科普里,将赛尔地区(旧城区)和辛塔尔地区(新城区)分隔开,现在有几座桥梁把他们相连,这座建于15世纪的古老石拱桥是斯科普里的标志之一和著名景点。</h3> 瓦尔达尔河上的船式酒店。 <h3>古桥上敲打易拉罐的乞讨儿童,即天真可爱、又可怜可悲。</h3> 特蕾莎修女纪念馆、画像和雕塑。特蕾莎修女,(1910年8月27日—1997年9月5日,又称做德兰修女、泰瑞莎修女),生于北马其顿,是世界敬重的天主教慈善工作者,一生主要替印度加尔各答的穷人服务。于1979年得到诺贝尔和平奖,也是该奖项完全没有争议的获奖。并被教皇约翰·保罗二世在2003年10月列入了天主教宣福名单。 <h3>马其顿公路边的田园风光。</h3> 第二天一早我们前往马其顿最美的小城奥赫里德。 奥赫里德市主要是在公元7世纪至19世纪建造而成。在拜占廷时期,奥赫里德市成为非常重要的经济文化中心。作为东正教的主教中心,她在公元9世纪建立了第一个斯拉夫大学。在11世纪初,奥赫里德市成为马其顿中世纪最伟大的统治者——塞缪尔王国的首都,当时坚固的塞缪尔城堡至今仍完好保存。 古城街景一角。在拜占廷时代,奥赫里德因为拥有365座教堂和修道院而声名鹤起。 奥赫里德古城环奥赫里德湖东岸依山而建,红瓦白墙的建筑鳞次栉比、错落有致构成一座别致的山城。城中有古罗马剧场、教堂等等古迹,由于时间有限未能细细品味。 奥赫里德湖是巴尔干半岛第二大湖。位于北马其顿和阿尔巴尼亚边境上的构造湖。长30公里,平均宽12公里,最宽15公里,面积365平方公里。湖面海拔695米。湖水较深,最深处286米。群山环抱,湖岸陡峻,以景色优美驰名。湖岸城市有奥赫里德(属马其顿)和波格拉德茨(属阿尔巴尼亚)等。 奥赫里德湖群山环抱,湖岸陡峻,以景色优美驰名。湖岸城市有奥赫里德(属马其顿)和波格拉德茨(属阿尔巴尼亚)等。 奥赫里德湖和奥赫里德古城、因优美的自然风光和厚重的历史文化被录入世界自然文化双遗产。是欧洲旅游度假的胜地之一。 5、打卡阿尔巴尼亚 从奥赫里德一路向西直奔阿尔巴尼亚首都地拉那。 <h3> 阿尔巴尼亚共和国,简称“阿尔巴尼亚”,是一个位于欧洲东南部,巴尔干半岛西南部的国家。阿尔巴尼亚人的祖先是伊利里亚人,是巴尔干半岛上古老的民族之一,14世纪80年代末开始形成几个封建制公国, 1415年起被奥斯曼帝国统治近500年,1912年独立,1928年成立阿尔巴尼亚王国,1946年1月11日,成立阿尔巴尼亚人民共和国,1976年改称阿尔巴尼亚社会主义人民共和国,1991年起改为阿尔巴尼亚共和国。</h3><h3> 说起这个小山国,上了点年纪的人都熟悉,那可曾是我国的铁哥们之一,50—70年代中期中国人民勒紧裤腰带捐助给这个小兄弟100多亿;我国改革开放之后停了援助,两国关系一度降至冰点。</h3><h3> </h3> 地拉那斯堪德培广场,广场修建于1968年,一侧矗立着阿尔巴尼亚民族英雄斯堪德培横刀立马的雕像纪念碑,这里已成为地拉那乃至阿尔巴尼亚的标志。 阿尔巴尼亚国家剧院 国家民俗博物馆 军事博物馆和哈奇.艾海姆.培清真寺。 哈奇.艾海姆.培清真寺是阿尔巴尼亚最漂亮的清真寺,但在维修难以展现。 阿尔巴尼亚是世界上人均碉堡最多的国家,有“碉堡王国”的“美称”。一个面积仅2.8万平方公里、人口不过300万的国家,却密密麻麻分布着28万座碉堡和地堡,无论是海边山头还是城市的大街小巷均能见其身影,成为该国一景。如今有的改造成地堡博物馆吸引游客。<br><br> 上世纪60年代初,作为欧洲“社会主义明灯”的阿尔巴尼亚曾在政治上既反美又反苏,同时与邻国也不对付,可说是,国门之外皆敌垒,令这个小小山国产生了强烈的危机意识。劳民伤财,耗资1.75亿美元修建这些堡垒,搞得民怨沸腾。我国援助的资金、建材大部分也花在这项工程上。 地拉那的城市公园。 <h3>地拉那热情友好的女青年,看起来并非是外界传闻的“穷困潦倒”。</h3> <h3> 地拉那金字塔。这座外观有点怪异的建筑出于阿尔巴尼亚前领导人霍查之女之手,原是作为纪念霍查搏物馆使用,霍查政权倒台后,被疲弃。成为好奇者的观景点。</h3> <h3>阿尔巴尼亚总统府。</h3> <h3><br></h3><h3> 地拉那大学。</h3> 时间过得真快,8天我们从巴尔干半岛中心到东南方向、再转往西南,游览了五个国家,见识了当地的风土人情,观光了壮丽自然风光,探访了名胜古址,也长了不少见识。虽然五个国家还有许多美景由于旅程时间限制,未能一一探寻,只能有机会再来弥补吧。继续我们的行程,美景在路上等着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