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这座超现代的建筑门牌号虽与华山路相关,但却须由一条小路而入。</h3><h3><br></h3><h3>半个多月前,找到分享会的会场,多亏了几次来电导航。</h3> <h3>彼此相爱,爱的分享,难以唾手可得。</h3><h3><br></h3><h3>如今,各种摄影讲座不少,但通过交流自己摄制的图片,分享爱的故事、爱的感受,令人耳目一新。</h3> <h3>活动发起人之一戚女士,身旁的季益民先生是位歌唱家、她父亲的学生。</h3><h3><br></h3><h3><br></h3><h3><br></h3> <h3>一张能打动人的好照片,背后往往有个好故事;善于摄影者,都是善于观察生活的人; </h3><h3>每个出色的摄影师,都是优秀的故事讲述者。</h3><h3><br></h3><h3>分享开始了,首先是“规定项目”。</h3><h3><br></h3><h3>她晒出的是几张祖父母的生活照。平平常常,简简单单。她为此感动,认为这也是一种爱。</h3> <h3>在座的,大都是旅行、摄影爱好者,有的拥有自己的企业。</h3><h3><br></h3><h3>他们的神态表明,他们也在被感染的同时投下了赞同票。</h3> <h3>接下来也是位女孩,她分享的是替同龄伙伴拍摄的图片,她们的友情、图中女孩阳光灿烂的性格。</h3><h3><br></h3><h3>此刻,她正安安静静坐在下面听。“我希望,这张图片将来能安在我的墓碑上,看到的人就会明白:她一直很快乐地生活着。”</h3><h3><br></h3><h3>挥手离场了,仍不忘给世人留下一份美好的想像。不同凡响!</h3><h3><br></h3><h3><br></h3> <h3>难忘的瞬间,难忘的故事。</h3> <h3>在东南亚,她把几张纸币分给几个家庭贫困的男孩,孩子满足、喜悦、感激的模样,使她收获了付出带来的幸福感。</h3> <h3>缠人的狗狗,忠诚的情谊。</h3> <h3>“极地女王”王晓红到过许多人迹罕至之地。她对人性和友爱的理解,她的极地故事同样很精彩。</h3> <h3>包文辉,真正的摄影家,上海青年摄影家联盟副主席。</h3><h3><br></h3><h3>傍晚,一个评审会刚结束,他就匆匆忙忙赶来。</h3><h3><br></h3><h3>有他“护卫”,我就能静心悠闲地听讲😊</h3> <h3>下半场,是分组讨论自选题,并推派代表分享。</h3><h3><br></h3><h3><br></h3> <h3>很投入。</h3> <h3>打扰了,不好意思!</h3> <h3>包先生分享的,是越战时期的著名纪实照片。</h3><h3><br></h3><h3>小伙子刚得了个份量不轻的摄影奖,他的手机里也不乏大片,但他没有亮宝。</h3> <h3>《战火中的女孩》</h3><h3><br></h3><h3>1972年6月8日,9岁的潘金淑被汽油弹击中,她一边哭喊着奔跑,一边迅速脱掉身上燃烧的衣服。她的身边是惊慌失措的弟弟和表弟、表妹。身后,是一群美国士兵。</h3><h3><br></h3><h3>在场的一名战地记者迅速拍下了惨无人道的这一幕。这名记者是美联社摄影记者、越南人黄功吾。</h3><h3><br></h3><h3>潘金淑在医院住了14个月,前后做了17次大大小小的手术,身上留下了永久的伤痕。</h3> <h3>这张照片震动了世界,有人称它甚至影响了战争进程。</h3> <h3>“照片实际上是上天给予我的一个充满力量的礼物,它让我可以告诉人们真正的战争是怎么样的。”潘金淑说。</h3><h3><br></h3><h3> 她长大后结婚生子,本想过上隐居式的生活,但还是被媒体发现了。</h3><h3><br></h3><h3>她决定用自己的伤疤现身说法,为世界和平做点事情。<br></h3> <h3>其实,故事并没有结束。</h3><h3><br></h3><h3>1996年11月,潘金淑在美国越战纪念碑前向数千名退伍老兵发表演说。这时,人群里有一人走到她面前。他是约翰·普拉默,一名牧师,也是当年越战中的飞行员。他向潘金淑承认,那天就是自己下令向她的村庄投掷燃烧弹。后来,普拉默看到了那幅在战火中裸奔的照片,他陷入痛苦和惊恐不能自拔,“我只能双膝跪倒,我再也不愿做这样的恶事了”。</h3><h3><br></h3><h3>他忏悔:“对不起,真的对不起。”而潘金淑抱着这位泣不成声的男人安慰道:“没关系了,没关系了,我原谅你了,我原谅你……”</h3><h3><br></h3><h3>约翰·普拉默当年根本没权下令轰炸。</h3><h3>“我从来不想欺骗任何人。”他说,“对于这场战争,总该有人出来承认和道歉,作为一名曾经参加过战争的士兵,我有责任站出来,至于投掷燃烧弹的人到底是谁,真的不重要。”</h3><h3><br></h3><h3>这是位伟大的美国士兵!</h3><h3><br></h3><h3><br></h3> <h3>看到图片,就知道该轮到季先生上场了。</h3> <h3>季先生年轻时拜著名歌唱家戚长伟先生等为师,中国电影乐团八十年代的歌唱家。他二十八年前定居泰国,在泰国建起两个合唱团。团员们都是华裔,但大都连中文也不会说,他一字一句地教……</h3><h3><br></h3><h3>目前,这两个合唱团的团员平均年龄都在七十左右了。这些华裔老人虽出生在泰国,但对祖国和中华文化有着极深的感情。季先生说,祖国强大了,每位华人都由衷地自豪,歌声也响亮起来。有些己八十出头的老人,甚至还拖着病体来合唱团参加排练,让我非常感动。</h3> <h3>《葡萄园夜曲》</h3> <h3>《橄榄树》</h3> <h3>这是分享会前一天晚上他的学生发来的图片。三年前,中国驻泰大使馆举行酒会,邀请知音合唱团演唱,泰国现任总理上台祝贺。</h3><h3><br></h3><h3>季先生学生的歌声曾一次次在祖国响起。但他不无忧虑地对我感叹,从头培养老年人用中文合唱太难了,合唱团青黄不接。</h3> <h3>活动发起人陈先生。</h3> <h3>儿子为爸爸撑场子,非常尽职。</h3><h3><br></h3><h3>播种行为,收获习惯。播种习惯,收获性格。播种性格,收获命运。</h3><h3><br></h3><h3>我们太需要分享爱,我们太需要播种爱。</h3>